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庸人自擾 [yōng rén zì rǎo]
基本釋義:自擾:自找麻煩。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典故:
陸象先是唐朝一個很有氣量的人。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採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一番,就放了。錄事對象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裡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你開始。」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一點,事情就簡單多了。」
相關成語:杞人憂天 杞天之憂 鰓鰓過慮 聊以自慰 智者不惑 聊以自娛
2.才高八鬥 [cái gāo bā dǒu]
基本釋義: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出處:宋·佚名《釋常談·八鬥之才》:「文章多;謂之『八鬥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典故:
南朝宋國有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他的詩,大都描寫會(kuài)稽、永嘉、廬山等地的山水名勝,善於刻畫自然景物,開創了文學史上的山水詩一派。他寫的詩藝術性很強,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就競相抄錄,流傳很廣。宋文帝很賞識他的文學才能,特地將他召回京都任職,並把他的詩作和書法稱為「二寶」,常常要他邊侍宴,邊寫詩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謝靈運受到這種禮遇後,更加狂妄自大。有一次,他一邊喝酒一邊自誇道:「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一種容量單位,一石等於十鬥),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鬥。」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他除了佩服曹植以外,其他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裡,自我評價非常高。
相關成語:學富五車 如椽大筆 滿腹經綸 才疏志淺 才疏學淺 胸無點墨
3.死者相枕 [sǐ zhě xiāng zhěn ]
基本釋義:死亡的人相互枕藉而臥。 形容死亡的人很多。
出處:《魏書·苻堅傳》:「謝石乘勝追擊,至於青岡,死者相枕。」
4.百世之利 [bǎi shì zhī lì]
基本釋義:世世代代長遠的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義賞》:「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5.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基本釋義:金:原指錢財,現泛指各種貴重物品;昧:隱藏。拾到東西並不隱瞞下來據為己有。指良好的僕人道德和社會風尚。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相關成語:路不拾遺 敲榨勒索 見財起意 貪得無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