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人有多能吃,這個問題可以在知乎上看到很多段子。
麻辣、香辣、爆炒、油炸、油悶、醬爆、蔥爆、椒鹽、清蒸、幹煸、白灼、紅燒、水煮、冰鎮、滷水、茄汁、魚香、蒜香、酒香、五香、十三香……小龍蝦
作為入侵物種,小龍蝦在中國顏面掃地,居然淪落到要靠人工養殖才能活下去……
任何妄圖把大盤雞拉條子羊肉串烤包子饢包肉哈密瓜葡萄乾從祖國分離出去成為進口食品的陰謀都是痴心妄想!休想偷我的葡萄乾!
據說吃貨眼中的中國地圖是醬紫滴~
但是!如果認為雲南只有過橋米線!那真是圖樣圖森破~
這麼和大家說吧,全國56個少數民族,雲南就有52個!其中人口在5000以上的少數民族就有25個。每個少數民族都有很多很多好!吃!的!
雲南菜以擅長烹製山珍、淡水魚鮮和蔬菜見長,具有鮮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點,適合雲南多民族人民的口味,自成一派風格,多姿多彩的地理風貌和乾濕分明的立體氣候,極其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得天獨厚的原料,為烹飪提供了豐富的來源。
滇菜由昆明匯集三個區域菜的風味名菜組成,滇東北地區,烹調方法和口味頗似川菜,滇西南和滇西地區,少數民族眾多,除具少數民族風味外,還受火瓢牛肉、牛菜館等清真菜的影響,具寺院菜風味,滇南地區,是雲南漢族菜發祥地。
雲南名菜有汽鍋雞、砂鍋魚、火瓢牛肉、涼拌牛蹄筯、香茅草燒雞、滕衝大救駕、酸筍煮魚、霑益辣子雞等,馳名中外。雲南風味小吃過橋米線、雲腿豆燜飯、蒸糕、燒餌塊、麗江耙耙、酥油茶等,深受吃貨們的青睞。
下面試舉例之——
一/過橋米線
凡是來雲南的遊客,都不會忘記品嘗過橋米線。這是雲南的最強名片,過橋米線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雞湯一碗,每碗不少於600克。二是切成片類的食品,其中包括生的薄肉片、腰片、雞 片、魚片各一盤,加上處理過的豆腐皮、韭菜、綠豆芽、豌豆尖、香菜和蔥各一盤。三是米線。除了最為著名的過橋米線,米線還有很多種吃法,有機會的話,不妨前來嘗一嘗。
二/「大救駕」
這道菜其實就是騰衝炒餌塊,它用當地上等漿米製成,有切成絲或切成塊兩種食法,切成塊的食法當地人稱之為「大救駕」。之所以有這樣的名稱,還有一個典故。相傳清初南明永曆皇帝被投降清廷的吳三桂率軍追擊,從騰衝逃往緬甸。永曆帝飢腸轆轆,逃到一農戶家後催促農家儘快做飯。農戶把餌塊三刀兩剁切成片,加上雞蛋、瘦肉和蔥姜等,丟到鍋裡胡亂炒熟。永曆皇帝吃後如食山珍海味便問這是什麼菜,農戶答道:「匆忙之中做出,不知菜名。」永曆帝說:「真是救了朕的大駕啊!」騰衝的炒餌塊從此得名「大救駕」。
三/保山記憶火瓢牛肉
火瓢牛肉是著名的保山美食,因在食用時用銅瓢作鍋因此得名「火瓢牛肉」,成菜湯鮮肉鬆爽口,香氣誘人,是保山知名度最高的美食之一。以肥瘦搭配,嫩滑爽口帶皮的牛肉為最佳。除了牛肉,鍋底還配置白菜、洋芋等時蔬,皆可口宜人。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清湯或麻辣鍋底,還可加點牛筋、牛雜等主菜。
保山記憶火瓢牛肉,選用的是上好食材。牛肉來自雲南大山深處的散養小黃牛,它們吃的是青草、喝的是山泉水,肉質緊實。置於銅鍋之中,文火慢燉7——8小時,味道自然不一樣。更令人稱道的是,「保山記憶」火瓢牛肉所使用的銅鍋,拒絕流水線的工業生產,出自鶴慶老匠人之手,實實在在的紅銅,厚重。令燉製出的牛肉鮮嫩爽口,油而不膩,滋陰補身。位於環城東路47號和諧家苑的保山記憶蓆子營店即將推出全新研發的泰式酸辣火瓢牛肉,敬請期待。
四/保山酸醃菜
「保山酸醃菜,雲南人最愛。」保山酸醃菜是老百姓的家常醃菜,是吃火瓢牛肉的必備開味菜,涼拌、爆炒,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有點酸酸的,很開胃的。酸醃菜的做法:冬春季節,將青菜洗淨晾乾。青菜變蔫後,切段,撒上粗鹽,拌上辣椒、花椒、生薑、八角、小茴香和些許料酒。裝入陶罐,封嚴,醃製半個月就可以了。
五/滷鵝/炸板鵝
鵝宰殺洗淨晾乾後用精鹽抹在鵝身醃製,然後把花椒粒炒香與八角、桂皮、甘草、丁香放在紗布中包紮成球,放進滷水盆裡,再加入醬油、糖、生薑、白酒等佐料滷製而成,食用時切成厚片,淋上滷汁,加上芫荽上席,配上蒜泥醋的味碟即可。當然也可以把板鵝用油炸好後抬上餐桌,鵝油拌飯可以說是保山記憶最好的一道菜品,令人回味無窮。
六/施甸豆片
施甸豆片又名橄欖片、幹蘭片,是施甸縣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以當地盛產的白豌豆為原料製作而成,其外形呈波浪狀捲曲,輕薄而透明,色澤嫩黃,細膩清香,營養豐富,鮮美爽口,是當地人民待客之佳品。施甸豆片食法多樣,炸、烤、蒸、煮均可。
六/施甸水醃菜拌紅生
在施甸有「沒吃過施甸殺豬飯,等於沒到過施甸,沒吃過水醃菜拌生肉,等於沒吃過殺豬飯」的說法。水醃菜拌紅生是施甸縣年豬飯的「當家菜」,選剛宰殺的年豬的裡脊肉,生剁成米粒般大小的細肉丁,拌入等量的水醃菜,加辣椒麵、花椒粉、芝麻、芫荽以及施甸特有香料山胡椒根,攪拌均勻後直接食用。醃菜酸脆,肉茸鮮甜,口感極佳,聲名遠揚。
七/水豆豉
這是施甸城鄉人家尤其是山鄉人家的「當家醃辣」,以大豆蒸煮發酵後加入薑絲、辣椒麵等香辣料醃漬而成。保山各縣市農家也多醃漬此物,加工方法及配料均大同小異。保山當地有句熟語:「一顆水豆果兒下三嘴飯」。
八/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是保山金雞鄉民間傳統菜。明末清初擔當和尚雲遊至金雞鄉,在金雞寺掛單講經,創出了口袋豆腐,流傳至今,現在金雞寺還保留著做口袋豆腐的石磨。從開始加工到入口食用,口袋豆腐共有三道加工工序,只有經驗豐富的廚師方能掌勺。口袋豆腐外酥內嫩,除金雞以外的其他地方難得一見,堪稱金雞一絕,有句對聯寫道:「嚼鐵丸不費力氣,食豆腐需下功夫」。
最後,還是給一下吃貨眼中的昆明地標吧~~~~~~
1,炒菜火鍋美食地標:官南大道2169號大潤發商業廣場5樓保山記憶火瓢牛肉。
訂餐電話:0871--67158058、13398710379
2,城中火瓢美食地標:蓆子營環城東路47號和諧家苑(七彩俊園和水晶俊園斜對面)二樓保山記憶火瓢牛肉(僅提供火鍋)
訂餐電話:0871-68357655
如果你覺得這家餐廳不錯,請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有更多驚喜等著你,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