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漢天河機場復航,至今已一月有餘,航班起降架次、客貨運量逐日提升。
民航安全大過天,特殊時期,更要確保飛行安全。
武漢各大基地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們,在經歷漫長停飛後重返藍天,他們是否進入了工作狀態?怎樣確保飛行安全?
日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東航武漢公司飛行部,看這裡的300多名飛行員如何做到「一桿一舵讓黨放心,一舉一動向人民負責」。
1月23日,天河機場暫停商業航班。
對於武漢飛行員而言,這或許是他們職業生涯中最長的「停飛期」。
按照民航規定,飛行員必須在一段時間內完成規定時間的飛行任務及檢查,否則將失去其原有飛行資質,需要重考「駕照」。
4月8日,東航武漢公司執飛武漢「解封」後的首趟商業航班。
「武漢機場封閉只是暫時的,一旦復航,我們的飛行員一定要頂上。」東航武漢公司飛行部黨委書記李良斌介紹,1月23日武漢「封城」後,飛行部300多名飛行員馬上被分散到上海、北京、成都、廣州及武漢等城市,就地隔離觀察。而東航武漢公司迅速安排成立駐外臨黨支部或工作負責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學習,通過「雲端課堂」鞏固飛行員的理論知識。
90後女飛行員朱晨說,整個疫情期間,自己一直待在武漢的家裡,自我隔離的同時堅持線上學習。民航最新安全案例、上級重要安全要求、「五防」風險如何規避、風切變處置要領、機組防疫工作要點……她說,「這些有針對性的課件都在部門微信群裡討論熱烈,我跟同事們探討交流,收穫很多。」
2月20日,東航武漢公司所有駐外飛行人員陸續返回武漢,亟需恢復飛行訓練。很快,一套本場訓練計劃拿出了方案:從3月2日起,東航武漢本場滾動帶飛訓練全面啟動。至4月8日正式復航,部門共執行27架次、397個起落的本場訓練,132名飛行員受訓,其中機長67人、航線機長3人、副駕駛62人,「做到訓練安全100%確保、訓練質量100%合格。」
正因為有了充足的準備,東航武漢公司承擔了武漢機場復航「第一飛」的任務。李良斌介紹,確定復航日期後,東航飛行部召開復工復航動員暨安全整頓大會,組織即將參與復航飛行的30套機組成員,系統地進行戰前再動員、再講評;並請安監部、運控部等專家對程序更新、航路特點、飛機性能等進行逐一檢查和講解,做到飛行隊伍思想到位、能力到位、裝備保障到位。
4月8日,東航武漢公司執飛武漢「解封」後的首趟商業航班。起飛前,機長宋建軍、機長毛霖、副駕駛楊陽躊躇滿志。
4月8日,武漢「解封」。天河國際機場在暫停商業航班76天後,首次恢復國內客運航班。
8日凌晨5時30分,東方航空武漢公司聯合派遣大廳內,MU2527航班機長毛霖正帶著機組成員召開航前安全會議。
武漢飛三亞是國內中短途航線,對於飛行部資深經理毛霖而言,早已駕輕就熟。但在會上,他沒有絲毫馬虎,反覆向同事們強調當天飛行注意事項。
「今天我們是武漢復航『第一飛』,無論是飛行安全,還是疫情防控安全,都必須慎之又慎」「一旦發現旅客有發熱等不適症狀,必須馬上通知乘務長,及時進行隔離安置」……在機組成員宋建軍、楊陽的臉上,絲毫看不到早起帶來的困頓與倦容。楊洋說:「為了今天,我們已經等了76天,準備了兩個多星期,一定要以最佳狀態完成『首飛』。」
此次航班,70後宋建軍和80後毛霖擔任機長,90後楊陽擔任副駕駛。安排「雙機長+副駕駛」的「豪華配置」,足見東航武漢公司對「首飛」的重視程度。
4月8日,東航武漢公司執飛武漢「解封」後的首趟商業航班。圖為副駕駛楊陽。
「五四」青年節前夕,東航武漢公司飛行部團委獲評「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楊陽是飛行部第四團支部書記,在他看來,作為90後入選「首飛」機組,既是認可更是責任。
「武漢,重啟!看著航空器外揮手的人們,我內心充滿驕傲,按下武漢重啟鍵的高光時刻,有我的參與!MU2527,2個月來我執飛的第一個航班,在我看來,這是一種信仰,是武漢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號角,是千萬逆行者用生命換來的再次綻放!」航班落地三亞後,楊陽在微信朋友圈裡這樣寫到。
毛霖說,因為是天河機場復航的首趟航班,出發前的停機坪非常熱鬧,媒體、地勤人員、航司工作人員、民航局負責同志……所有人都在期待飛機騰空的那一刻。
「飛機駛向跑道之前,楊陽從舷窗向地勤人員比了一個前進的手勢。」毛霖說,這個手勢用於告知地勤人員飛機即將啟動。但在4月8日,手勢蘊含的情感遠超它代表的專業含義。
4月8日,東航武漢公司執飛武漢「解封」後的首趟商業航班。當天7時24分,MU2527航班搭載49名乘客飛往海南三亞。
「那麼多人目送我們離場,是前所未有的體驗。」楊陽說,這種感覺就像當年艦載機首次從遼寧艦航母起飛時,甲板工作人員的「走你」手勢一樣,令人感慨萬千。
MU2527在空中飛行時,機組人員與地面塔臺一直保持聯絡,得知系由武漢發出的「解封」首班機,空管人員和空域其他航班機組人員紛紛送上「武漢加油」「武漢必勝」的祝福。
「無線電交流過程中,一般不允許出現非專業表達,但在特殊背景下,所有人還是由衷送上祝福。」毛霖動情地說。
9時52分,MU2527安全落地三亞鳳凰機場。「全新起航,讓愛飛翔;家國情長,志在遠方。」總結「解封」首飛,毛霖說。
復航後的每一個航班,不僅是非常時期的重要飛行任務,更是特殊背景下的重大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
統計數據顯示,4月8日至5月31日,東航武漢公司共保障航班940架次,運送旅客66469名、貨物近1500噸,未發生一般差錯及以上事件。
東方航空武漢公司年輕的飛行員們。
平穩安全運行的背後,有一支隊伍為航司的安全運行發揮積極作用:為培養空勤人員良好習慣,提升一線人員運行作風,保障航空器運行安全。東航武漢公司利用「21天效應」,即21天能養成一個良好習慣。自4月8日復航以來,由管理人員帶隊持續21天開展航前檢查。
天剛破曉,派遣大廳裡各單位已經忙碌起來。這樣的場景從復航至4月底,每天都在上演。
「今日華東東部區域大風,請運行上海兩場的機組謹慎操縱,關注大側風、顛簸下的操作」「目前武漢運行仍是防疫高風險標準,請機組成員進場佩戴N95口罩和防護眼鏡」。每一個航班運行準備時,航前檢查組都會針對當前的航班情況進行風險提示,強化機組的安全意識。
「此次21天檢查由安監部、飛運部聯合飛行部、客艙部、保衛部開展,主要針對空勤人員的航前準備、機組協同、證照資質、防疫措施、空防協同、機坪運行等方面進行全方面、多維度檢查。」東航武漢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除前期常規性的檢查單外,公司在4月份制定了從業人員作風負面清單,對7個系統,201項運行內容進行明確,全面細化運行人員各項檢查標準,保證做到運行有章可依、檢查有據可循。
4月8日恢復商業航班後,東航將飛行安全放在首位,空乘和地勤人員均配戴口罩和護目鏡,以嚴格的防控標準保障旅客的健康。(湖北日報記者 李溪 攝)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痺大意。」上述負責人說,21天航前檢查已經結束,但各類檢查、審計和培訓工作還將繼續,「通過持續提升安全水平,確保實現年度安全目標」。
安全檢查,是為了確保飛行安全萬無一失。航空器平穩起飛、安全降落,將乘客、貨物平安送達目的地,關鍵要看飛行員的業務水平。
5月15日,東航武漢公司舉辦「楚鷹杯」青年飛行員職業技能競賽,飛行部18名飛行員組成6隻代表隊,通過風採展示、必答題、搶答題和風險題等環節比拼,提高安全意識、夯實理論基礎。
飛行部黨委書記李良斌介紹,1月23日起,該公司就嚴抓飛行員培訓,通過線上學習、模擬訓練、技能比武等不同形式,讓飛行員時刻保持最佳狀態,「像這樣的大比武、大學習活動已舉辦了十餘場。」
4月28日,東航武漢公司224名飛行員圓滿完成昆明模擬機訓練任務返漢,打贏了受疫情耽誤的飛行資質恢復和技術能力提升的第一仗。
1月23日武漢封城後,武漢公司飛行員無法按時完成規定的模擬機訓練和檢查,約三分之一的飛行員已經或即將失去飛行資質。疫情雖已控制,但全國上下依然高度警惕,走出武漢,赴省外開展訓練並非易事。經過統籌協調,東航武漢公司確定於4月11日至4月28日,使用昆明基地模擬機進行訓練。
4月8日恢復商業航班後,東航將飛行安全放在首位,空乘和地勤人員均配戴口罩和護目鏡,以嚴格的防控標準保障旅客的健康。(湖北日報記者 李溪 攝)
18天的集中訓練,強度非常大,尤其是教員和檢查員,幾乎每個人、每天都需要帶飛兩場次。總飛行師劉學東在18天裡,每天工作12小時,沒有間斷過一天。經過18天的集中訓練,67名飛行員重新獲得資格;一百多名飛行員完成復訓和熟練檢查,7名飛行員更新了教員執照,3名學員因120天不滿足100小時經歷重新獲得了訓練資質。
「4月8日至5月12日飛了4班」「4月8日至5月12日飛了6班」「4月8日至5月12日飛了15班」採訪中,李斌洲、毛霖、楊陽分別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復航後商業航班頻率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重新駕駛飛機翱翔藍天,對飛行員來說壓在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對航空公司來說,安全是1,榮譽是0。只有確保安全萬無一失,有了1,後面的0才有意義。」李良斌說。
連結:
除了「解封」後復航第一飛,疫情期間,東航武漢公司還承擔了「封城」後的第一飛——1月25日凌晨1時30分,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的144名隊員乘坐航班飛抵天河機場,成為「封城」後首隻抵達武漢的援鄂醫療隊。其執飛者正是東航武漢公司飛行部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斌洲。
1月24日,東航MU5000航班從上海虹橋機場起飛前往武漢,這是武漢「封城」後的首隻抵漢航班。
「1月23日得知武漢『封城』的消息,當時剛駕駛飛機從武漢抵達寧波。」今年54歲的李斌洲回憶,1月24日,按照公司要求,他駕駛飛機從寧波轉場至上海。20時,他接到命令:即將執行重要航班保障任務,儘快做好準備。
李斌洲曾在部隊航校擔任教員。35年的飛行生涯裡,積累了1.3萬小時的安全飛行時長。他說,接到命令的時候並不知道具體任務是什麼,但是敏銳的職業素養告訴他,此次任務非同小可。
20時50分,李斌洲抵達機場。半個小時內,機長、第一副駕駛、駕駛學員以及5位空乘組成的機組,完成了飛機加油、機況檢查、機組協同等準備工作。21時20分,航班具備起飛條件。
此後的兩個多小時裡,機組成員一直在機場內等待乘客們的到來。
1月24日,東航MU5000航班起飛前,機組人員做好執飛準備。
23時40分,乘客開始登機。大家坐定後,李斌洲執行了一次特殊的機長廣播:各位乘客新年快樂,我是此次航班的機長李斌洲。這不是一次普通航班,你們也不是普通乘客。在這萬家團圓的日子裡,你們帶著上海人民的囑託和武漢人民的期盼踏上徵程。我代表東方航空感謝你們,代表武漢人民感謝你們。
李斌洲說,飛機停在遠機位,乘客們是冒著風雪從舷梯登機的。登機過程中,一位女隊員的帽子被大風颳掉了,長長的頭髮在風中擺動。「透過舷窗看著她年輕的面孔,我心裡思緒萬千,武漢此刻正在承受疫情的重壓,年輕的外地醫護人員為了幫助我們逆行而上,令人動容。」
25日零時,飛機加速駛離跑道,伴著新年的鐘聲飛往武漢。
1月25日凌晨,東航MU5000航班搭載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員落地武漢天河機場(湖北日報記者 魏錸 攝)
35年飛行生涯中,李斌洲曾執行過很多特殊保障任務。但新年伊始的滬漢之行,因為特殊的背景,讓他永生難忘。「能承擔運送首隻援鄂醫療隊的飛行任務,我很榮幸。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在武漢,他們是來幫助我們的,我必須為他們提供安全、高效服務,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