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好朋友前幾天跟我聊天的時候,提到說,這是她出生到現在在家呆的最久的一次。
也有朋友跟我說,覺得一天天的過得好頹廢。
我很能理解這種感受,在同一個地方,以一塵不變的方式生活久了,人很容易會麻木、狹隘、失去動力。
於是,去年在我獨自旅行了三次後,我做了個照片牆,掛在宿舍的書桌上。
掛上自己的機票、有紀念價值的明信片、與旅行中遇見的有趣人們的合照,以此來提醒自己:
「無論眼前的生活有多苟且,永遠不要變得庸俗而短淺,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今天就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陰差陽錯的兩次「半」獨自旅行,以第一次環島旅行為主。
(片尾有當時剪的旅行Vlog噢~)
第一次獨自旅行,是2019年的寒假。
說實話,那個寒假,我沒有跟任何人提過,那是我人生中度過的最毫無意義又頹廢的日子。
毫無壓力的情況其實是不太好的,尤其當你沒有給自己找事兒做的時候。
沒有外在力量push你去做些什麼的時候,人的內心就很容易失序,任由它失序的結果就是,各種各樣空虛和負能量會佔據人的心靈。
或許是想要逃離上海,又或許是因為一直想為自己找個第二故鄉,才一直想要旅行——去別處找生活。
起初,我是跟朋友相約去臺灣環島旅行。
但後來因為朋友家中有事,她放了我鴿子。
我是可以選擇打消旅行計劃的,但那時候我想著:
既然我一直都想去獨自旅行,為什麼不從這次開始呢?
就這樣,我瞞著爸媽的情況下,一個人拖著行李箱,認真地寫下pack list, 抄下要住的青旅的地址和電話。
規劃了下順時針的環島路線,訂好了高鐵和臺鐵票,我就這麼出發了。
其實出發的前一夜,就算做了很多攻略我還是很忐忑不安。畢竟是第一次一個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
但是在落地臺北的那一刻,我發現,自己完全就被興奮佔據了心頭。
我特別興奮地拖著行李箱,跟著指路牌,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取悠遊卡,去辦sim卡,去ATM機取錢。
當天還和我的臺北好朋友Lily相約見一面。距離我們上次在泰國曼谷相識,已經過去了半年多。
我跟Lily說了我的環島計劃,Lily很感興趣,之後風風火火的她就答應了。
晚上12點我們一邊喝著啤酒,我看著Lily飛速訂完了所有的車票和住宿。
於是我們,第二天,就這麼相約一起環島旅行!
我也不記得,那晚我們怎麼會想到要去看海。
明明大晚上什麼也看不清,也沒有燈。
我只記得我們跟著地圖,穿越了夜市,穿越了高速公路,看見了南濱公園,聽著海的聲音,向那個方向走去。
很黑,一點也沒有燈,我們打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在礁石上向海那邊走去。
Lily還拿起枯樹枝,我當時還問她為什麼要拿起枯樹枝。她說,萬一有蛇可以打一下。
哈哈哈我那時候真的給嚇到,有蛇嗎??
她說,她臺東老家那邊的海邊就會有些蛇什麼的,但應該沒事的。
我們爬到了離海比較近又比較安全的礁石上,坐下來。
黑夜中的大海起起伏伏,
一次又一次拍打著礁石。
我們閉上了雙眼,
只是聽著海的聲音,
一片靜默。
我們聊起自己過去的人生,聊起家庭、愛情和坎坷經歷。
但到今天,我似乎甚至不太記得她說了什麼樣的細節,我又說了什麼。
唯一清晰記得的是那天花蓮靜謐的星空,以及耳邊洶湧的海浪聲。
查了天氣預報,6點多是花蓮日出的時間。
只睡了3小時不到,5點左右我們就在青旅躡手躡腳地爬起來。
走出青旅的時候,天空還是一片黑暗,街上沒有人,沒有店開著,海浪聲是這座城市的背景音。
有點兒涼,我們短袖外套著連帽衫向花蓮的最東端走去。
趕到那兒的時候,天已經微亮,零星幾個當地居民開始早鍛鍊。
身後甚至出現了清晰可見的彩虹。
我們就這樣坐在礁石上等日出,看著天是如何一點點亮起來,直到那一道金光劃破天空。
神奇的是,整片天空都被點亮了,發出耀眼的光芒。
那是一種特別難以描述又驚嘆不已的感受!
把自己放置在世間萬物的背景之下時,才會覺得自己變得很渺小。
甚至覺得自己在原有生活中的煩惱和苦悶,其實並不值得一提。
愛與不愛,重要嗎?
對於自我價值的懷疑和尋找,有那麼複雜嗎?
和爸媽偶爾吵架,和朋友的不愉快,有必要嗎?
和這美妙的日出、大海、彩虹、微風比起來,一切都太渺小了。
只是,人生真的值得。
我從小就是個很怕水的人。
於是我自認為做過的最勇敢的事,僅次於一個人跑去非洲做志願者,就是深潛了。
想到去深潛,是因為一直想做一些挑戰自己的小嘗試。
當時真的就是一拍腦袋,沒有查太多,就去潛水了。後來嘗試了才知道,真的還是最好學個遊泳再去深潛好吧!!
(本人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剛開始我們先是做了培訓,潛水教練會教我們如何在水下呼吸,如何面鏡排水,如何使用呼吸器排水,水下手勢等等。接著帶我們乘船去海裡,背著氧氣罐跳海潛水。
下水的時候我都不敢跳水的,我真的太害怕了,我扶著船,像嬰兒拉著媽媽的手一樣緊抓著教練的手,反覆確認這樣可不可以。T T
隨著潛水深度的不斷加深,能感覺到壓強不斷在增加。
潛水的感覺就好像在做meditation一樣,一呼一吸。
耳中的世界變得特別安靜,
就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存在。
小丑魚尼莫,珊瑚,海龜…..
以前在紀錄片和電影裡看到的景象都變成了眼前可以摸得到的東西,真的有夠神奇!
悄悄告訴大家,我還摸了下珊瑚….(不要模仿我)
其實在這次經歷中,除了這些美好的時刻,還有很驚險的時刻。
因為面鏡排水不當,一緊張,呼吸一下子就也錯亂起來(這就是為什麼最好學個遊泳再去潛水比較好),沒咬緊呼吸器。
於是在深海10米下,成噸的海水都往我嘴裡灌。
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簡直快死了,狂用手勢表示我不行了,就被教練拉上了水面。
調整了下呼吸,才再次下水。
半小時裡,都專注於調整自己的呼吸,真的喝了一次海水之後….
嘴裡一天都是「海的味道」.
這就是我第一次深潛的經歷,或許完全沒有照片看起來那麼精彩,甚至還有些狼狽時刻。
我上岸之後還戲稱,深潛之前我只是不敢下水遊泳,深潛之後我是連船都不敢坐了哈哈哈。
可能就是這樣吧。
不是每一次嘗試,人都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和突破,也不是每一次嘗試都是那麼充滿成就感和驚喜的。
有時候一些嘗試換來的是nothing,嘗試的結果甚至是不想要的,是讓你變得更害怕某件事。
但不斷拓寬舒適圈的過程,會讓你變得更好奇,更勇敢,更強大。
無論是克服恐懼,還是試圖克服恐懼,這難道不都是一種勇敢嗎?
聽青旅的老闆說,在恆春,就算你早上睡到10點都沒有人會叫你起床的。
在這裡的生活,大家都不急不慢的,生活節奏真的很慢,睡到自然醒。
天氣好的時候去沙灘衝浪、潛水,天氣不好的時候可能就呆在家裡呆一整天。
這樣的生活對我來說無法想像,因為我的生活日常,幾乎都是按分鐘計算的。
似乎很少有時刻是不追求「高效」,不「焦慮」的,
甚至都很難做到真正的「休息」,在休息時反而覺得更焦慮了。
我還一直堅信,正是這樣的生活讓我成為「越來越好」的人。
但跳出原有生活時,在遠處觀望自己的生活。
人才會突然思考:
過去我覺得習以為常的事,是百分之百正確的嗎?
我甚至對於「越來越好」的生活和定義都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
難道,achieve more就意味著「更好」嗎?
「越來越好」的人是否僅僅是外在評價標準上的那些「更有錢」「更有效率」「更美」「更聰明」?
如果我們追求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變更美麗,其實最終為的是「幸福」
那麼,以摧毀感受「幸福」為代價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是一種本末倒置呢?
我們常覺得,「犧牲當下的幸福」換取「未來的幸福」是一種絕對正確。
在那個時刻,我突然覺得,僅僅享受當下的幸福,不去憂慮未來,不也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嗎?
它又有什麼錯呢?
有些人說它短淺,但我現在卻要說,其實是一種智慧。
第二次去臺灣時,我失戀了。
我發消息給之前在恆春認識的潛水教練(也是酒吧老闆),問可不可以去找他聊聊天。
他說好,就幫我訂了樓上的帳篷青旅,這樣方便我晚上喝完直接上樓睡覺。
於是我就買了高鐵票,第二天就一路逃離臺北,從最北端跑去最南端,就為了找酒保用故事換一杯酒。
我給他講了我們相識-再見-相戀-停滯-分手的全過程。老闆只是告訴我,讓始於旅途的愛情終於旅途吧。
他用紫羅蘭給我調了杯bluemoon,告訴我說』No regrets』(「沒有退路」)。
它的顏色藍藍紫紫,憂鬱且深沉,老闆說那是他少有調過的顏色最深的調酒。
我始終記得入口的感覺,那是我喝過最烈的調酒。花香撲鼻,但是每口入喉,都逃不過那烈酒味兒。
最後在老闆的吐槽下,把這杯一口氣喝完了哈哈哈,真的好烈,從來沒有喝這麼醉。但是卻感覺釋懷了許多。
真正認真愛過又被好好愛過,
有什麼好後悔的呢?
要一直勇敢向前走。
記得,和Lily在某個酒吧裡聊到說,就像我想逃離上海一樣,她也一直想逃離臺北。
我說,上海很無聊,既沒有巴黎的浪漫,沒有紐約的繁華,也沒有臺北的小清新。
她說,臺北也很無聊,就很小一個地方,她在Vancouver最愛吃的壽司捲兒臺北都沒有!
而我卻說,臺北明明那麼有趣,有山有水有溫泉,完全可以用步子丈量,還有好多好吃的!臺灣人又都超級親切熱心的!
直到後來,我才突然發現,原來生活永遠都在別處。
我們嚮往的遠方其實是一些人再熟悉不過的故鄉。
我們想逃離的地方卻是一些人嚮往的遠方。
而生活在何方都是一樣的。
沒那麼多浪漫和精彩。
更多都是漫長的無聊和瑣碎時刻。
為生計而掙扎,為生活而精打細算。
時而歡喜,時而苦悶。
時而無聊,時而鬥志滿滿。
像西西弗斯一樣,每個人不斷將自己的大石頭推上山頂,待石頭滾落再循環往復
...
旅行的最初,我是為了逃離原有的生活,我也確實「成功逃離」了。
但回到原有的生活之時,這些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見過的美景和嘗試過的體驗都活成了我的一部分。
變成我的勇氣、膽識、樂觀、堅韌、開闊的眼界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
和我一同上路。
或許你還想問,回到原有生活會不會有落差?
起初絕對是會有的,會特別渴望再一次的「逃離」,甚至通過回顧過去的旅行照片和視頻來自我「逃離」。
但現在的我,回憶起過往的所有冒險和旅行經歷時,
我才發現,
其實我們也並不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逃離」來平衡生活。
寫在最後: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
以上是我回憶起臺灣時,想起的一些旅行碎片。
我覺得旅行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就在於——不期而遇。
就像第一次的獨自旅行半途卻找到了旅伴,第二次規劃好和男友呆在一起的假期卻又變成了獨自旅行。
可是,不管怎麼樣,回想起來的時候發現,那些計劃中的還是計劃外的,平淡的還是充滿冒險意味的,有趣的還是毫無意義的時刻,似乎都共同構成了旅行的一部分。
期待下一次旅行啦~
你們呢?你們最難忘的旅行經歷是怎樣的?
未來最想去的地方是哪裡?
快來留言區或後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