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瘦西湖非遺文化園內木偶表演 崔佳明 攝
中新網揚州9月15日電 (記者 崔佳明)15日,為期一個月的揚州「非遺文化月」啟幕,「原汁原味」地展示了揚派盆景、雕版印刷、揚州剪紙、揚州木偶、扇面、絨花等非遺項目的精湛技藝,民眾零距離感受傳統藝術的同時,瘦西湖再現了清代「虹橋修禊」場景。
圖為瘦西湖非遺文化園內演示揚州糖畫技藝。 崔佳明 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個非遺項目展示區都有大批中外遊客圍觀。據瘦西湖景區文創演藝部部長張衡介紹,今年「非遺文化月」的主題是「精彩非遺,你我共享」,景區精心準備了非遺再現、非遺美味、非遺雅韻、非遺市集、非遺尋蹤、非遺傳承六大主題,旨在通過文化展示、市集體驗、非遺演藝、互動講堂等形式,讓遊客可以零距離體驗古老非遺文化的技藝流程,領悟傳統文化的魅力精髓,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圖為遊客零距離學習木偶表演。 孟德龍 攝
「現場非遺產品的活態展示,讓我們領略了非遺傳承人的風採,尤其是通過親身體驗參與,真正讓我們感受到非遺的魅力和精彩。」現場參與互動的遊客說。
圖為瘦西湖推出虹橋文化系列節目,再現清代虹橋修禊的歷史場景。 孟德龍 攝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揚州「非遺文化月」,瘦西湖推出了虹橋文化系列節目,「揚州好,第一是虹橋」,大虹橋橫跨於瘦西湖上,橋名源於紅欄,後轉意於橋如彩虹,曾吸引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在此切磋詩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跡和動人的故事。這裡有徐凝的二分明月、李白的三月煙花、杜牧的十裡春風,還有歐陽修的一飲千鍾、蘇東坡的龍蛇飛動、王士禎的衣香人影……。
圖為瘦西湖再現清代「虹橋修禊」場景。 孟德龍 攝
當日,身著古裝的演繹人員在瘦西湖景區徐園的歷史文化展館進行古箏、古琴、琵琶、清曲、茶道等非遺展演,再現了清代虹橋修禊的歷史場景。
圖為外國遊客體驗傳統非遺文化,學習剪紙。 孟德龍 攝
修禊,就是詩人集會,一些文人騷客雅聚酬唱,他們一起吟詩作畫、談古論今、借景託物、抒發情懷,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修禊」為「南有蘭亭、北有紅橋即虹橋」。
瘦西湖景區主任金川稱,一直以來,該景區在非遺文化保護、傳承上不斷探索嘗試,去年新建了非遺文化園,集中展示一系列散落民間的非遺技藝,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非遺,探尋體驗非遺文化,傳承推廣非遺文化,讓散落民間的非遺項目煥發出新的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