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烏蘭察布】堅持綠色發展 把綠色經濟做得有聲有色

2021-01-20 澎湃新聞

在全市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行穩致遠的進程中,讓綠色賦能經濟,用綠色提升價值,要經濟效益,更要生態效益,對於烏蘭察布來講,既是不小的考驗,同時也是「魚躍龍門」的歷史性機遇。

如何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烏蘭察布給出了回答:立足產業發展優勢,集中精力培育和發展好綠色經濟。這不僅是烏蘭察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舉措,更是探索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新實踐。

量水而行 涵養綠色經濟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做好水文章是利國利民的根本大計。對於烏蘭察布來說,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2.91億立方米/年,可利用水資源量9.51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量460立方米,不足全區乃至全國平均水平的1/4,水資源極度短缺。而從水資源的利用方面來看,2019年,全市利用地下水4.3395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灌溉用水佔71.4%,可以說,農業灌溉用水是節水「大戶」。

卓資縣將發展冷涼蔬菜產業作為帶動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徑,引進多家種植大戶集聚發展冷涼蔬菜種植,以西蘭花、甘蘭、大白菜、洋蔥等為主栽品種,建成了集育苗、加工、倉儲、批發交易為一體的綜合性加工基地,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山東、廣東等地。近年來,我市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冷涼蔬菜種植,培育壯大冷涼蔬菜產業基地,冷涼蔬菜產業已成為我市菜農增收的重要渠道。(圖/常曉萍)

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破解農業節水的關鍵之舉。截至目前,市政府已印發《烏蘭察布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節水獎勵、終端水價等機制不斷健全。卓資縣、商都縣作為改革的試點縣,已經完成水價改革面積14.8萬畝,累計完成改革任務的有效灌溉面積達37.17萬畝,完成機井智能設施1015處,完成投資2800萬元。與此同時,隨著滴灌、微灌及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田間灌溉水利用率不斷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完成3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可實現節水量1959.15萬立方米,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7.6%。

在此基礎上,以水定工業發展方向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各項工作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在年初發布的《烏蘭察布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中,「工業節水減排」被列為重點行動,「積極推行水循環梯級利用」「以水定產業發展方向、產業結構和布局」「堅決關停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耗水企業」……顯示了我市推進工業節水的信心和決心,也成為了量水而行的「風向標」。

以綠為基 加深綠色經濟底色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一望無際的翠綠,毫不吝嗇的蔚藍。坐擁杜爾伯特草原、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和烏蘭哈達火山草原,被譽為「草原博物館」的烏蘭察布是內蒙古距北京最近的大草原,也成為了環京津冀地區遊客心馳神往的避暑「天堂」。

烏蘭察布草原面積5251.38萬畝,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3.4%。草原不僅是獨特的旅遊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態屏障,更是牧民重要的生產資料,可以說每一根草都是牧民的「命根子」。而現實卻是,隨著氣候變化、過度放牧等因素,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全市天然草原退化、沙化、鹽漬化「三化」面積達4605.68萬畝,佔全市草原面積的87.7%,草原保護的態勢已經刻不容緩。

近年來,面對草原「三化」的實際,我市通過落實草原生態補獎政策、京津冀風沙源治理、草原生態修復、草原鼠蟲害防控等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大草原保護工作力度,草原「三化」得到有效治理,退化沙化趨勢得到有效緩解,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並向良性循環發展,草原保護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據2019年草原監測顯示,草原植被平均蓋度36.4%,比2014年增加了4.9%;草群平均高度14釐米,平均乾草產量49公斤/畝。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率先在全區提出並開展野生鄉土草種採收技術,2019年共採收針茅、野韭、冷蒿、駝絨藜等野生牧草種子20餘噸,並將採收後的野生草種在前後山3個旗縣安排開展秋冬季播種試驗,觀測野生草種的返青、出苗情況,為我市草原生態修復奠定技術、物資、草種等前期儲備工作基礎。

與此同時,我市開展駝絨藜種苗、種子擴繁工作,在四子王旗苗圃、查幹補力格蘇木巴音嘎查、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基地建設了300畝駝絨藜基地用於種苗、種子繁育,每年可提供駝絨藜種苗1800萬株,可提供草種20噸。並在周邊退化草原開展駝絨藜移栽修復,效果良好。駝絨藜種苗繁育試驗基地建設的成功,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作業,經濟效益顯著,同時為生態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的有效途徑,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保障飼草安全、畜牧業發展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種綠生金 提升綠色經濟成色

清晨,一棵棵帶著露水的、新鮮欲滴的生菜、黃瓜等整裝待發。6個小時後,280公裡之外的北京,鑫磊蔬菜專業合作社的訂購戶就能在自家的餐桌上享用著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蔬菜。

「燕麥和牛奶加水果的完美結合,味道超讚!」「營養全面、特別健康……」陰山優麥的「燕麥隨身杯」早餐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走紅」,有機雜糧吃出美味、健康。

草豐水美、空氣清新,遼闊草原孕育出優質的「綠色」牛羊,四子王旗杜蒙羊肉因其肉質鮮、品質上乘獲得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青睞」。

綠色無公害的農畜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成為烏蘭察布農牧業的「金字招牌」。

烏蘭察布的水是清潔的,土是乾淨的,這就是生產力,也是烏蘭察布的競爭力所在。綠色是我市農牧業發展最大的優勢,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做大做強產業,就必須要堅持綠色先行,讓綠色經濟更有味道、更有競爭力。近年來,烏蘭察布立足資源優勢,以綠色發展為引導,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突破口,堅持為養而種、種養結合,持續調整種養業結構,提高農業產出效益,逐步形成了以馬鈴薯、冷涼蔬菜、燕麥雜糧雜豆、生豬、肉羊和肉牛為主的六大主導優勢產業。

農畜產品加工作為農牧業發展的重點,六大主導優勢產業均有不俗表現:

大力實施馬鈴薯主糧化試點工作,不斷構建全產業鏈,充分發揮馬鈴薯特色產品的優勢,馬鈴薯加工轉化率達26%,具備年生產精澱粉17萬噸、全粉2.75萬噸、薯條10萬噸的生產加工能力,馬鈴薯生產加工能力長足發展。

全市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65.5萬畝,產品遠銷國內外。

以陰山優麥、世紀糧行、塞主糧為主的加工企業,每年發展以燕麥為主的雜糧雜豆訂單生產10萬多畝。

年出欄肉羊700萬隻、肉牛20萬頭、生豬150萬口;31家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肉牛肉羊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9萬噸。

……

烏蘭察布已經成為保障和服務首都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全國種薯、燕麥、生豬主產區。健康、綠色、新鮮、安全的農副時蔬正成為烏蘭察布城市發展的新名片,現代農牧業已成為烏蘭察布實現跨越發展的堅固支點。

流水浩蕩,孕育了草原的豐美。草原葳蕤,誕生了農牧的繁榮。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已經成為烏蘭察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新引擎,綠色經濟的大文章在烏蘭察布大地上正做得「聲色」俱佳。(文/邵敏麗 王錦鵬)

來源:烏蘭察布日報

原標題:《【愛上烏蘭察布】堅持綠色發展 把綠色經濟做得有聲有色》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大力發展冰雪經濟
    以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為契機,堅持解放思想,加快轉變觀念,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做大做強冰雪產業,大力發展冰雪經濟,培育壯大遼寧經濟增長新動能,助推遼寧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優先位置,堅持綠色發展」。
  • 遼寧省丹東市: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綠色家園
    為充分利用沿江、沿邊、沿海的生態資源,丹東市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綠色發展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綠色發展不動搖,努力使綠色成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鮮明的特質和最持久的優勢。首先,丹東市加強汙染防控治理,守住綠色發展底線。
  • 堅持綠色發展 促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南川區堅持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突出抓好農村面源汙染治理,持續護綠增綠,涵養綠水青山,全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5%;積極構建「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的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獲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廣泛開展綠色家庭、最美庭院等綠色生活創建活動,開設「綠色銀行」,建立綠色行為積分兌換機制,引導形成崇尚綠色生活的文明新風尚。
  • 遼寧本溪 堅持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山城
    2019年,本溪市通過了《中共本溪市委關於生態立市推進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向,確立生態立市主導地位。生態立市就是以環境保護和治理為前提、以綠色產業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綠色生活為基礎、以全民參與為保障,全面建設生態環境樣板區、綠色產業示範區、生態體制改革試驗區、綠色生活先行區,讓本溪生態美起來、產業強起來、百姓富起來,確保本溪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綠色產業做大做強,人民群眾對優良生態環境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建設生態山城、美麗本溪。
  •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著眼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為「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中長期目標制定落實中生態文明建設議題領域的重大決策部署之一,深化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是我國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
  • ...也要綠水青山(中國經濟縱深談(12))——如何看待堅持綠色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室主任陳健鵬分析。「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假說認為,汙染物排放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類似「倒U形」的曲線:汙染物排放隨著經濟的發展先增後減,即當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時環境汙染程度達到最高,而後經濟繼續發展,環境汙染卻隨之下降,環境質量逐漸變好。
  • 堅持「共抓」促長江流域綠色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關係國家發展全局,涉及長江上中下遊不同流域的統籌協調、一二三產不同領域的轉型發展,亟需圍繞農業、工業、城鎮化等沿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領域,深入分析流域發展面臨的突出資源環境問題,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轉型發展。
  • 協會動態|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考察團赴江西德興市調研綠色發展
    協會動態|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考察團赴江西德興市調研綠色發展 應德興市政府邀請,2018年元月5日,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組織考察團赴江西省德興市調研。考察團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執行會長鄧繼海帶隊,亞洲開發銀行高級顧問沈一揚、深圳泰利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洪、東旭集團-東旭資本譚志剛、協會副秘書長吳錫及東兆長泰集團投資經理董浩等組成。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和沿江省市做了大量工作,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奔騰不息的長江正在用磅礴的力量書寫新時代的發展傳奇。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五個關係。「長江經濟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五個關係』,各項任務取得積極成效,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我國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陣地。」
  • 沙祖康談中國綠色經濟發展與全球合作
    中央強調論壇數量要砍,八項規定下來,我們反對「四風」下來,現在中央一再堅持少辦論壇,我們不需要那麼多論壇。 為什麼你沙某人參加綠色經濟財富論壇呢?因為綠色經濟財富論壇是什麼?它是我們國際綠色經濟協會辦的。國際綠色經濟協會是幹什麼的?中國成千上萬的協會多得很,這個協會特別在哪裡?
  • 經濟每月談: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我們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長期在綠色發展方面也進行了研究工作,比如與美鋁合作研究了《中國綠色發展報告》,為廣西研究編制《廣西循環經濟規劃》,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要是在綠色經濟指標體系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重點談談對綠色經濟指標體系進行的研究。
  • 傳統產業綠色轉型任重道遠 綠色企業標準讓綠色發展有據可依
    ,推動實體經濟的提質增效,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綠色產業平臺中國辦公室、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新華社中國財富傳媒集團、北京基金小鎮等多家機構,於7月6日在北京共同舉辦了主題為「金融助力綠色轉型」的2017中國綠色發展論壇。
  • 發展循環經濟 打造綠色工廠
    作為北京建龍重工集團在黑龍江省投資興建的鋼鐵聯合企業,黑龍江建龍鋼鐵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強化節能減排,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戰場上,以鋼鐵力量融入城市的現代生活,以綠色發展的堅定步伐砥礪前行!作為當地招商引資企業,黑龍江建龍秉承建龍集團優秀企業文化理念,堅持以強企報國為己任,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 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創新發展綠色農業
    【桂林日報訊】(記者胡逢超)12月10-11日,由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指導,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自治區科協共同主辦的2020中日農業綠色發展論壇在桂林舉行,中日兩國160餘名專家學者圍繞「科技經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綠色農業」主題,共同研討農業綠色發展經驗,為廣西大力推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 自貢國家高新區綠色「加減法」 做好四川綠色發展範例城市
    2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自貢高新區始終堅持「生態打底、綠色崛起」的發展理念。」自貢國家高新區也因綠色發展的實踐和經驗,在本屆C21論壇上被評為「四川綠色發展範例城市」。  在城市生態上做「加法」打造宜居綠色城市  自貢高新區副主任楊敬華說,作為除成都綿陽之後四川第三個國家級高新區,川南首個國家級高新區,如何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共贏,如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青山綠水」和「金山銀山」之間的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我們一直為之努力奮鬥,一直在做綠色發展加減法,打造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城市。
  • 烏蘭察布5000多萬畝「草浪」拱衛北京綠色長城
    烏蘭察布市距北京240公裡,是內蒙古距離北京最近的草原之一。近年來,該市大規模修復草原生態,如今草原總面積達5251.38萬畝,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3.4%,為首都北京生態安全築起了綠色長城。修復草原生態,是烏蘭察布市保護草原生態工作的重要一環。察右後旗當郎忽洞蘇木察汗不浪嘎查牧民張雪平家500畝的草原上,披鹼草、羊草等草種競相生長,遠遠望去像一片綠色的海洋。然而過去,這裡還完全不是這幅景象。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張雪平在這片草原種植了馬鈴薯、葵花等經濟作物,結果不僅草原生態遭到破壞,其種植效益也得不到保障。
  • 中蒙俄美食文化節烏蘭察布籤綠色食材大單超24億元
    李愛平 攝中新網烏蘭察布7月21日電 (記者 李愛平)正在此間舉行的第八屆中俄蒙美食文化節暨第三屆中國烏蘭察布美食文化節上,烏蘭察布市政府與國內外客商籤下綠色食材大單超24億元。7月20日下午,作為該屆美食文化節的重要板塊之一的全國採購聯盟綠色食材產銷對接會上,烏蘭察布市政府與包括浙江、海南以及蒙古國等地達成綠色食材品牌共9大類25個特色產品產銷貿易合同,籤約金額達24.16億元。官方稱,烏蘭察布市目前已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產品百強榜。
  • 遂寧厚植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品牌
    《指導意見》指出,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落實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任務,推動西部地區綠色產業加快發展。而在遂寧,綠色發展的路子,我們已經探索多年,並且步伐鏗鏘。近年來,遂寧市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厚植綠色發展理念,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迸發新活力,綠色發展已成為遂寧的特色和優勢,遂寧成渝發展主軸綠色經濟強市的品牌不斷打響。
  • 綠色發展指數的風向標意義
    從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十九大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列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綠色發展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被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重要位置。同時更要看到,這種重視不僅體現在思想和理念上,還落實在行動和實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