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中的數學
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一項瑰寶。不少對聯與數學結緣,成為佳聯妙對。
數字聯即在對聯中嵌入數字,使數量詞在對聯中有某種特殊的意義,用數量詞組成的對聯的作用主要有:創造形象和意境、加大對仗難度、進行數學運算、數字合稱詞的闡釋、連續嵌入自然數等。
枯燥乏味的數字經文人之手,嵌入對聯之中,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令對聯朗朗上口。數字聯看上去只是由幾個數字組成,可是卻具有深藏不露的意義。
數字入聯
1.據傳,呂蒙正曾作如下一幅對聯: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橫批:南北。
【賞析】這對聯全部由數字組成,初看平淡無奇,實則聯語、橫批含蓄深刻,對聯運用了諧音手法,意為缺衣(一)少食(十),沒有東西。這也成了條內涵豐富的謎語。
2.下面一幅為竊國稱帝的袁世凱撰寫的對聯,用數字來嘲諷袁世凱。
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
【賞析】上聯少八,下聯少恥,其寓意是嘲諷袁世凱是王(忘)八無恥。
3.有一秀才進京趕考,途中投宿一寺廟,方丈出聯相考:
萬瓦千磚,百匠造成十佛寺。聯中的「萬」、「千」、「百」、「十」這些數字使秀才難以對出。第二日,秀才登舟赴京,路過四仙橋時,靈感勃發,對出下聯:一舟二櫓,三人搖過四仙橋。
4.清代,有一個人稱潘官的山東人去江南任知縣。初來乍到,當地幾個秀才在宴會上想以對聯將潘官一軍:「千山千水千秀才。」潘官出語不凡:「一泰一岱一聖人。」下聯以「一」對上聯「千」,大有以少勝多之妙。
5.有一幅讚賞教師的長聯寫道: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晴雨,加上五臟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賞析】此聯是對教師生涯的真實寫照,堪稱絕妙。上聯升序從一到十,下聯降序從十到一,各用十個數目字排列,實在不易。它生動地寫出了教師甘作蠟燭願為春蠶的無私奉獻精神。
6.1953年,中國科學考察團出國考察。途中,數學家華羅庚出了上聯「三強韓魏趙」,讓同行的錢三強、張鈺哲、趙九章、貝時璋等科學家對下聯。上聯「三強」是指韓國、魏國、趙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個強國,同時「三強」又暗指在座的科學家錢三強。眾人一時難以對出。最後還是華羅庚自己對出了下聯:「九章勾股玄」。「九章」既指我國古代最早提出勾股玄定理的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同時又暗指同行的趙九章。眾人皆驚嘆不已。
7.某鄉村小學一對數學老師結為百年之好,工會贈予一對喜聯:
恩愛天長,加減乘除難算盡;好合地久,點線面體豈包完。
【賞析】上述對聯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尤其是運用數學名詞表達美好祝願,自然別致。
8.相傳明朝時,有個窮秀才頗有才學,但因當時科舉場上徇私舞弊之風盛行,他屢試不中。又到開科考試了,他聽說主考官廉潔奉公,任人唯賢,於是再次赴考,卻由於路途遙遠錯過了考試。主考官決定給他一個機會,便出題要求他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作一聯。秀才聽後,就藉機說明自己誤考的原因:「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主考官暗暗稱奇,接著,他又要求秀才從十至一作一聯。秀才便朗聲說:「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聽罷,連連稱妙,又出聯求對,秀才皆能對答如流。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這樣被這位窮秀才奪走了。
9.蘊含數學趣題的對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傳說有一天,他去金山寺為詩僧老友佛印禪師祝壽。席間,即興為佛印禪師寫了一幅壽聯,上聯是:「花甲一周,尚餘半百歲月」;下聯是:「古稀雙度,猶欠三十春秋」。
【賞析】實際上這幅為禪師祝壽的對聯,上下聯都是說的佛印禪師的歲數。上聯中的「花甲」是指60歲,「半百」是指50歲,「尚餘」就是還多的意思。可列算式為:60+50=110(歲)下聯中的「古稀」是指70歲,「雙度」是指2個70歲,「猶欠」就是還差的意思。可列算式為:70×2-30=110 (歲) 所以佛印禪師當時的年齡是110歲。
10.蘊含數學趣題的對聯:
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遇到一位老壽星,當即乾隆皇帝贈送一幅對聯的上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一同來的紀曉嵐馬上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兩人說的都是這位老壽星的年齡,聰明的你能算出老壽星的年齡嗎?
11.題保溫瓶巧聯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孤膽敢入十方百姓千家萬戶門。
【賞析】全聯抓住保溫瓶的兩個顯著特點來寫。上聯突出保溫瓶能貯水的特點,從水瓶容水加以發揮,擴大誇張,以「二泉」、「三江」說明它的美好,以「四海」、「五湖」說明它的廣闊,按自然數的順序連用「一、二、三、四、五」,依次遞增,有情有趣,渾然天成。下聯突出保溫瓶能保溫的特點,既宣傳它的實用性,是家用必需品,又讚揚它的質量好,深受群眾歡迎,因而能進入「十方」、「百姓」、「千家」、「萬戶」門。因水瓶有膽而寫它「孤膽無畏」,以「孤」代「個」,也按自然數的順序,形成「個、十、百、千、萬」依次等比遞增,自然幽默,極具特色。
12.四川眉山三蘇祠聯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賞析】運用數詞巧妙構思,高度概括。上聯「一門父子」,實指蘇洵與其子蘇軾、蘇轍「一家」出了「三位」著名的詞人;下聯「千古文章」,虛指多少年代以來最著名的文章只有「四大家」,即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氏父子三人。全聯突出了三蘇在文學上共同的貢獻和影響。聯語對仗工整,讀來琅琅上口,富有音節美和音韻美。每個數詞的位置合適、穩固,移動不得,也更換不了。
13.某市一對數學教師,幾經波折,終於結為秦晉之好,同事撰一聯相賀,聯云:
愛情如幾何曲線; 幸福似小數循環.
【賞析】「幾何曲線」形象地表述了這對數學教師愛情歷經坎坷曲折;「小數循環」是一個無窮無盡的數值,藉此祝賀新人的美滿幸福,天長地久,實在是神來之筆.
14.「北鬥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下帶影一雙飛」。
【賞析】上聯採用倍數計算,由星空、水底、孤雁、月影,構成一幅月夜雁飛圖,充滿著詩情畫意。
15.北京有一家餐館,店號「天然居」,裡面有一副著名對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賞析】這副對聯,不但意境好,文字更顯得精巧。把上聯「客上天然居」倒過來讀,剛好變成下聯「居然天上客」。如果把整個一副對聯倒過來讀,結果還是原聯不變。這種既能正讀、又能倒讀的文字,叫做回文。用回文寫成的對聯,叫做回文對聯,又叫「捲簾聯」。據說清代的乾隆皇帝把天然居這副回文對聯兩句並成一句,作為新的上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出對容易對對難,對出回文對聯更難。以一副回文對聯為上聯,要能對出下聯,可謂難上加難。倒要看看,有誰能對出下聯來呢? 乾隆皇帝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紀昀(「昀」字讀「yún」),居然把下聯對出來了: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6.爆竹二三聲人間改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賞析】此聯緊扣時令,以點代面,在「二三」、「四五」中就感受到「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吉慶祥和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