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轉雲南】舌尖上的鹽津(第二季)

2021-03-04 民生關注

舌尖上的鹽津(第二季)

第一味系:鹹味系

鹽津臘肉

鹽津臘肉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製作過程:其原料是用農家宰殺自養豬的肉燻制而成。然後將鮮肉用鹽醃製到一定程度之後,經柴火長期薰幹而成,薰好後的臘肉可長期保存且肉質不變,表裡一致。煮熟切片後,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裡透紅。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是別具一格的鹽津風味美食。

營養價值:開胃、去寒、消食等

口感: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

烏骨雞

「鹽津烏骨雞」因起源並主產於雲南省鹽津縣而得名,又因主要生長和分布於烏蒙地區而被稱為「烏蒙珍禽」。

營養價值:鹽津是典型的烏蒙山區,有得天獨厚的高熱高溼的自然條件,基本無重工業汙染源,為烏骨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這裡多採用放養的辦法,放牧溝溪森林之間,飲山溪清泉水,牧食山中蟲草,補食五穀雜糧。

烏骨雞具眼、冠、髯、臉、趾、皮膚、肉、崩及內臟皆烏的特徵,有純黑羽、純白羽及花雜羽三個品種。另據歷史醫學記載和現代醫學表明,此雞有抗衰老、延年益壽、強腎益肝、滋陰養血、生精益髓、烏黑毛髮、瑞膚、防癌抗癌等特有功效。

製作方法:燉湯、黃燜等,依眾小夥伴口味烹製即可。

口感:Q嫩鮮美,肉質細膩





姜豆花

營養價值:黃姜豆花有三大營養價值,一是用滷水(膽水)點制,比市面上的石膏點制豆花吃起更綿扎些。二是顏色看起來比較華麗,容易引起食慾,吃在口中滑而不膩。三是其滋補作用,亞洲傳統醫學中,很早就把黃姜當做胃的滋補品,並用它來淨化血液,治療皮膚病和使傷口癒合。

製作方法:做黃姜豆花首先是做好白水豆花。要經過浸泡、磨漿、煮漿、濾漿、固漿和壓制六個主要程序,其中浸泡、磨漿和固漿三個程序尤為重要。白水豆花做好後,用花生和黃姜磨成汁,以食用植物油熬成湯,將白水豆花舀入湯中小火煮沸即成。

口感:綿扎,滑而不膩,入口即化,姜味淡雅悠長



草草

製作草草粑的「草草」學名叫清明草,顧名思義,清明草生長時節為清明前後,因此,草草粑也只有清明前後可以吃到。

製作方法:1.將清明草擇洗乾淨,去掉多餘的雜質並擠幹水分。然後切碎。

2.將黃糖切碎放盆中備用。

3.將糯米粉和大米粉1:1的比例混合後,再加清水與事先切好的清明草混合拌勻,揉成麵團。

4.上蒸鍋蒸煮,蒸好之後,將熟料放入盆中,選一個合適的工具不斷用力捶打十分鐘左右,直到粑粑捏起細嫩、筋道為止,之後放置冷卻。

5.在一個磁鐵盤內壁均勻塗抹上油,待粑粑冷卻到不燙手後將粑粑做成小圓團,放入盤中!此時已可以食用,但口味還不是最佳的,上鍋油煎之後會更美味。

營養價值:化痰、止咳、降壓、去風、增強食慾、健脾養胃

口感:糯香清甜,筋道細嫩

第二味系:甜味系


製作方法:首先要將大米淘洗乾淨,浸泡一段時間後瀝乾,按一定比例加入清水,用石磨磨成米漿;然後把生石灰放入水中澄清,將石灰水加熱直至沸騰;再將磨好的米漿倒入燒開的石灰水中,同時用木棒攪拌以防止糊鍋,直到米漿煮熟,倒入準備好的容器之中,待其自然冷卻;然後倒入清水,用刀劃為巴掌大小的四方形小塊,配料一般用熬製好的紅糖汁。

營養價值:涼糕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口感:綿軟滑膩,濃甜醇厚,敦良溫和,口餘米香



涼蝦因形狀看起來像頭大尾細的蝦子而得名。

製作方法:用料與涼糕相同,做法卻有所不同,製作涼蝦要準備一隻放好清水的大桶,桶上支起漏鬥,將已經煮熟的米漿(前面的製作步驟和涼糕相同)舀入漏鬥之中,邊舀邊搖晃漏鬥,煮熟的米漿便從漏鬥中漏入涼水桶裡,看上去就像是頭大尾細的蝦子是漂浮在水中,待降溫後,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了。

營養價值:清熱消暑,潤肺,解毒

口感:滑糯清爽,柔軟清甜



冰粉



製作方法冰粉的製作看似簡單,其實不然。製作時先要把冰粉籽(類似於木瓜籽)放入事先縫製好的可過濾的乾淨布袋之中,然後根據冰粉籽的分量取適量清水於盆內,把裝有冰粉籽的口袋放在水裡揉搓,揉搓的同時就會看見有透明果漿溢出;搓揉到無果漿溢出時,停止搓揉。接著一邊將澄清的石灰水用小勺慢慢舀入盆中,一邊攪動,直到看見有凝固的透明顆粒便不再添加石灰水。將盆靜置待其完全凝固就製作完成了。製作冰粉最考技術的是對石灰水量的掌握,能否做出晶瑩剔透的冰粉全看製作者對倒入石灰水多少的把握;少了,冰粉水不會凝固,多了,吃時會覺得苦澀,口感不佳。

營養價值:鎮靜、祛痰、清熱、解毒、清熱退火、利尿、消炎等功效

口感:利落順滑,沁涼甜香


甜漿油餈

製作方法:蒸好的糯米粉用工具捶打至有韌勁,手上沾溫水和成團,分割成大小合適的粉團,做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放入油鍋裡用小火慢煎,等一面煎透了再翻面,防止糯米粘底。兩面都煎好以後,撈起裝盤。盛一碗熱熱的豆漿,加點白糖,泡一泡放入口中,美味沁人心脾

營養價值:優化血液循環,延緩皮膚衰老,美容養顏

口感:既脆又糯,豆香米香在嘴裡融合,香甜不膩


泡粑

製作方法:用小火先把一部分糯米粉蒸熟,注意要不停的攪拌,以免粘鍋。蒸熟後與剩餘的幹糯米粉一起混合,慢慢的加水攪勻,放入白糖,發酵粉。發好後大火蒸30分鐘左右就可以大快朵頤啦~~~

營養價值:補脾、和胃、清肺

口感:松鬆軟軟,香甜可口,回味清甜

第三味系:酸味系

菜米豆湯

製作方法:1.將青菜焯水後,放入乾淨的容器裡(切記不可沾油),等到有酸味飄出時,取一小顆切碎擠幹水分。

2.將米豆淘洗乾淨,加水煮到綿軟稍爛時加入酸菜,放入調味料就可以吃啦~~~

營養價值:幫助消化,抑制大腸腐敗菌繁殖,提升蛋白質利用率

口感:米豆又糯又香,酸菜爽口,清淡又利口


小編:孔菲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美色鹽津
    青山綠水的滋養潤澤,天地靈氣的蒸騰沉澱,日月精華的凝聚結晶……酸甜苦辣、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人生千般滋味、萬種風情,舌尖慢慢細品、心間恆久留存……這便是美食帶給人類的享受!鹽津美食,帶著鹽津美女的靈秀絕倫、風情纏綿,別有一番滋味……「文化給享受添上翅膀」,有人說過,西洋文化是兩性文化,中國文化是飲食文化。
  • "蘇州一碗麵"有望壓軸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國》
    據介紹,攝製組將在同得興麵館「安營紮寨」兩天,重點拍攝蘇州一碗麵的製作工藝,以及講究吃頭湯麵的民間習俗。  央視蹲點覓得一碗麵  「今年4月就接到《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攝製組的電話了」,昨天,據同得興老闆肖偉民介紹,4月17日,他接到了攝製組分集導演打來的電話,對方告訴他,經過在蘇州蹲點「私訪」,反覆品嘗篩選後,最終看中同得興「一碗麵」。
  • 雲南鹽津,一個你來了就會愛上的地方……
    有美食的地方,自然心甘情願駐足,誰會拒絕舌尖與美食浪漫的邂逅呢。鹽津,就是讓人不得不駐足的地方。許多外地人離開鹽津時總會留念地感嘆:鹽津人太會弄吃的了,在鹽津一定要學會吃。鹽津人總會驕傲地說:天上飛的只有飛機不吃,水裡遊的只有輪船不吃,四條腿的只有桌子板凳不吃。煎炒烹炸也好,蒸煮燉烤也罷,都可以進入腸胃。
  • 蕪湖小籠湯包入選《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
    日前,記者從蕪湖市金隆興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獲悉,曾掀起全民飲食熱潮的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已確定在即將開拍的第二季中,對蕪湖百年老字號「金隆興小吃」作專題推介。屆時,蕪湖市民將能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蕪湖小籠湯包的身影。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熱映 百姓網上買食材線下排隊吃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在央視熱映,「吃貨」們在電視機前一飽眼福的同時,也在網際網路上購置節目中的美食。據統計,節目開播的1小時間,200萬人在手機天貓上邊看邊買,整個周末累計540餘萬人訪問天貓食品舌尖2合作頁面。節目中提及的雷山魚醬,上線僅僅半天,1000份全部賣完,四川臘肉也累計賣出1萬份。此外,節目中提及的上海三林本幫館也成為眾人追捧的對象。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赴蘇州拍攝 姑蘇楓鎮白湯大肉麵入選
    日前,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攝製組赴蘇州拍攝,「蘇州一碗麵」楓鎮大肉麵入選第二季,將於明年1月在央視壓軸播出。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赴蘇州拍攝 姑蘇楓鎮白湯大肉麵入選(圖片來自網絡)   據介紹,姑蘇楓鎮大肉麵要採用優質五花肉,經過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驟後,五花肉要加作料放到鍋中燜4個半鐘頭左右起鍋,製作時採用黃鱔骨頭、螺螄等為原料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蝦子面」背後的故事
    新華網合肥5月5日電(記者鮑曉菁)隨著《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二集的播出,安徽蕪湖的蝦子面「火了」—記者採訪了解到,這種具有濃鬱江南風味的食物,曾經是蕪湖當地人最念念不忘的「奢侈品」,甚至只能在生病、生日時才能吃到,而如今,卻已經成為尋常百姓的「平價享受」。
  • 溯源之旅——探訪烏蒙滇鳳烏骨雞產地雲南昭通鹽津
    相信大部分親已經品嘗過我們的烏蒙滇鳳烏骨雞了,但嘗其味卻未見其源,鹽津烏骨雞到底生長在怎樣的環境呢?真像廣告裡描述的那樣嗎?我買到的雞品質如何保證?別急,小編都為您考慮好了,為了讓大家買的安心,吃的放心小編這次決定驅車前往雲南鹽津一探究竟,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出發吧。
  • 中國西南片區規模最大烏骨雞育種場在雲南鹽津投產
    當天上午10時許,隨著鹽津縣委書記楊仕翰洪亮的聲音響起,投產儀式拉開序幕。隨後,與會領導、專家一行來到育雛室,經過一系列嚴格的消毒準備後,進入室內投放了第一批雞苗。雞苗進棚標誌著育種場正式投入運營,更意味著鹽津烏骨雞產業向標準化、現代化、規模化邁進。
  • 舌尖上的鹽津—油炸蜂蛹,看到後口水止不住!
    油炸蜂蛹是鹽津最常見的吃法,油炸蜂蛹是在秋季把山裡的黃土蜂、葫蘆蜂或其他蜂塊從樹上或土裡取來,烹製時,先將蜂蛹從蜂巢中取出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美食英文說法(一)
    《舌尖上的中國II》是否再次勾起你對美食的嚮往?邊看節目邊學習中外美食英文詞彙吧!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一共8集,涵蓋了150多個人的故事和300多種食物。  下面就是第一集 Footsteps 《腳步》中出現的美食:Honey shortening
  • 狀元榜眼探花,雲南鹽津有幾款這樣與眾不同的米!
    在雲南鹽津,有這樣一款產品,它兩者兼備。它是由鹽津潤農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三款產品——「狀元米」「榜眼米」「探花米」。7月21日上午,記者在鹽津縣落雁鄉龍塘村採訪了這種「稻魚共生」的三款米以及它背後的故事。
  • 雲南酸木瓜之舌尖上的美食
    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也提到了我們雲南酸木瓜,酸木瓜根生雲南,和雲南土地的生生世世的人民生長在一起,到了金秋季節,木瓜三三兩兩的成群結在樹上,喲~去田裡面順便摘幾個回來,可以泡酒、做果脯、可燉菜、可涼拌!
  • 舌尖未說的「野味」,雲南可不止松茸?最後一種99%的人不敢吃!
    有多少人像小編一樣在期待、盼望、守候中看完了三季《舌尖上的中國》,從第一季展示做菜順便講個有情懷的故事到第二季先講個故事再隨便做個菜,最後第三季乾脆講故事和情懷偶爾做個菜給大家看看,雖然評價不一,但無論如何總算再次勾起了國人的味蕾,中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八大菜系千年美食傳承,豈是幾集記錄片道得全說得清的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攜手天貓食品同步首發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天貓最新資訊 > 正文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攜手天貓食品同步首發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意思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火了一口鍋
    美食紀錄片陪你下飯  吃吃吃是春節的一大主題。《老廣的味道》第三季(簡稱《老廣的味道3》)已經開播,觀眾藉此尋覓美味,以慰鄉愁。廣東的觀眾們更是不用對著屏幕空流口水,可以看完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就出門覓食。此外,《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昨晚開播,再次引發極大的關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依靠精良的製作陪觀眾下飯,讓人胃口大開,情懷滿滿。
  • 泉州美食亮相《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吃貨街頭尋味
    石花膏、面線糊、海蠣煎、土筍凍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啦。2月21日晚,泉州人的朋友圈被《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裡的泉州片段刷屏了。  片段剛剛播完 遊客連夜尋泉州味道  「你們店還在營業嗎?」《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第二集剛剛播完,就有來泉過年的遊客打電話到丁秉正的店裡,想要吃上一份清涼可口的石花膏。丁秉正告訴記者,有不少遊客慕名前來,有些遊客還要求和他合影留念。
  • 國慶特輯||你好,鹽津
    你好,鹽津隸屬雲南省昭通市,自古就是入滇的要衝,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地處烏蒙山脈關河深谷的中段,位於四川和雲南結合之處,也是古絲綢之路入滇的第一站。鹽津的豆沙古鎮,是一方神奇而古遠的土地。原為古僰人集聚之地,歷史文化厚重而鮮活,深沉而滄桑,神秘而傳奇,樸素而至誠。
  •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攜手天貓推絕密菜譜
    天貓旗下的天貓食品與央視CCTV-1欄目《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以下簡稱「舌尖2」)達成合作,天貓食品成為舌尖2獨家合作平臺,同步首發每期節目中的食材和美食菜譜,舌尖2攝製組還將為同步上線的食材把關。本周五晚9點,舌尖2將正式與全國觀眾見面,雙方合作的體驗頁面也在天貓食品同步上線。
  • 舌尖上的鹽津,全是誘人的美食,捧捧噠
    風景優美的鹽津不僅是觀光旅遊的勝地,同時也是吃貨們的天堂。各式各樣的風味小吃,地道的特產美食,絕佳的美味享受,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