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要綠水青山(中國經濟縱深談(12))——如何看待堅持綠色發展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

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正緊鑼密鼓開展!

7月10日至15日,第二輪第一批8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分別負責對上海、福建、海南等6省(市)和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等2家中央企業開展督察。一個引人矚目的變化是,新一輪督察明確把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督察內容。截至8月5日,各督察組向被督察地方和央企轉辦13267件有效舉報,已有4069件群眾舉報辦結。

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心依然堅定不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決將洋垃圾擋在國門之外,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我國正努力推動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同步邁上新臺階。

當前我國綠色發展總體形勢如何?為什麼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必須「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怎樣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記者進行了多方調研採訪。

綠色發展勢頭穩健——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林木綠意盎然,蘆葦昂首挺立,鳥兒振翅飛翔……這裡是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

官廳水庫位於懷來縣與北京市延慶區交界處,22年前,因為水質汙染退出北京飲用水水源地之列。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到2035年將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懷來縣2017年開始實施國家溼地公園項目,作為全縣「一號工程」力推。土木鎮黑土窪村村民戴富強開的餐館生意紅火,他樂呵呵地說:「現在的賣點就是溼地公園的風景!」

神州大地,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景象,不斷展現在人們眼前。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顯示,2018年,全國GDP較2013年大幅增長,同時大氣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48%、39%、32%。微信朋友圈中,「吐槽」霧霾的越來越少,「曬」藍天白雲的越來越多。

「退牧還草後,草原的變化很大!下雨多了,草長高了,野生動物也多起來了。」青海省治多縣立新鄉葉青村村民多吉才仁讚不絕口。美國航天局等機構根據衛星數據進行的研究表明,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綠化面積中,約1/4來自中國,中國貢獻比例居首。目前,全國共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2750個。

「中國積極參與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體現了深度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中國正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和世界各國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來之不易。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成為人民心嚮往之的奮鬥目標。「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和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舜澤表示,「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汙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頻度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我國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快速增加的態勢得到遏制,主要汙染物排放漸次達到峰值,或進入平臺期。按照『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分析框架,對比發達國家環境改善歷程,我國近年來已經跨越了『環境拐點』,環境質量總體上進入穩中向好的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健鵬分析。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認為,汙染物排放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類似「倒U形」的曲線:汙染物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增後減,即當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時環境汙染程度達到最高,而後經濟繼續發展,環境汙染卻隨之下降,環境質量逐漸變好。

「從國際比較視角看,與先行國家相比,標誌性汙染物達峰時我國人均GDP水平更低,治汙減排體現出一定的『超前性』。」陳健鵬說,「儘管我國汙染物排放總體上已跨越峰值,但仍然遠超環境容量,在大幅度削減後才能實現環境質量根本性改善,這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也意味著近中期環境汙染形勢仍十分嚴峻和複雜。」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經濟增長和汙染物排放正逐步「脫鉤」,這也是我國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再平衡的重要階段。

綠色發展保持定力——

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跨越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的重要關口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

「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汙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鬆勁、不開口子。」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鏗鏘有力。

綠色發展,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緊迫之舉。

「太快了,環保和公安都來了,沒想到我們的訴求這麼快就解決了!」內蒙古包頭市昆都侖區王家圪旦村的李女士,向12369環保舉報熱線反映情況後,附近一家偷排廢水的選礦企業立馬被關停。包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曉陸說:「包頭市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不斷完善24小時信訪舉報平臺和『生態環境+公安』聯動機制,確保人民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解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但目前我國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還存在明顯不足。」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說,「必須加快綠色發展步伐,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綠色發展,這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15個廢棄可樂瓶能做什麼?在位於浙江省海鹽縣的海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些瓶子經過先進技術裝備處理,變成再生聚酯差別化長絲,能夠成為一條漂亮裙子的原材料。

「目前我們一年可以讓100億個廢舊飲料瓶『鳳凰涅槃』。」 海利環保公司董事長方光明介紹。

2017年以來,海鹽縣進一步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關停「低小散」企業3700多家,新興產業迅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大展身手。「我們努力走出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建設產業優質、環境優美、生活優雅的濱海城市。」海鹽縣委書記陳玲芳說。

環境經濟學的研究認為,適當的環境監管會促使企業進行更多創新活動,從而提升生產能力,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大量實證分析也證實,適當的環境監管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一些產業結構偏重的地方加強環境監管,對經濟會有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局部的、短期的,受影響的主要是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吳舜澤認為,「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環境監管,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

綠色發展,壯大了環保產業等綠色產業,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持續開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有力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同比增長48%,比全部投資快42.2個百分點。「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測算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營業收入約為6845億元,同比增幅約為8.7%,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易斌說。

寬敞整潔的車間裡,一桶桶「水漆」源源不斷生產出來。在緊鄰雄安新區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晨陽水漆建成了產能達125萬噸的全球最大全水漆製造基地。使用以水為稀釋劑的水漆替代傳統溶劑型油漆,能大幅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這座綠色工廠與同等規模的油漆廠相比,一年可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100萬噸。2015年以來,水漆產銷量連年翻番。」晨陽水漆技術總工胡中源介紹。

「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為環境產業發展開闢了更廣闊的空間。」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認為,「環境產業供給側正在從過去單一、獨立的末端治理、單元治理,向提供更多生態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迭代升級。提升品質,加強創新,環境產業將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綠色發展前景可期——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

綠色發展,知易行難。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候,怎樣牢牢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受訪者表示,必須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打好綠色發展組合拳,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一手抓制度設計,一手抓落細落實,綠色發展生根見效。

夏日炎炎,山西太原鋼鐵公司廠區內,超低排放升級改造項目緊鑼密鼓開展。「看不見汙染、聽不見噪聲、聞不見異味,排放濃度和總量雙控合格」,太鋼正全力打造這樣的綠色鋼鐵企業。今年4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各地鋼鐵企業陸續開展提標改造,藍天保衛戰將再下一城。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各地區各部門的制度、規劃、工程、項目中,「綠色」成為關鍵詞。「經過這幾年不懈努力,綠色發展各方面的條件已基本具備。」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認為,「未來還要層層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折不扣地加以落實,讓各項制度落地生根見效,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一手抓治汙攻堅,一手抓統籌兼顧,綠色發展穩步推進。

「我打算諮詢一下有沒有適合我們的治理方案。」點開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企業環保接待日」頁面,南京佳茂食品廠總經理劉漢來很快填好預約時間等。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從去年10月開始,定期設立接待日,已接待40多家企業,釋疑解惑,提供服務。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時要統籌兼顧,避免處置措施簡單粗暴。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既嚴格監管,又周到服務。今年5月啟動的新一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團隊,更名為「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工作組」,成員包括負責定點幫扶的生態環境部各司局工作人員等,工作組背後還有強大技術團隊支撐。

「對合規以及有意願合規的企業提供服務與支持,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勢必要對落後產能、落後產業結構做出相應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定力,也要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

一手抓生態治理,一手抓綠色產業,綠色發展前景可期。

安徽旌德,空氣清新,滿山青翠。森林覆蓋率達69.2%,PM2.5年均濃度為27微克/立方米,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得益於持續的生態環境治理,也得益於近年來以健康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旌德依託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今年1至5月,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2.3%。」宣城市委常委、旌德縣委書記周密介紹。

在不久前舉行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年會上,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執行會長鄭新立表示,據估算,2018年我國綠色經濟產值約為6萬億元;預計到2025年達到12萬億元,約佔GDP的8%;到2035年,有望達到GDP的10%以上。「在綠色發展的時代潮流中,對環保等綠色產業應繼續給予多方扶持,使有實力的企業有更多施展拳腳的機會,在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助推經濟增長。」北京清新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根華建議。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的戰略定力,奮力躍上一個個新臺階,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中國將漸行漸近!

相關焦點

  • 領導幹部談綠水青山|徐州市賈汪區區長談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
    如何暢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記者就此採訪了徐州市賈汪區委副書記、區長楊明。「要實現轉型發展,必先再造綠水青山」賈汪區是徐州市煤炭開採的發源地,但長期高強度的開採,讓這裡形成了區內塌陷面積最大、塌陷情況最嚴重的採煤塌陷地。「賈汪區要實現轉型發展,必先再造綠水青山。
  •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大力發展冰雪經濟
    以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為契機,堅持解放思想,加快轉變觀念,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做大做強冰雪產業,大力發展冰雪經濟,培育壯大遼寧經濟增長新動能,助推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綠色高質量發展 | 張智華: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0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濟每月談: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我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歡迎大家參加今天在這兒舉行的第41期經濟每月談。 大前天我在參加長江商學院成立十周年的時候,他們還提到我們這個品牌,說我們堅持每月都辦一個,他們希望非常能跟我們一起合作辦經濟每月談。昨天我在環球網成立十周年的晚會上,環球時報的主編和幾位領對我們經濟每月談很重視,今天環球網也來了,還有央視也來了,我們非常高興。
  • 沙祖康談中國綠色經濟發展與全球合作
    2014-08-29 14:28:45沙祖康: 第一要講這個論壇,中國的論壇是太多了,到處都在辦論壇。中央強調論壇數量要砍,八項規定下來,我們反對「四風」下來,現在中央一再堅持少辦論壇,我們不需要那麼多論壇。 為什麼你沙某人參加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呢?因為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是什麼?
  • 【全國兩會地方談】綠色理念引領發展,美麗中國鋪開畫卷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總書記關於綠樹青山就是青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已經在中華兒女耳裡早已耳熟能詳,而關於「綠色」發展新理念,也成為了關鍵詞、熱點詞。誠然如此。時下,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已經不僅僅威脅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同時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 直擊「綠水青山論壇」開幕式:大咖齊聚廣州 共話綠色發展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丨論壇現場報導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如何破解?面對這個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序幕。「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隨著「兩山論」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地方深入思考並積極實踐,在治山理水、顯山露水中抓住了發展機遇。
  • 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重慶該如何發揮示範作用
    在生態環境質量上勇爭一流  重慶日報: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如何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  趙世慶:總書記明確指出重慶要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希望重慶更加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
  • 習近平再談綠色發展:「循環利用」之路該如何走?
    自從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綠色發展理念作了一系列論述。「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去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總書記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並寫進黨的「十三五」規劃《建議》。
  • 守住綠水青山造就金山銀山 青島萊西堅持「兩山」理念綠色崛起
    信網12月3日訊 冬日暖陽下的姜山溼地,雲捲雲舒,沙鷗翔集,蘆葦蕩漾裡,梅花鹿群留足湖畔自由嬉戲,水天一色間,如織遊人沉浸其中流連忘返,放眼望去一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景……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授牌活動在北京舉行。
  • 經濟每月談:中非合作 綠色發展
    我代表CCIEE歡迎大家參加第28期經濟每月談。這次每月談的主題非常清楚,那就是「中非合作、綠色發展」。因為再過幾天,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高官會議將在杭州舉行,明年7月份可能在中國舉行中非合作第五屆首腦會議暨北京峰會。
  • 習近平擘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劃定生態紅線 推動綠色發展
    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們越來越清晰認識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決不能以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浪費為代價。面對如何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兼顧的問題,早在12年前,習近平就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福建、浙江等地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通過實地調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將理論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在實踐中化為現實,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 浙江湖州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
    15年來,湖州廣大幹部群眾始終牢記諄諄教誨,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綠色正成為湖州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入太湖水質連續12年保持三類水 夜色漸濃,湖州南太湖畔漁人碼頭,10餘家餐館生意紅火。
  • 【愛上烏蘭察布】堅持綠色發展 把綠色經濟做得有聲有色
    在全市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行穩致遠的進程中,讓綠色賦能經濟,用綠色提升價值,要經濟效益,更要生態效益,對於烏蘭察布來講,既是不小的考驗,同時也是「魚躍龍門」的歷史性機遇。如何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烏蘭察布給出了回答:立足產業發展優勢,集中精力培育和發展好綠色經濟。這不僅是烏蘭察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舉措,更是探索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新實踐。量水而行 涵養綠色經濟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
  • 綠水青山不曾改——臨海市踐行「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發展紀實
    ——綠色的筆觸著墨的不止是山林田野,還有城市中心的「美麗花園」。靈湖內,綠色深淺高低,自然與人居的和諧共處在這裡一覽無餘。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黨的十九大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將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走得更為踏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織就綠色底色,從臨海到浙江再到全中國,已然打開了一片全新天地。
  • 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服務綠色產業發展
    挖掘氣候資源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生態紅利成效突顯氣候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氣象工作發揮著基礎性、前瞻性和保障性作用。商洛市地處秦嶺腹地,肩負著「一江清水供京津」的政治使命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歷史使命。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政績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鄉村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成為人人嚮往的幸福家園。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中長期目標制定落實中生態文明建設議題領域的重大決策部署之一,深化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是我國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 陳梓睿: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之道
    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發展經濟,二者的關係如何處理?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堅持生態優先原則,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立生態經濟體系,是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之道。
  • 人民日報整版刊文談"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1)
    2016年4月29日,人民日報第7版整版刊文談「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徵」在中國和世界發生深刻變革的今天,應如何理解「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些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重要論斷、如何看待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