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丨用山歌吵嘴,重慶十三寨這個習俗有點怪

2020-12-12 上遊新聞

吵架鬥嘴,往往雙方都會吼聲如雷、惡語連篇、面紅耳赤,而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十三寨女兒谷的寨民之間卻有一種用山歌吵嘴的習俗,讓滿世界的人都感到奇怪。

十三寨女兒谷,地處重慶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因沿溪河兩岸分布13個土家族苗族自然小村落而得名。這裡,有全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土家族吊腳樓群,房屋保存最久遠的距今已有近千年。這裡的人能歌善舞,唱山歌享小調,是寨民的一種風俗時尚,誰家兒女不會唱山歌,就會被認為沒有出息。相傳,這裡就是土家族山歌的發源地。

寨主與寨民親密無間

十三寨女兒谷以女性為尊,他們崇拜巴清娘娘。吵架鬥嘴,用山歌唱,是這裡特有民俗。十三寨何家寨非遺傳承人田桂香,今年已65歲,唱了一輩子山歌和小調,她說:「用唱山歌吵架鬥嘴,從祖輩就有這個習慣,小時候,見大人們唱歌吵嘴,覺得非常好玩,每當大人們用唱吵嘴時,大人們總是把我們小娃娃們都趕開。他們越是趕我們走,我們越是聽得起勁。」

寨主與寨民交流山歌技法

田桂香還告訴我們,用山歌唱架,有兩條規矩不能犯:一是不能與長輩吵,二是不能與晚輩吵,叫做「不罵老不罵小」。這就是說,十三寨女兒谷的山歌對罵,可以是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對罵,也可以是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對罵,還可以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對罵,可以就某件事吵嘴,也可以為情而罵,用唱歌來罵人吵嘴,更容易平息怒氣,更具有藝術範兒!

十三寨保存完好的百年吊腳樓

據當地老農講,用山歌對罵的歌詞,都是見物起興,現編現唱,但歌詞也必須押韻,否則就唱不下去了。十三寨的人瞧不起那些用詞不押韻,胡亂編歌詞的人,這些不著調的人都是寨中不入流的人。因此,用山歌要會罵善罵,才是山寨中的佼佼者。

寨民在吊腳樓上對山歌

何家寨64歲的張友蓮婆婆,唱了一輩子山歌,她家的吊腳樓還是《侯天明的家》電影拍攝場地。她告訴我們,用唱歌罵人,比用嘴硬吵要文明得多,好多人唱著唱著,氣就消了。在我們的要求下,張友蓮唱了幾首比較文明的罵人歌給我們聽,現分享給大家:

吊腳樓下,男女山歌對唱

唱歌切莫唱半截

半截滑口要你拖

三把牛草要你吃

三把牛屎要你屙

群山環抱的山歌發源地

對門大嫂身穿青

細皮嫩肉像觀音

生在人間逗人愛

死在陰間鬼也爭

十三寨何家寨山歌非遺傳人田桂香

大田栽秧行對行

中間栽過鯉魚塘

鯉魚塘中好洗澡

情妹房中好歇涼

十三寨古老的吊腳樓群

大田栽秧先栽角

情妹栽秧先脫腳

過路大哥莫說我

我的丈夫耐不活

從以上幾首山歌的詞意上看,十三寨人所說的山歌罵人,很大程度上屬於一種調侃,也許狠罵的歌詞都不願說出來,可能有傷大雅,這也是十三寨女兒谷寨民們含蓄的地方。

原標題:用山歌吵嘴,重慶十三寨這個習俗有點怪  

相關焦點

  • 重慶黔江:女寨主舉辦感恩歌會,9省粉絲雲集十三寨,么妹迷人
    怪奇公社(劉洪進)重慶黔江9月24日訊:土家么妹的一場感恩歌會,吸引了9個省市區的1000多粉絲前往聽歌,這是發生在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土家十三寨的一件趣聞,這個吸引眾多粉絲的人物,就是十三寨的女寨主覃誠芳。
  • 覃誠芳:么妹住在十三寨 黔江山歌飛天外
    在各大山歌比賽和文化節目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位來自大山深處的山歌妹子。她的歌聲將土家元素與現代人的審美有機結合,將土家妹子的潑辣、俏皮、熱情演繹得淋漓盡致。武陵山民歌大會有幸結緣黔江2016年9月,經由好友黃旭的推薦,覃誠芳來到黔江參加武陵山民歌大會。一曲《花咚咚的姐兒一枝花》讓眾人驚嘆,這個身量纖纖的土家妹子把山歌唱出了不一樣的韻味。
  • 【百靈鳥夜聽】黃霞丨十三寨的刨湯宴
    十三寨緊鄰著名的黔江小南海景區,地處重慶和湖北交界之地。據記載,鹹豐六年,一場大地震震垮了兩座山頭,滾石掩埋了田舍,摧毀了莊稼,堵塞了河道,十餘條溪水匯聚成湖形成了小南海。有地質專家考證,這是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之一,可謂「世界罕見,中國唯一」。獨具的資源稟賦讓小南海成為渝東南最早的國家級4A景區。
  • 「山歌女神」覃誠芳《情歌飛出十三寨》甜蜜來襲
    《情歌飛出十三寨》,是「山歌女神」覃誠芳新作,並有知名土家族歌手《我的中國星》全國冠軍祝家家和覃誠芳恩師江小平的傾情演繹,為我們呈現出了獨具風情的土家特色。覃誠芳覃誠芳,土家十三寨總寨主,嗓音高亢悠揚,婉轉嘹亮,受土家山歌文化的影響,在演唱民族風情歌曲上獨樹一幟,被譽為「山歌女神」,代表作《么妹住在十三寨》。
  • 15秒山歌獲百萬點讚 重慶土家女寨主讓「土味」變新潮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9日17時訊(記者 周曉雪)十年前,當覃誠芳帶著迷茫踏出大學校園時,她一定想不到,十年後的自己會因一首土家山歌走紅網絡,收穫百萬點讚。從一名藝術團成員,到「山歌女神」,再到土家十三寨寨主,網際網路不僅改變了覃誠芳的命運軌跡,也讓土家山歌變得「流行」。
  • 風靡全國的歌曲《么妹住在十三寨》唱的就是黔江這13個土家山寨
    學堂寨 陳彤攝一首《么妹住在十三寨》風靡全國,一時間成了抖音的網紅配曲,歌中的十三寨就在重慶黔江。熊家寨 陳彤攝新建村有13個典型的土家院落,像一串珍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被人們稱為土家十三寨。女兒寨 陳彤攝十三寨共有200多戶1000餘人的土家原住村民,他們常年居住在深山溝谷之中,與外界聯繫甚少。
  • 「山歌女神」覃誠芳,走進十三寨 么妹個個乖
    《十三寨的么妹個個乖》,是「山歌女神」覃誠芳「么妹」系列作品的新作,其陣容強大程度不亞於前作《么妹住在十三寨》。歌曲由丁曉宏和楊軍兩位老師作詞曲,覃誠芳傾情演唱,北京華數音樂出品發行。覃誠芳,土家十三寨總寨主,人美歌甜,名副其實的「山歌女神」,代表作《么妹住在十三寨》。詞作丁曉宏,知名詞作人,曾任長陽縣土家民族藝術團團長。《花咚咚的姐兒一枝花》《借個月亮對山歌》、《么妹住在十三寨》等佳作,均是出自丁老師之手,其中以《么妹住在十三寨》最為廣大聽眾所喜愛。
  • 重慶黔江中職教師改編​土家山歌,《么妹勸你莫忙來》助力抗疫
    03-02 18:04:43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土家山歌《么妹勸你莫忙來》「么妹兒我住在十三寨,出門要把口罩戴,勤洗手來勤消毒,人人那個防控無傷害……」疫情當前,一首抗疫題材的土家山歌《么妹勸你莫忙來》正在朋友圈流傳。
  • 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原標題: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 走,十三寨裡聽山歌去!
    在十三寨,山歌比古寨更加古老,它是古老巴人的山民歌(通俗歌曲),土家人談情說愛婚喪嫁娶都要唱歌。土家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民間傳說都留存在一首首古老的山歌裡,山歌可以說是了解土家族獨特人文風情和歷史記憶的活教材。
  • 跑客節本月27日重慶黔江開跑新寨主在十三寨等你不見不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5日20時20分訊(通訊員 王華松)領略原汁原味土家風情,新一屆寨主掀起蓋頭,土家兒女謝黨恩共品「小康盛宴」……據「神秘十三寨.暢跑新時代」——天盛優選.2020重慶·黔江第六屆跑客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一年一度的「跑客節」將於12月26日至27日在黔江區小南海鎮十三寨景區舉行。
  • 「李小龍」陳國坤真的來了,電影《蜜月》在十三寨開機
    兩張圖證明,7月17日,我們都在小南海十三寨,親眼見證了一場盛會,一次創作的正式開端。來自湖北、湖南、貴州以及重慶酉陽、秀山、彭水、武隆、石柱等武陵山區的40位「民間歌王」在此聚首,切磋技藝。上午10點開始,一支支悠揚的山歌在此唱響,武陵山首屆山歌擂臺賽在此正式開賽。
  • 重慶珍檔丨這座古鎮竟是一個寨堡式古寨,有宋朝開國皇帝後人修建的...
    10-22 22:01:38 來源:第1眼-重慶廣電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萬靈古鎮是一個寨堡式古寨,當地人把寨子的核心區域稱作「大榮寨」。整座古寨有四道寨門,分別是天平門、日月門、獅子門、恆升門。
  • 土家十三寨總寨主:覃誠芳
    歡迎遊客進寨儀式十三寨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面積六平方公裡有餘,一條板夾溪,依山繞寨,潺潺流淌,溪水清澈,滋潤萬物;兩邊群山聳峙,山形奇特;岸上田土阡陌縱橫,構成優美的田園風光唱山歌迎客十三個典型的土家院落沿板夾溪兩岸分布,聚居著200多戶近1000名土家族人。這裡不但是中國第一座土家族生態博物館,也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態聚居帶。
  • 帶寶出行記 | 饞上土家十三寨的手工豆花
    作為重慶舊城老街的典型,濯水古鎮街巷格局保留較為完整,具有濃鬱的渝東南古鎮格局,它既體現了與其他城市歷史街區的差異,也承載著巴文化、土家文化與漢文化的融合、傳承與創新,同時碼頭文化、商賈文化、場鎮文化相互交織。
  • 重慶珍檔丨抗戰時,重慶有個飲河社
    我們將用四期專欄,和苟君一起,打望飲河社這個誕生於熊熊烽火的舊式文人雅集,是怎樣撐到紅旗飄飄的火紅年代的。1.飲河苟君的書房,在河運校那邊一個看得見湖和湖心亭的樓上。》等書畫專業書刊,所以他有點孤獨。這個社名有講究,出於莊子『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之句。」許老他們那篇「史略」稱「社員藉此針貶時弊,反映民生疾苦,抒寫愛國情懷」,解讀得較正統。典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意為鷦鷯築巢,林子再大,只佔一枝;偃鼠喝水,黃河再大,灌滿肚子,費水不多。意思是說,我們胃口不大,要求不高。
  • 重慶珍檔丨穿越山城防禦體系 感受南宋末年的戰火硝煙
    重慶發布《山與城》第59期,帶你走近龜陵城、天生城、磐石城等幾處地圖中推薦的經典遺址,講述背後的故事。天生城考古現場負責人蔡亞林用這樣的詩句形容此城的傳奇。史料顯示,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 765年),詩聖杜甫由成都舉家東遷,路過雲陽時,杜甫用一篇《將曉二首》,描述了磐石城在中唐亂世中的硝煙:「石城除擊柝,鐵鎖欲開關。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
  • 重慶有那些特色習俗?
    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那麼在重慶過清明節,有哪些特色習俗呢?掃墓春遊一舉兩得重慶人在清明這天,有吃寒食的習俗。過去人們掃墓時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鍋盔加滷菜、涼菜。這種鍋魁裡面夾的「和菜」,由粉絲、萵筍絲、豬肉絲(或雞絲),加上椿芽涼拌而成。
  • 重慶珍檔丨端木蕻良重返重慶的日子
    紅巖春秋微信公眾號消息,抗戰時期,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兩度在重慶生活。1995年,時年83歲的他在一次採訪中提起重慶時,激動得老淚縱橫,他用沙啞的聲音顫顫巍巍地說:「重慶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對我影響極深……」
  • 重慶珍檔丨抗戰時期,重慶有什麼美食?
    一提起重慶美食,首先大家想到的便是那充滿江湖氣息的火鍋、代表重慶勞動人民生活日常的小面,飲食文化反映著整個城市的文化,重慶美食源遠流長,在獨特的碼頭文化以及抗戰陪都背景下逐步融合形成,那麼,抗戰時期重慶有什麼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