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旦宜的絲襪奶茶小鋪。青年報記者 吳愷 實習記者 戈博穎 攝
據《青年報》報導,靜安別墅,曾是上海最大型的新式裡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諸多名流寄寓於此。歷史變遷一度使它從當年獨門獨院的奢華轉為「72家房客」式的住宅區。
2007年的一天,一杯原汁原味港式奶茶的出現讓它又成了上海小資們的心頭愛,這家奶茶鋪的主人就是許旦宜。這位80後青年用了半年時間,在香港學會了如何調製一杯正宗的港式奶茶,又用了7年時間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港式奶茶品牌——Denny House。
為一杯奶茶赴港求學半年
港式奶茶是香港文化融貫中西的典型產物。英國人愛喝下午茶,高檔的英國紅茶茶包配上新鮮牛奶,加一塊糖,再配著三明治類的點心,能讓人度過一天最愜意的時光。而香港人將這份英式的精緻優雅變得平民化,喝不起高檔的英國紅茶,就用相對便宜的錫蘭紅茶替代,這種紅茶茶味強勁,較苦澀但回味甘甜,港人就用這種紅茶加淡奶調製出口感爽滑、香醇濃厚的港式奶茶。如今,這杯奶茶不但深入香港人的日常生活,更衍生為港式美食文化的精髓和代表。
時間倒回7年,2007年的上海灘奶茶鋪已經遍地,但滬上小資想要喝到一杯製作嚴謹的正牌港式奶茶仍不是一件易事。於是,當時剛辭職不久的許旦宜決定要開一家正宗的港式奶茶鋪。
為此許旦宜奔赴香港,走街串巷到各家茶餐廳尋覓品嘗奶茶。港式奶茶要求「水滾、茶靚、奶滑」,但各家餐廳的奶茶細品都有差別,原因就在於各家衝茶、焗茶、撞茶時的手法、順序不盡相同。許旦宜細品這些不同並嘗試製作。並託人找關係,找了一位茶餐廳的老師傅拜師學藝。半年之後,許旦宜已能順利調製出一杯入口先苦澀後甘甜,最後是滿口留香的正宗港式奶茶,他決定轉回上海創業。
調一杯上海人愛喝的奶茶
回到申城,許旦宜在靜安別墅裡租了間屋子,他每天出入靜安區的辦公樓宇內派發小廣告,提供港式奶茶外賣。但申城的小資與港人的口味還是有所不同,許旦宜因此特別注重客戶回訪,外賣時常詢問客人關於奶茶口味意見,然後反覆試驗,最後用6種錫蘭紅茶混合配置,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黑白淡奶,終於調製出一杯申城人愛喝的港式奶茶。時間一長,許旦宜的奶茶鋪成為靜安別墅內的一景。每到中午休息時分,奶茶鋪外排起長長的隊伍,出入別墅的白領小資幾乎人手一杯奶茶。
2011年,臺灣奶茶塑化劑事件爆發,讓許旦宜的港式奶茶鋪迎來了更快的發展契機,注重生活品質的小資們對能夠親眼看到原料和製作過程的港式奶茶更為放心。許旦宜的奶茶鋪生意興旺到用壞了數隻冷櫃。電視臺聞訊前來拍攝美食節目,雜誌也將其作為上海弄堂旅遊一景介紹起來。
為奶茶打上上海弄堂烙印
2008年許旦宜在舜元弘基廣場租住了一個鋪位,打算再開一家奶茶鋪。
「如果是現在,我不會那麼匆忙地開分店了。」許旦宜介紹當時舜元弘基廣場底層最小的鋪位月租要14000元,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毛利,覺得只要這個奶茶鋪的生意能夠像靜安別墅那樣興隆,覆蓋房租成本根本不成問題,於是他一下子籤了兩年的房租協議。沒想到的是辦證手續頗為繁瑣,店鋪裝修、人員工資佔用了大量資金,令他一時陷入資金困境。幸虧他當時的餐飲管理項目入圍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簡稱YBC),獲得了YBC提供的5萬元免息幫扶資金,才緩解了資金上的燃眉之急。出於各種考量,一年後許旦宜在全市開了數家直營店,但退出舜元弘基廣場。與此同時,南京無錫等地奶茶愛好人士紛紛開始加盟許旦宜奶茶鋪,Denny House目前已出現在長三角各地。
靜安別墅是許旦宜無法擺脫的情結,而今他計劃打造一個奶茶的高端品牌——「靜安別墅」,只入駐高端商務區,在奶茶鋪裡為食客講述那磚屋裡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