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V訪談|專訪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

2020-12-24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王成棟 遊飛 蘭珍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甘孜的定位很特別: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如何看待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機遇,又該如何主動作為抓落實?近日,記者專訪了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

劉成鳴(右三)在巴塘縣松多鄉松多村督導脫貧攻堅工作。楊傑 攝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對甘孜來說,機遇體現在四大領域

記者:我們注意到,您在傳達省委全會精神時提到,成渝雙城經濟圈是甘孜建州70年之際最大的發展紅利和戰略機遇。怎麼去理解這個最大發展紅利和戰略機遇?

劉成鳴:全國來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全省層面看,有利於四川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發展布局、提升區域能級,顯著提升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位勢。

對甘孜而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促進高質量發展、再邁新臺階的戰略牽引。這一點,甘孜感受最深——甘孜州成立70年來,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長江黃河上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都在不同階段為甘孜走向開放、富裕、文明,積蓄了動能、提供了契機。

丹巴縣甲居藏寨景區。中共甘孜州委宣傳部供圖

眼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給甘孜州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前所未有。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隨著「一極兩中心兩地」的打造,大量發展要素向成渝地區聚集,產業集群加速形成,對甘孜的輻射帶動力度進一步加大;

其次,隨著交通設施、城市基建等提質,甘孜的立體交通網絡逐步形成,招商引資、開放合作的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

再者,隨著「城市圈」向「經濟圈」的轉變,現代產業體系逐步構建、創新驅動優勢培育壯大、開放合作平臺做大做強、市場消費主體更加活躍,甘孜產業融合發展、特色發展的後勁活力更強更足;

最後,隨著川西北生態示範區的建設,生態環境大力保護、生態經濟揚優成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廣泛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的決心和信心進一步增強。

距離不是融入的問題

關鍵在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較優勢

記者:從地理空間看,甘孜幾乎是距離成渝最遠的市州。那麼,甘孜如何主動接受輻射,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劉成鳴:距離並非經濟圈建設的阻礙。而且甘孜並不是距成渝最遠市州:州府康定市距成都267公裡。這比不少兄弟市州都要近。

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指出,省內其他重要節點城市各具特色、各有優勢,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理解,關鍵是要立足自身定位和比較優勢,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加強與成渝雙核的功能協作。

甘孜作為生態功能區,要強化生態功能協作,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更好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省委也明確提出,支持甘孜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

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遊節在理塘舉辦,傳統的賽馬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 陶軍 攝

因此,我們將立足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定位,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發揮比較優勢、生態優勢,積極融入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具體來說,首先是重大規劃融入,對標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蘊藏的利好政策、積極因素,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等規劃編制,打造成渝雙城經濟圈戰略資源保障、休閒旅遊度假、綠色產品供應、宜居生活圈延伸的「大後方」,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

其次,是產業體系融入,把甘孜豐富的資源優勢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優勢、人才優勢、技術優勢有機結合,以水電、礦山、生態、旅遊等資源開發為重點,以延長礦產資源生產鏈、推動全域旅遊提檔升級、擴大農特產品銷售市場等為抓手,不斷提高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契合度;

再者,是基礎設施融入,除了協調推動鐵路、公路和航空方面建設、延伸,還要積極引進成渝經濟圈通信企業參與甘孜大數據、雲計算、能源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加快打通融入成渝經濟圈的大通道;

同時,通過飛地園區建設等推進發展平臺融入、發展康養產業等推動公共服務融入,拉進甘孜和成渝之間的其他聯繫。

生態經濟

就是甘孜未來發展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記者:甘孜最大的優勢是生態。省委全會提出,甘孜要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有意思的是,您在傳達省委全會精神時,也專門提到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怎麼把握?

劉成鳴:我認為,生態經濟的核心是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關鍵是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相得益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讓發展實現可持續、高質量。

甘孜擁有森林面積佔全省27%,天然草場佔川西北草地面積58%,是「中華水塔」重要組織部分。

優越的生態環境帶來的好處是:去年,全州接待遊客突破三千萬人次、綜合旅遊收入達到三百億。

所以,我們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一手紮實推進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堅決築牢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安全屏障,一手大力培育生態經濟,把生態優勢變成發展優勢、產業優勢。

理塘縣毛埡溼地。澤仁汪堆 攝

特別是,優先發展旅遊業,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全力打造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國際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同時,有序發展能源產業和礦產業,加快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牧業、特色文化產業和特色中藏醫藥產業的「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打造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基地。

未來的甘孜,一定會更富裕、更美麗

記者:川藏鐵路開工在即,有人認為這是甘孜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良機。也有人認為,這也會導致虹吸效應進一步加大。您怎麼看待這兩個觀點?

劉成鳴:全面啟動川藏鐵路規劃建設,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動川藏更好發展的重大部署,對國家長治久安和川藏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對甘孜而言,川藏鐵路的修建,將形成航空、公路、鐵路三位一體「立體交通網絡」,極大促進甘孜資源、文化、生態優勢與成渝市場、人才、科技、資金等有機對接,打通甘孜州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的「主動脈」。

城市虹吸效應是一種城市發展現象,具有複雜性、雙重性,我認為應該客觀辯證看待。

一方面,成都、重慶及區域中心城市原本就擁有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更多就業機會、更大上升空間,通過發展要素不斷聚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現象更加明顯,甘孜州如何「跟上趟、不掉隊」,是必須面對、也必須回答的現實課題。

另一方面,隨著核心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將會產生「溢出效應」,輻射帶動周邊城市發展。為此,我們必須找準發展定位,補齊劣勢、用好優勢,最終避其鋒芒、錯位發展。

劉成鳴(中)在康定市麥崩鄉昌昌村調研脫貧攻堅。楊傑 攝

記者:甘孜如何錯位發展?

劉成鳴:重點是,強化生態功能協作,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同時,還要培育優勢產業,抓好現代農業、全域旅遊、清潔能源、優勢礦業、中藏醫藥等優勢產業發展,建立優化產業結構配套的財政、降稅等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資源開發,推動優勢產業相互協調、優勢互補、協調發展。

最後,還要強化人才支撐,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體系,建立區域高新技術和高層次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等,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網友提問

1. 書記您好,我們是外地的遊客。請問甘孜如何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

劉成鳴:近年來,甘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構建環貢嘎山旅遊圈、環稻城亞丁旅遊圈、環格聶山旅遊圈、格薩爾文化旅遊帶、中國最美高原溼地、最美草原溼地「三環一帶兩溼地」全域旅遊布局,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玩雪」的四季旅遊市場,成為全國旅遊熱度最高、遊客評價最好的全域旅遊目的地之一,2019年接待遊客突破三千萬人次、旅遊收入邁上三百億臺階,同比分別增長48.73%和65.31%,旅遊綜合貢獻越來越大、全域旅遊發展如火如荼。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智慧監管,依託「一部手機遊甘孜」微信小程序、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公共運輸、餐飲住宿、旅遊購物等滿意度評價機制和投訴處理先行賠付機制,及時回應遊客關切,讓遊客玩得開心舒心放心。提升服務質量,推動景區提檔升級,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實行涉旅行業人員持證上崗,加大旅遊服務場所市場監管力度,紮實練好旅遊「內功」。

強化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各類安全隱患,嚴防發生安全事故,對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旅遊景區(點)和涉旅企業予以嚴肅問責。開展集中整治,對全州旅遊市場秩序進行暗訪,對旅遊沿線、旅遊城鎮和旅遊景區(點)環境存在的亂象進行整治,不斷優化旅遊環境。

2. 書記您好,我們是特色農產品種植企業。想問一下甘孜在現代農業園建設和產品運輸銷售方面有哪些謀劃?

劉成鳴:近年來,甘孜按照成片成帶成規模發展思路,建成現代農業園區28個(其中,創建省四星級農業園區1個、省三星級農業園區1個、州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基地22萬畝、配套畜禽養殖場43個,獲得「四川扶貧」商標農產品87個,「聖潔甘孜」成為全省十佳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動「極地果蔬」等一批生態綠色產品進入北上廣、走向粵港澳,帶動近31萬名群眾增收致富,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甘孜實際、體現高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融合發展,按照「農業+」模式,以「農旅融合」帶動鄉村旅遊發展,以「種養循環」推進種植、畜牧、林下綜合種養,以「農商互動」構建州縣鄉村四級電商物流共同配送體系,積極探索富民產業路徑。

堅持創新發展,強化政策保障、資金保障、用地保障、人才保障、服務保障,切實疏通園區建設堵點,用最優的環境、最好的服務為園區建設保駕護航。堅持共享發展,著眼參股經營「能分紅」、園區就業「有工資」、土地流轉「收租金」、承包管理「拿酬金」、抵禦風險「防虧損」,不斷提升助農脫貧實效。

堅持統籌發展,圍繞鮮活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目標,以康定、瀘定、甘孜、理塘等縣(市)為中心,推進區域性冷鏈物流中心建設;著力在新都橋、康北、康南打造物流智能化程度高、專業物流能力強、配套功能全的物流園區;加大對口幫扶合作,聯動開展農商對接、產銷推介、以買代幫等活動,提升「甘孜造」市場佔有率。

3. 劉書記您好,我老家是牧區。請問接下來在草原治理與開發上,甘孜還有哪些新舉措?

劉成鳴:近年來,甘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全面推進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完成草原生態修復1035萬畝、草原鼠蟲害防治517萬畝,新增治理沙化土地24.8萬畝,天然草原平均蓋度較2015年提高4.87%,草原生態保護治理成效顯著。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退化治理與長效治理相結合,積極爭取將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納入「十四五」規劃,實施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和退牧還草兩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治理區域的天然草原植被蓋度增加10至15個百分點。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整治相結合,嚴格落實《甘孜州草地生態治理規劃(2020—2022年)》,重點實施生物控鼠、治沙滅鼠、種草抑鼠等行動,不斷推動草原退化鼠害治理。

堅持草地治理與脫貧增收相結合,通過吸納脫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參與項目建設、在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草員等措施,既確保護草責任落實到位,又帶動當地貧困群眾增收。堅持最嚴資源保護與高標準生態旅遊相結合,常態化推進涉草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紮實推進高原草地生態觀光、戶外體驗及科普旅遊目的地建設,全力打造中國最美草原溼地。

相關焦點

  • 首席V訪談 | 專訪阿壩州委書記劉坪:守牢生態底線,貢獻上遊力量...
    阿壩緊鄰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成都,應該如何理解把握自身在雙城經濟圈中的角色定位,又該如何抓機遇謀發展?近日,川觀新聞記者專訪了阿壩州委書記劉坪。阿壩州委書記劉坪在茂縣調研脫貧攻堅、鄉村旅遊等工作川觀新聞記者:對於阿壩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 劉成鳴會見參加海螺溝冰川溫泉旅遊季啟動儀式的企業代表
    康巴傳媒(記者 楊傑 文/圖) 12月23日,海螺溝冰川溫泉旅遊季啟動儀式結束後,州委書記劉成鳴會見攜程集團副總裁張國強等來州參加海螺溝冰川溫泉旅遊季啟動儀式的企業代表
  • 四川日報12個整版講述甘孜州70年奮鬥
    2011年,甘孜州提出「全域旅遊」概念,並定義為:全域資源、全面規劃、全境打造、全民參與,以創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為統領,打造生態甘孜。熱愛甘孜、關注甘孜的朋友,喜愛深度思考的朋友,推薦細讀下面這篇對甘孜州委書記劉成鳴的專訪,了解甘孜的定位、機遇與作為。
  • 「三創聯動」和鄉村振興成甘孜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登林 文/圖)12月19日,中共甘孜州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在康定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州委書記劉成鳴代表州委常委會作的工作報告,討論了《中共甘孜州委常委會2019年工作要點》,劉成鳴就2019年甘孜州委重點工作安排作了詳細說明。
  • 把自然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珠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經緯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南方日報記者 董謙君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 南方日報:近年來,珠海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工作方向是什麼?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如今老趙不僅順利脫貧,還成了北河村致富能手、脫貧奔小康先進典型。老趙所在的北河村二組護林隊一共5個人,老趙的好友餘方喜也是護林員,兩人偶爾約著一起巡山,「每個月有林業局給的工資,我再打點零工,前陣子脫貧啦!」餘方喜說,「山路不好走,林業局還給上了人身意外險,我打心眼裡感謝他們。」
  • 劉成鳴會見廣東省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一行
    8月3日,州委書記劉成鳴會見廣東省江門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毅一行,雙方就對口支援相關工作進行座談。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務副州長劉吉祥,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長、廣東省援川工作組組長李興文,廣東省江門市政府副市長王長青出席座談會。
  • 首席V訪談 | 專訪涼山州委書記林書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面帶動涼山脫貧攻堅工作
    涼山州市委書記林書成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交通通達後,涼山的農產品可以運出去,大量優質的特色農產品能夠在成渝地區找到廣闊市場,這對我們的脫貧攻堅工作來說,也是鞏固發展的需要。第三是挖掘人口紅利。成渝地區的經濟建設,需要大量勞動力,涼山有170多萬青少年,如果能利用成渝地區的科教資源,特別是職業教育資源,就可以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勞動人才,這對消除相對貧困是非常重要的。
  • 甘孜州召開州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2018年度各縣(市)黨委書記和...
    甘孜州召開州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2018年度各縣(市)黨委書記和行業領域黨(工)委書記落實主體責任述職評議會議
  • 君山區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
    生態君山美如畫。以前的萬頭豬場就依渠而建,生意紅火的時候有萬多頭生豬,豬糞便除了大部分用于田間施肥、轉化成沼氣以外,有少部分就直接溢流到北乾渠了。清澈的溝渠慢慢變成了又黑又臭的「龍鬚溝」,以前成群的魚兒也不見了蹤跡。尷尬局面從2017年開始改變。君山區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既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整改,又注重實施分類指導,努力實現生態環境高顏值與經濟發展高質量齊頭並進。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這時,柞水縣推動的生態扶貧讓老趙看到了機遇——林業系統從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生態護林員。老趙成功獲聘。有了生態護林員,森林資源安全更有保障。在老趙的悉心看護下,2017年至今,他的管護區沒有發生一起森林火災,林木資源和野生動物保護也很到位。近幾年,柞水縣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目前已達到76%。當上生態護林員,老趙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四川省甘孜州因地制宜壯大優勢特色產業
    眾所周知,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但是,這個高原藏區發展產業之艱難,一如人在高原上的呼吸,困難重重:氣候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土地資源貧瘠、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技術落後、專業人才缺乏……可喜的是,甘孜沒有被困難嚇倒,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找到了突破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深化「農牧業+扶貧」「生態+扶貧」「旅遊+扶貧」等模式,促進多元增收。
  • 王子店村板慄「興家」:將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據王子店村支部書記邵興陽介紹,王子店村現有村民近3000人, 2015年該村年人均收入超過10000元。    「我們村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效主要得益於將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邵興陽驕傲地說。獨有的地理環境、自然氣候、土壤成分使王子店村種植的板慄皮薄易剝、肉質細膩、甘甜芳香,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胺基酸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 首席V訪談|專訪達州市委書記包惠:推動川東北渝東北一體化發展...
    日前,記者專訪了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達州市委書記包惠。二是主動推進統籌發展。我們主動深化與萬州、開州等地協同協作,於4月9日共同舉辦了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第一次聯席會議,在區域協同聯動、交通、產業、生態環保等領域達成了多項共識,從多個層面推動三地規劃協同、發展協同和機制協同。
  • 在道孚農牧區,州委書記面對面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康巴傳媒(記者 楊傑 文/圖)昨(11)日,州委書記劉成鳴前往道孚縣調研,深入農牧區向黨員幹部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全會通過的《決定》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出發,深刻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必將對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