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新時代文明宣講入耳貼心,把黨的聲音傳播到基層;文體廣場上,志願者帶著文藝愛好者跳舞、健身,愉悅身心;困難群眾家裡,一雙雙援助之手帶來生活的希望……從理論宣講到日常生活,從戰疫情到人居環境整治,惠州到處活躍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的身影。
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惠州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全方位、多維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邊探索、邊創新、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提煉經驗,促進博羅縣首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惠東縣列入第二批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龍門縣、惠城區列入廣東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示範縣(區),進而構建常態化工作機制,打造特色化工作品牌,實現低成本可持續發展,以點帶面深入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域覆蓋。
關鍵詞:頂層設計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明實踐站、點
文明貴在養成,文明重在實踐。一直以來,惠州都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聚集新時代文明實踐主要任務,與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相結合,建立一整套系統化機制,以點帶面、典型示範,帶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域覆蓋走深走實。
惠州將試點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範圍,牢牢壓實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有針對性地指導各縣(區)成立縣(區)級工作領導小組以及縣(區)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由縣(區)委書記任總隊長,建立縣(區)四套班子領導掛鈎指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示範點工作聯繫制度。縣(區)、鎮(街道、園區)、村(社區)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組織均由黨組織一把手擔任中心主任、所長、站長。
同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牽頭抓總,指導各級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聯席會議和全市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與「黨群服務中心工作」「融媒體中心工作」「綜治維穩中心工作」「志願服務中心工作」及「精準扶貧工作」協同聯動,有計劃、分批次地安排人員深入大山鄉村、田間地頭調研、座談、蹲點,了解基層心聲,掌握工作動態,融合推進網格治理試點工作。
在準確把握中央、省有關精神,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惠州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意見,並以全國試點博羅縣為示範,推動各縣(區)文明實踐陣地、項目、活動共建共享。選取條件成熟的文明實踐所(站)作為示範點,按照一塊統一標識、一個活動展示欄等「八個一+N」進行標準化建設,同時因地制宜兼顧打造特色文明實踐點(實踐基地),以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文明實踐需要。
據統計,全市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257個,其中實踐中心5個、實踐所53個、實踐站885個、實踐點314個,覆蓋48個鄉鎮706個村1000多個黨組織。同時成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2580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超33499場,惠及群眾108萬多人,群眾支持度與滿意度均達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博羅縣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是廣東省列為首批試點的兩個縣之一,也是全國10個「先行試驗區」之一。我市將以中宣部開展的「尋烏調查」式調研為榜樣,針對博羅縣近年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開展蹲點調研,進行面上把脈、解剖麻雀、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把重點難點找出來,解決方案提出來,實際成效拔出來,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低成本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博羅經驗」「惠州模式」。
關鍵詞:資源整合
引入「活水」壯大文明實踐「蓄水池」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上,我市各地並非另起爐灶、另搞一套,而是根據實際、因地制宜,整合盤活本地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做出自己的特色;在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上,積極創新形式、豐富內涵,真正從百姓需求出發,用「小節目」講「大道理」,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情感心理等困難和問題,讓群眾真正從實踐活動中有獲得感,讓文明實踐直抵人心。
「如今,村裡的禮堂不僅用於村裡宴席場所,還成了村民的文化樂園。」博羅縣石壩鎮冷水坑村村民鄧華均對村下圍禮堂變身文明實踐站很是讚賞。
原本,禮堂只是作為村民祭祖、鄉賢聚會的場所,一年用到的次數屈指可數。如今,村裡將這裡改造成了文明實踐站,將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送進禮堂、送到群眾身邊,讓村民可以在這裡跳舞、打桌球、練書法、聽講座等,大大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中,惠州不斷探索可利用、可共享的陣地資源,指導縣(區)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5+N」服務平臺等優質資源。如博羅縣打通黨校(行政學院)、黨員電教中心、黨員活動室、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綜合服務中心等,建立理論宣講平臺。龍門縣整合文化大講堂、村文化祠堂等,建立文化服務平臺;整合道德講堂、農家黨校等,建立理論宣講平臺。仲愷高新區將區圖書館打造成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其交通便利、人流密集、資源充分、信息化水平高的優勢,常態化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
目前,全市共建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平臺370個,其中理論宣講平臺98個、教育服務平臺73個、文化服務平臺72個、科技科普服務平臺50個、健身體育服務平臺70個以及其他類服務平臺7個,開展各類活動共3.02萬場次,較好地解決了公共資源不足的瓶頸問題。為提高社會影響力,增強活動吸引力與群眾參與度,採取財政扶持與社會共建雙向互動、共建共管共促共享的新模式。指導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立基金,以財政資金為種子,吸引撬動社會資金投入,拓寬文明實踐基金的資金來源渠道,為可持續推進文明實踐工作提供「蓄水池」和「活源泉」。目前基金到帳資金3300萬元,有效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其公益創投每年擬整合投入資金300萬元,以提升縣域志願服務的精準化,增強群眾自豪感。同時指導龍門縣以財政資金投入作為種子基金,面向重點企業、鄉賢群體和社會大眾募集社會資金,計劃至2021年將文明實踐基金籌集到1800萬元,以有力促進農村公共意識形成和良好風尚傳播,提升群眾幸福感。
關鍵詞:志願服務
人在哪裡,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就延伸到哪裡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惠州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人人都是主角。活動開展以志願服務為依託,更因志願服務而出彩。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市建立市、縣(區)、鎮(街)、村(居)四級聯動的志願服務體系,引導群眾通過社區註冊、單位註冊、網上註冊等多種形式加入志願服務隊伍。
在橫向建設方面,以志願服務總隊牽頭,鼓勵發展「鄉土化+專業化」的「1+37+N」的志願服務隊伍,力求志願服務隊伍多元化。如博羅縣形成以「縣委宣講團」「好人宣講隊」「紅色宣講隊」等「1+10+N」宣講隊,黨員志願服務、師生志願服務等19支專業志願服務隊,18支鎮(街、管委會)志願服務分隊以及9支社會組織志願服務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網絡。在博羅試點的帶動下,龍門縣探索構建「1+6+N」志願服務網絡,在總隊帶領下打造6支專業服務隊,各鄉鎮因地制宜成立3~5支支特色志願服務隊。
目前,全市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總數1317支,其中黨政機關類222支、事業單位和國企類111支、社會組織類35支、村民互助類560支、學生志願者類18支、其他類371支。
不僅如此,惠州牢牢把握志願服務這一根本形式,率先在全國試點中創新優化志願服務,聯合中志聯志願服務雲系統合作改版了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網和手機APP,開發點單、派單、送單、評單四大服務功能,搭建需求平臺,並對全縣誌願服務時長錄入、項目發布等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有效打通從中央到村六級志願服務資源,實現教育、群團、科普等單位資源橫向縱向貫通。
以調查問卷、入戶調研、活動留言、座談交流、意見反饋表、網絡徵集等形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及時調整服務項目和內容,全過程跟進服務效果……惠州真正做到「人在哪裡,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就延伸到哪裡」。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目前註冊志願者已逾100萬人,而參加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達12.25萬人次。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短評
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錨定更高文明創建目標,我市探路徑、創模式,促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深入開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低成本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惠州模式」,文明創建成果可見可感。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對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能有力促進文明生活理念在基層開花結果。我市綜合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匯聚以及輻射效應,有助於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促進文明理念與生活實踐充分結合,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
在文明創建重要發力期,社會各界應主動作為、聯手共營,大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深入挖掘「博羅經驗」「惠州模式」價值內涵。
(凌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