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資料圖)
微博截圖
東方宮遭遇「青拉」抵制
拉麵江湖起風波政府已出面幹預
蘭州牛肉拉麵也有派系之爭。近日,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麵深圳一家店遭遇青海牛肉拉麵抵制,稱其開店距離過近,破壞行規。東方宮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公司只是按照相關規定正常開店,並無行規一說,他同時透露,目前蘭州市政府已介入協調此事。
東方宮壞了「青拉」圈行規?
蘭州市政府已出面協調
「門口新開的蘭州拉麵被人堵門了,這算欺行霸市不?」6月8日,微博博主「李舒shirin」曬出幾張圖片,迅速引起網友圍觀。在東方宮深圳南山區研祥店外,兩位男士坐在門口擋住顧客進店消費,另一位男士站在一旁高舉一塊牌匾,顯示「擾亂拉麵行規」。而在店外人行道上則立著一塊紅色提示牌,寫著「伸張正義,請入店內,流氓無賴,門口耍潑」。
北京晨報記者通過多方了解得知,原來,在東方宮這家店開業之前,距離不遠處已經有一家青海人開的蘭州牛肉拉麵店,而「青拉」圈有一條默認「行規」,牛肉拉麵店的距離不能小於400米。作為蘭州牛肉拉麵2.0版本的蘭拉新勢力東方宮卻破壞了「老規矩」,於是遭到了「傳統勢力」—青海派牛肉拉麵的抵制。
東方宮中國蘭州牛肉拉麵從2010年面世以來發展迅猛,遍地開花,如今南下卻遭到抵制,蘭州東方宮清真餐飲集團總經理馬俊表示無奈,「這家店從開業到現在已經遭到多次抵制,我們只是按照公司的制度正常開店,現在蘭州市政府正在協調。」
一半蘭州拉麵是青海人開的?
青海人對蘭拉知名度貢獻很大
拉麵界是否有此行規?「青拉」和「蘭拉」到底是什麼關係?一位對蘭州牛肉拉麵頗有研究的業內人士向北京晨報記者透露,上世紀80年代,青海省化隆縣的農民韓錄、馬乙卜拉等率先到福建廈門創業,開創青海農民在東南沿海城市開辦拉麵館的先河,隨後越來越多的青海人在更多城市從事牛肉拉麵生意,「我們以前做過相關調研,全國有60%至70%的蘭州牛肉拉麵店實際是青海人開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蘭州牛肉拉麵在全國的名氣是青海人帶出來的。」
該業內人士介紹,青海人所開的蘭州牛肉拉麵店主要以私人小店為主,沒有像東方宮這樣的大型連鎖品牌,「所謂的行規估計也是當時為支持和保護從業者立下的規矩,但在蘭州拉麵界並沒有此類說法。」
而北京晨報記者的觀察印證了他的這一說法。在北京廣渠門內大街上,一家新開的東方宮和一家馬蘭拉麵幾乎肩並著肩開著,而這兩家企業是同屬於蘭州拉麵界的。
網絡上,大部分網友對東方宮表示支持,博主「秦隴復漢軍」認為,只要麵館合法經營,其他個人或團體無權幹涉其合法經營活動。「聯合軍工」則表示:「違反了自由市場經濟原則。」不過,也有網友認為,如果拉麵界真有行規,企業應儘量維護。
「青拉」和「蘭拉」都獲得政府扶持
3萬家「青拉」PK2萬多家「蘭拉」
北京街頭蘭州牛肉拉麵隨處可見,但青海牛肉拉麵卻無跡可尋,不過從媒體報導的數據來看,「青拉」在拉麵界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根據新華網此前報導,青海的回族、撒拉族民眾在全國上百個城市開辦了近3萬家牛肉拉麵館,「拉麵經濟」收入已佔到青海農民在外勞務收入的一半以上。此外,青海人開辦牛肉拉麵館的足跡已經走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檳城、新山等多個城市均有青海牛肉麵館的身影。
報導特別提到,近幾年,青海也在鼓勵打造屬於自己的拉麵品牌。如今,僅化隆具就有40多個拉麵品牌在省外乃至國外註冊。同時,青海還在拉麵館相對集中的內地城市成立辦事處,為在當地開拉麵館的青海人服務。
而「蘭拉」的身份雖然早年間為青海人所用,如今的勢力也不容小覷。甘肅日報本月初的消息顯示,蘭州牛肉拉麵館在全國開設達2萬餘家,金鼎、東方宮、馬蘭拉麵、馬子祿、黃師傅等具有品牌的連鎖經營店已輻射到全國25個省區市。在北京,蘭州牛肉拉麵已躋身於高檔餐飲,開設了燕蘭樓、敦煌樓、飛天大廈和中國·蘭州牛肉拉麵館等,在京連鎖店達350多家,其中東方宮就有105家。蘭州牛肉拉麵已成為甘肅省的餐飲品牌地標,並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條,帶動甘肅特色飲食文化走向全國乃至海外。
「青拉」和「蘭拉」在數據上不分伯仲,兩者區別何在?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青海牛肉拉麵的麵條從品質上也算優良,但在麵湯的熬製上與蘭州牛肉拉麵有所不同。一碗正宗的青海牛肉拉麵需要經過三遍過水,手工揉拉,配上青藏高原特有的犛牛肉、牛油、牛骨湯等30多種天然配料精製而成。而蘭州牛肉拉麵的麵湯一般採用牛肉、牛肝、牛骨、牛油及十多種天然香料熬製而成,講究「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 五黃(麵條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