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 我的精神家園

2020-12-24 百家號

每當我夢見去世多年的父母,我就會選擇去阿育王寺拜祭,為的是一份精神寄託。

常言說,父母在,尚有去路,父母不在,便沒有了歸處。可是,我多麼想在寺院那雲霧繚繞的煙火中,尋找到與父母靈魂溝通的途徑,與他們靈魂再相聚……

所以,多年來,我每年都要去阿育王寺幾趟。因為,那裡是我最後的精神家園。

同時,這裡也是一座佛教殿堂和一座旅遊景區。

我每次去位於寧波市鄞州區寶幢的山嶺上的阿育王寺,心裡總會有個疑問:這個寺院為何取名阿育王寺,阿育王是誰?

查詢了相關資料才知道原委。據史書載,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國王。相傳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前2世紀),在波吒利費城舉行了佛教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結集,編纂整理經、律、論經典,並派遣僧侶四方傳播佛教,使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還取出王舍城大寶塔阿闍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令羽飛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立一塔。」在中國,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這19座舍利塔中,相傳其中一座舍利塔就是今天寧波市阿育王寺,裡面放有一顆如來佛的頭顱舍利子保存於阿育王寺的舍利寶塔。這座阿育王寺也是中國這19座舍利塔裡唯一僅存至今的寺院。

據史載,晉義熙元年(405年),為了保護佛國珍品始建塔亭覆護。後人也有把義熙元年(405年)作為阿育王寺的創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級木浮圖,並創建殿宇,初具寺廟規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興建殿堂樓閣,並賜寺額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

阿育王寺位於寧波鄞州區寶幢,始建於西晉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歷經1700多年歷史。

阿育王寺素有"東南佛國"之稱,是佛教禪宗名寺,中國佛教"五山第五"。史載: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阿育王寺被列為「五山」之第五山,與徑山寺、靈隱寺、淨慈寺、天童寺齊名。阿育王寺也是中國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198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為元至清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阿育王寺在佛學界非常著名,除了是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瓏精緻的舍利寶塔而聞名中外,還困佛學史上著名的鑑真和尚東渡日本的過程中,曾經多次與阿育王寺有過密切關係。

史載: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鑑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僱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後,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鑑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束。

結束了巡迴講法之後,鑑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鑑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鑑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江浙一帶既然不便出海,鑑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鑑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採訪使遂派人將鑑真一行截回揚州。

第六次東渡鑑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鑑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東渡終於成功。

鑑真東渡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佛教更為廣泛的傳播到東亞地區,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因為鑑真東渡的美談,所以寧波阿育王寺也聲名鵲起,數百年長盛不衰。

阿育王寺,號稱六殊勝八吉樣地,排名一直在天下禪宗五山之中,是中國現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剎。寺內,有一贔屓馱一「八吉祥地」的碑。

阿育王寺還是一座文化寶庫。寺內珍藏著座名聞天下的佛祖舍利寶塔。寺內有全省僅存的兩座元塔,和唐、宋、明、清、民國及現代碑刻,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閣碑記》和《妙喜泉銘》最為珍貴。

當懷念父母而心靈無所歸附時,我還是願意來阿育王寺,我知道,在這裡一定能尋找到心靈的慰藉和寄託。

相關焦點

  • 《重遊阿育王寺》
    《重遊阿育王寺》 今日天氣格外晴朗,偶爾興發,與發小定嶽一起遊覽了阿育王寺。來到阿育王寺,見門前新立了四根花崗石大柱,柱身刻著的滿滿的金色經文,柱頂是三隻雄獅。寺正門上江澤民題的「阿育王寺」格外醒目。進門右行便是水池,池邊綠樹成蔭古木參天,邊上有趙樸初題字「八吉祥地」石碑,石碑立龜趺背上。這是過去所沒有的,有點盛世重修的味道。
  • 天安門,紫禁城,阿育王寺
    大家好,我是熊鳳枝,今天給大家說說《天安門》《紫禁城》《》臥佛寺臥佛寺位於北京市,初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原名兜率寺。後經元、明、清幾代擴建和重修,清雍正十二年,又改稱十方普覺寺,寺內的釋遨牟尼像是取他逝世時的臥姿塑造的,塑像三面環立的是佛陀十二弟子。據傳,釋邇牟尼以即高齡在高度拘屍那邇地區逝世,當時他正在從華氏城到迎毗羅衛的路上。這一天,他和弟子們走得很慢,午前來到一個波伐的地方,在這裡吃了施捨的飯,飯後覺得腹內不適,但還是繼續向前走去,躺在兩裸婆羅樹之間的一塊平地上,他意識到自己就要死去了。
  • 天童寺阿育王寺六一起「禁燃蠟燭」
    中國寧波網訊 近幾天,凡是到鄞州區天童寺和阿育王寺遊覽的旅客,在兩大寺門口都能看到「禁燃蠟燭」的溫馨提示牌,寺內攤點也找不到任何蠟燭。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曆座寺廟之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在浙江省的鄞縣五鄉鎮的育王山,坐落著素有「東南佛國」之稱的阿育王寺,寺內以珍藏有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及寶塔而聞名於世。史料記載,公元前3世紀,統一印度的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皈依佛教,並大肆弘揚佛法。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下旨建三級木浮圖,並創建殿宇及塔寺,阿育王寺初具規模。梁武帝時期,大興佛教。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賜寺名為「阿育王寺」,並擴建寺院。自此,阿育王寺名揚天下,成為信徒朝拜之所。唐朝天寶三年(744年),高僧鑑真第三次東渡日本失敗後,暫時寄居在阿育王寺,並在此講授佛法,眾多信徒紛紛來此聽法。
  • 阿育王寺佛祖舍利塔是全國唯一完好保存釋迦牟尼舍利舍利塔
    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萬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達尋得舍利塔後,就地結茅供養,他所設立的龕堂就是阿育王寺的雛形。  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梁武帝賜寺額「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名延續至今。如今,在距阿育王寺東三公裡處有阿育王古寺遺蹟,為當年釋迦牟尼舍利塔湧現處,立有「湧見巖」碑。明清兩代,寺殿數度傾坍。現存寺廟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的。
  • 1919年浙江鄞縣老照片 太白山天童寺阿育王寺百年前風貌
    分享一組清末民初時期的浙江鄞縣老照片 ,讓我們得以看到百年以前鄞縣太白山天童寺及阿育王寺美麗風光的。本組照片出自日本常盤大定 & 関野貞 合著《支那文化史跡》第三輯。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對義興大師說:我是太白金星,因為大師篤於道行,感動玉帝,命我化為童子前來護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辭。言訖童子不見。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 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中新網崑山9月6日電 題: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作者 吳瞳 孫瑩  「我現在在崑山定下來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
  • 有機會一定要去這座珍藏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
    大家可能聽過阿育王這個名字。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國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是佛教護法名王。阿育王可不是一開始就一心向佛的。他早年好戰殺戮,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部分地區,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
  • 寧波郊區藏著一座千年古寺,不是天童和阿育王寺,知道的人卻不多
    本次分享的主題是藏在寧波郊區深山裡面的一座千年古剎,曾經與天童寺和阿育王寺齊名,如今去的人卻不是很多!深山藏古剎,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也覺得非常有意境!尤其是位於茂密叢林之中的一座千年古寺,再加上古樹和幾個得道高僧,仿佛就有一種出塵的味道,讓人忍不住心生嚮往!而說到我國浙江寧波的千年古寺,最為出名的應該是天童寺了,這裡也經常會接待大量的遊客!
  • 阿育王與佛教的起源
    泰國1383年建造的素貼寺那麼,偉大的阿育王真的是一個混球嗎?經我本人的仔細研究和慎重分析,阿育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百分之百的標準混球!混球的程度在全世界無人可比!因為他不是創新了佛教,也不是創造了佛教,更不是發展了古印度文明,而是「凡是耆那文化的內容全面反對,並作出與之相反的做法和理論學說」!他不是廢棄某種文化形式,而是在舊有文化形式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完全對著幹的新文化形式!這不是創舉,這是混球的白痴做法!
  • 18/1/3 2017年阿育王寺傳授居士三皈五戒法會通知
    三皈五戒法會(圖源:網絡) 為廣弘正法,續佛慧命,浙江寧波阿育王寺茲定於 【法會事項】 授三皈依、五戒和尚:上界下源大和尚 法會地點:阿育王寺法堂現場報名:阿育王寺鄮山書院圖書館內 【報名要求】 1.
  • 阿育王和八萬四千顆舍利的故事,你知道麼
    之後200年,到阿育王時期,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阿育王為繼位殺兇弒弟,異常冷酷無情,而後又用武力徵服鄰國,兵戎相交,殺戮不斷,直到中年才放下屠刀,發揚佛法,於是發掘了八王舍利塔,另二塔因堅固難破而未能開啟,重新取出當年的佛祖舍利,裝入84000個寶函,傳說為此在很多很多地方重新建造了84000個寶塔來安放佛祖舍利,因而佛教在阿育王時期得到空前的發展,使得佛教成為印度全國性的宗教
  • 陳國鋒:《白洋澱》,我的精神家園
    《白洋澱》,我的精神家園作者:陳國鋒 陪愛人去悅城廣場購物,走看著眼前的高樓,不由得想起原來的市政府辦公樓。今生有幸的一件事,就是因為文字和繪畫,得以與《白洋澱》結緣,《白洋澱》是我的精神家園。 1992年夏季的一天早晨,我收到了文聯寄來的《白洋澱》,這期雜誌上刊登了我的散文《平原上的白鴿》。這篇不長的小文是我發表的第一篇作品,給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
  • 邱承彬遊記:尼泊爾藍毗尼摩耶夫人寺奇觀三
    作者:邱承彬   尼泊爾藍毗尼摩耶夫人寺是紀念釋迦牟尼誕生的寺廟,是尼泊爾藍毗尼的標誌性建築。裡面展示的是釋迦牟尼誕生的腳印石、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右肋出生的塑像。   尼泊爾藍毗尼摩耶夫人寺有阿育王石柱、蓮花座香爐。
  • 【年夜飯】奉化溪口天童阿育王寺寧波洲際酒店自助大餐年夜飯含餐三日1099元(729線)
    奉化溪口天童阿育王寺寧波洲際酒店自助大餐年夜飯含餐三日價格:1099元/人(宿大床房)
  • 古印度的人們為什麼稱阿育王為「黑阿育王」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他的父親叫賓頭沙羅王,是印度歷史上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國王,當然和阿育王相比的話,阿育王比他要更偉大。孔雀王朝正式在阿育王的時代達到了全盛。阿育王同時還是一位佛教徒,最終成為了護法名王,他是保護佛教傳播的。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印度眾多的帝王當中無與倫比,它對歷史的影響同樣也高居印度諸多國王之首。
  • 「小臺北」名副其實 崑山:打造臺商「精神家園」
    那些布袋戲、冰店、火車頭、裡長辦公室,一個也不想錯過;在臺灣高山族部落,高山青劇場、鹽水烽炮、平溪天燈,還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神明,都盯著我看,很好玩也很恐怖;小攤上古老的彈珠汽水是媽媽小時候的最愛,繡花布鞋則是奶奶的收藏品,我把這些古老的東西一一拍下來,回家和家人分享,讓他們回到小時候單純快樂的時光。」  在崑山,10萬臺商愛戀這座城市的情感越來越濃烈。
  • 歷史:印度的阿育王,成為佛教傳統中的王權模範!
    導語:歡迎大家來到這裡,在這個充滿快樂的日子裡面遇見您,是小編我的福氣,希望我的這一篇文章能夠給你的生活帶來一點樂趣,也希望您在看完我的文章之後擁有好心情!歷史:印度的阿育王,成為佛教傳統中的王權模範!
  • 浣花遊記 寧波阿育王寺
    雖然同處太白山麓,與天童寺的深藏青山門前廿裡松徑不同,阿育王寺卻徑直坐落在大道邊上,兩重山門巍峨宏偉,氣度雍容。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免費開放,不像別處勝跡一樣兜售門票。入山門,迎面照壁上書「晉代古剎」四個大字。松柏池閣超然除塵,瞬間便隔開了寺外喧囂,古剎淨土,名不虛傳。
  • 春遊浙江第2篇:參拜寧波阿育王寺,濛濛細雨中感悟禪機
    我們泊好車,穿上雨披,在濛濛細雨中步入寺門,天王殿前的放生池波瀾不驚,古寺顯得幽靜而祥和,我亦深受此氛圍感染。與天王殿相對的是老山門,現似已堵住不開,牆根處即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照」。參觀阿育王寺無需門票,在天王殿入口處可請三注清香禮佛,也是完全免費,寺中鮮見商業氣息,也沒有各式「導遊」招攬燒香的生意,真是一方佛門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