調控環境承載力,旅遊才能可持續

2021-01-09 中安在線網站

  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黃山風景區既科學保護了遺產資源,又提升了遊客滿意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對話會」為何會選擇在黃山舉辦?專家分析,一個重要因素是,黃山在遺產保護與旅遊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探索值得借鑑。

  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名錄遺產的高品位、稀缺性和美譽度,遺產地無一例外地成了對外窗口和旅遊龍頭。利益驅動導致一些遺產地過度商業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正面臨嚴重威脅。

  名錄遺產是人類社會不可再生資源,從這個觀點出發,黃山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積極探索「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一方面,景區林地納入管護範圍,全面封林,嚴禁採伐、狩獵,推行景點輪休、「山上遊、山下住」……旅遊活動的強度、規模和範圍,嚴格控制在景區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允許的範圍內;另一方面,景區推出世界遺產遊、地質科普遊、休閒觀光遊等多樣化旅遊產品,讓旅遊者感受世界遺產的多重魅力。比如,核心景區外,黃山建立了野生猴谷管理中心,與中外科學家合作,連續20年對黃山短尾猴開展種群研究,既讓我國特有珍稀動物繁衍生息,又吸引遊客紛至沓來。

  據了解,黃山除各級政府下撥的專項保護資金外,每年門票收入的七成以上用於遺產資源保護。

  旅遊休閒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遺產地面臨的最嚴峻考驗之一,是大眾旅遊帶來的遊客數量的巨大壓力。

  黃山景區規劃面積160.6平方公裡,目前開發開放的遊覽區域僅一半左右。這種空間換時間,是調控環境承載力、保護遺產資源的重要舉措之一。去年9月,黃山率先核定景區日最大承載量為5萬人,並推出預測、預約、預警機制,從源頭上緩解景區「超載」和服務品質下滑。同時,大力推進「世界氣象公園」、國際登山節、國際攝影節等項目及節慶與體驗活動,其作用是,平衡了旅遊淡旺季,緩解了旺季環境承載壓力。

  世界遺產地生態環境系統,包括自然資源,以及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當地居民生活。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管理與監測中心主任保繼剛教授認為,包括遺產地在內的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其實就是兩個「S」的問題:可持續性(Sustainable)已形成共識,現在的關鍵,是在實踐層面如何看待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

  黃山風景區四周坐落有5個鄉鎮和1個國有林場。長期以來,景區帶動周邊鄉鎮發展鄉村旅遊及旅遊服務業,幫助當地群眾致富;與周圍農村貧困戶結對幫扶,每年安排資金支持周邊鄉鎮經濟社會發展,與周邊鄉鎮形成保護聯動、規劃對接、統籌管理、互惠共贏。據了解,黃山風景區連續34年沒有發生森林火災,並一直將松材線蟲病拒之山外;黃山區湯口鎮通過發展旅遊服務業,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4萬元。

  近年來,黃山風景區通過人才培養、項目援助、產業連結以及「旅遊吸引物權」等方式,支持黃山市中小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從大皖南視角考量可持續發展,強化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建設。旅遊業與農業、工業、商業更好地融合,向文化、體育、科教、衛生保健等領域更快地「擴張」,將讓旅遊發展惠及更廣範圍、更多人群。

相關焦點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項目針對實施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資源環境承載力面臨的新形勢,解決我國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緊迫任務,緊扣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建設需求與村鎮資源環境承載供給能力之間的統一目標,重點解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村鎮建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關係及分異規律、村鎮建設的水土資源環境與生態要素約束機理及承載力測算原理、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綜合測算與優化提升技術等三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豐富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理論方法
  • 澳門旅遊承載力基本飽和但可改善
    深圳居民赴香港入境政策調整優化的同時,如何為澳門旅遊承載力「減負」的問題也備受關注。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13日表示,澳門承載力已基本飽和,但承載力並非固定,若交通基建、酒店設備有改善,承載力有條件再上調。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為落實總書記的指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在中科院發展規劃局的支持下,依託區域發展模擬、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等方面的研究基礎,基於衛星與無人機遙感、定位觀測及歷史文獻資料,從歷史、現實、未來多個維度,開展雄安新區(雄縣、容城、安新 3 縣)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和調控提升研究,形成了以下階段性成果。
  • 南京水科院「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
    由中國水利學會推薦,南京水科院張建雲院士、正高級工程師王銀堂、胡慶芳和金君良提出的「如何優化變化環境下我國水資源承載力,實現健康的區域水平衡狀態」入選10大前沿科學問題,這也是水利領域問題首次入選!  水資源是基礎性自然資源、戰略性經濟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
  • 宣城市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宣城市全力做好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環境承載力指在一定時期內,區域水環境系統在滿足水質目標要求、保持可持續的自淨能力和維持水生態健康的條件下,對區域人口、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支持能力。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並編制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根據生態環境部和省生態環境廳通知要求,我市認真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助推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一是迅速開展合作。
  • 關於興義市A風景名勝區和生態旅遊景區大承載力的公告
    所有景點和遊客:為深入貫徹《關於進一步做好旅遊景區「限量、預約、錯峰」開放精細化管理的(qwytbf[2020]56號)要求,進一步完善景區精細化管理服務,確保遊客的安全舒適和可持續景區環境資源的利用,根據《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經市人民政府批准
  •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發布時間:2017-02-09 08:5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按照國家林業局統一部署,我省於近期啟動了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規定,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 東營市海岸帶區域綜合承載力評估
    摘要 隨著人類對海岸帶開發強度的不斷提高,海岸帶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共識,海岸帶區域綜合承載力研究作為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研究,可以為海岸帶區域合理開發與管理提供重要理論支撐。
  • 天津日報:發揮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作用 把「綠色決定生死」貫穿...
    針對這一問題,您特別強調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須將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頂層設計的重要考量,這個提法是基於哪些方面的思考?  朱坦:從概念界定上,我所提到的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在確保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良性運轉的條件下,區域複合生態系統中生態環境子系統對於人類經濟社會子系統的承載能力。
  • 19年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下面是2019年諮詢工程師考試《現代諮詢方法與實務》科目的第五章考點: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查看更多:2019年諮詢工程師方法與實務第五章考點匯總  資源環境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1.資源承載力影響因素識別及評價指標  (1)土地資源承載力
  • 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
    本報電(記者朱雋)為紀念第二十七個全國土地日,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日前在京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益,積極建言。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所謂資源環境承載力,主要是針對生態服務而言的,比如消納廢棄物、景觀和舒適性、生態系統保留和生物多樣性等。目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研究和實踐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計算方法與基礎數據不足;二是資源環境承載力難以準確評估;三是各環境要素承載力與綜合承載力之間的關係不清;四是承載力的政策性和科學性協調不夠。
  • 新聞觀察:「五大工程」如何提升廈門旅遊承載力?
    根據我市《關於深化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我市下一步將推進包括旅遊休閒街區建設在內的「五大工程」,涉及旅遊集散中心、旅遊露營地建設、旅遊景區通達、旅遊廁所建設管理提升。  新建旅遊廁所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  其中,旅遊露營地的建設目標是成為全國的標杆城市,同時,旅遊廁所也將改善提升。
  •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本報訊(記者 郝勇)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
  • 景區旅遊承載力似氣球,吹太大易爆
    2018年國慶七天假,我國不少景區的旅遊承載力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在《假期景點人滿為患 我們都是「傻瓜式旅遊」》一文中,融旅拋出了這樣的觀點:「遊客飽和」並不等於「旅遊飽和」,甚至就目前而言,「旅遊飽和」在我國仍是一個偽命題。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並表示將將水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作為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的基礎材料,根據不同承載狀態提出差異化管控措施。   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   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規定,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水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 要處理好旅遊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幾天來,通過對青海湖地區的實地調研,感到目前青海湖周邊的整體生態環境良好。但是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依然會對青海湖水質造成一定的威脅。比如入湖河流泥沙較多,大雨之後水質會非常渾濁;沿湖地區的垃圾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不夠完善等,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