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美
通過對數學美的不斷學習,我更加認識到數學無盡的魅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數學在其中起的作用.可以說,應為數學讓我們生活更美好,世界更美麗.
圖1是宋代詩人秦觀寫的一首迴環詩。全詩共14個字,寫在圖中的外層圓圈上。讀出來共有4句,每句7個字,寫在圖中內層的方塊裡。
這首迴環詩,要把圓圈上的字按順時針方向連讀,每句由7個相鄰的字組成。第一句從圓圈下部偏左的「賞」字開始讀;然後沿著圓圈順時針方向跳過兩個字,從「去」開始讀第二句;再往下跳過三個字,從「酒」開始讀第三句;再往下跳過兩個字,從「醒」開始讀第四句。四句連讀,就是一首好詩:
賞花歸去馬如飛,
去馬如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
醒時已暮賞花歸。
這四句讀下來,頭腦裡就像放電視一樣,閃現出奼紫嫣紅的花,蹄聲篤篤的馬,顛顛巍巍的人,暮色蒼茫的天。如果繼續順時針方向往下跳過三個字,就回到「賞」字,又可將詩重新欣賞一遍了。生活中的圓圈,在數學上叫做圓周。一個圓周的長度是有限的,但是沿著圓周卻能一圈又一圈地繼續走下去,周而復始,永無止境。迴環詩把詩句排列在圓周上,前句的後半,兼作後句的前半,用數學的趣味增強文學的趣味,用數學美襯託文學美。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而數字就是最常見的。中國的文學中若缺了數字詩、數字聯,只怕會失色不少,而生活中缺了數字的計算,只怕也會將生活弄得一團糟,但是數學絕不是枯燥無趣的,數學有它獨特的美,它理性抽象,卻也可以纏綿悱惻,就像——卓文君的故事一樣。
兩千多年前,卓文君以一首《怨郎詩》換的司馬相如回心轉意,兩人終於攜手白頭,留下一段佳話。兩千年後的我們只知道一曲《鳳求凰》,留下無數美好,卻不知中間還有這樣一首《怨郎詩》。
怨郎詩,是怨是悔已無從知曉,但這首詩將一到十以及百千萬鑲嵌到詩中,卻也別有一番風味。「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字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裡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繫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一到十,說不盡的思念,十到一,訴不盡的心寒。一首詩挽回了一段情,雖然波波折折,但最後還是與子偕老。這首形式奇異的詩歌,以數字貫穿全詩,生動具體的刻畫出一個被相思折磨直到相思成灰的女子形象,讀起來琅琅上口,趣味橫生,別有一番獨特的風格。這樣一首悽婉的詩讓司馬相如想起昔日的夫妻恩愛,讓司馬相如愧疚,終於親自登門接走「糟糠」之妻。 美麗的詩歌,巧妙的數字鑲嵌,成就一段白頭偕老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