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 南靖大城小事 看南靖
12月6日訊 村民們抱著小孩,找到機會就往道士的道袍底下鑽,這是在幹嗎?昨天,南靖雲水謠張燈結彩,鼓樂喧天,舉行六年一度的城隍夫人二朝平安清醮文化慶典活動。這是村裡的大事,在外的人都會趕回來,抱著孩子鑽道袍,祈求容易管教成才。
大人們抱著小孩,鑽進道袍裡
雲水謠村民簡建祿說,城隍夫人生日慶典每年初九都會舉辦,但每隔六年,村民為了祈求更加平安順利,會舉辦二朝慶典活動,日期不定,需由道士推演。慶典一般持續5天,外出的村民均會趕回城隍夫人廟參加祭拜儀式。
在獻供的諸多儀式中,「嬰幼兒遁道袍」讓人耳目一新。村民說,嬰幼兒遁入道士身後的長道袍中,以後的管教會輕鬆很多,容易成才。昨日儀式上,不少村民抱著小孩,抓住空隙往道士們的道袍底下鑽。
「雲水謠的城隍夫人二朝慶典有300多年歷史。」慶典理事會會長簡榮國介紹,慶典蘊含「祈求神祇保佑、合村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的祝願。與以往二朝慶典對比,此次慶典還多了一項「清溪」活動,也叫洗溪。入夜時分,請求城隍夫人對村內溪流段進行「清洗」,由道士在岸邊作法,往河裡扔祭品,持續大半個晚上。
「城隍夫人」藏身雲水謠
南靖雲水謠古鎮古棧道邊有一座「必應宮」,供奉城隍夫人。據古鎮上官洋村、璞山村、坎下村老人們介紹,相傳在清代,古鎮上簡氏十六代孫、農民簡文儉的妻子王氏身患一種怪病——「心氣疼」。有一次,他到南靖的舊縣城——靖城賣山貨,偶遇一客商,得知平和縣九峰鎮城隍廟藥籤「靈驗」,次日便與那客商一同到九峰鎮,求得「靈藥」回家治好了妻子的病。患有黃腫病久治不愈的村民簡啟正聞訊也去「求藥」,結果藥到病除。古鎮當時叫長教圩,距九峰鎮有百餘裡之遙,村民們要想求「靈藥」,必須花費兩三天時間,十分不便。於是,簡氏族長與村民們商量,決定到九峰鎮「掛」回城隍香火。
消息傳到南靖縣衙,縣令卻說:「我是人間的縣官,城隍是陰間的縣官,只有縣城才能建城隍廟,你一個小小窮山村,怎麼能建城隍廟?」簡氏族長私下帶著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到九峰鎮城隍廟祈願,沒想到擲了三次「聖杯」,都是「陰杯」:城隍老爺不同意「外出」。簡氏族長心想,你城隍老爺不同意,我就求城隍夫人,不信這溫柔的枕頭風吹不動城隍心。於是,他們轉而跪求城隍夫人,仍擲「聖杯」以明示。誰曾想,「聖杯」三次都表示同意。
就這樣,簡氏族長硬是把城隍夫人的香火「掛」請到了長教圩,建了一座小巧的城隍夫人廟,取名為「必應宮」,把專程到漳州請人雕刻的城隍夫人神像安置在宮內。每年的正月初七,長教圩的村民們將坐在轎子裡的城隍夫人木雕像,送到九峰鎮,讓她與城隍老爺「夫妻相會」一夜,次日返回。
「文革」中,城隍夫人的「金身」被「破四舊」者焚毀。改革開放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必應宮重塑了城隍夫人的「金身」,一系列民俗活動也由此得到恢復。
據南靖縣文史專家謝新鎏介紹,在偏遠鄉村開廟供奉城隍夫人在漳州乃至全國比較罕見,必應宮是繼奎文祠(女人祠)之後的雲水謠又一亮點,對土樓文化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本文由:南靖大城小事 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我們:南靖大城小事 分享身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