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濱海: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2020-12-09 山東頻道

前 言

塞罕壩,一草一木,凝結成綠色奇蹟,昔日林木稀疏、風沙肆虐的荒原,在三代人執著的努力下變成百萬畝人工林海,塞罕壩人在治沙止漠的艱苦歷程中凝練出塞罕壩精神,是堅守,是築夢。多年來,濰坊濱海區堅持綠色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曾經寸草難生、廣袤無垠的鹽鹼灘書寫著「綠色奇蹟」,昔日鹽鹼灘蝶變美麗生態現代海洋城,成為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鹽鹼灘原貌

白浪河生態示範帶

在濰坊濱海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村裡一個孩子從樹上抓了一隻知了,一不小心沒拿住飛走了,孩子大哭,老人見了勸慰道,別哭,它還會回來的,果不其然,那知了飛了一圈又回來了——因為周圍方圓幾裡地就這一棵樹。「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這正是昔日濱海的真實寫照。

中央城區原貌

中央城區一角

面對鹽鹼嚴重、土薄地荒、雨天水成災、天旱苗不長的鹽鹼澇窪。幾十年來,濰坊濱海人大力開展治鹼改窪工程,大面積實施條田、臺田建設,控滷改鹼、改建蝦池鹽場。自上世紀90年代末,濰坊濱海區逐步嘗試開展生態綠化建設、鹽鹼地改造。2012年4月,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全面動工,拉開了濱海區大規模鹽鹼地改造和生態綠化的帷幕,經過科學的治理,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你再看看現在,河海交匯、樹木豐茂,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舉目遠望,滿眼青翠,一路景色一路『畫』,這綠化建設真是一年一個樣。」談起濰坊濱海的環境變化,濰坊濱海的居民都會異常感慨,這種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幾代濰坊濱海人努力奮鬥的結果。

濰坊濱海區黨工委、管委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兩山」理念,弘揚塞罕壩精神,廣大濱海建設者像塞罕壩人那樣,戰天鬥地、攻堅克難,充分發揚「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實幹創新、艱苦奮鬥」的精神,憑著艱苦奮鬥的堅強毅力徹底改變惡劣的生態環境,攻克道道科技難關,創造出將鹽鹼地變為生態綠洲、生態家園、生態城市的奇蹟,奏響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時代壯歌。

「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了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

治水增綠 改天換地華麗逆襲

昔日「鹽鹼白」變成「生態綠」。坐在白浪河之上的「渤海之眼」摩天輪轎廂裡,遠處是一望無際的渤海萊州灣,腳下碧波蕩漾,兩岸是滿眼碧翠和金黃,五彩斑斕。

濰坊濱海陸域面積678平方公裡,曾經75%的是鹽鹼地,近40%為重度鹽鹼地,白茫茫一片,淡水缺乏、鹽鹼程度高,綠化成本是普通土地的4-10倍。面對廣袤荒涼的鹽鹼灘,濰坊濱海立足實際、統籌開發,從河流治理和生態綠化突破,於2012年4月全面啟動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主要進行河道清淤、綠化種植、千米沙灘、廣場園路鋪裝等,掀起生態建設的新高潮。濰坊濱海區海洋漁業和水利局黨總支書記、局長高升明向記者介紹說,「沿白浪河這條主軸線打造一條生態景觀綠廊,是濱海發展和濰坊北部沿海開發的需要,兼顧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治理後的白浪河,碧波蕩漾、白帆點點,兩岸水草豐茂、倩鳥翩翩,河道可實現生態蓄水3000萬方,同時配套建設遊艇碼頭、親水平臺、內河沙灘、濱水商業等休閒服務設施。走在白浪河棧道上,岸邊綠草如茵,喬木、灌木、地被多層次結合搭配,花、草、樹相映成趣,白茫茫的蒼涼一去不返。隨著越來越多綠色的「入駐」,白鷺、紅腿鷗等多種野生水鳥聚集休憩,紛紛搭窩築巢。作為濰坊濱海區實施綠化全覆蓋重點工程的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通過治水增綠、借勢造景,大幅提高了白浪河防洪安全等級,實現了景觀新提升,成為一條貫穿南北的生態、文旅、經濟軸帶。「我在濱海生活了50多年,過去白浪河兩岸幾乎沒有什麼植被,春季一旦颳大風,鹽鹼細沙土撲面而來。現在好了,經過這幾年的治理,河兩邊已經成了生態綠廊和公園,我每天都去走一走、轉一轉。」濰坊濱海區央子街道崔家央子村黨支部書記朱振波說。

在彌河生態綠廊工程施工現場看到,近百名工人正在種植黑松、白蠟等苗木。濰坊濱海區中央城區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韓偉向記者介紹,「從生態環境整治、交通組織、景觀營造、城市空間構件共享等方面入手,水綠互融、河城互動、廊道互通,形成水軸、生態軸、防護軸、城市發展軸『五軸合一』的綜合治理功能,打造自然生態的城市郊野濱水公共綠地空間。」今年以來,濰坊濱海區完成市級造林任務8600畝,其中新增造林面積6600畝,更新造林面積2000畝,森林撫育面積1000畝。

濰坊濱海區以鹽鹼地生態修復為核心,統籌推進水環境治理,堅持節水蓄水與防洪排澇並舉,南北縱向實施白浪河、彌河等幹流河道疏浚,推進全流域治理,強化城市防洪排澇和疏解能力,東西橫向開河引水,實現九河串聯,努力建設「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之河,打造大灣大島、大開大合、大收大放的北部風情。當前,濰坊濱海區實施全域生態建設規劃,全力加快「十縱十橫」生態長廊等工程建設,統籌開展彌河、虞河等綜合整治,著力推進沿海防潮堤除險加固和新建水利工程,重點在城區核心位置規劃建設城市公園,以綠致勝、以水致勝、以建築品質致勝,加快實現全區「大綠化」、構建區域「大水面」、打造全域「大公園」,著力將濰坊濱海打造成為集水網城市、海綿城市、公園城市於一體的生態典範。

科技植綠 換得青翠萬千重

「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裡既然有鹽鹼地,就有適合鹽鹼地的植物。在濰坊濱海的鹽鹼地上,檉柳可謂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了,檉柳又稱紅柳,「檉柳很潑辣,非常好養活!」濰坊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項目經理王強對檉柳十分熟悉。他說的「潑辣」,指的是檉柳身上的特性,極易成活,耐鹽鹼、抗乾旱,不懼風暴潮,生命力頑強。國家「南紅北柳」溼地修復工程戰略中的濰坊濱海生態修復項目,移栽的就是以檉柳為主的耐鹽鹼植物。在一堤之隔的「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範林,山東檉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監蘇楠介紹說,「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態修復效果,他們公司在中科院、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指導下,經過科學繁育,培育出了喬木型檉柳『魯檉1號』,也叫鹽松,就種植在這片3000畝的示範林。」

當70多萬棵鹽松在這裡栽種下,蘆葦、牛筋草、野兔、野雞、刺蝟等野生動植物開始安家落戶、生息繁衍,一個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鏈逐漸形成,這片濱海示範林構築了一道防治海洋災害的安全屏障。濰坊濱海區發展軟環境保障局農業農村管理中心主任孫金江告訴記者,「利用鹽松構筑北方沿海防護觀光林帶,可形成生態安全屏障的『先鋒林』,從根本上解決沿海地區生態綠化難題,修復近海生態系統,治鹽壓鹼、改良土壤。」

當地老百姓常說,「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孩子還難」,在當地植樹如果不採取一定措施,樹木很難成活。位於濰坊濱海區的山東勝偉集團致力於鹽鹼地生態修復,擁有800餘項鹽鹼地治理專利技術,作為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的建設者,創新實施了「鹽鹼地六維復育系統」,在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上,共復育了30餘萬畝的鹽鹼地,遍布山東、內蒙、陝西、黑龍江、江蘇等多地。山東勝偉集團董事長王勝說,「早年的鹽鹼地治理相對傳統,就是將原來的鹽鹼土拉走,用客土回填,實現表層能夠種植苗木,但這種治理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成本高,我們提出的『六維復育系統』,於2015年在白浪河西岸的鹽鹼地治理項目中初次加以應用,實現了鹽鹼地由客土改良向原土改良的跨越。」

在濰坊東森農業科技園內,記者看到成片成片的柳樹林迎風而立,樹下是一層金黃的落葉。「這是我們公司自己培育的『多功能速生柳樹』,不僅抗鹽鹼、抗旱、抗風沙,而且生長速度特別快。這些柳樹渾身是寶,柳葉可製成功能茶,柳樹皮可製成草藥,樹幹可用來加工木器,就連樹根都是塑根的最佳選擇。」濰坊東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磊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一期700多畝地已全面覆蓋,二期有1700畝現在還在建設之中,到明年年初大約可達到2000多畝全覆蓋。

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是我國重大生態工程,針對國家1萬多公裡的海岸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看中濰坊濱海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設立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濱海抗逆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主要進行森林培育、林木遺傳改良、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林業生態工程,著重解決林業建設中全國性、重大的、跨地區性、基礎性和應用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目前,資源庫收集保存有檉柳、構樹、刺槐、白榆、木槿、楸樹等80餘種,種質400餘份,已經篩選出刺槐、白榆等近10個品種,可以為國家的黃河生態保護、國家海岸帶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濱海林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褚建民說。

科技攻關破解鹽鹼地綠化難題,讓濱海「綠」越擦越亮。近年來,濰坊濱海區強化沿海溼地、近海海域與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鹽鹼地綠化「濱海模式」,成功培育了魯臺鹽楊、濱海鹽松、環海鹽柳等一系列耐鹽鹼植物,擁有溼地8.6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15.1%,建成區綠化率達35.6%。

生態效應 靚了鹽鹼地特色產業

修復好了生態,綠水青山如何變成金山銀山?近年來,濰坊濱海區依託豐富「鹽鹼地」資源,充分發揮生態修復累積效益,做優特色鹽鹼地品牌農業,打造「鹽鹼地+特色農業種植」「鹽鹼地+特色養殖業」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優化價值鏈,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普惠民生,守住綠水青山、築起金山銀山。

在「南紅北柳」生態工程示範林項目,一行行鹽松中套種著「沙漠人參」肉蓯蓉。「肉蓯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藥用價值極高,但和鹽松一樣易成活、易管理,套種在一起,發展林下經濟是很好的選擇。」山東檉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青雲說,「今年,我們跟5個科研院所做了一個聯合測產,平均畝產600公斤左右,按10塊錢一斤的話,一畝地就1200元,深加工之後價格還能翻個三到五倍。」同時,濱海區還積極對接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重點開展檉柳產業化開發,對檉柳有效成分進行提取、分離、精製,開展檉柳中藥、保健品、美容護膚、洗滌、消殺等精細化工類產品的研發,達到檉柳資源的全利用的目的,為探索和推進濱海鹽鹼地生態治理、產業化發展趟出了新思路,實現了「海洋生態+藍色經濟」的良性發展。

圍繞如何將綠色生態效益放大,實現鹽鹼地的產業化,勝偉集團探索開創了「鹽鹼地+」的新模式,在改良後的鹽鹼地上種植牧草、飼料作物,引進國外良種肉牛、奶綿羊,解決國內草飼畜牧業優良種源稀缺的短板,構建起以鹽鹼地復育為基礎,以鹼地牧草種植為保障,以鹼地有機農產品種植為補充,以完整的國外肉牛進口、繁育、屠宰加工、銷售產業鏈為核心,以生物有機肥、精飼料、牛製品加工等肉牛相關聯加工企業為輔助,實現鹽鹼地上一、二、三產業的協同發展。目前,在濰坊濱海的農業種植園和國際畜牧產業園已初具規模,已建設完成了年屠宰加工肉牛10萬頭的現代化加工廠和多個大型隔離場,佔地2000畝的鹽鹼地生態種植園也初步成型。

奼紫嫣紅爭芳鬥豔的2000多畝玫瑰,讓鹽鹼地變成了一片花海,不僅給白茫茫鹽鹼地增添了生機和顏色,也趟出了一條致富路。「在玫瑰種植過程中,玫瑰苗木和種植技術分享給周邊居民,盛花期再把玫瑰花瓣回收深加工。這樣一來,鹽鹼玫瑰在保護生態的同時,還實現了助農增收。」山東元舜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坤對記者說。

如今的鹽鹼地已披上新裝、綠意盎然,先後培育出鹽鹼地濱海紅蘋果、周疃葡萄、南陳21度桃、肉蓯蓉、鹼地黑牛等一批知名特色農畜產品,高端畜牧、有機果蔬、特色種植等農業板塊多元化發展、集約化發展,進一步釋放發展活力、激發內生動力。採訪中,濰坊濱海區發展軟環境保障局農業農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紹說,「濰坊濱海區依託鹽鹼地生態修復積累效益,圍繞鹽鹼地有機果蔬特色種植、高端畜牧、漁業水產等農業板塊,通過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做優做強產業鏈條,形成鹽鹼地特色產業化發展模式。」

實幹篤行 譜寫綠色發展華章

12月的濰坊濱海,已是初冬,驅車走在海匯東路,層林盡染,綠的、紅的、黃的交織在一起,一副生態美景,樹木蔥蘢挺拔,水霧氤氳瀰漫。不經意間,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兩岸披上了花紅柳綠的霓裳,不毛之地變成了一座優雅如詩的花園。

回首八年前的春天,白浪河沿線曾是一片鹽鹼荒灘,但熱鬧非凡,每天幾百輛施工車輛來回穿梭,上千名工人忙碌在各個建設現場,掛圖作戰、挑燈夜戰,不停歇的進行土方作業、喬木種植、駁岸建設等。參加建設的濱海乾部職工和項目建設者傳承塞罕壩精神,把辦公室搬到工地,在工地旁邊的板房裡,裡面除了簡單的桌椅,床和施工圖卻是必備的,夏天溫度最高時到四五十度,冬天到零下一二十度,既無空調又無暖氣,許多工人在睡覺時在被子上蓋上一張塑料布。在工地現場指揮部,夜裡十一二點,依然燈火輝煌,大家白天跑工地、催進度、檢查質量,晚上舉行工作調度會和總結部署會,每個在一線的幹部職工每天繃著一股勁,一天當作三天用,塞罕壩精神在這裡得到生動具體的詮釋,也鍛造出一支幹事創業的鐵軍。「當時一片白茫茫鹽鹼灘,放眼望去看不到幾棵樹,趕上起風,在工地幹一天頭髮上、臉上、身上都是土,晚上洗漱,盆底都會留一些細沙土。」原山海湖河綜合整治工程指揮部工程督察李曜光回憶說,自己參與的工程,看著一天天的變化,再苦再難也高興,也是為濱海建設出一份力。

在惡劣的自然和施工條件下,是無數建設者默默的堅守、奉獻。經過四年多的開發建設,完成了巨大的工程量,全長16.4公裡的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一期工程,累計完成土方約3000萬方、栽植喬灌約200萬株、地被400萬平方米,總綠化面積約計500萬平方米,水域面積約計900萬平方米,將白浪河生態示範帶工程打造成破解生態瓶頸的示範區、樣板區,同時也成為濱海貫穿南北的生態軸線和對外展示的金名片。

綠色的美麗畫卷在濰坊濱海徐徐展開,彌河生態綠廊工程、城際生態廊道項目等一批生態項目加快推進,數以千計的綠化建設者奮戰在廣袤鹽鹼灘,攻堅克難、夜以繼日趕時間搶進度,為濱海植綠護綠。當前,濰坊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項目正如火如荼的建設,該項目位於濰坊「三北防護林」中心地帶,總長度16.4公裡,總面積527公頃,是環渤海防護林帶建設非常重要的一環。王強向記者介紹,正在施工的是項目三線工程——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東起虞河入海口,西至白浪河景觀帶,長8.9公裡,整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集防風固沙、水土涵養、防洪排澇、生態保護、綠色景觀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沿海防護林帶。

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畫中。而今,行走在濱海大地上,一排排喬灌林帶青翠葳蕤,一片片混交林木鬱鬱蔥蔥,縱橫交錯的綠化帶花草溢香,日漸增多的開放式公園風光旖旎……多年以來,濰坊濱海人不斷地創造著綠色奇蹟,讓這片鹽鹼荒灘發生著一個個令人驚嘆的變化,從寸草不生到綠意盎然,從黃沙漫天到碧水藍天,如今的濱海綠色「家底子」越來越厚實,生態、文旅、經濟、社會、民生等綜合效益迅速凸顯,為加快建設「生態、開放、活力、高效」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添能助力。

守住青山不放鬆、護好綠水不辭難。張恆道說:「濰坊濱海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構建海生態、河生態、城生態、園生態等多生態體系,讓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融合,開創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奮力打造讓本地人驕傲自豪、外地人羨慕嚮往的現代海洋城。」

層林盡染、海闊天空,正是潮起揚帆時。濰坊濱海人一代接一代,始終堅守不變的初心,咬定「綠水青山」不放鬆,在生態發展之路上逐夢遠行,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在徐徐海風中描繪一幅綠色生態的美麗畫卷。

(通訊員:王勇鋼 袁彥奎 王春旭)

相關焦點

  • 濰坊濱海:踐行「兩山」理念 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1日訊 (記者 孫小茹 通訊員 王勇鋼 袁彥奎 王春旭) 日前,踐行「兩山」理念,傳承塞罕壩精神採訪團走進濰坊濱海區,探訪昔日鹽鹼灘蝶變美麗生態現代海洋城的「綠色奇蹟」。「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這正是昔日濱海的真實寫照。
  • 踐行「兩山」理念 弘揚塞罕壩精神 濰坊濱海:鹽鹼灘崛起生態綠洲
    ,攻克道道科技難關,創造出將鹽鹼地變為生態綠洲、生態家園、生態城市的奇蹟,奏響了一曲盪氣迴腸的時代壯歌。面對廣袤荒涼的鹽鹼灘,濰坊濱海立足實際、統籌開發,從河流治理和生態綠化突破,於2012年4月全面啟動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主要進行河道清淤、綠化種植、千米沙灘、廣場園路鋪裝等,掀起生態建設的新高潮。濰坊濱海區海洋漁業和水利局黨總支書記、局長高升明向記者介紹說,「沿白浪河這條主軸線打造一條生態景觀綠廊,是濱海發展和濰坊北部沿海開發的需要,兼顧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 遠通實業:打造「鹽鹼灘上的綠洲、曹妃甸區的花海」
    遠通實業:打造「鹽鹼灘上的綠洲、曹妃甸區的花海」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本報記者 趙珺 通訊員 韓淑英)5月正值旅遊、採摘旺季,位於曹妃甸區的天旭溫泉小鎮裡,鹽生蔬菜區、鹽生水果區的草莓、油桃、葡萄、櫻桃、黃瓜、茄子、油麥菜等果蔬正處在生長
  • 鹽鹼灘上的奇蹟——泰豐公園,見證幸福的綠洲!
    泰豐公園 鹽鹼灘上的綠洲 為了打造良好的人文、宜居環境,經過長達1年的精心籌備,在一塊滿眼汪洋的鹽鹼灘上,綠化人向這片「綠色植物禁區」發起了挑戰,為居民們打造出了一片綠洲。 歷經1年時間,完成排水、墊土、挖湖、做排鹽、填種植土、給水、種植等工程,這座鹽鹼地上的綠洲——泰豐公園建成了。「疏林草地,緩坡靜水」建造風格,總面積21.6萬平方米。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濰坊濱海,昔日「鹽鹼白」已變成了「生態綠」。幾十年來,濰坊濱海人大力開展治鹼改窪工程。2012年4月,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全面動工,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河暢水清鳥兒多濰坊濱海陸域面積678平方公裡,曾經75%是鹽鹼地,綠化成本是普通土地的4到10倍。濰坊濱海從河流治理和生態綠化突破,啟動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主要進行河道清淤、綠化種植等。
  • 鹽鹼灘蛻變成「新城」 濰坊昌邑濱海(下營)經濟開發區創新助推產業...
    中國山東網濰坊6月8日訊 (記者 宋超) 整齊劃一的布局、錯落有致的標準化廠房、完善的基礎設施……今日上午,走進濰坊昌邑濱海(下營)經濟經濟開發區工業園,記者看到的是一派現代化的繁榮景象   濱海下營地處北部沿海,土地鹽鹼。但這片曾經鮮見人跡的鹽鹼灘如今已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和點石成金的聚寶地。近年來,濱海下營立足新常態、凝聚新優勢,著眼濱海實際,聚力招商引資,狠抓騰籠換鳥,突出高端高效,推動提質轉型。截至目前,濱海下營共落戶項目113個,共投資432.57億元。
  • 濱海,「塞罕壩」式蝶變!
    多年來,山東濰坊濱海區堅持綠色發展,用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曾經寸草難生、廣袤無垠的鹽鹼灘書寫著「綠色奇蹟」,昔日鹽鹼灘蝶變美麗生態現代海洋城,成為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範例。
  • 濰坊濱海央子街道 昔日鹽鹼灘涂變成開發前沿
    濰坊濱海新區央子街道人口1.56萬人,這裡曾是一片白茫茫的鹽鹼灘,人煙稀少,淡水匱乏。隨著國家「藍黃」戰略的深入實施,鹽鹼灘涂變成開發前沿,偏遠小鎮成為創業熱土,四面八方的投資者蜂擁而至,現代化的產業快速聚集,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迅速崛起,央子街道正以其堅定有力的步伐加快推進全域城市化進程。
  • 兩天一夜剛剛好,這個周末來濰坊濱海放肆玩!
    如果沒有就讓小編為你們獻上《濰坊濱海周末『攻略』》絕對值得你們pick還不趕快碼住!一起邂逅濰坊濱海的美好~這裡既有青島的同款海灘也有大城市的風韻還有著各式各樣的網紅拍照地這就是濰坊濱海它面向著渤海低調著散發著它的美麗雖面積不大卻是一個「五臟俱全」的精緻地方雖然立秋時節已過暑期也即將結束但天氣卻仍給人一種在夏天的感覺那就不妨抓住這個「夏天」的小尾巴去泡泡濰坊濱海的海水吹吹濰坊濱海的海風
  • 兩天一夜剛剛好,這個周末來濰坊濱海放肆玩
    如果沒有就讓小編為你們獻上《濰坊濱海周末『攻略』》絕對值得你們pick還不趕快碼住!一起邂逅濰坊濱海的美好~這裡既有青島的同款海灘也有大城市的風韻還有著各式各樣的網紅拍照地這就是濰坊濱海吹吹濰坊濱海的海風來一個兩天一夜的「夏」之旅吧!
  • 逐夢深藍|濰坊濱海譜寫海洋經濟發展新篇章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建永 通訊員 袁彥奎 濰坊報導濰坊濱海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引領,突出抓好「雙招雙引」提質增效、擴大對外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等「十大攻堅行動」,不斷壯大現代海洋產業,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提升海洋科技創新,推進海洋生態建設,實現藍色崛起,為現代海洋強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 濰坊濱海區:「冬遊濱海 樂享溫泉」活動啟動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3日訊(記者 孫小茹)為有效破解旅遊產業季節性失衡問題,濰坊濱海區啟動「冬遊濱海 樂享溫泉」活動,打響冬遊淡季破擊戰。鹼悅鹽溫泉坐落在濰坊濱海東周鹽業遺址群附近,是集鹽溫泉沐浴、商務會議、旅遊度假、鹼性養生食品、春秋鹽文化工坊、春秋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的溫泉休閒養生基地。「海洋印象」研學遊濱海城市藝術中心是「行走齊魯」研學活動基地,由當代著名建築大師朱培先生設計而成,獲「2014年中國鋼結構金獎」。
  • 天津至濰坊高鐵將新設大港油田站!濱海站、濱海南站不變
    天津至濰坊高鐵天津段將新設大港油田站!天津至濰坊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年版)》「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和京滬高鐵二線重要的組成部分。線路經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等3省(市)。線路起自天津樞紐濱海站,經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滄州市,山東德州市、濱州市、東營市、濰坊市,引入濟青高鐵濰坊北站。正線長度349.12km,全線共設車站10座,分別為濱海站、濱海南站、大港油田站、黃驊站、海興西站、無棣東站、濱州站、東營南站、壽光市站、濰坊北站。
  • 濰坊濱海區:「冬遊濱海 樂享溫泉」活動正式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程世洋 徐錄 濰坊報導為有效破解旅遊產業季節性失衡問題,濰坊濱海區啟動「冬遊濱海 樂享溫泉」活動,打響冬遊淡季破擊戰。鹼悅鹽溫泉坐落在濰坊濱海東周鹽業遺址群附近,是集鹽溫泉沐浴、商務會議、旅遊度假、鹼性養生食品、春秋鹽文化工坊、春秋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的溫泉休閒養生基地。2.
  • 鹽鹼地上展新顏—濰坊濱海,我想帶你看看這座城
    這裡是濰坊濱海你,將是濱海的注視者我們,將是濱海城市變遷共同的發現者、見證者、參與者接下來濱海傳媒微信公眾號編輯部將集合力量攝影+攝像+航拍不定期推出《濱海城市圖集》系列推文將濱海這幅城市畫卷在你眼前緩緩展開本期美圖:袁彥奎、李玉春
  • 濰坊濱海區:「冬遊濱海 樂享溫泉」活動啟動
    鹼悅鹽溫泉坐落在濰坊濱海東周鹽業遺址群附近,是集鹽溫泉沐浴、商務會議、旅遊度假、鹼性養生食品、春秋鹽文化工坊、春秋文化展示中心為一體的溫泉休閒養生基地。  「海洋印象」研學遊  濱海城市藝術中心是「行走齊魯」研學活動基地,由當代著名建築大師朱培先生設計而成,獲「2014年中國鋼結構金獎」。
  • 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帆板邀請賽在濰坊濱海開賽
    信網9月9日訊 9月5日,2019世界風箏水翼板錦標賽暨第十一屆中國濰坊濱海國際風箏衝浪邀請賽,在濰坊濱海歡樂海正式開賽。由國際帆聯WS,國際風箏衝浪協會IKA授權,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濰坊市體育局主辦,濰坊濱海旅遊集團承辦。比賽包括風箏水翼板男子組、風箏水翼板女子組、風箏水翼板大師組、風箏水翼板青年組、風箏水翼板亞洲組等比賽項目。賽事獎金達到60000歐元,國際比賽等級分為200分。
  • 「濰坊向北·歡樂濱海」2020濰坊濱海旅遊(臨沂)推介會成功舉行
    ·歡樂濱海——2020濰坊濱海旅遊(臨沂)推介會」在臨沂榮華大酒店圓滿結束。推介會上,推介團為臨沂旅遊界帶來了精彩的濰坊濱海旅遊分享以及濰坊歡樂海沙灘、白浪河景區等旅遊線路產品的詳細介紹,濱海旅遊整體發展水平及「海、河、漁、鹽、泉」特色旅遊元素贏得與會旅行社一致認可與好評。兩地旅遊企業代表籤訂了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深入開展雙方合作打下了基礎。臨沂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經濟實力及人均消費水平較高,交通便利,是濰坊濱海旅遊重點開發的客源地市場。
  • 濰坊濱海 距省會濟南最近的黃金海岸
    她就是濰坊濱海,藍黃疊加融合,背靠濰坊、面向藍海,左依省會都市圈、右擁半島城市群,是濰坊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城市的核心區、主戰場。  濰坊北部沿海是片待開發的處女地,沉睡千年。「臨海不見水,有海難親海」的歷史被徹底翻過,美麗的濰坊濱海,逆襲而來。2013年,濰坊舉全市之力突破濱海,各方資源迅速聚集,無數光環匯集一身,濰坊濱海正吸引全球深邃的目光。
  • 濰坊向北濱海·看海 戲水 吃海鮮 居海景房
    濰坊濱海實施以南海生態組團和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為主體的山海湖河綜合整治與開發,山海湖河綜合整治工程從南向北綿延至入海口,以白浪河為生態景觀軸線,珍珠玉串般將南海新城、科教創新區、生態商住區、中央商務區、旅遊度假區等功能區有機串聯起來,打造濱海新城生態門戶,分別規劃建設藍海水岸分區、流水商業街、沙灘主題文化公園、行政碼頭區、太陽城區、幸福城海洋沙灘6個各具內涵的功能區,沿河建設遊艇碼頭、高爾夫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