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附著在血管中的「泥巴」,不僅會阻礙血液流動,而且隨時隨地都會堵塞血管,威脅人的健康。
據調查,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大約佔總死亡人數的54%以上,且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心臟血栓疾病死亡的人數要高達70%以上,遠超腫瘤、傳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人數。
血栓並不是突然在血管中形成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如血管受損、血液流速放緩、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情況。時間長了,就會促進血栓形成。而且隨著年齡增長,血管老化變硬,也是促進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平日常吃些有助清理血液可溶栓,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來保護血管健康是很重要的。
日本專家:「這一物」,清理血液,溫和溶栓,常吃,血管難藏血栓
在日本有句口頭禪「納豆頓頓有,活到九十九」,這句話可以說明,日本人對納豆的重視。據調查,日本1.35億人大約有90%以上的人都在食用納豆這種物質。日本的心腦血管發病率僅為0.4%,與日本人民長期堅持吃納豆來保護血管是密不可分的。
納豆
日本營養學家研究發現,納豆中含有的納豆激酶,是一種具有血栓溶解作用較強的酶,能顯著溶解血栓,而且納豆激酶在人體內作用時間長達8-12小時,能溫和、持續地溶栓。
長期食用納豆,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清理血液,清除血管腔廢物,減少血管外阻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腦血管功能,有效地平穩血壓。
「3事」易促進血栓形成,少做
1.長期吃鹹食
鹹食中通常會含有大量的鹽,而大量吃鹽是導致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壓升高,會導致血管痙攣,促進血栓的形成。因此建議大家平日最好清淡飲食,成人每天攝鹽量最好不超過6克。
2.長期吸菸
煙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是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後,會引起血管缺氧,甚至營養障礙,導致血管內膜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血液緩慢,從而會促進血栓形成。另外煙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血液粘滯性增高,使血液變稠,從而易促進血栓形成。因此建議大家最好不要吸菸。
3.長期久坐
長期久坐,會導致血液流動的速度放緩,易促進血栓形成。據科學,每靜坐一個小時,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會增加10%,坐90多分鐘,便會使膝關節血液循環降低50%,會讓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提高。因此建議大家每坐30-40分鐘左右,最好起身活動5-10分鐘,來促進一下血液流動。
做「3事」遠離血栓
1.喝兩杯水
據研究,早上4-8點是人血液黏度最高的時段,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更為突出,而血液黏稠度增高,易促進血栓形成。因此在血液黏度高峰期前後,常喝兩杯水有助稀釋血液。
研究發現,睡前喝杯溫水(200毫升,大約少半瓶礦泉水瓶的量),早晨血黏度不僅不會上升,反而會有所下降;起床後早餐前空腹喝杯溫水,也有助稀釋血液,減少血栓的形成。
2.儘量避免勞累過度
經常勞累過度,或熬夜都會導致人休息不好,而使交感神經處於疲勞狀態,引起血壓流動,或血液動力發生改變,使血管發生痙攣,從而會促進血栓形成。因此建議大家平日應勞逸結合,預防血栓形成。
3.做促血流的小動作,預防血栓形成
勾腳
平躺在穿,將雙腿自然伸展,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力繃腳,反覆進行,每次3-5分鐘即可,最好早晚各一次,這個小動作,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
伸懶腰
經常久坐工作的人,常做伸懶腰這個小動作,可以有效促進血液流動,預防血栓的形成。
人們在伸懶腰時,通常是先打一個哈欠,然後雙手張開,頭向後仰,腰往前挺,這個動作可以讓四肢、腰背部等處肌肉得到活動,有助避免血栓的形成。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