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解讀:賈母櫳翠庵品茶,為何不喝六安茶,只要老君眉?

2020-12-24 紅樓不紅

引言:《紅樓夢》被譽為四大名著之首,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醫藥價值和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紅樓夢》中對中國傳統文化也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對後世研究有著極大的借鑑意義,尤其是對中國茶文化的描述,更是增加了這本書的內蘊,我們今天就站在研究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細細品味下曹雪芹筆下的茶文化。

賈母櫳翠庵品茶,茶文化的集中描寫

提到《紅樓夢》中的茶文化,賈母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作為賈母的最高領導人,她年齡最長,生活的閱歷讓她在茶道方面遠勝賈府其他人。

在《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茶梅花雪」中,賈母帶著劉姥姥等人來到櫳翠庵,讓妙玉泡些庵裡的好茶來喝,其中有一個情節很有趣,那便是妙玉泡好茶後,賈母直言自己不吃六安茶,所以妙玉給賈母泡的乃是老君眉。

為何賈母不愛吃六安茶,而愛喝老君眉呢?此處就跟茶的品性以及賈母的飲食愛好有著緊密的聯繫。

熊明遇的《羅嶺茶記》中曾有記載:六安味苦!又有《考鬃餘事》佐證:六安茶,品亦精,入藥最效,但不善炒,不能發香,因而味苦。而反觀老君眉這類茶,乃洞庭君山盛產的銀葉茶,味輕且甘甜。

而聯繫前面的章回,我們可以得知賈母一直是喜歡吃甜食的,愛屋及烏,因此對茶的要求也是以甘甜為主,這一點在第二十二回「聽曲文寶玉悟禪機」中寶釵對賈母的附和可以看出。

寶釵素知賈母年老人,喜熱鬧戲文,愛吃甜爛之食,便總依著賈母往日素喜者說了出來,賈母更加歡悅。——第二十二回

因此,賈母不喜六安茶,而愛飲老君眉!

在櫳翠庵,得知所泡之茶乃為「老君眉」後,頗善茶道的賈母再次發問:「是什麼水?」妙玉笑回:「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聽畢,這才拿起茶喝了半盞。

只有像賈母這般懂茶的人才會如此發問,對於經常喝茶的人來說,水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蘇庫的《十六湯品》中曾有記載:「湯者,茶之司命也。」《煎茶四要》中更是將「擇水」放在了煎茶的首位。

而對於煎茶用水的要求,唐代著名的茶學家陸羽在《茶經》中曾記有明確標準: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當然,因為此記載乃是唐朝時期,後世飲茶在擇水方面亦有不同之處,而《紅樓夢》中妙玉用雨水以及雪水煮茶應該是明清時期盛行的飲茶之道。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也曾多次提到用雨水烹茶的例子。

所以賈母在飲茶之前,先詢問烹茶所用之水,表明賈母乃是喝茶的行家,並且自己對茶道也多有研究,故才有此問。

而更令人驚嘆的是,賈母飲茶的境界已經超過了品茶的境界,而是上升到品味意境的層次,關於這一點曹雪芹別出心裁地在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中特有一處記載:

賈母一時進入藕香榭中,只見欄杆外另放著兩張竹案,一個上面設有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著茶筅茶具各色盞碟。那邊還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賈母忙笑道:「這茶想的很好。」——第三十八回

很多人讀到賈母的這句「這茶想的很好」都會覺得很奇怪,茶不是用來煮的嗎,賈母為何不說「這茶烹得好」或者是「這茶煮的好」,反而沒來由地來了一句「這茶想的好」

這處細節透露出賈母飲茶的境界之深,真正對茶進行品味的人,一定是對茶進行綜合的鑑賞,這裡的綜合包括烹茶的環境、烹茶的人、烹茶的器具、烹茶的流程等等,一旦對茶的品味到了這種程度,就已然表明此人已經進入了「茶境」。

縱觀我國的飲茶歷史,一般認為飲茶興盛於唐朝,但是對於茶的品鑑卻還是很落後,並沒形成完善的系統。直到宋代,茶道愈精、茶評愈深,同時開始講究喝茶的境界,即「茶鏡」,在喝茶的時候,對環境、氣氛的要求很高,並將其加入品茶的要素之中,而這種境界只有對茶有極深的了解,並且自身人品幽雅清高的人才能達到,凡夫俗子則難以企及。

除此之外,賈母櫳翠庵品茶中,還展現了曹雪芹對茶具的深刻研究,比如妙玉給賈母獻茶的時候,所用的器具乃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加上「成窯五彩小蓋鍾」,而其後,妙玉帶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三人進入內室飲茶的時候,所用的器具則截然不同。妙玉給薛寶釵用的乃是「瓣匏斝」,給林黛玉用的則是形似缽而小的「杏犀杯」,給寶玉的是「綠玉鬥」。

細細品味便能看出其中區別,賈母身為賈府的大家長,年紀也是最長的,因此用的茶具自然以莊重沉穩為特色,而黛玉、寶釵和寶玉與妙玉喝的只是「友情茶」,自然對器具不會有刻意的硬性要求,由此可以窺探出賈府內部森嚴的階級等級制度。

賈寶玉為「楓露茶」大怒,窺探其對茶的要求極高

《紅樓夢》中茶文化的體現不止在賈母一人身上,賈寶玉作為榮國府的寶二爺,對茶也是情有獨鍾。在書中第八回「賈寶玉大鬧絳芸軒」中,因為一杯楓露茶,寶玉便大鬧一場。

寶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茶來。因問茜雪道:「早起沏了一碗楓露茶。我說過,那茶是三四次後才出色的。這會子怎麼又沏了這個來。」——第八回

其後,寶玉得知楓露茶是被自己的奶媽李嬤嬤給喝了之後,便大怒,要回稟賈母要將李嬤嬤趕出去,最終將茜雪趕出去,這件事才就此了結。

雖然這只是書中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可以看出寶玉對茶也是很在意的,對品茶更是有要求的,而不是像普通人只是「牛飲」而已,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風流」中寶玉對晴雯所飲用茶的評價可以佐證。

寶玉方提起茶壺,斟了半碗。看時,絳紅的,太不成茶......自己嘗了一嘗,並無清香,且無茶味,只一味苦澀,略有茶味而已。——第七十七回

由此可見,賈寶玉對茶也有所研究,至少在評判茶的優劣方面還是有獨特的眼光,不像劉姥姥,喝了賈母剩下的半盞「老君眉」,卻只說:「好喝是好喝,只是味道淡了些,熬濃點就好了」,像劉姥姥這樣的市井小民,即便是世間最好的茶和最次的茶同時品味,也不能辨別出好壞來。

而寶玉對茶的研究還表現在他給自己的小廝茗煙的改名上,眾所周知,賈寶玉是一個對「美」有獨特追求的人,早期襲人被賈母送來給寶玉當丫鬟時,名字乃是珍珠,被送給寶玉之後,寶玉因為一句詩「花氣襲人知晝暖」,襲人剛好姓花,於是便給她起名叫襲人,而茗煙作為寶玉的僕人,他的名字從「茗煙」改成「焙茗」自然也跟典故有關,而這裡的典故卻與茶有著密切的聯繫。

茗煙的「茗」字,便是茶的意思,為何改名,在《紅樓夢》中茗煙自己曾有解釋:「我不叫茗煙了,我們寶二爺嫌煙字不好,改了叫焙茗了。」由此可見,寶玉對茗煙改名,問題出在這個「煙」字上。

宋代蘇澳曾著有《十六湯品》,書中曾有記載:「調茶在湯之淑意,而湯最惡煙,燃柴一枝,濃煙蔽室,又安有湯耶?荀用此湯,又安有茶耶?」由此可見,「煙」對烹茶的影響很大,甚至會直接拉低茶水本身的香味。

也正是因為如此,賈寶玉才會將茗煙的「煙」字去掉,該叫焙茗,從中也可以看出賈寶玉對茶已經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茶境方面大有進步!

王熙鳳以茶打趣林黛玉,揭示茶在古代的社會習俗地位

曹雪芹對茶道了解之深,不止在於茶的本身,更涉及到古代茶俗,這一點是跟古代傳統文化直接相關的,而《紅樓夢》中最明顯的情節便是王熙鳳曾經用「喝茶」這件事情打趣林黛玉為何還不給賈家當媳婦兒。

黛玉聽了笑道:「你們聽聽,這是吃了他們家一點子茶葉,就來使喚我來了。」鳳姐笑道:「到求你!你到說這些閒話。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第二十五回

這裡王熙鳳的打趣是跟古代茶俗直接相關的,而並非只是簡單的趣話。自從宋代以來,便有用茶做訂婚禮的習俗,也有後人將這種聘禮叫做「茶禮」,訂婚也被稱為「吃茶」、「納茶」、「下茶」。

明代陳耀文撰寫的《天中記》曾有記載:「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以茶為禮,義固有所取也。」

老話有:開門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茶能作為中國人從古至今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必定會在他們的生活中留下痕跡,「茶禮」便是最直接的證據,直到現代,依然有部分地區仍然秉承在結婚時新郎新娘要跪下請雙方父母喝茶的習俗。

不只是此一處,茶禮在《紅樓夢》中有多處體現,比如第十四回「林如海捐官揚州城」中,秦可卿去世,王熙鳳協理寧國府過程中,首先就是讓下人們注意「供茶燒紙」;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賈寶玉為已故晴雯做《芙蓉誄》,讀畢便「焚帛奠茗」,由此可看出茶在古人的各種莊重場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結語:《紅樓夢》被稱「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此言得之!不論情節,光是書中的茶文化,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斷然難以寫出這樣的文字,而對於讀者而言,沒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是難以參透《紅樓夢》的深層文化內涵的。而秉承現實主義風格進行寫作的曹雪芹,他筆下的茶文化無疑對古代習俗以及茶文化研究提供了真實可信的素材,從這一點看,曹雪芹的貢獻絕不僅僅只是寫了一部小說而已。

參考資料:

曹雪芹:《紅樓夢》脂硯齋批評本80回本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劉學忠:《紅樓夢》與中國茶文化

侯俊暉:《紅樓夢》人物塑造中茶起到的點睛作用

季學原:紅樓茶文化危言

本文乃「紅樓不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妙玉是否「雙標」,櫳翠庵品茶對賈母恭敬,對劉姥姥卻嫌棄至極?
    筆者目前接觸過的大部分讀者中,對寶釵、黛玉、湘雲、熙鳳等女子,都各有褒貶,唯獨到了妙玉這裡,卻變成了清一色的貶低,但大部分人對妙玉的厭惡,還是僅僅停留在櫳翠庵品茶一事上,筆者不妨就以此事為契機,來詳細談談妙玉。
  • 《紅樓夢》中賈母為什麼只喝一種茶,答案是這幾點
    當時劉姥姥做客賈府,賈母來了興致,就邀請她在大觀園遊玩。於是眾人做客妙玉的櫳翠庵,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當時賈母一行人進去之後,妙玉就忙著奉茶。賈母說了一句話:「我不喝六安茶。」六安茶我們比較熟悉,市面上也有,是綠茶的一種。有一種茶叫六安瓜片,就是六安茶品種之一。這種茶性比較寒,適合夏天來喝。像賈母這樣年紀大的老人呢,自然不適合。試想賈母比較注意養生,因此她就拒絕了這種茶。妙玉也是懂茶的人,自然知道這種茶的屬性,而且她天性聰慧,人情世情也看得很透,也就不可能拿出來讓賈母討厭。
  • 《紅樓夢》妙玉泡一杯茶,才知喝茶的最高境界,難怪美人很傲嬌
    從煮茶的水,到盛茶的器皿,哪一樣不讓人驚嘆?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賈母劉姥姥一行人,去櫳翠庵瞧一瞧,品一杯妙玉的茶。《紅樓夢》中林黛玉是個清新脫俗的美人,就是這麼孤傲又脫俗的黛玉,竟然被妙玉嘲笑了,還當面嘲諷黛玉是個「大俗人」。
  • 櫳翠庵三美鬥茶,鬥的不是茶而是命
    賈母的一句「我不吃六安茶」,幾百年來給初讀《紅樓夢》的人很大困惑,以為六安茶不過是一款非常普通的茶,賈母的一句話一直讓六安茶委屈了幾百年。其實六安茶非常好,在清朝是作為朝廷的貢茶來使用的,屬於大部分都只有在皇家才能喝到的好茶,可見六安茶之名貴,順便說句一此處的正確讀音是六(lu)安茶,相信很多人初次見到大多都會讀錯。
  • 夜讀|《紅樓夢》裡賈母喝的「老君眉」,究竟是什麼茶?
    據統計,《紅樓夢》全書有近五百處與茶相關的描述,這些描述中囊括了各種泡茶器具、茶葉品類、衝泡方式、衝泡用水、茶詩茶俗、品茶環境,甚至還講究許多喝茶禁忌。在讀到第四十一回時,愛茶君對賈母提及的一款名曰「老君眉」的茶頗有興趣。
  • 賈母為什麼不喝六安茶,是不是藏有暗語呢
    賈母為什麼不吃六安茶,相信每一個讀到《紅樓夢》這段的時候一直很糾結,怎麼好的名茶啊,賈母幹嘛特特地指出來,我不喝這個呢?很可能是,賈母年老養身之需,畢竟六安茶勁大,有很強的助消化功能,俗話說就是,很刮油,不適合老年人的脾胃。
  • 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來看看古代富貴人家怎么喝茶?
    富貴人家喝茶,喝的是上等茶,普洱茶、龍井茶、「楓露茶」等不一而足,多是當時的貢茶。雖是好茶,每個人根據身份地位和自身體質不同,選擇喝的茶亦不同。譬如在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中,妙玉為賈母獻茶時,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說:「知道,這是老君眉。」
  • 紅樓夢裡茶事多 無水不可論茶也
    大凡讀過《紅樓夢》的人,大都會記得那位嗜茶如命、孤寂清高的女子——妙玉的這句名言。說起喝茶不得不提及妙玉,喜歡妙玉的人,說她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茶道的造詣登峰造極;不喜歡妙玉的人,說她是故作清高,懂茶技但不懂茶道。這兩個極端的說法都源自她在《紅樓夢》中的「敬茶」事宜。
  • 從《紅樓夢》中那些關於茶的人和事,看看中國的茶文化
    在第四十二回,賈母攜劉姥姥等人大吃大嚼後,往櫳翠庵吃茶,妙玉方捧過茶盅來,賈母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卻答:「知道,這是老君眉」。這一段提及兩種茶,六安茶是以產地對一些茶葉籠統的稱呼。《茶魂》有云:「天下名山必產名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
  • 「櫳翠庵茶品」,可不是《紅樓夢》中普通的一幕,其中大有深意
    不消多說,同「茶」相關的情節,熟悉《紅樓夢》的讀者一定少不得提及第四十一回的「櫳翠庵茶品」。此時正逢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賈母攜眾人遊玩大觀園,行至櫳翠庵妙玉處吃茶。賈母先說自己不吃「六安茶」,妙玉回話說這是「老君眉」。
  •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劉姥姥醉臥怡紅院(中)
    楚予微茫荊楚大地,予以文化暗夜微茫,如希望點點關注作者:曹雪芹 & 蔣勳 主播:蔣勳第四十一回(中)賈寶玉品茶櫳翠庵賈母也正想散散步,於是大家就離了席,隨著賈母一起遊玩。賈母「遂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與他這是什麼樹,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石。劉姥姥一的領會"。這也許是《紅樓夢》裡很少有人注意的片段,我讀《紅樓夢》久了以後,常常會停在這些地方。這兩人本是一生都不可能對話的:一個是四代富貴的貴夫人,一個是鄉下做苦工的老太太。
  • 母親節給媽媽買什麼茶?中老年人喝茶的經驗全在紅樓夢裡
    說到健康養生,茶童想先跟大家聊聊《紅樓夢》。茶童知道,在今天一定會有朋友要去為媽媽買茶,送上自己的孝心。然而你準備送給媽媽的茶,真的適合她喝嗎?買之前,不妨看看《紅樓夢》裡的賈母是如何選茶、品茶的?賈母為什麼不喝六安?據統計,在全書120回的《紅樓夢》裡,有112回講到茶,描寫茶的內容也近300餘處。
  • 王安石要長江中峽水,蘇軾取了下峽水,泡上一壺茶一眼被識破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賈寶玉品茶櫳翠庵》中,眾人在櫳翠庵品茶,妙玉給賈母泡茶,用的是「舊年蠲的雨水」,而後單獨招待寶玉、黛玉、寶釵,用的又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時,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臉青的花甕埋在地下,剛取出的」。
  • 《紅樓夢》:賞賈府茶事,觀古代富貴「茶」文化
    《紅樓夢》中的茶有很多種,如怡紅院的普洱茶、黛玉房的龍井茶、賈母不愛吃的六安茶、妙玉謝祖的老君梅、氣血端的鳳麓茶、賈府飯後刷牙漱口的茶等等,古人對茶有著深刻獨到的研究和高雅的品味。茶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 《紅樓夢》裡茶香四溢、酒暖潤脾、食美味絕的飲食文化
    「早採者為茶,晚採者為茗」, 「茗煙」與「焙茗」是否為同一個人,當然留待大家去考證,但這也間接反映了茶文化在《紅樓夢》中的盛行。《紅樓夢》中共有仙茗一盞,名為「千紅一窟」(5回), 名茶六種,分別為楓露茶(8回)、六安茶、老君眉(41回)、普洱茶、女兒茶(63回)、杏仁茶(54回),還有一種外國茶一種,喚為暹羅茶(25回)。
  • 御碗佳茗中的六安茶
    六安茶也由此在眾多貢茶中脫穎而出,成為宮中日飲不輟的茶品。六安茶的這種作用,曾有一實例載於《續金陵瑣事》中。當朝御史陳公家中小公子,一日忽閉目,口不出聲,手足俱軟,急請醫生,屢次治療不見效果,只有孟大夫看後便說:公子無病,只是飲酒、乳過多沉醉而引發的病態。於是濃煎六安茶,給小兒飲數匙後便明顯好轉。御史見狀拍掌大笑說道:得之矣,可謂良醫。
  • 《紅樓夢》中的杏仁茶是什麼樣的,為何深得賈母的喜愛?
    在《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中記載:元宵節夜裡,賈母突然想吃夜宵,在準備好的夜宵名單裡,唯獨對杏仁茶合乎老太太的心意。《紅樓夢》中的杏仁茶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何深得賈母的喜愛呢?杏仁茶又稱杏仁酪,是從宮廷傳到民間的一種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