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壟壟綠意蔥蘢的草莓苗上,白花點綴其間,猶如夜空中閃閃的星光,這喜人一幕出現在80後王振祥「梅林渡家庭農場」的溫室大棚裡。
王振祥是一名大學生,畢業之初在外地創業,聽聞陽穀縣委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和「歸雁」與「雛雁」工程,他的心動了,加上受鄉村振興戰略的鼓舞和家鄉農村發展的吸引,2019年毅然回到陽穀縣閻樓鎮三教寺村,在鎮黨委和村黨支部的幫助與支持下建起了家庭農場,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產業。
早年間,王振祥的父輩經營大棚蔬菜多年,如今他接過接力棒,成為了村裡種棚的年輕人。與父親老一輩人種大棚相比, 王振祥大棚裡引進了很多「高科技」。這些一開始父親有點不同意,覺得沒必要多花這些冤枉錢。「大棚裡不僅有實時監控,還安裝了溫度溼度感應器,還有光照程度,可以實時傳到手機上,如果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還會發出預警撥打手機提醒。」王振祥告訴記者,使用上這套系統之後,父親也給他點了贊,覺得確實好用。
還有育苗方面,王振祥學會使用了蚯蚓糞 育苗,保證了出苗率,這一項技術就可以帶來更多的收益。同時,對於蔬菜產業的發展,他認為父輩雖然勤勞,但風險意識不夠,種菜基本上跟風,哪種菜價格高便一哄而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王振祥決心改變這種不科學的局面。通過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和到壽光等地外出學習考察,他發現草莓、吊西瓜市場前景好,價格比普通蔬菜高几倍,決定朝這個方向發展。
經過反覆鑽研實踐,尤其是在生產環節上加強管控,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王振祥種出的草莓、西瓜直接銷往聊城市各大商場超市。目前,王振祥的家庭農場規模已經達到9公頃,建有高標準大棚22個。同時,農場每年組織開展科普活動,聘請高級農藝師前來進行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了農民的種植技術,種植效益不斷提高。
「我們這裡的創業環境很好,我決心紮根農村、繼續奉獻,下一步我將開發完善旅遊、採摘等休閒娛樂區,把農場進一步做大做強,在促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王振祥這個已經開始對農場的更好發展進行著規劃。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鄭希平 通訊員 商賀 李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