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年號「令和」,含著對中國老師怎樣的藐視?

2020-12-13 花辰月夕102211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れいわ,Reiwa),出自日本古代典籍《萬葉集》。

從公元645年,大中兄皇子仿照唐朝制度,設立日本歷史上的第一個年號「大化」以來,1374年時間,247個年號,出處全部來自於中國典籍。

即使是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最想跟中國劃清界限的那些年,這個傳統也沒有變。

「明治」取自《易經·說卦傳》「聖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取自《易經》第十九卦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昭和」取自《書經堯典》「百姓昭明、萬邦協和」。

「平成」取自《古文尚書·大禹謨》「內平則外成也,地平則天成也」。

也就是說,這是1300多年來,日本年號首次成功「脫中」。

早在這次新年號的產生過程中,日本媒體就不斷放出消息,首相安倍指示周圍的人,年號出處最好來自於日本古典書籍。

媒體分析,安倍的心思大概是,為什麼日本制定國號,要有藉助中國幫忙的感覺?

趕在這個時候「脫中」,幾個意思呢?

選拔

由於意義重大,日本年號的每一個字選擇都非常講究。

根據日本1979年頒布的《元號法》,如果天皇退位,年號也必須改變。按照日本政府規定的年號選定程序,日本首相需要欽點數名精通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等領域的學者,讓他們提出兩到五個新年號作為候選方案。

此次選出來的字要遵循6個條件:

1.使用常用漢字

2.每個字最多12-15個筆畫

3.第一個字的拼音不能使「MTSH」

4.儘量避開民間預想的年號名稱

5.不要用經常作為人名的漢字

6.不要使用與大企業相同的名字

備選方案出來後,經過參眾兩院的商量,最後由內閣會議決定「勝出」方案。

過門關節在於,不管法律規定得多細,最後都由有內閣決定,內閣由誰決定呢,當然是首相本人。

從以往年號產生過程看,人為因素很大。在上世紀80年代末選定取代「昭和」的新年號時,日本政府委託東洋史、中國哲學、文學專家以及著名陰陽學者(陰陽師)等人參與選定。最後提出了「平成」、「修文」和「正化」三個方案。

當年具體負責操作的內閣審議室室長回憶,在懇談會上,因為「昭和」的讀音開頭是S,而正化、修文的讀音也是S,他就誘導懇談會的8個專家選擇「平成」。這個操作過程都是可以公開拿出來說的,而這個人不過是個負責實務的小官而已。

到首相這個級別,可想而知個人因素有多大。

正朔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年號有著特殊意義。它既是天子執政的時間單位,也是天子權威的標誌。每一次更換年號都是國家大事。年號的取捨、含義,毫無疑問包含著複雜的政治寓意和政治考量。

如果一個年號的時間跨度比較長,期間發生過一些歷史大事,或者當朝的皇帝比較有個性,年號就變成了那個時代的標誌,尤其是明清兩代皇帝「一世一號」(一任皇帝一個年號),年號就取代了帝號,成了民間稱呼皇帝的一個代指。

不同的年號代表了不同的時代風貌。

比如「康熙」跟「光緒」這兩個年號,在中國人腦海裡反射出的畫面是截然不同的。

又好像,看到「開元」就想跳舞,看到「乾隆」就想下江南。

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還保留著中國古代紀年法的國家,日本顯然全盤接受,深度領會了年號和年號背後的那些東西。

比如日本第一個年號「大化」,出自中國的《易經》:「大化流衍,生生不息,陰陽相動,萬物資生。」這《易經》在描繪世界萬物起源、變化的畫面。

取這個年號,顯然有從頭開始,萬象更新的意思。跟大中兄皇子發動政變搞改革、向唐朝學習的意願很切合。

想出這個年號的人還挺懂行的。

再比如,後醍醐天皇在1334年改年號為「建武」,它原是東漢光武帝的年號。當時日本朝政由鎌倉幕府把持,天皇被壓製得很慘,他從儒家的「忠君愛國」思想出發,希望恢復天皇權威,推翻幕府這個「奸臣王莽」,像漢光武帝一樣,實現「中興」。

雖說日本年號出處很愛往中國的典故上貼,但另一方面,年號這件事,也反映出日本「小九九」的一面。

年號是天子的年號,天下只有一個天子,年號也應該只有一個年號。也就是說,用誰的年號,誰就是「正朔」,就有權威。比如古代的朝鮮、越南、琉球等國,在其國內均使用中華王朝的年號。

而日本不但在年號上保留了獨立性,歷史上它還能常常趁著中原王朝衰落的機會反將一軍。

晚唐時期,唐國力衰退,日本多次對中國的東北地方政權——渤海國威逼利誘,要求渤海王使用天皇年號。

近代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走向強大,向琉球王國擴張。1879年,日本強迫琉球使用天皇年號,隨後派軍侵略琉球。

在對朝鮮和中國臺灣進行殖民統治期間,日本在兩地也用天皇年號紀年。

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採用「一世一號」,年號成了日本國運的標誌:

明治時代,日本走上維新變法和對外擴張之路;昭和時代,日本經歷二戰、戰敗再到經濟起飛;剛剛過去的平成年代,日本經歷失去的三十年,經濟泡沫破裂,少子化老齡化,國家日益暗淡,年輕人喪成了不思進取的「廢宅」。

普遍流傳的段子是,「明治養神、大正養士、昭和養鬼、平成養豬」。

再比如,二戰戰敗後,號稱日本憲政之神的尾崎行雄曾提議:為了讓全體國民都認清戰敗的事實,應該改年號,年號可以帶有「新生日本第一年的含義」,或者帶有「民主主義元年」「興國元年」「投降2年」等含義。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選現在這個時候,再次表現出它的獨立性呢?

脫中

實際上,在年號上擺脫中國的影響的想法,早在討論「平成」的時候就已經萌生。

在「平成」年號決定前,世界上還有「日本第一」的討論,內閣大臣在國會演說的時候,還會用「日本領導世界的新理念」之類的說法。再依賴中國典籍,在他們看來已經不合時宜。

儘管日本泡沫經濟應聲破裂,但這個想法延續了下來。冷戰結束後,日本進一步開始強調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將自己的國家定位為,既不是個東洋國家,也不是個西洋國家,既不處在美國的指揮下,也不是處在中國的威懾下,而是個有自主決定權的全球性國家。

在與歐盟的交往中,與東協的交往中,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中,日本都抱持、強調著這樣一種態度。

受制於中美兩個大國,又不願受制於兩個大國,既想「脫中」,又想「脫美」,日本時時表現出一種糾結。

就安倍本人來說,他是成長於戰後一代日本人的首相,對這代人來說,戰爭的責任不想再背負,戰後體制是一種束縛,不管國民還剩多少心氣,安倍認為他的使命就是讓日本重回大國地位。「令和」這個新年號,也包含了讓日本也「走進新時代」的意思。

當然,無論新年號是從中國典籍裡選,還是從日本典籍裡選,這都是日本自己的家務事,中國被捎上,都不過是躺槍。

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源頭。我們也都清楚,鴉片戰爭之後,日本目睹清政府的軟弱,轉向學習西歐,早已不把中國文化當做憧憬和依託的對象。

尤其是甲午戰爭之後,日本國內掀起華夷之辨,核心觀點就是認為,東亞文明的正統已轉向了日本,日本已經是中華。

我們經常說,日本是個擅長學習的民族,卻忽視了它學習消化之後,反過來藐視老師的一面。

在吸收了國外文化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轉化成自己的東西,產生所謂國風文化,再強調這個轉化過了的國體、國學、國粹。

吸收一陣、沉澱一下、鄙視一段,時不時還要反過來搶個地主,這個過程在日本歷史上反覆上演,幾乎成了日本文化心態中某種規律性的東西。

經過這麼多年,在社會層面,對日本文化的一個源頭是中國文化這一點上,日本民眾有時候處在無意識的無知當中。

很多人既不知道哪個年號是從中國古籍中來的,也不了解歷史上中日文化的淵源。對中國當下的發展,既不關心,也不了解,亦沒有親近感。中國文化已經變成了日本的文化,而中國是個與自己沒什麼關係的存在。

這給我們提出兩個問題:

第一,外部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精英和媒體層面的偏見,以及社會民眾層面的漠然無知,是中國走出去的一個障礙。

第二,對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淵源關係,有些人以往會陷入兩種極端:

一種是認為日本文化都是從中國文化剽竊所得,日本文化就是盜版得不太好的中國文化。

另一種是認為,中國文化的根已經在日本,要到日本去尋根。

對我們來說,這兩個問題比日本年號重要。

脫中未遂

按照日本官方說法,日本新年號「令和」源自日本最早的詩歌集《萬葉集》,《萬葉集》卷五「梅花詩卅二首並序」的序文部分有這麼一句:「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月,氣淑風。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

萬葉集

在過去1300多年裡,日本的年號用詞一直都選自中國古代典籍。此次安倍晉三及身邊「保守派人士」希望能從日本的古代典籍中選取年號,以體現「日本文化」的特色。

老實說,要做到這一點殊為不易,因為「日本古代典籍」的作者們,往往也都是在漢學教育滋養中長大的。在《萬葉集》詩人們所在的7世紀後期到8世紀中期,正值中國盛唐之世,也正是日本系統學習中國文化的全盛期。在中國購買的書籍繪畫,隨著遣唐使船回到日本後,往往先要送到天皇貴族手中。所以,越是當時的名詩人,越有可能受到中國古籍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這次的「令和」年號也不例外。很多網友迅速找出了《萬葉集》文字的原型出處: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張衡《歸田賦》

不僅如此,就連日本網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日本網友:不僅是「令月」,就連「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自身也出自張衡《歸田賦》中的「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另一名日本網友回覆說:「啊,完全就是這句,感覺出自張衡還是很好的。」

日本網友之所以要說「不僅是『令月』」,是因為「令月」的說法本身就出自中國春秋典籍《儀禮·士冠禮》的「令月吉日,始加元服」。

應該說,僅從上述出處就能看出,《萬葉集》詩人的漢學修養頗高,當時可稱得上「飽學之士」。他寫下這段序言是在730年,當時是一批友人聚會共飲,各獻詩作,然後匯集成篇。這種風雅做派,也有些《蘭亭集序》年代的影子。而這批詩作中,也多有推崇老莊之意。

當時的歷史積澱如此,若是執意要脫離中國文化的影響,找尋自己心目中的「日本文化」,自然是難上加難。

但為了找到這個中意的年號,安倍和身邊人士似乎也確實是費了許多心。

比如,長期以來,日本一直有一個說法:為了以防萬一,宮內廳其實準備了一個可以隨時啟用的新年號。在傳說中,這個備用年號是「安久」。

而在此前日本媒體和網友們評出的熱門候選年號中,也有若干帶著「安」字的,畢竟在過去247個年號中,「安」字使用過17次,可算是常用字。

今天,在「令和」年號公布後,首相官邸方面特地放出消息:此次備選的六個年號,沒有一個帶「安」字的。

日本媒體報導截圖

身居相位,安倍也是做足了避嫌的功夫。

不過,這還是避不開日本網友們的編排。有日本網友「赫然發現」,在「令和」兩字之中,可以視為嵌有「安倍」(Abe)兩字的片假名「アベ」。

這在古代,也算是有「不臣之心」了

不知安倍看到這個說法,會是何種心情?

最後附上「梅花詩並序」和《蘭亭集序》全文,有興趣者可以去對比一下。

「梅花詩並序」: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薰珮後之香。加以曙嶺移雲,松掛羅而傾蓋;夕岫結霧,鳥封縠而迷林。庭舞新蝶,空歸故雁。於是蓋天坐地,促膝飛觴。忘言一室之裡,開衿煙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攄情?詩紀落梅之篇,古今夫何異矣!宜賦園梅,聊成短詠。」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來源:補壹刀(buyidao2016)

相關焦點

  • 日本改換新年號「令和」,暗藏怎樣的玄機?
    2019年是日本改元之年。明仁天皇將於4月30日退位,德仁新天皇5月1日即位。根據日本1979年頒布的《元號法》,如果天皇退位,年號也必須改變。4月1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了新年號——令和。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新年號。
  • 日本的新年號,「令和」這兩個字中,蘊含著怎樣的野心
    今年的日本政府開啟了新的年號「令和」,而「令和」二字也是出自於日本的一本典籍《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而要知道,在過去的那些年號名字都會從中國典籍中使用,像這次的使用日本典籍中句子還是第一次。
  • 日本新年號「令和」無法抹去中國痕跡
    日本新年號為「令和」【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 邢曉婧】1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出自日本詩歌集《萬葉集》,成為日本歷史上首個源於日本古籍的年號。然而,《萬葉集》與中國古典文化之間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
  • 日本新年號公布:令和
    海外網4月1日電據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新年號為「令和」。新年號將於5月1日零時開始正式使用。日本新聞網稱,日本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學者和財界領袖們參加的「年號選定專家委員會」。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什麼意思 令和出處和含義介紹
    綜合日媒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  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令和」是「大化」(645年)以來的第248個年號。
  • 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日本新年號
    下面我們來看看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日本新年號。   2019年時事政治熱點:令和!日本新年號   日本當地時間4月1日11點40分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了日本新年號「令和」來替代現在的「平成」年號。   日本時間正午過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舉行記者會發表談話,解釋新年號的意義等。
  • 關於日本新年號「令和」的10個問題,全解答!
    據共同社,「令和」出自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引用的相關詩句為「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令和」寓意為秩序和和諧。這是日本首次從本國古籍中確定新年號。日本動畫電影導演新海誠的作品《言葉之庭》也受到《萬葉集》的影響。 據共同社,安倍在記者會上表示,《萬葉集》是象徵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令和」蘊含了人們的美麗心靈在相互靠近的過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 釋疑2: 日本網民怎麼看新年號?
  • 日本民眾慶祝政府公布新年號「令和」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日,日本,日本新年號「令和」正式公布,日本展出相關主題傳統娃娃,以首相安倍晉三和官房長官菅義偉為原型的娃娃舉著寫有「令和」年號的銘牌。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萬葉集》。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
  • 日本新年號的真正含義,引領日本新時代,期待令日本走向和平
    日本讀者閱讀《讀賣新聞》關於新年號的報導本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劉軍國 本報特約記者 雁 初「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周一宣布該國新年號為「令和」,稱新年號將在今年5月1日新天皇即位當天零時開始使用
  • 令和!日本新年號出爐,創下4個首次!
    【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 邢曉婧】當地時間1日上午11時42分,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正式公布日本新年號為「令和」,成為自「大化」以來,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日本現任明仁天皇將在4月30日「生前退位」,皇太子德仁將於5月1日即位新天皇,當日零時開始正式啟用新年號「令和」。自此,始於1989年1月的「平成」時代,僅剩1個月便將退出歷史舞臺。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如何選出來的,什麼意思?
    今天中午,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新年號「令和」。 這個新年號將在皇太子即位的5月1日零點開始生效。 最終選定的新年號「令和」取自日本古典名著《萬葉集》第五卷的《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一句。
  • 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 安倍解釋其寓意
    圖為NHK網站截圖 人民網訊 日本時間4月1日11點40分許,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日本新年號「令和」來替代現在的「平成」年號,隨即展示了用毛筆書寫的「令和」,新年號將於5月1日凌晨正式啟用「令和」是日本自「大化」算起的第248個年號。 新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
  • 英美媒體:日本新年號「令和」體現了日本右傾化
    據雅虎日本網站報導,日本的新年號已經確定為「令和」,但是關於其決定方法以及意義,不少歐美媒體中都提到了與「日本右傾化」有關的報導。雅虎日本網站駐美國記者飯冢真紀子對此進行了摘錄。日本在決定新年號時,打破了引用中國古書的傳統,轉而從日本古書中選取了年號。這與保守的安倍政府的民族主義傾向有關。報導稱,安倍政府造成日本與中國的關係緊張,關於領土的紛爭也幾乎沒有停止過。除此之外,安倍還頻繁的表達其要在2020年之前修改日本憲法的決心。
  • 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首次不用中國典籍
    【文/觀察者網 郭光昊】 「令和」。 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今天公開了她的新年號。 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出自日本最古老的歌集《萬葉集》。這也是日本首次從本國典籍中選取年號。
  • 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古籍,意欲美好而和平,中國元素明顯
    今天上午日本政府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明仁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就在這個決定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在推測「令和」的出處,按照以往的慣例都是採用中國的古籍。但此次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年號「令和」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的意思。他還表示,《萬葉集》「是象徵日本豐富的國民文化和悠長傳統的日本古籍」。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在向「昭和」年代致敬嗎?
    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剛剛公布了新年號:「令和」。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稍後,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發表講話,介紹新年號出典,「直接傳遞新年號包含的意義並向國民寄語」。
  • 日本新年號「令和」,說是擺脫了中國古典元素,那麼它擺脫了嗎
    年號,作為古代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其首創於中國漢朝的漢武帝,所以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年號」紀年的國家,漢武帝創建的這個最早年號為:「建元」。長此以往,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發現這種紀年方式的嚴謹和便捷後,便開始效仿中國。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哪來的? 網友:咋不叫「永和」?
    作者:郭佩珊  當地時間4月1日上午,日本公布新年號「令和」。這一年號取自日本古籍《萬葉集》,象徵著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即將代替「平成」的「令和」是日本繼「大化」之後的第248個年號,新年號將於5月1日新天皇即位後開始使用。以往,日本年號絕大部分來源於中國古代經典著作,這是日本首次不從中國古籍中選取年號。
  • 日本新年號「令和」取自「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安倍這樣解釋寓意
    中國日報網4月1日電 日媒綜合報導,日本政府1日決定取代「平成」的新年號是「令和」。當今天皇籤署了改元政令,在當天頒布。該政令將伴隨4月30日天皇退位,在皇太子即位成為新天皇的5月1日凌晨0點起施行。這是憲政史上首次在皇位繼承前就公布新年號。
  • 日本新年號「令和」及其背後的年號制度
    2019年4月1日東京時間11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布新年號為「令和」,取自日本古典《萬葉集》,這一年號可以說是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說意料之中,是因為此前早有消息稱日本將從日本古典而非中國典籍中選擇新年號;說情理之外,是因為之前歷代年號,諸如明治、昭和、平成等,均從中國古典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