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家裡電視大多了,我這幾天常出來看。」12月8日上午,在廣東省珠海市鬥門鎮下洲村小廣場,新建好的12平方米戶外電子大屏正在播放《鬥門鄉村振興宣傳片》,袁粵冰和劉慶玲等一些村民正在觀看。袁粵冰說:「我經常聽村裡的大喇叭廣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時候,不敢出門,在家裡聽鬥門話廣播,了解了很多疫情防控知識。」劉慶玲表示,有了大屏幕,可以對鎮裡的大小事有更直觀的了解,比如戲曲表演、村務通知。
戶外電子大屏和村村通廣播系統建設,是鬥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智慧一公裡」項目的智慧手段之一。趙梓 攝
戶外電子大屏和村村通廣播系統建設,是珠海市鬥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智慧一公裡」項目的智慧手段之一。
2019年10月,珠海鬥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被列為全國試點。為探索、創新全國試點建設「鮮活管用」的方式和方法,2020年年初,鬥門區啟動「智慧一公裡」項目建設。
「戶外電子大屏、村村通廣播系統、在家裡的電視端可隨時觀看的文明實踐專欄,以及手機端隨手可操作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小程序,構成了『智慧一公裡』項目內容。」珠海市鬥門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叢介紹,村村通廣播系統、戶外電子大屏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已經基本實現全區101個村莊全覆蓋,通過這種「可聽、可看、可體驗」的模式,讓群眾更快、更及時地獲取豐富的信息資源。
有了好的傳播手段,更需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宣傳內容。「目前,戶外電子大屏的播放內容主要有兩部分。」珠海市鬥門區文明辦副主任趙雪梅介紹,一部分是充分利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提供實時更新的「海量資源」,由鬥門區融媒體中心進行編排,將「學習強國」中的微電影、紅色電影、紀錄片、農業科普欄目等貼近農村受眾實際的內容,從線上導出到線下,從手機電腦導出到廣場大屏,既創新了學習方式,解決了村民不善上網的問題;又創新了學習場景,符合群眾的生活習慣。
「另外一部分,來自鬥門區融媒體中心精心製作的本地新聞資訊、自辦生活欄目和公益宣傳廣告。」趙雪梅說,包括時政新聞、專題報導、最新政策、應急信息、辦事指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通知等,讓黨委、政府的最新精神,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智慧一公裡』平臺,直達榕樹下、廣場上、田間地頭,有效拓展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宣傳陣地,夯實基層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基礎。
「智慧一公裡」還通過村村通廣播系統嫁接鬥門電臺的優質節目資源,每天用當地方言播出「小故事大道理」,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聽得進的案例,講述蘊含新思想、傳播新風尚的歷史典故、身邊事例,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時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文明素質。「所有宣傳內容,都由區融媒體中心『中央廚房』進行集中播控,統一管理、統一審核、統一調度。」李叢說。
「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為內容支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陣地抓手,以縣級融媒體中心為指揮中樞,『兩中心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互相借力、融合發展,鬥門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不斷進行探索創新,爭取積累更多經驗、交出更好答卷。」李叢說。
據悉,構建「兩中心一平臺」融合發展基層宣傳工作大格局,這在全省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建設中屬於首創,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珠海特區報 記者 張帆 吳梓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