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旅部辦公廳、國家文物局辦公室發布通知指出,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不得因老年人沒有智慧型手機無法調取「健康碼」等原因,拒絕老年人進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可安排老年人憑身份證、老年證等有效證件登記進入,並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存在問題的文化場館和旅遊景區,要在12月31日前整改到位。
綠碼通行,紅碼止步。在復工復產的進程中,健康碼成了人人必備的通行證;各大場所以健康碼精準識別人員身體狀況,也有效地將病毒風險卡在門外。不過,出示健康碼雖然對於大多數人輕而易舉,卻也在不少老年人眼中成為挑戰。由於健康碼與智能設備捆綁緊密,與病毒風險一同被它攔住的,還有那些玩兒不轉智能設備,甚至壓根兒沒有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他們原本常逛公園,因為驗碼困難而止步不前;明明坐上了公交車,因為沒有智慧型手機而遭遇拒載……這樣的事例在全國各地接連出現,老人迷茫失落的臉龐,戳痛了社會的神經。
健康碼是填補防控漏洞的科學之策,但執行起來不能機械死板;智生活是為每一個人提供便利的美好願景,其中當然包括沒有智能設備的老年人。為了破解老年人遭遇的健康碼等智能技術難題,國務院辦公廳於11月專門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各地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此次,文旅部與國家文物局通過保留以證件登記進入等方式,來避免老年人被健康碼拒之門外的現象,正是這一通知的落地措施。公園、景點、紀念館等等,無不是老年人休閒娛樂的理想之地,也是他們高頻出入的文化場所;在開設智能化服務的同時,保留傳統預約的方式,兼顧了年輕人的使用習慣和老年人的現實需要,彰顯解決方案的差異化和人性化,也令公眾感受到防控政策的善意和溫情。
除了豐富健康狀態的查驗方式,此次通知還要求,要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方便老年人預約;允許他人代為預約,保留免預約名額;加快提供適老智能應用,為老人提供社交娛樂便利……一系列政策中,每一條都在為老年人的服務保障兜底;這些政策背後的思考,無不是以破解老年人智能困難為目的。其實,幫助老年人填平數字鴻溝,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把對老年人的服務做實做細,推出各式各樣的貼心做法。近日,北京市試點老年人刷養老助殘卡完成北京健康寶狀態查詢、來訪登記等功能,整個過程就像坐公交車刷卡一樣便捷;上海市也在積極探索一網通辦的適老化改進,集結答疑解惑的核心服務團隊,為社區老年朋友提供常態化服務。
總有一天,年輕人會躋身老年一族。關愛現在的老年人,讓政策的溫度延續下去,其實也是在關愛未來的自己。給當今的老年人對電子設備說「不」的底氣,何嘗不是在尊重每一個人在變老後的生活習慣和現實所需。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殷呈悅
編輯 殷呈悅
流程編輯 劉偉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