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總書記之問:青海的拉麵 蘭州的牛大 區別在哪
未來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張曉迪)「昨天我們看電視,看到總書記問青海拉麵和蘭州拉麵的區別,我很激動啊。」在北京開拉麵館的青海小夥馬華對未來網記者說,「區別就是,青海拉麵是青海味,蘭州拉麵是蘭州味。」馬華笑著說。
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青海團審議時詢問了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聽說現在青海有2.8萬家拉麵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麵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習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
「青拉」與「蘭拉」
青海拉麵和拉州拉麵的爭議一直都存在,就在2015年7月,著名的「青拉」和「蘭拉」的江湖派系之爭一度轟動全國。其時,蘭州拉麵連鎖店東方宮位於深圳的一家門店,因為與青海化隆人開的蘭州拉麵館距離過近,遭到」青拉「的抵制。最終東方宮向對面兩家青海拉麵館分別獲得75萬元、40萬元的賠償。而這樣的事在西安、蘇州、天津、北京都發生過。
在蘭州,拉麵其實不叫拉麵,而是叫牛肉麵、牛大。為什麼走出蘭州就變成了「蘭州拉麵」,而且口味變得五花八門了?
蘭州「牛大」
那麼,蘭州牛大啥樣呢?蘭州舌尖尖拉麵館的一位拉麵師傅說,「一碗正宗的牛肉麵,講究『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據了解,這位師傅說的,「一清」指的是湯清,是指牛肉麵的配湯一般用犛牛骨,牛尾什麼熬製的清湯。「二白」是指白蘿蔔片,是指蘭州牛肉麵裡的蘿蔔片,被切的薄厚適中,浸在麵湯裡。既有麵湯的味道又有蘿蔔的清新。「三紅」是辣椒的紅色,是牛肉麵裡的配料。「四綠」是指香菜和青蒜苗的綠色。「五黃」指的是,麵條黃亮。
這位師傅介紹,蘭州人一般常吃的有9種,從細到粗,有毛細、細、二細、三細、韭葉、薄寬、大寬,還有二柱子和蕎麥稜。
「青海、甘肅兩地相鄰,兩地都活躍著大量穆斯林民族,其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都很相似。就像青海拉麵和蘭州拉麵,其實差別並不大。」蘭州牛肉麵協會的一工作人員說。
記者走進北京十裡河地鐵站附近的一家拉麵館發現,雖然招牌為「正宗蘭州拉麵」,但店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都是青海人。
該店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也很講究拉麵的「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四要素,「沒那幾樣,就不叫牛肉麵了」。但該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們全家人都開拉麵店,他在北京開,哥哥在福建開,各地的水質各有不同,飲食愛好也有區別,他們會根據當地的生活習慣對拉麵的製作進行相應的調整,「所以,拉麵五花八門不奇怪啊」。
青海拉麵的致富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2年之前,遍布全國各地的「蘭州拉麵」館大都是青海省化隆縣人開的。從1980年代開始,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人就開始把拉麵館生意推向全國。起初叫青海拉麵,後來因為蘭州拉麵名氣更大,青海拉麵就「蘭州牛肉拉麵」的招牌。
起初,化隆人拖家帶口出外開店只為謀生,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蘭州牛肉拉麵」的招牌漸漸鋪滿了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
有媒體調查發現,化隆在外做拉麵的有7萬多人,拉麵館1.3萬家,以家庭作坊形式為主,他們多分布在一線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值得提出的是,青海化隆人的成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2000年,時任縣長的馬吉孝(現任青海省交通運輸廳廳長),牽頭給外出做生意的人們做了一張「通關文牒」。他在勞務輸出證上寫了一篇「縣長致辭」,懇請本縣勞務人員所到之處的有關部門,對他們異地創業儘可能地提供幫助。接著教育、林業、土地等9個部門都蓋了公章,證明持證人員身份合法,請當地接納、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