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2020-12-12 嶽陽網

繪生態畫卷 譜綠色詩篇

——君山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生態君山美如畫。王 瓊 攝

□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王 瓊

「上班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沒事就釣釣魚。生活真是太美好了!」11月27日下班後,君山區柳林洲街道黃泥套村村民李樂元,喊上兩個釣友來到家門口的北乾渠一字排開,一邊釣魚,一邊閒聊。這樣的「神仙」日子,李樂元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北乾渠是一條灌溉渠,9200米長,沿線坐落著5個村居。以前的萬頭豬場就依渠而建,生意紅火的時候有萬多頭生豬,豬糞便除了大部分用于田間施肥、轉化成沼氣以外,有少部分就直接溢流到北乾渠了。清澈的溝渠慢慢變成了又黑又臭的「龍鬚溝」,以前成群的魚兒也不見了蹤跡。

尷尬局面從2017年開始改變。

君山區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既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整改,又注重實施分類指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齊頭並進。

關閉或限期整改豬場、轉型轉產,汙水管網改造,對北乾渠進行黑臭水體整治、護坡、植樹……一系列鐵的手腕讓北乾渠穿上漂亮的「新裝」。不僅如此,該區還創新性將秸稈禁燒納入「洞庭清波」專項整治行動中。

有綠水青山打底,村民的生活開始改變。一幅新的「漁舟唱晚」圖畫徐徐展開。

「青、草、鰱、鱅等『四大家』魚都有,一次可以釣個三四公斤。」李樂元從一名養殖「老闆」,轉型到附近的湖南慶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當上了「白領」,空閒的時候釣釣魚,和家人散散步,愜意舒適。

和李樂元的舒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村種糧大戶晏美軍的忙碌。

「晏總,我有100畝稻穀要收,你抽個時間安排一下。」「晏總,你們合作社的收割機正在收割,我旁邊只有幾畝田,順便幫我收一下。」一個星期之前,晏美軍的合作社收了1萬多噸一季稻和晚稻。

47歲的晏美軍是遠近聞名的種糧能手,此前,他是這裡最大的生豬養殖戶。2017年底,晏美軍積極響應生態環境整治的號召,拆掉自家2000平方米的豬舍,成為君山區最早轉產轉型的「豬倌」。同年,在區農業局和街道辦事處的幫助下,晏美軍流轉了800畝土地,種植優質稻,並先後成立了嶽陽市君山區福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君山區福農優質稻產銷專業合作社。

「種糧不僅是自己的事,更要帶領百姓致富。」晏美軍種植以優質黃花佔為主的水稻,並把黃花佔一代品種進行改良。去年,在國家保護價降低的情況下,他以質求生存,黃花佔品種仍以高於市場價100元/噸收購,累計託管銷售1.3萬噸,為廣大農戶增收130萬元。

「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全程機械化操作,可以穿著皮鞋種田了。」晏美軍笑著說,合作社集農業機械引進、推廣、農機服務、種子供應、水稻種植、訂單農業、烘乾、大米加工稻田特種水產品套養、龍蝦飼料及藥品服務優質稻產銷作業服務等為一體,已具備日加工處理360噸糧食的規模。

在晏美軍的帶動輻射下,合作社成員有301戶,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已流轉經營土地面積2000餘畝,託管周邊土地6.5萬多畝。村民不僅流轉土地給合作社,還在合作社務工,走出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君山區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近年來,該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守護好一江碧水,建設好精緻君山」的總要求,通過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打好淨土保衛戰等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讓優美的生態環境成為君山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總投資20億元的嶽陽LNG接收站(儲備中心)落戶君山區,規劃建設一個LNG 接收碼頭(3個LNG接卸泊位、2個加注泊位和1個工作船泊位)和一座LNG儲備基地(接收能力為150萬噸/年),項目分三期建設,建成後每年能為湖南省供氣21億方左右。

2020嶽陽·君山最美長江馬拉松賽(半程)在君山舉行,利用獨有的江、湖資源,以馬拉松賽事為載體,以獨特的自然環境為舞臺,以厚重的歷史文化為內涵,藉此展示君山的秀美風光、風土人情,加速文旅融合發展。

洞庭湖博覽園預計今年年底正式開園,洞庭湖歡樂世界已經成為湘北最大的遊樂場所,濠河生態公園正在有序推進中……

藍天白雲常作客,綠水青山入畫來。

相關焦點

  • 繪生態畫卷 譜綠色詩篇——君山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11月27日下班後,君山區柳林洲街道黃泥套村村民李樂元,喊上兩個釣友來到家門口的北乾渠一字排開,一邊釣魚,一邊閒聊。這樣的「神仙」日子,李樂元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北乾渠是一條灌溉渠,9200米長,沿線坐落著5個村居。以前的萬頭豬場就依渠而建,生意紅火的時候有萬多頭生豬,豬糞便除了大部分用于田間施肥、轉化成沼氣以外,有少部分就直接溢流到北乾渠了。
  • 繪生態畫卷 譜綠色詩篇——君山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11月27日下班後,君山區柳林洲街道黃泥套村村民李樂元,喊上兩個釣友來到家門口的北乾渠一字排開,一邊釣魚,一邊閒聊。這樣的「神仙」日子,李樂元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北乾渠是一條灌溉渠,9200米長,沿線坐落著5個村居。以前的萬頭豬場就依渠而建,生意紅火的時候有萬多頭生豬,豬糞便除了大部分用于田間施肥、轉化成沼氣以外,有少部分就直接溢流到北乾渠了。
  • 江西吉安市政協建言生態文明建設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本報訊近日,江西吉安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就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狀況進行專題調研後表示:「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留下的青山綠水上不作為,也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
  • 星河灣堅守高質量發展 ,將高品質優勢更全面轉化為發展動能
    隨著房地產行業走向穩健發展「新周期」,眾多企業積極創新轉型尋求「新賽道」。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在行業細分領域的增量市場、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仍然使得房地產行業擁有巨大的產業空間。當前,整個行業的成長重心正在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高質量發展成為企業的共識。
  • 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補齊民生短板,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全力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及生態文明建設持久戰,全面提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木耳產業發展中,柞水縣實行「園區 公司 基地 農業合作社 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通過培訓、就業、種植、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全縣60%的貧困戶參與到木耳產業化項目中。今年2月,柞水縣順利脫貧摘帽。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米村考察時為柞水木耳點讚後,24噸木耳很快售罄。「現在我們每家每戶都在想辦法增產擴產,柞水木耳供不應求。」
  •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2020-01-17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子店村板慄「興家」:將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4月14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5家中央新聞媒體及省直主要媒體的30餘名新聞工作者走進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王子店村進行主題採訪活動,圖為王子店村改造升級的新民居。    4月14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等15家中央新聞媒體及省直主要媒體的30餘名新聞工作者走進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王子店村進行主題採訪活動,圖為孩子們在新修建的廣場上高興地玩著滑板車。
  • 化生態優勢為振興動能
    抓好生態振興,貴在抓基層打基礎,因地制宜、紮實推進、久久為功,切實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態環境問題。當前鄉村生態資源開發的優勢和不足在哪裡?如何補短板、強弱項,以「生態興」促進「鄉村興」?把這些問號拉直,尤其需要著眼長遠、夯實基礎,做到「三個強化」。強化生態效益,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
  • 劉超:發揮項目引領作用加快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劉超:發揮項目引領作用加快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2020-08-15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嶽陽市君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君山區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
    嶽陽市君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2019年3月4日君山區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共性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標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囑託,以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反映問題為導向,根據市政府辦《嶽陽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方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木耳產業發展中,柞水縣實行「園區+公司+基地+農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生產經營模式,通過培訓、就業、種植、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全縣60%的貧困戶參與到木耳產業化項目中。今年2月,柞水縣順利脫貧摘帽。今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金米村考察時為柞水木耳點讚後,24噸木耳很快售罄。「現在我們每家每戶都在想辦法增產擴產,柞水木耳供不應求。」
  • 淡掃明湖開玉境——君山區「五大工程」促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自然之美的背後,是嶽陽市君山區不斷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鏗鏘腳步。近年來,君山區以「守護好一江碧水、建設好精緻君山」為總要求,大力推進「黨建提效、生態提升、產業提速、城鄉提質、民生提優」五大工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2020年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 王一鷗在君山區調研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譚熙)4月28號,市委書記王一鷗深入君山區調研,他強調,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託,貫徹落實好新發展理念,加大「六穩」和「六保」工作力度,發揮生態優勢,加快融城發展。市領導談正紅、劉曉英等一同前往。
  • 宿利南強調轉化數字生態合作優勢做強做大數字產業
    為宣傳該集團的改革成就,本網特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推出本組系列報導。  「數字福建」建設的「排頭兵」福建電子信息集團系列報導之五宿利南表示,集團以此次籤約會為新起點,大力推動成果轉化。  2019年,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省電子信息集團再次攜手今年的近40位合作夥伴,涉及投資金額約40億元,為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布局,共建數字產業生態,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邁開新步伐。省電子信息集團與華為籤約。李南軒攝  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宿利南在籤約儀式上表示,電子信息集團是伴隨著「數字福建」的戰略應運而生的。
  • 江油青蓮鎮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
    原標題:江油青蓮鎮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發展優勢—— 「李白」助力 打造文旅融合拳頭品牌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去年10月,2018四川國際文化旅遊節暨江油「一帶一路」李白文化節在江油舉辦。
  • 厚植生態優勢 激發綠色動能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題:厚植生態優勢 激發綠色動能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秦宏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之一,地處閩中內陸山區的三明市被稱作「中國綠都」。近年來,三明以落實新發展理念為牽引,走出一條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齊頭並進的新路子,為相對落後山區實現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有益鏡鑑。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方式要與時俱進。作為以「小三線」建設起家的老工業基地,三明在很長一段時間承受著發展成本之重與環境汙染之痛。
  • 首席V訪談|專訪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對甘孜而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再邁新臺階的戰略牽引。這一點,甘孜感受最深——甘孜州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長江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在不同階段為甘孜走向開放、富裕、文明,積蓄了動能、提供了契機。丹巴縣甲居藏寨景區。
  • 萊西:謀發展生態優先,興產業動能換新
    榮譽的背後是久久為功、馳而不息的努力。「十三五」以來,萊西市聚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雙核驅動、兩帶展開、八區支撐」的產業格局更加明晰,傳統產業迸發新活力,新興產業擴容倍增。
  • 打造文化濟南:保護好古建築,將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原標題:張養浩第23代傳人為打造文化濟南「支招」:保護好古建築,將歷史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開門聽音,百姓參事,邀您一起寫《政府工作報告》」活動啟動以來,得到了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社會各界人士通過熱線電話、網站、新聞客戶端、微信、微博等多種渠道建言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