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高達23.2%。也就是說,我國目前有3億左右的人群都有高血壓的困擾。這麼高的患病率,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本期我們將從中醫的角度,來談一談日常降血壓的調理方法。
高血壓在中醫學中屬於「眩暈病」的範疇。
中醫對病因的認識:
1.情志失調。情志指喜怒憂思悲等情中情志的變化。
大怒傷肝,血隨氣升,引起血壓升高,頭痛、頭暈甚至中風卒倒。
2.飲食不節。飲食中的肥甘厚味會對血壓升高有影響。肥是指油膩的東西,甘是指甜的東西。中醫學認為:肥者令人內熱,熱鬱化火,甘者令人中滿,難以消化,會造成動脈硬化,血壓升高。
3.過度的勞和逸。中醫認為,勞力過多,耗傷元氣,經脈有所失養,勞神過度就會傷陰,陰虛則肝陽上亢。安逸過多也不行, 「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不動則氣血不暢,脾胃功能異常,痰溼內生。
4.先天稟賦不足。高血壓有一定的遺傳性, 中醫認為此屬先天稟賦不足。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五臟失調,會引起肝陽上亢、陰虛陽亢、肝腎陰虛、衝任失調,進而引起血壓升高。其中,中年高血壓男性患者多屬於肝陽上亢、陰虛陽亢的證型;老年高血壓患者多屬於肝腎陰虛型;而更年期女性高血壓患者,則多是由於衝任失調引起的血壓升高。中醫治療該病時,絕不是著眼於降低血壓,而是著重在於調整機體陰陽的平衡。只要陰陽平衡了,五臟氣血調和了,血壓自然就會降下來。
有些人就會擔心,有了高血壓該怎麼辦。其實不必過於焦慮,這個病是可防可控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三種,關於中醫日常降壓的調理方法。
一是製作中藥降壓代茶飲。中藥代茶飲用量輕,藥性平和,不損胃氣,可長期堅持服用,緩圖其效,以和臟腑,尤其適於高血壓這種慢性病的調理。常用來製作代茶飲的藥物有杭菊花、決明子、羅布麻、桑寄生、夏枯草、生山楂、葛根、還有槐花、天麻、澤瀉、蓮子心、杜仲、玉米須。這些中藥多具有平肝、清熱、利溼、補腎等作用,可有效降低血壓,緩解頭暈頭痛的症狀。飲用的時候,取上述單味藥物3-10g, 沸水衝泡,至味淡為止。
二是製作中藥降壓枕。降壓枕配製簡易,使用方便,是治療高血壓理想的方法之一。下面給大家提供一個中藥降壓枕的配方,大家可以自己製作。取杭菊花、夏枯草、決明子、薄荷、桑葉、羅布麻葉、蕎麥這七味藥各150g, 加工成粗末,混合裝入枕芯即可。這個藥枕能起到降低血壓,清利頭目,幫助睡眠的功效。
三是中藥穴位貼敷。將中藥吳茱萸研成粉末,每次用10-20g, 用醋調成糊狀, 再用膠布貼於兩腳心湧泉穴處。最好睡前貼敷, 敷藥時間8小時,早晨醒來揭下就可以。7天為一個療程,1個療程就可收到較為滿意的降壓效果。那麼吳茱萸降壓的原理是什麼呢?高血壓發病是由於氣血並走於上,而吳茱萸可以降氣引熱下行,所以它可以有效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