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的生活是從內心發出的對上帝的回應,是永不停息的敬拜生活。信徒不僅應有每日靈修,還應參加教會主日崇拜、小組聚會及聖餐禮拜。
「若在基督裡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以弗所書2:1-2)保羅對以弗所教友們的勸勉,展現了基督徒的生活畫面:敬拜、團契、分享。
近日,廈門市基督教三一堂會蒿志強牧師以此為主要內容,從衡量標準和如何建立兩個方面,分享了基督徒的全人團契生活。
如何衡量基督徒的團契生活呢?蒿牧師認為,團契生活至少應有四種外在表現,即:勸勉、愛心裡的安慰、聖靈的交通、慈悲憐憫。
1,勸勉。即引導、教導、幫助。你是否曾有感動想要對同在基督裡的肢體說什麼話,蒿牧師認為這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團契生活的指標。
2,愛心的安慰。看到對方身處艱難而想要鼓勵,或者是因為愛莫能助而只能去禱告,蒿牧師覺得「不一定有大的行動,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是對別人莫大的鼓勵。」他認為這是團契生活的另一個體現。
3,靈裡的交通。蒿牧師很多時候會有感動想到某個人,就想立即聯繫到這個人,「打電話或者發簡訊,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感動都化為行動。」他勸眾人有什麼感動的時候一定要馬上行動。無論如何,靈裡的交通是團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外在表現。
4,心中的慈悲憐憫。一個人若敏感於他人的需要,僅一次問安也會使對方感到很大的幫助。但是如何能夠敏感於他人的需要呢?蒿牧師認為要「增加禱告的載重量」。他舉例說,保羅為自己的骨肉同胞禱告,摩西為自己百姓禱告,「摩西禱告的載重量至少有60萬男丁,加上婦女兒童。」你的心裡有多少,可以看出你禱告的載重量有多少。
團契是教會特有的詞,是基督徒生命中特有的生活狀態。應當如何建立全人團契呢?
首先,建立「我與上帝」之間的團契關係,這種團契關係貫徹基督徒一生。如何建立呢?蒿牧師認為,在「我與上帝」的團契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至少有6個方面表明人的真實:敞開自己、直面上帝、徹底向上帝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不明白而尋求的質疑、認罪、親近神。
其次,建立與自己的團契關係,簡單來說就是接納自己。但是人常面臨接納自己的三大障礙,即驕傲、自卑和安於現狀。如何克服這三大障礙呢?蒿牧師從信仰角度給予答案:首先,要深信自己是神所揀選;其次,接納自己的身份,確信這一生是領受恩典的過程;第三,屬靈生涯中時刻與聖靈連結,了解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並為之努力。
第三是與他人的團契關係,蒿牧師用「互愛」來解釋這種關係。他還說到,understand(理解)很好得解釋了人與人的關係的維繫,理解是尊重的前提,stand under,站下來思考,就會理解了。
最後,在「我與教會」的團契生活建立上,蒿牧師分享了歸屬和分享2個方面,他引用北美一位牧師的話說:教會建立起團契生活,每個信徒的生活就會有三個C:celebration(集體敬拜)、congregation(團契)、cell(細胞小組),如此,信徒在教會中的團契生活才能穩固。
國外一些教會很注重建立信徒在教會中的歸屬感,如為信徒製作會籍等。蒿牧師指出,國內教會沒有這種做法,導致有很多游離的信徒。他建議這些「游離」信徒儘快固定教會,加入某個團契或小組,因為「在整個教會層面我們的需要可能不會很快得到關懷和幫助,但在小組分享中可以彼此代禱、關懷、探訪、支持」。
基督徒的生活是從內心發出的對上帝的回應,是永不停息的敬拜生活。信徒不僅應有每日靈修,還應參加教會主日崇拜、小組聚會及聖餐禮拜。
「若在基督裡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以弗所書2:1-2)保羅對以弗所教友們的勸勉,展現了基督徒的生活畫面:敬拜、團契、分享。
近日,廈門市基督教三一堂會蒿志強牧師以此為主要內容,從衡量標準和如何建立兩個方面,分享了基督徒的全人團契生活。
如何衡量基督徒的團契生活呢?蒿牧師認為,團契生活至少應有四種外在表現,即:勸勉、愛心裡的安慰、聖靈的交通、慈悲憐憫。
1,勸勉。即引導、教導、幫助。你是否曾有感動想要對同在基督裡的肢體說什麼話,蒿牧師認為這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團契生活的指標。
2,愛心的安慰。看到對方身處艱難而想要鼓勵,或者是因為愛莫能助而只能去禱告,蒿牧師覺得「不一定有大的行動,一句話、一個動作就是對別人莫大的鼓勵。」他認為這是團契生活的另一個體現。
3,靈裡的交通。蒿牧師很多時候會有感動想到某個人,就想立即聯繫到這個人,「打電話或者發簡訊,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感動都化為行動。」他勸眾人有什麼感動的時候一定要馬上行動。無論如何,靈裡的交通是團契生活的一個很重要的外在表現。
4,心中的慈悲憐憫。一個人若敏感於他人的需要,僅一次問安也會使對方感到很大的幫助。但是如何能夠敏感於他人的需要呢?蒿牧師認為要「增加禱告的載重量」。他舉例說,保羅為自己的骨肉同胞禱告,摩西為自己百姓禱告,「摩西禱告的載重量至少有60萬男丁,加上婦女兒童。」你的心裡有多少,可以看出你禱告的載重量有多少。
團契是教會特有的詞,是基督徒生命中特有的生活狀態。應當如何建立全人團契呢?
首先,建立「我與上帝」之間的團契關係,這種團契關係貫徹基督徒一生。如何建立呢?蒿牧師認為,在「我與上帝」的團契中,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實。至少有6個方面表明人的真實:敞開自己、直面上帝、徹底向上帝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不明白而尋求的質疑、認罪、親近神。
其次,建立與自己的團契關係,簡單來說就是接納自己。但是人常面臨接納自己的三大障礙,即驕傲、自卑和安於現狀。如何克服這三大障礙呢?蒿牧師從信仰角度給予答案:首先,要深信自己是神所揀選;其次,接納自己的身份,確信這一生是領受恩典的過程;第三,屬靈生涯中時刻與聖靈連結,了解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並為之努力。
第三是與他人的團契關係,蒿牧師用「互愛」來解釋這種關係。他還說到,understand(理解)很好得解釋了人與人的關係的維繫,理解是尊重的前提,stand under,站下來思考,就會理解了。
最後,在「我與教會」的團契生活建立上,蒿牧師分享了歸屬和分享2個方面,他引用北美一位牧師的話說:教會建立起團契生活,每個信徒的生活就會有三個C:celebration(集體敬拜)、congregation(團契)、cell(細胞小組),如此,信徒在教會中的團契生活才能穩固。
國外一些教會很注重建立信徒在教會中的歸屬感,如為信徒製作會籍等。蒿牧師指出,國內教會沒有這種做法,導致有很多游離的信徒。他建議這些「游離」信徒儘快固定教會,加入某個團契或小組,因為「在整個教會層面我們的需要可能不會很快得到關懷和幫助,但在小組分享中可以彼此代禱、關懷、探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