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覆水難收 [fù shuǐ nán shōu]
基本釋義: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處:《敦煌變之集·伍子胥變文》:「成謀不說;覆水難收。」
典故:
「覆水難收」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這個成語來源於宋.王桃《野客叢書》,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因先祖封於呂,又名呂尚。他輔佐周文王、周武王攻滅商朝,建立周朝,立了大功。後來封在齊,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棄官而走,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族的領袖姬昌(即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姜太公整天釣魚,家裡的生計發生了問題,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姜太公一再勸說她別這樣做,並說有朝一日他定會得到富貴。但馬氏認為他在說空話騙她,無論如何不相信。姜太公無可奈何,只好讓她離去。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姜太公已看透了馬氏的為人,不想和她恢復夫妻關係,便把一壺水倒在地上,叫馬氏把水收起來。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冷冷地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塊兒。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相關成語:木已成舟 反水不收 潑水難收 鸞飄鳳泊 破鏡重圓
2.為人作嫁 [wèi rén zuò jià]
基本釋義:原意是說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錢置備嫁衣,卻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線刺鄉,給別人做嫁衣。比喻空為別人辛苦。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妙玉嘆道:『何必為人作嫁?但是我進京以來;素無人知;今日你來破例;恐將來纏繞不休。』」
典故:
晚唐詩人秦韜玉字仲明,京兆(今陝西西安)人。他的命運同他的詩名一樣不景氣,考了幾年進士也未考中,後來隨僖宗到川蜀避難,在太監田令孜府中當幕僚。田令孜舉薦他擔任了工部侍郎,又踢給他個進土及第。可見他的際遇並不很好。但是這個人擅長寫七律,而且每寫完一首詩,常常被人傳唱。有一首《貧女》詩,就以它的本聯著名而流傳至今。詩云: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限年年壓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是一首典型的「怨詩」。寫的是一個窮家女因心性很高,不肯迎合世間的流俗而難以找到如意郎君的憂傷和哀怨。詩的大意是:我生在底層貧民之家,原來連續羅綢緞都不認識,更談不到穿戴過。父母想託人為我作媒,想起來心裡更加難過:如今,人們只看重衣著、打扮和家世,誰會把你心性高低當回.事?像我這樣,縱然有一手出色的女紅針線,卻沒有條件去修飾自己;至於把眉毛畫得長長的去討人家喜歡,跟別人爭妍鬥麗,也決不是我所情願幹的事情。如此看來,我這樣不隨和當今世態人情的人,即使託到了再好的媒人,不也是難以找到如意郎君嗎?唉!我年齡一天天大了,終身大事卻至今還沒有著落,心裡本來就煩悶、憂傷;可是還得天天穿針引線刺繡綢衣羅裙,不停地為別人家的姑娘縫製出嫁用的漂亮衣裳,真叫人心酸!
相關成語:捨己為人 作嫁衣裳 耕人之田 損人利己
3.逸聞趣事 [yì wén qù shì]
基本釋義: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出處:語出《四庫全書總目·地理三·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相關成語:軼聞趣事 逸聞軼事
4.是非口舌 [shì fēi kǒu shé]
基本釋義: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反為乾淨,省了許多是非口舌。」
5.操刀傷錦 [cāo dāo shāng jǐn]
基本釋義:操刀和割錦本不是一回事,後人並而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勝任責任重大的事情。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