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軍到解放戰爭,我軍最優秀六位軍事家,四位元帥兩位大將

2020-12-16 騰訊網

從紅軍時期開始,我軍歷經20多年戰爭,湧現了一批優秀人才,其中有六位傑出軍事家,他們位列元帥和大將。

一、彭德懷元帥

久經沙場、歷經百戰的老將,他指揮若定、當機立斷,臨危不懼、敢打敢拼,審時度勢、博採眾議,善於避實就虛、聲東擊西,常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1947年3月,國民黨軍25萬人,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共中央決定撤離延安。他指揮2.5萬人的西北野戰兵團,採用「蘑菇戰術」,與強敵周旋於陝北黃土高原,在一個半月內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殲敵1.4萬餘人,穩定了西北戰局。隨後,發起榆林、沙家店、延清、宜川、西府、隴東、澄合、荔北戰役,共殲敵11萬餘人。

1949年,又指揮了陝中、扶眉、蘭州、寧夏、河西等戰役,解放了西北5省。

從1947年3月至1949年12月底,率部共計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1.36萬人。

二、劉伯承元帥

早年就是「川中名將」,革命後更上一層樓;他是勤思善學的儒將,精謀巧計勝孫吳;人稱「獨眼戰神」、「當代孫武」。

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依仗著兵力、裝備的絕對優勢,由搶奪抗戰勝利果實,發展到對解放區全面進攻。他沉著應戰,指揮、發動了上黨、邯鄲、隴海、定陶、巨野、鄄城、滑縣、巨金魚、豫皖邊、豫北等戰役,殲敵數十萬;並鉗制了大量敵軍,支持了其他戰場的戰略展開。他運籌帷幄、出奇制勝,開場後便是十戰十捷,指揮技藝出神入化。

1947年8月遵照毛澤東指示,千裡躍進大別山,調動、吸引南線敵軍90個旅,殲敵19.5萬餘人;劉鄧大軍以自身巨大的犧牲,完成了黨中央賦予的戰略任務。

1949年,指揮了渡江戰役、兩陽戰役、成都戰役、滇南戰役、昌都戰役等。解放戰爭中,共殲敵221萬。

毛澤東贊他是「一條龍下凡」。

朱德評論:「劉伯承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是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

美國學者傑米·卡洛奇認為:「二十世紀全世界出現了六個偉大的軍事家,中國的劉伯承是其中最神奇的一個。」

三、徐向前元帥

謀略超群、膽識過人、英勇善戰,是不可多得的帥才;他特別善於帶兵,能將弱小地方武裝,短期內整訓成主力軍。

鄂豫皖2年多,將數百人農民武裝帶訓成4萬人的勁旅,後發展到8萬之眾的主力紅軍。紅四方面軍善打硬仗、惡仗,殲敵數居各路紅軍之首;其戰將眾多,產生了700多位開國將領,接近全軍總數一半。

1948年,整編零散地方部隊,以近6萬之旅,攻克臨汾、橫掃晉中,解放14座縣城。徐向前以6萬新編部隊起家,1年半殲敵30萬人,創造了驚人的戰績。

身體很差,時常病休,這影響了他才能的充分發揮。

毛澤東讚嘆:「你們還不到六萬人,一個月消滅閻錫山十萬,單是正規軍就搞掉他八個整旅!」

劉伯承評價:我軍兩個最會打仗的人之一(另一個是粟裕)。

四、林彪元帥

善於帶兵,他足智多謀、決策準確、指揮果斷,戰績卓越,被譽為「常勝將軍」。

號稱「天才戰術家」,指揮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戰役。1947年,發動夏季、秋季、冬季攻勢,殲敵30餘萬人,創造了在東北戰略決戰的條件。其後,遼瀋戰役,殲敵47萬;平津戰役,殲滅、改編蔣軍52萬。1949年6月,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

解放戰爭,率部從白山黑水的東北打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島,四野共殲敵188萬。

毛主席評價:打仗「又狠又刁」。

五、粟裕大將

我軍最優秀的高級指揮員,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軍事指揮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黃橋戰役,敵3萬多人分3路進攻黃橋;我方7000人,其戰鬥部隊僅5000 多人。他精心籌劃,採取誘敵深入、攻其重點、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戰法,以少勝多、險中取勝、精彩絕倫,殲敵1.1萬人。

蘇中戰役,集中僅有3萬多兵力,形成局部優勢,妙招頻出,伏擊打援、強攻夜襲、指東打西、南徵北戰,40多天7戰7捷,殲敵5.3萬餘人。魯南戰役殲敵5.3萬,萊蕪戰役,3天殲敵5.6萬,俘敵數量之多、殲敵速度之快,都刷新了紀錄。孟良崮戰役,粟裕以「虎口拔牙」的膽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勢,在密集並進的敵重兵集團中,將國民黨軍王牌整編74師割裂出來,加以圍殲,創造了當代戰爭史的經典戰例。

他還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的戰略家。1948年中央軍委令其分兵進軍江南,他認為在長江以北打大規模殲滅戰,可加快勝利步伐。他多次「鬥膽直陳」,提出相關建議,最終被中央採納。

豫東戰役、濟南戰役,殲敵約20萬,迅速改變戰局。淮海戰役,歷時66天,殲敵55萬(三野殲敵44萬),以少勝多、驚天動地。

解放戰爭中,共殲敵245萬,居5大野戰軍之首;我軍每役殲敵3萬以上的38次,12次由他指揮;每役殲敵5萬人以上的23次,8次由他發起。

蘇中戰役旗開得勝,中央軍委通報全軍,要求「各區仿照辦理」。之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成為我軍十大軍事原則的核心內容。

毛主席評價:「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林彪感慨:「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決心。」

劉伯承說:「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優秀,百戰百勝,有名將之風,是我軍最優秀的將領,是中國的戰略家。」

史達林聞之,連稱:「奇蹟!真是奇蹟!」

美國參謀學院戰鬥研究所認為,「淮海戰役是最有研究價值的一次戰役」。

六、陳賡大將

「黃埔三傑」之一,是我軍最具傳奇色彩的戰將,其能力出眾、智勇雙全,具有大將之才。

1945年9月,參加上黨戰役,殲敵1.4萬,活捉敵軍長史澤波。1946年7月揮師南下,在聞喜、夏縣地區全殲敵311旅、重創167旅。8月9日全殲敵319師、619師共1.2萬人,佔領5座縣城。9月在臨汾、浮山間全殲胡宗南部精銳、號稱「天下第一旅」的第1軍第1師第1旅,活捉旅長黃正誠。2個多月3戰3捷,殲敵3萬餘人。

1949年7月,協同四野15兵團南進,於10月攻佔廣州。同年底,率4兵團、15兵團43軍,協同四野12、13兵團,對白崇禧部追擊作戰。在配合四野作戰期間,他建議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等措施,固執的林彪均予回絕,最終得到毛主席支持。

為防止頑敵竄逃海島堅守的嚴重後果,陳賡據理力爭、堅定執著,並通過布防堵漏,截斷了敵人向海南島及國外逃跑的通道,白崇禧集團遭受滅頂之災。

殲敵70萬(超過一野),解放城市300餘座,繳獲各種火炮2萬餘門;其戰績相當耀眼,功勳卓著、名聲顯赫!

相關焦點

  • 我軍36位軍事家排名,新四軍軍長葉挺為何位列開國大將之前?
    解放軍曾經對外公布了我軍的36位軍事家排名,從具體的排名情況看,我軍的十大元帥與十大大將全部進入「軍事家榜單」,57位開國上將沒有一個人進入這份榜單。我軍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部分將領,如許繼慎、段德昌、左權等將軍也進入了榜單。
  • 龍韜虎略:我軍36位軍事家的由來與排名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人民解放軍人物分冊》誰能成為軍事家那麼,究竟誰有資格能成為軍事家呢?或是說當選軍事家的標準是什麼?這也是人們一直關注的焦點。我們不妨對軍事家們作一分析。36位軍事家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國家主要領導人,有5人,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和兩位國家主席楊尚昆、李先念。
  • 我軍36位軍事家確定始末
    我軍36位軍事家確定始末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金立昕 關泠責任編輯:劉上靖2017-01-08 04:07這三條標準,吸納了黨史軍史學界眾多專家學者的意見,涵蓋了我軍人物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特點,體現了實事求是的原則,具有鮮明的我軍特色。當時,制定我軍「軍事家」的標準的一個重要參照是《蘇聯軍事百科全書》,其中現代蘇聯軍事人物中近90人稱「軍事家」。鑑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數量比蘇軍多,打仗時間比蘇軍長,因此,在原總政和軍事科學院最初擬定的方案中,有100餘位高級將領符合「軍事家」的標準。
  • 在解放戰爭時期,十位大將的職位排名如何?一人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十位開國大將,戰功赫赫,無論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還是抗日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們都是英勇善戰的驍將。 要論在解放戰爭時期十位大將職位的排名,也沒有準確的定論,因為解放戰爭的不同時期,十人的職位也各有變動。但要說誰的職位最高,戰功最大,粟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 元帥中最著名的四位統帥分別都有誰?你認為誰可以排第一!
    他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位北方人,其實徐向前早年畢業於國民師範學校,本想當一名教師的。但受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加上不太平的時代,所以他才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就這樣他成了第一期學員。在學校時徐向前並不太突出,而且各方面成績也算不上非常優秀,而在我軍中,當時黃埔一期學員中就算陳賡大將最優秀,最出名。而且就連當時蔣介石都說徐向前這位同學,將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 這十位將領都是元帥,但革命分工不同,算得上一級統帥的有四位
    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在1955年被授予的十位元帥並非全部都算得上是一級統帥,包括在革命戰爭年代,他們的革命分工都是不同的。  在1955年,能夠達到評為元帥軍銜,必須達到以下幾個要求。第一,十大元帥必須在革命戰爭年代,參加過我軍的創建,或者紅軍時期的武裝起義的領導者或參加者。
  • 1955年懷仁堂10大元帥授銜,為何出席的只有7位?
    1955年9月27日的懷仁堂顯得格外莊嚴,毛主席在懷仁堂親授朱德、彭德懷、林彪等10位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周總理親授粟裕等10位同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將軍銜。  這一天必將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展的史冊,因為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終於有了自己的元帥和將軍。
  • 八路軍最好的旅,走出了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兩位少將
    ——雨果 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八路軍,是由土地革時期的紅軍改編而後,當時紅軍主要分為三個師,115師,120師,129師,每個師下轄兩個旅。陳賡知道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於是,他在與日寇作戰中並不硬碰硬,而是利用地形埋地雷,打敵軍伏擊,在運動戰中殲敵,儘可能以最小的傷亡,取得最大的勝利。
  • 黃埔軍校前六期出的名將最多,那麼每一期,誰有能力排第一
    著名的黃埔三傑也是在這一期,但是後來成就最大的只有陳賡將軍(新中國的大將),還有升值最快的胡宗南也是在這一期,蔣介石的天子門生,不過最後,在解放戰爭時期,被打得落荒而逃。還有蔣介石最倚重的杜聿明,也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抗戰時期的猛將關麟徵,也退出軍界遠走香港。而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在他的軍事生涯中,一直表現平平,並不是很出色。
  • 授銜時,東野司令部十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啥軍銜
    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兼政委、東野司令員林帥,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人民軍隊中戰神級別的人物,他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戰功,都是全軍諸將領中的佼佼者,1955年,林帥被授予元帥軍銜,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
  • 1955年授銜時,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為了表彰那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將領們,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授銜儀式,選出了10位開國元帥、10位大將、57位上將、177位中將和1360位少將。那麼,在這些開國將帥之中,最年輕的將領們都是誰?他們又有怎樣的精彩事跡呢?
  • 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有四位來自少數民族,分別是哪四位?
    1955年授銜中,我軍出現了不少優秀的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位於十大大將之首的粟裕就是侗族人。同樣,五十七位開國上將中(含後續補授),也有多位少數民族將領,分別是李濤、韋國清、烏蘭夫、楊至成四位上將,這四位少數民族將領為革命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貢獻,是少數民族軍人的優秀代表。
  • 兩位開國大將:一個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一個主動申請上將待遇。
    1042位將軍在本次授銜儀式中獲得了開國將領的榮譽。其中大將軍銜有10位,55位是上將軍銜。可想而知,獲得大將軍銜要多麼的出色。按道理說,十位大將應該待遇一致,可是偏偏有兩位大將待遇不一樣,他們就是張雲逸將軍和許光達將軍,他們戎馬一生,張雲逸將軍被特批享受元帥待遇,許光達將軍卻主動申請降銜自願享受上將待遇,這又是為什麼呢?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原來,粟裕將軍沒能評為十大元帥的真實原因,並不是傳聞中的謙虛,而是根據我軍的評級條件,粟裕將軍是資格不夠。
  • 八路軍這個旅,兩位旅長在解放後無軍銜,而兩位團長分別都是上將
    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抗戰時期的八路軍,六位師長就有五位授予元帥軍銜,一位上將軍銜。作為師長都是元帥軍銜,那麼,師長下一個級別就是旅長,怎麼地也是大將或者是上將軍銜吧。像344旅兩位旅長(徐海東,黃克誠)都是大將,還有386旅的陳賡也是大將,再不濟也是上將軍銜。
  • 粟裕將軍戰功赫赫,1955年,為何不是元帥,而被授予大將?
    如果上溯到八路軍時代和紅軍時代,基本上是紅軍時代的軍團級、八路軍時代的師級幹部,才有可能授予元帥軍銜。如果按照這些標準,年輕的粟裕大將,確實資歷略有不足。我們看一下條例中的描述,首先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立有卓越功勳,基本上屬於紅軍時代的主要將領了。
  • 紅軍一場殲滅戰,竟有5位元帥參與,並間接促成了西安事變
    從消極抵抗到發動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東北軍不是一夜之間完成轉變的。屢戰屢敗於紅軍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張學良選擇與中共及紅軍合作。 紅軍誘敵深入,牛師長被紅軍牽了牛鼻子 董英斌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部隊出發,到達太白鎮停了下來,磨磨蹭蹭半個月就是不動地方。紅軍為了調動敵人,對甘泉的敵軍發起攻擊,逼迫第57軍出動。董英斌無奈召開軍事會議,會上第109師師長牛元峰自告奮勇,要帶著自己的第109師抄近路,從紅軍中間直插過去,到洛川與王以哲會師。
  • 十位共和國締造者,1955年可以評元帥和大將,卻主動放棄軍銜
    一批共和國締造者本可以評元帥大將,卻放棄了評銜。 有五位革命家,建國後從事行政工作,功勳可比元帥: 他在反圍剿,紅軍長徵,遵義會議等歷史關鍵時刻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6年開始,長期在重慶及其他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是我軍的一面旗幟。他是我黨的大管家,不論是對外聯繫,內部組織管理,行兵布陣,運籌帷幄各個方面都起著關鍵作用。 建國後,又全面負責國務院工作。
  • 四位打仗最厲害的軍事統帥,誰才是毛爺爺心中第一戰將
    俗話說得好,戰爭是檢驗軍人的唯一標準,能夠活到新中國成立的將領,都是很出色的。尤其是四野司令員林總,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彭老總,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元帥,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這四位將領算是革命戰爭年代,打仗最厲害的軍事統帥,也是革命戰爭年代毛爺爺最倚重的軍事將領。
  • 出名將質量最高的黃埔四期,除了林總外,還有哪些名將
    可能大家都會猜到是黃埔一期與黃埔四期,黃埔一期的名將數量多,黃埔四期的名將質量高,各有各的特色。然而你們知道嗎?出名將質量最高的黃埔四期,除了林總以外,還出了哪些名將? 黃埔第四期的名將國共雙方陣營中都有,咱們先來看看國軍這方面,都有哪些名將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