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家長培養孩子學雙語 有「心」無「力」難兩全

2020-12-15 環球留學

林子杭(右二)和姐姐林子暄在雙語家庭環境中成長。他們的父親林俊雄(左一)和母親楊慧卿(右一)考慮到本地以英語為主流用語,因此積極通過華文圖書和有聲書,加強孩子的華文學習。(新加坡《聯合早報》/伍書永 攝)

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發文稱,調查發現,在新加坡,年輕家長儘管認同學習華文的重要性,但對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決心卻容易動搖。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因過度重視孩子成績,導致他們減少以華語同孩子溝通,擔心妨礙孩子的英語學習

原文摘編如下:

國立教育學院亞洲語言文化學部助理主任兼中文系主任胡月寶,以個人名義同一家學前中心合作,就78名華族家長對孩子雙語學習的態度,進行一項試驗性調查後,做了上述觀察。

部分家長因過度重視成績減少同孩子說華語

調查發現,年輕家長儘管認同學習華文的重要,對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決心卻容易動搖。尤其在孩子升上小學後,部分家長因過度重視孩子成績,以及對語言學習存有誤解等因素,導致他們減少以華語同孩子溝通,擔心妨礙孩子的英文學習。

調查在2014年至2015年展開,胡月寶曾在今年第六屆母語學習論壇上分享調查結果。

受訪家長年齡45歲以下,多數在本地完成至少10年雙語教育,有至少一個孩子就讀幼兒園或小學。調查通過問卷、一對一面談和小組討論等方式,收集反饋。

幾乎所有家長自認能說雙語,顯示他們具備營造雙語學習環境的條件。多達七至八成表示,學華語對華人身份認同、傳統價值觀傳承很重要。

持有務實心態的家長也不少,近六成認為,隨著中國崛起,學好華語能讓孩子在未來經濟佔優勢。

然而,他們的實際行為,卻同對待雙語學習的積極態度相牴觸。

與配偶講華語比率較高?家長與孩子卻傾向講英語

這項允許多選項作答的問卷調查顯示,同配偶溝通時,53.1%家長表示會說英語,63.1%表示會說華語,但同孩子溝通時,89.2%家長使用英語,使用華語的有63.1%。這顯示,能同配偶說華語的受訪者儘管佔稍微多數,但同孩子溝通時,卻有更多傾向說英語。

胡月寶受訪時認為,新加坡雙語環境是存在的,對培養雙語兒童也有巨大潛能。

「關鍵是大家說還是不說……相對於單語社會,我國雙語政策是相當成功的,重點不在於學校的教學,而是整個社會對語言的觀念要如何轉變。」

不少家長透露,他們嘗試營造雙語環境,例如,由父親負責同孩子說英語,母親和孩子說華語,或由祖父母和孩子講華語等。

胡月寶說:「許多家長很有意識地做這件事,但較不理想的是他們容易妥協,有的家長說,孩子不願和他說華語,他擔心影響親子關係;有的說,孩子很多詞彙不知道如何用華語表達,為了方便,乾脆以英語溝通。」

另外,調查顯示,家長對營造雙語環境容易妥協,往往也因他們認為學好英語更重要。

兩個兒子分別7歲和10歲的郭寶強(41歲,人事部經理)是其中例子。他在講華語家庭成長,但踏入社會後,講英語成為習慣,同孩子溝通也是如此。

他說:「兒子們進入小學後,對華文學習抗拒,甚至說他們是『英文人』。我和太太現在儘量和他們多說華語。其實,對我來說,孩子的華文不要太差就行了。我比較關注他們學好英語,將來在社會上才不會吃虧。」

專家:家長誤解多講華語會使孩子英語退步

胡月寶說,英語作為本地主流用語,家長有上述心態無可厚非,但常見的誤區是,多說華語會導致孩子的英語退步。「尤其孩子入學後,成績成為家長決定是否讓孩子平衡接觸雙語的標準。家長往往一發現孩子的英文成績退步,就改為講英語。」

她建議家長調整思維,以整個社會語言環境作為衡量。「大環境以英語為主流,家裡就應多講華語……如今小學華文課時只佔所有科目課時的兩成,既然孩子多數時間講英語,不會因為在家多講幾句華語而影響英語水平。」

定下家規:孩子須與父母說不同語言

6歲的林子杭和大他兩歲的姐姐林子暄,無論一起玩耍或在學校同朋友交談,一般使用英語,但只要同母親溝通,就會「自動」改用華語。

家庭主婦楊慧卿與丈夫林俊雄(公務員,40歲)從一開始就為孩子定下「家規」,即同媽媽說華語,與爸爸則說英語,讓孩子對雙語使用習慣成自然。

夫妻倆堅持家中的「雙語政策」,是因為觀察到朋友的孩子在講英語環境成長,上學後面對學華語的困難。兩人的苦心沒有白費,他們同兒子在今年第五屆「講華語運動親子才藝比賽」中,攜手演出詼諧短劇,奪下學前組冠軍。

楊慧卿認為,培養孩童雙語能力須從小打下基礎,似乎沒有捷徑。「良好的起步很重要,等到他們五六歲才開始在這方面下功夫,可能會稍微困難。」

林俊雄不擔心孩子多說華語,英語會退步。「孩子將來如果某一個語言比較弱,就加強那一方面,但這不等於要放棄對另一個語言的學習。可能我和太太的成長過程中,習慣接觸華文,孩子中英沒法兼顧好,我反而會擔心。」

夫妻倆其實是「三語人」,英語是日常慣用語,華語和潮州話對他們來說最親切。

對語言感興趣,曾學過日語和越南語的楊慧卿相信,孩子能在不同語言之間轉換,可增強腦力發展,更好地適應環球化未來的多語環境。「如果有能力,我倒希望孩子學越多語言越好。」

專家:家長堅持講華語能打開自然習得空間

有些家長自認華文水平不夠高,選擇不同孩子說母語。教育專家強調,家長能講華語就應堅持多講,打開語言自然習得的空間,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在學校的雙語教學。

胡月寶說,語言學習有兩個方法:一個通過正規學習;另一個則是自然習得(acquisition),通過多接觸而習得語言,是「最無痛」的方法。

「我常問家長,會講華語嗎?既然會,為何要『自廢武功』呢?家長應對母語有多一些信心,儘量和孩子多講,為他打開語言習得的空間,即便孩子有語病或發音不準,可留待學校去糾正。孩子有更多接觸華語的機會,才能為他在學校的雙語教育提供基礎。」

她指出,新加坡不同於英美國家的單語環境,周圍有很多華文資源的存在,包括電視、電臺節目,以及報章和繪本等,然而,她從調查中觀察到一個現象,即不少家長自己過去通過聽歌、看電視學華語,如今卻沒在家裡為孩子製造同樣的環境。

「有家長會說,她的孩子沒有時間看電視,華文學不好,只好送他去補習。」

胡月寶不否定補習的作用,但強調它主要是正規學習。「學校已有很多這方面的學習了,我們應擴大語言自然習得的空間,而不是讓孩子做兩次學習………如果跟不上進度,可以送補習班,但如果孩子在學校認真學習還是學不好,或許不是能力或教學問題,而是習得空間不夠,讓他不具備消化學校教學內容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孩子學英語要請外教?家長走好這「五部曲」,學英語其實沒那麼難
    而這些,並不是完全在雙語幼兒園學習到的,老師說這是因為沐沐有良好的中文表達能力,喜歡模仿別人說話,上課的時候老師念一句,他就念一句,慢慢的說英語也就越來越純正了。通過沐沐學英語這件事,沐沐媽媽也總結了一個結論:無論孩子上的是普通幼兒園還是雙語幼兒園,孩子的中文表達能力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孩子學雙語:自然拼讀和拼音弄混淆怎麼辦?
    其實就算孩子會說話,在早期學雙語時,還會把英語的「自然拼讀法」時和「漢語拼音」搞混淆,這是孩子英語啟蒙時常會出現的問題,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將兩者從概念上區別開什麼是自然拼讀?自然拼讀法又稱「Phonics」,它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英語讀音與拼字,增進閱讀能力與理解力的教學法,同時,也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初學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
  • 長春家長 雙語×戲劇 孩子們不可錯過的蛻變教育
    一樣的假期,不一樣的成長 一次不能忽視的教育體驗 雙語×戲劇 陪伴孩子一生的禮物 戲劇不僅僅只是表演 他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探知世界的過程 我們培養的不是一個"應該如何"的孩子
  • 什麼時候讓孩子學英語?一個老生常談的道理,家長總會忽視
    英語作為全球運用最廣泛的語種,說好英語學好英語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助力。而且英語作為一門主學科,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正常教學過程一般都是從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學習難度也和其他學科一樣,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
  • 家長注意!濟南楓葉雙語學校本周末要開推介會啦!還...
    本文原標題:《家長注意!濟南楓葉雙語學校本周末要開推介會啦!還有初小各科教師特聘等你來》4月10日,濟南楓葉雙語學校在章丘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宣布楓葉教育集團與濟南市章丘區政府合作辦學,聯袂打造濟南楓葉雙語學校,為濟南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新能量。
  • 新加坡教育大揭秘:分數第一 孩子從小就分好壞班
    每每一聽說我兒子在新加坡讀書,朋友都要詢問有關新加坡教育的好壞。國內想讓孩子到新加坡讀書的比比皆是,甚至還打聽如何到新加坡讀幼兒園的也不少,以雙語教育著稱的新加坡教育究竟是好是壞,我不想輕易下個結論,可我家孩子身在其中,談一點經歷和感受倒是可以的。  虐心的分班制:新加坡的政府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實行分班制。
  • 新加坡Invictus中英文學校即將亮相京領擇校展
    2 幼兒公學六大優勢,打造「天賦自由,成長自然」的教育環境新加坡Invictus幼兒公學秉承學校的建校理念,致力於為全世界的華人家庭提供適合華裔的國際化的菁英教育,因此,幼兒公學為1.5-6歲的中國兒童們打造了中西合璧的課程培養體系,通過發掘孩子的優勢智能從而培養其未來勝任力:品格素養,藝術感知力
  • 必知|孩子學舞蹈,最需要家長的鼓勵與堅持!
    學舞蹈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是讓孩子學多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藝術素質,或者以後考舞蹈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和鍛鍊了耐性。以後做什麼成什麼。 總之,孩子能不能學下去,關鍵是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小朋友什麼都不懂,大人讓學她就學。大人不管她,她就學不好或者乾脆不學了。
  • 波士頓中英雙語學校不足 家長盼儘快解決入學難
    波士頓中英雙語學校不足 家長盼儘快解決入學難   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日前,美波士頓市議員康納利應波士頓雙語家長聯會之邀,與十多位家長會面,就學生就讀雙語教育問題進行交流。
  • 新加坡這些優勢給孩子留學保障!
    一些家長想送孩子留學新加坡,認為孩子大一些才有資質留學,殊不知留學新加坡年滿三周歲就可以留學了。 這麼多家長想送給孩子去新加坡,新加坡是有什麼吸引力呢?且看小文一一列舉!
  • 寧德孩子的「雙語閱讀黃金期」,至少要去這家看看!
    隨著教育改革中對閱讀能力的新要求,現在有了「得閱讀者得天下」的說法。相比分數,我更想表達的是——閱讀能力公認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更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能力,閱讀能帶領孩子走得更遠。在教育比較先進的國家,都會有一整套閱讀能力培養體系,比如:如何閱讀起步、分級閱讀、閱讀測評,甚至補救等。
  • 揚州振興花園學校雙語教學要停辦,家長……
    關於孩子的教育,一舉一動都牽動家長的心!近日,振興花園學校一封關於是否取消雙語教育的告家長書引發了家長們的激烈討論。很多家長都有疑問,雙語教學是不是要停辦了?再看看早前曝光的振興花園小學的教材想要取消的家長:有必要!必須要取消!用英語學數學就是多此一舉!
  • 雙語人才走俏 新加坡印裔家長盼子女從小學華文
    原標題:雙語人才走俏 新加坡印裔家長盼子女從小學華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有些華裔家長希望子女能學好母語,儘量為他們營造學習華語的環境;有些華裔家長則不重視母語,認為把精力集中在其他科目比較值得。印度裔家長對母語也同樣有不同的觀念。
  • 孩子學英語整出了俄國口音怎麼辦
    那麼有無必要去責備幼兒園呢?我認為毫無必要,其實我比較能體諒幼兒園的難處。幼教市場總是以「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外語教育要趁早」這些概念來催促中國家長趕緊讓娃學英語,中國家長對英語教育的確也有迷一般的痴狂,兩者之間一拍即合,有互相催逼的關係。
  • 孩子每天學十幾小時的新加坡,和更注重興趣的芬蘭比,到底哪家強
    這就好比你家娃天天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地苦學,搞了半天發現還沒隔壁天天瘋玩的小子學得好。你肯定會一邊胸悶一邊爬牆頭,偷窺那孩子到底有啥秘密武器。各國對於芬蘭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態度。我也拿應試教育頂尖強國新加坡,跟芬蘭做個對比,看看應試教育和快樂教育的優劣勢,到底在哪兒?
  • 猶太人獨特的育兒觀,從小要培養孩子「三心、三氣」,長大頂天立地
    孩子從小的教育基礎打得好,長大後才能超人一等。今天就家一起來借鑑猶太人家庭教育理念,讓咱中國的孩子,也越來越聰明優秀>總結下來,就是兩點:"三氣"和"三心"。什麼是三氣?長時間生活在家長保護下的孩子會變得怯弱,害羞,"窮養"會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有責任感,有擔當,有保護他人的意識,家長可以適當的示弱,激起他們的保護欲,自信的孩子才會更開朗、陽光。2、 大氣什麼樣的孩子是小氣的?
  • 孩子學圍棋情緒低落?家長們要看看這個
    但是孩子學棋一段時間後,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學棋問題,問的家長著急上火卻全無頭緒,問的多了,家長還會責怪孩子上課時間不認真聽講。 那麼,在孩子學棋時,家長如何去正確的指導,積累輔導經驗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3種方法。 正確的陪伴方式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投入了時間和精力就能讓孩子提高成績,提高學棋興趣。但是現實中,只有正確的陪伴方式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棋的快樂。
  • 孩子越聰明越難帶?李玫瑾直言:孩子有這3種行為,家長偷著笑吧
    李玫瑾教授曾經表示過,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個特徵,家長偷偷笑吧!哪三種特徵呢?讓我們來看看:1. 總是不老實,好動一般來說,聰明的孩子往往都是最坐不住的。不管什麼時候,他們都不太老實,總是要調皮一下。
  • 孩子專注力太差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招,讓孩子做事不拖拉
    比如家長讓孩子閱讀或者寫作,孩子會很抗拒,就算同意了,也堅持不了多久,因為孩子的心根本沒在這些事情上面。但如果家長讓孩子去踢足球,或者讓孩子動手做手工,孩子就會非常願意。孩子的專注力如何,會影響未來的學習,那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不一定很聰明,但是他們的專注力卻很強,遇到不懂的問題,會靜下心來去學習,這種孩子長大了之後,也能夠記住注意力去做某件事情,獲得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大增加。
  • 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專注力?80%的家長都中招了,扎心!
    其實,這些做法都用錯了時機,他們沒有等到孩子自己停下來再進行,無意中對孩子造成了幹擾,讓孩子被迫從專注的事情中抽離出來。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扎心呢?《生物鐘優勢》的作者馬修·艾德倫博士認為,孩子在專注進程中頻繁被幹擾,會有一些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