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北冰洋沒有冰

2020-12-10 新華網客戶端

  雖然北極海冰只覆蓋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其在地球系統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海冰不斷融化,會對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

文/李振福 段偉

  你能想像沒有冰的北冰洋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發表在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研究認為,這樣的場景最早可能在24年後成為現實。受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影響,自2044年到2067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開始,北冰洋每年夏天都可能出現海冰完全消融的情況。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遠在北冰洋的海冰?因為,北極海冰的變化不僅對局地氣候有顯著影響,而且對全球的大氣、海洋系統都有持續影響。更重要的是,極地海冰和氣候變化對中高緯度地區的氣候,特別是我國氣候產生的影響十分顯著。

  近30年來,北極氣溫上升速度達到全球平均值的2倍,被稱為「北極放大」現象。在此升溫背景下,2020年極地海冰7月面積降至40年來最小,這一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溫室氣體與海冰融化

  2020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聯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宣布了最新全球氣溫情況,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一年,第一熱的年份是2016年。2019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了0.86℃,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1℃。世界氣象組織(WMO)今年4月份的報告顯示,過去5年(2015~2019)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並且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導致全球變暖的直接原因是溫室氣體造成的溫室效應。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也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升高了38℃。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970年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持續增加。溫室氣體的過度排放導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2019年超過415ppm(百萬分之415),較工業革命前增加了約48.2%,其增幅和增速是前所未有的。有專家指出,溫室氣體將進一步提升全球氣溫,2016~2035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將升高0.3℃~0.7℃,2081~2100年將升高0.3℃~4.8℃。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數據顯示,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範圍、厚度、密集度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1979~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減小了31.7%,2012年北極海冰範圍降至342萬平方千米,刷新了北極海冰範圍的最低紀錄,特別是2012年3月至9月海冰融化面積達到1183萬平方千米。2019年北極海冰範圍減小至415萬平方千米,為歷史第二低值。北極海冰融化面積、速度明顯高於預期,未來北極海冰融化範圍將繼續擴大。

蝴蝶效應

  北極地區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敏感的區域,雖然北極海冰只覆蓋了全球海洋面積的一小部分,但其在地球系統中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極海冰不斷融化,會對全球自然生態環境產生一系列蝴蝶效應。

  首先,海冰融化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北極海冰一直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放大器和指示器。北極海冰與氣候是相互作用的反饋過程,第一,北極海冰覆蓋範圍持續縮減,使地球表面的太陽反射減少,吸收熱量增多,氣候持續變暖,北極海冰融化速度進一步加快;第二,北極海冰對海洋與大氣間熱量交換具有抑制作用,隨著海冰不斷融化,太陽輻射直接進入海水,海水不斷吸收熱量,加劇了海洋和大氣間的熱量交換。

  其次,北極海冰融化幹擾生態系統。冰層融化影響北極地區生物的棲息和生存。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科學家表示,由於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不得不到阿拉斯加北部的陸地上進行繁殖,導致繁殖成功率下降,獵物也相應減少,捕食期越來越短,對北極熊的生存造成影響。此外,北極冰層的融化造成北極狐食物減少、海豹棲息地改變、海鳥養育後代困難、冰藻數量急劇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威脅著北極生物的生存。

  北極冰層的融化帶來的影響絕不僅僅涉及北極地區生物,還關係到人類生存的環境。冰層的融化改變了北極魚群的生存環境,漁場分布發生變化,將直接影響周邊國家漁業發展。此外,隨著北極冰層減少,海水裡的營養物質含量降低,威脅到以這些營養物質為主要食物來源的海洋魚類和浮遊生物;食物的減少會使一些種群開始萎縮,進而威脅到以魚類為主要食物的食肉動物的生存;食物鏈變得日漸脆弱,最終將影響包含人類在內的整個生態系統。

  海冰減少還會帶來海洋酸化和永凍帶汙染物大範圍擴散等重大環境問題,影響海洋生物可利用的光合作用總量,影響大型哺乳動物的生存環境。

  第三,北極冰層融化加劇水分循環。冰層是全球淡水的重要來源,儲存著全球70%以上的淡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庫。短期內,冰層融化可增加周邊河流水資源的供給,通過水分循環使降水增多,緩解乾旱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狀況,改善生態環境,對灌溉農業的發展和缺水地區生物的生存具有積極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冰層融化會造成未來水資源供應不足。

  最後,北極海冰融化改變大洋環流。由於北極冰層融化及降雨量增加等因素,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影響了北極附近的海水濃度。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流向南部的深層海水鹽度變得越來越低,原因是北極冰層融化形成了大量淡水,通過海水運動匯入北大西洋,改變了這些海域的海水鹽度。

  北極附近海域狀況的變化會使氣候信息隨著「大洋傳送帶」輸送到全球各大洋,從而影響全球海洋氣候。如北大西洋淡水的增加會影響墨西哥灣暖流,並對北大西洋暖流造成破壞,正是這些暖流把溫暖的表層水從加勒比海帶到歐洲西北部,使大陸形成溫暖的氣候,而北大西洋暖流一旦被切斷,就會影響到整個海洋環流系統,這樣,北極冰層融化將會通過改變海洋環流的結構和布局而影響全球氣候。

資源和航道價值凸顯

  事物的變化往往具有兩面性,北極海冰融化對全球氣候、生態等產生消極影響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北極地區的資源價值將進一步顯現。北極海域的冰層融化使北冰洋底的石油、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採變得可行。北極海域洋底的一半為大陸架,自然地質特徵決定了北極海域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物質儲量,但是過去北極海域常年冰封,惡劣和艱苦的氣候條件使開發這些海洋資源遙不可及。而氣候變暖使曾經長期被人忽視的海域,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變成開發利用的「風水寶地」。

  北極航線的經濟價值將得以實現。北極航線是指北冰洋上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航線,目前包含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前者為繞過加拿大北部的航線,後者為繞過西伯利亞北部的航線。這兩條航線更接近球面上兩點之間的最短連線(大圓航線),是連接太平洋北部與大西洋北部的最短航線。未來,由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形成的新「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將成為北美、北歐和東北亞國家之間最近的海上通道,亞、歐和美洲之間的航線將縮短6000~8000公裡。

  北極航線通航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它連接的是世界最為發達的經濟區域。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北極航線為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北極航線一旦全線開通,必將對世界航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李振福系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大連海事大學極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段偉系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2020年8月19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7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幾十年後,北冰洋的夏天將沒有冰,這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每年,北冰洋的薄層結冰形成海冰。在春天和夏天,這些海冰會再次融化,但是一些海冰會在夏天存留下來,被稱為多年冰。 多年冰比每年形成和融化的海冰更厚,更有彈性,但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其他地區的兩倍多)這種多年冰正面臨威脅。 在過去的40年裡,多年冰已經減少了大約一半。
  • 北冰洋的「無冰之夏」
    美國科學家近期在學術期刊《氣候》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來第一個「無冰之夏」。  北極海冰並非一成不變,一年中會動態變化:夏季持續融化,在9月前後達到最小面積;冬季持續結凍,在3月前後達到最大面積。近幾十年來,由於北極地區氣溫持續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積隨之持續減少。
  • 「老冰」縮水「新冰」脆弱 北冰洋要變成「無冰洋」?
    縮水  國家航空航天局與華盛頓大學專家7日說,2004年以來,北冰洋海冰每年變薄約17.8釐米,經過4個冬天,總共變薄約67釐米。  此外,更厚、更不易融化的「老冰」更是急劇減少42%。  「2004年至2008年,"老冰"覆蓋面積縮小59.5萬平方英裡(150萬平方公裡),幾乎等同於阿拉斯加州的面積,」法新社7日引述報告報導。  衛星數據還顯示,「老冰」比例從2003年的62%急速下降至2008年的32%,「新冰」比例則從38%迅速增長至68%。  這一報告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誌》月刊上。
  • 北冰洋永凍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組圖]
    北冰洋永凍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4:37 來源:     據專家稱,歐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帶的永凍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據推測,永凍冰迅速融化可能是氣候變暖所致,並可能反過來促使氣候進一步變暖。
  • 北冰洋「老冰」30年來減少了95% 科學家擔憂北極以後夏季無冰
    美國海洋與氣象局年度報告稱,過去30年來,北冰洋的「老冰」減少了驚人的95%。這意味著,目前,北冰洋冰層大多數都是一年內新形成的冰——它們將更容易在夏天融化,加劇海平面上升與溫室效應。過去30年來,北冰洋的「老冰」減少了驚人的95%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能夠在北極生存超過四個夏天的厚冰,被科學家成為「多年冰」(multiyear ice),這些冰塊厚度可以達到10尺,並發展為高大冰山,而這些最古老的冰可以被認為是一種
  • 北冰洋即將迎來「無冰之夏」,航海者歡呼,卻是地球災難的開始
    你或許感覺不到地球在變暖的痕跡,但是變暖效應在地球的兩極地區被放大,這使得在接下來的10到20年當中,你或許將看到一個沒有冰的北極。美國海洋大氣局的科學家提出了這個觀點,他們指出,通過不同角度的研究發現,地球變暖趨勢的繼續,北極地區將會迎來沒有冰的夏天,這一切可能就會發生在本世紀中葉,也就是2050年,也有可能,無冰之年到來的時間還會提前。
  • 北冰洋永凍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組圖)
    據專家稱,歐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帶的永凍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據推測,永凍冰迅速融化可能是氣候變暖所致,並可能反過來促使氣候進一步變暖。 新華社/法新 歐洲航天局2006年20日公布歐洲環境衛星發回的圖片時說,歐洲北部至北冰洋一帶的永凍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鬆動融化。據推測,永凍冰迅速融化可能是氣候變暖所致,並可能反過來促使氣候進一步變暖。
  • 北冰洋很可能會進入夏季無冰的時代?!
    2019年以來國際上對北極冰川研究的主要觀點北極冰川約6.4萬條,總面積為42.2萬平方公裡,冰儲量為11.5萬立方公裡。冰島共有568條冰川,覆蓋約11%國土面積,佔北極冰川總數的0.9%和冰川總冰儲量的3.9%。
  • 北冰洋「冰工廠」藏著啥奧秘?中俄北極聯合科考告訴你
    10月30日,記者從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獲悉,本航次科考中,我國首次實現了在北冰洋的「冰工廠」拉普捷夫海的海洋地質研究,獲得了北極「東北航道」三大關鍵海域的水文氣象資料。此外,還成功開展了北冰洋東西伯利亞陸架浮遊生物多樣性調查,為助力「冰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了關鍵數據支撐。
  • 我國在北冰洋成功布放無人冰站 有效提高監測能力
    我國在北冰洋成功布放無人冰站 有效提高監測能力 來源:科技日報 • 2018-08-24 16:31:28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科學家:北冰洋海冰正加速消失
    南極有南極洲,而北極有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之一,雖然是四大洋裡面最小的一個,但因為北冰洋有厚厚的冰層,所以,北冰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儲存地之一。但是多年以來,根據各國北極科考隊的檢測,北極冰層正在持續不斷的融化,並且消融速度越來越快。
  • 北極科考人員:北冰洋正在死去
    【新華社微特稿】在北冰洋漂浮一年多後,德國「北極星」號科考船12日抵達德國不萊梅港。船上研究人員帶來「北冰洋正在死去」的「噩耗」。法新社報導,「北極星」號在遍布浮冰的北冰洋漂泊389天,收集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重要數據。
  • 鮮芋仙x北冰洋,這是什麼神仙組合!
    2款冰品、2款飲品8月2日起,在鮮芋仙所有門店上線你準備去哪個分店排隊?鮮芋仙x北冰洋·夏季聯名新品對於北京孩子來說,沒有冰鎮北冰洋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兩款解暑冰品①超值巨無霸 38元/份能坐下來慢慢吃的冰品甜品也有兩款。【超值巨無霸】名副其實,巨大一碗滿足感爆棚,瞬間激發起徵服欲。
  • 暖風攻入北極圈,北冰洋的冰碎成一幅畫!
    2018年4月15日,從陸地上來的溫暖的風從北美洲北部的麥肯齊三角洲吹入北極圈,吹入北冰洋北美洲一側的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溫暖陽光的照耀和春風的吹拂將這裡的海冰揉碎,形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
  • 北冰洋如果沒有冰了,可能放出什麼病毒
    北極海域的冰層融化使北冰洋底的石油、天然氣等海洋資源的開採變得可行。北極海域洋底的一半為大陸架,自然地質特徵決定了北極海域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物質儲量,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變成開發利用的「風水寶地」。    北極海冰預計最早到2044年就將全部融化,屆時途經北冰洋的西北航道將完全開放,將會減少約1/3的航運成本。北極航線的經濟價值將得以實現。
  • 沒有海冰的北冰洋:隨著全球變暖,這一現象最早將會在2044年出現
    北冰洋,英文名為Arctic Ocean,即「正對著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一位德國地理學家將它命名為「北大洋」,直到1845年英國倫敦地理學會才將它的名字改為「北冰洋」——因為航海時代開啟,人們能深入北冰洋,了解到那是一片氣候嚴寒,而且常年有海冰覆蓋的海洋,又因為它在最北,所以這個名字才最貼切。但是,你能想像沒有海冰覆蓋的北冰洋是什麼樣子嗎?
  • 在北冰洋漂流的75天:極夜、風暴與北極熊
    他們闖進極夜,迎著風暴、踏上海冰,與北極熊為鄰,在北冰洋漂流考察75天。▲極夜中隨冰漂流的的科考船。受訪者供圖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聯合北極科學考察項目。2019年9月,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冰站計劃(MOSAiC)正式啟動,來自17個國家的300多名科學家隨船進行漂流考察,開始了一場龐大的探極之旅。
  • 北冰洋將成為不凍洋
    美國著名北極探險家伯爾特·波瑞最近聲稱:「北冰洋的積冰正在逐年減少,預計10—20年後它將成為不凍洋」。一些專家也認為,太陽能的利用和其他人為或自然原因造成的大氣升溫,將使北冰洋上的浮冰「危在旦夕」。  北冰洋不同於其它海洋,它幾乎是冰封的「陸地」。現在,在夏季,約有1/4的冰融化。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隨著冰層融化和凍結,北冰洋的表面溫度和鹽度隨季節變化,但由於蒸發量低,河流和溪流大量淡水流入以及與其他海水連接受限,北冰洋平均鹽度是大洋中最低的。北冰洋通過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連,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巴芬灣-史密斯海峽和加拿大帕裡群島間各海峽與大西洋相連。與北冰洋接壤的國家是:俄羅斯,挪威,冰島,格陵蘭(丹麥王國的領土),加拿大和美國。
  •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北冰洋周邊國家爭奪北極(圖) 點擊進入>>>   新快報訊 突然間,被厚厚冰層覆蓋的北極成了炙手可熱的「不動產」,北冰洋沿岸的各國紛紛採取行動,試圖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