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市集」迅速佔據各大購物中心的戶外廣場以及室內留白區域。相比國外的跳蚤市場,國內的市集不僅僅是單一的售賣物品,而是逐漸突出主題性,娛樂性還有互動性。
◆◆
節日市集
◆◆
每逢重要節日節點,購物中心除了布置節日美陳之外,還會延伸節日市集。一般會利用節日元素進行裝點,並售賣與其相關聯的一些物品,整體以渲染節日氛圍為主,帶動購物中心人氣。
上海維璟廣場·暖冬彩蛋星空集市
上海虹橋天地·聖誕木屋市集
敢·集,取名諧音趕集,這個冬天,興業太古匯將公益融入趣味活動,與商場內品牌網易嚴選深度合作,通過購買網易嚴選「品牌共創脫貧計劃」特別推出的公益禮盒來幫助貧困地區。
興業太古匯還特別推出「聖誕公益盲盒」在市集上進行義賣,活動中所獲款項也將以興業太古匯的名義,全數捐贈至「上海藍絲帶孤獨症關愛中心」。
◆◆
文創市集
◆◆
隨著故宮文創的持續火爆和國家對振興文化產業力度的加強,「景區文創」「博物館文創」「非遺文創」「影視文創」「文創書店」等概念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市集也依託於文創這一主題,向消費者展示我國多元的文化產物。
杭州印象城·民國夢
G park 國潮文創市集
優質的文創市集為文創產品提供了展示的平臺,也庇護著更多的文創手工藝人。有些購物中心將宣揚傳統文化作為活動使命,讓更多人看見國家非遺文化手工作品。
靜安大悅城於南座的三樓中廳打造深山集市,將大山深處的手工技藝帶到魔都,讓更多人都市「趕集」人,看見深山傳承美學的態度。除了工藝作品的展示,現場還可以體驗非遺文化互動,領略「扎染」的奇妙魅力。
深山市集所陳列的物件傳承了千年深山老手藝,承載了數代人的靈感與心血,帶著歲月的打磨痕跡與手工溫度。
◆◆
美食市集
◆◆
「市集潮」當然不能錯過餐飲業的參與,猶如年市一般,不少購物中心會在年末舉辦美食市集, 畢竟民以食為天,吃玩結合會更得人們的喜愛。壹方城購物中心的2019首屆寶安區食品安全美食節、深圳灣萬象城的BAY MARKET等,給消費者打造了食、遊、購、娛一體化場景,同時也衍生出了沉浸式體驗和社交空間,增加了消費者與購物中心的黏性。
深圳錦薈廣場PARK·食玩逗趣美食市集
地方特色美食+遊逛模式,契合傳統的「趕集」場景。在美食集市上,許多80、90後的家長帶著孩子,體驗過年「逛夜市」的趣味。
深圳灣萬象城的BAY MARKET
◆◆
IP市集
◆◆
IP作為近幾年大火大熱的流行元素,在各行各業都佔據了一席之地。IP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打造立體式的場景營銷讓粉絲產生共鳴。不僅是場景上和粉絲建立互動,IP的衍生品即周邊也能和粉絲取得情感上的深度連結,對於IP品牌塑造又進一步升華。
繁花中心·開心市集
不少商家也看中IP本身帶來的影響和粉絲效益,不過將IP融入市集的卻不多見,因為單個IP形象很難支撐起整個市集活動,需要集結多個IP形象的產品才能給整個市集帶來活力和生機,例如最近BFC外灘金融中心開辦的IP市集竟達20+以上。
2020萬象更新之際,BFC邀請各路IP大神,集結了萬代南夢宮、陰陽師、一夢江湖、屁桃君、CJoy、同道大叔、故宮裡的海洋世界、蘑菇點點等20+優秀IP資源,滿載80/90/00後回憶齊賀新春。
除了手作、創意繪畫、創意產品,還有來自BFC的各種精選商戶,一站式解決吃喝玩樂需求。
創意打卡點以及道具拍照,人氣遊戲coser突破次元壁與粉絲互動,魔術表演小丑巡遊······等頗受年輕消費群體喜愛的活動元素都融入在內。
快閃店一個可或缺的物種
從2017年「喪茶」的單點爆炸,到2019年的遍地開花,快閃店已成為餐飲營銷的重要手段,並將變得越來越「剛需」。
都是快閃店,為什麼有的刷爆朋友圈,有的石沉大海?研究了2019年落地的37家快閃店後,我們總結出了一些原因。
1
遍地開花,逐漸下沉,
快閃店變得「日常化」
餐飲類快閃店的首次刷屏,是2年前。
當時,喜茶進駐上海來福士廣場,喝一杯要排3小時。「奶茶狂熱」引發了段子手調侃:在對面開一家喪茶多好。
2個月後,喪茶快閃店落地,營業3天,憑藉「反雞湯」「喪文化」,引發病毒式傳播。
不過很少有人注意到,背後的品牌方是餓了麼、網易新聞
2年間,快閃店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逐漸從一線,下沉到了二三線。
「通常上海有不錯的快閃,我們都會去探店。這兩年,很明顯感受到快閃店變多了,尤其是6、7月」,上海潮流資訊自媒體「魔都 solo」 主編說道。
據RET德睿志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數據,2015年起,快閃店在二線城市佔比開始快速增長,2016年底增長率達到42%。
為什麼越來越多品牌做快閃?它到底能給品牌帶來什麼?
2
玩好快閃店得到的不止是流量
回答為什麼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是什麼。
快閃店從國外傳入內地,最初應用於鞋靴、服飾領域,因對銷量有明顯提升作用,逐漸被其它領域採用,比如餐飲。
通常,它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短: 限時出現,通常營業3~7天。
新:通常宣傳、售賣首次亮相新品。
趣:視覺、形式有創意,互動感強。
肯德基超迷你快閃店,很好的詮釋了這三個特點
對於餐飲品牌而言,快閃店可以幫助達成四個核心目的:品牌推廣、產品銷售、引流拉新、品牌試水。
通常,一個快閃店,只會以其中一個為主要目的。我們舉一些例子供大家參考:
01
品牌推廣型
2019年5.29-8.18,大白兔在上海開了一家奶茶快閃店,推出6種口味飲品,2款檸檬茶,4款奶茶,單杯20元左右,限購2杯,包裝依然是經典藍白。
開業火爆,一天賣出1000+杯,甚至招來黃牛倒賣,到手一杯奶茶要花100多塊。通過這次快閃,大白兔用線下帶動線上傳播,獲得了巨大曝光量。
02
產品銷售型
2019年9月27日,中國網球公開賽上,瑞幸將快閃店開進了會場。雖然推出了網球互動遊戲,但並未推出新產品。
這種快閃店,其實是「小攤」的升級版,主要落地在賽事、節日等特殊場合,以直接促成現場產品的銷售為目的。
03
引流拉新型
以線上品牌鍾薛高為例:一塊雪糕賣十幾塊,且必須成箱購買。對於首次購買的消費者來說,門檻高,很難下決心剁手。
為了獲得新用戶,降低首次購買門檻,向線上引流,鍾薛高曾做過多次快閃店,比如在上海 K11商場的向日葵快閃店,強調新、自然、慢慢品。
04
品牌試水型
2018年10月12日-14日,九毛九旗下品牌「慫」就用快閃店,對產品、門店、服務進行了全面測試。
這家店落地廣州,20平米,原本預計一天接待300人,營收9000元,結果單日最高481單,營收1萬7。超出預期的表現,佐證了新品牌方向的正確。
3
如何做好快閃店?給你支3招
品牌的定位、做快閃店的目的,決定了它落地的具體形式。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快閃結構是:品牌+互動+產品+明星(網紅)。
如果把快閃店看作一個產品,那麼從消費者體驗來看,它最好包含「吃」、「喝」、「玩」、「樂」四個部分。
怎麼做?我們分析了2019年落地的 37 場快閃店,總結出了 3 招。
01
一定要強調品牌特點
喪茶那麼紅,你知道它的策劃方是餓了麼&網易新聞嗎?餐飲做快閃,一定要強調品牌特點。
以大龍燚火鍋為例,它所做的快閃店,通常非常強調自己的「四川血統」,常用熊貓、辣椒等元素。2019年9月20日,大龍燚與成都航空做了一場跨界快閃,藉助「麻辣航班」的熱度,再次強調品牌「四川火鍋」的定位。
閃店現場
四川話口播、辣椒抱枕,這趟往返成都 -上海的「麻辣航班」在抖音十分火爆
02
娃娃機、扭蛋、盲盒,互動三巨頭
一群路人覺得好看,來拍了個照,走了,這是體驗;一群路人在裡面玩了半天,成為了快閃店的一部分,才是互動。
娃娃機、扭蛋、盲盒,堪稱互動三巨頭。這種隨機性互動道具,非常上癮,極具人氣,2019年幾乎所有快閃店,都使用了其中之一。
更常規的做法,可以參考可口可樂快閃店:每人可以生成專屬可樂 id;通過遊戲,與復古可樂海報中的模特換臉,成為 60 年代畫中人。
總之,目的是讓消費者不再是一個看客,而是活動的一部分。
COCO 戳戳柚蒸汽波潮流快閃店扭蛋
03
有趣的產品,仍然是核心競爭力
玩完之後,消費者能拿走什麼很重要。有趣的產品,仍然是餐飲快閃店的核心競爭力。
2019年4月底,雀巢咖啡主題快閃店,就主打京味兒咖啡,推出了驢打滾蘸著拿鐵吃,杏仁兒豆腐加入咖啡,還有發小兒、尖果兒、撒歡兒等產品。
奈雪也與人民日報聯名,推出了「中國正當潮」快閃店,主力產品「報款紅石榴」,喊出「有為青年,看報喝茶」的口號。
此外,快閃店正在輕量化。
對於初創品牌或小品牌來說,快閃店租期短,碰上定位不準、設備出錯等問題的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先嘗試「快閃活動」、「快閃產品」,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甚至線上,也可以做快閃。比如2019年1月,美食自媒體「艾格吃飽了」,便邀請潮汕牛肉火鍋「八合裏海記」入駐其天貓快閃店。和府撈麵也與頭腦王者聯名,舉辦了和府王者登頂戰。
種種跡象表明,「快閃」這個詞本身,正在變成一個高認知、吸引年輕人的標籤詞。
4
在未來,快閃店將成為必需品
宏觀來看,消費者端的信息爆炸,線上流量成本的增加,商業地產競爭的加劇,決定了快閃店將持續火熱。
在國內,已經出現了一批專業從事快閃店落地的公司,他們常站在品牌與地產方中間,為品牌策劃,為商業體引流,促成雙方的雙贏。
根據Eventbrite報告顯示,有超過80%的新消費者對現場感和即時體驗感興趣,而國內快閃店的滲透率還遠遠不足——未來,在餐飲這個與消費者更近、消費頻次更高的領域,快閃店將越發成為「必需品」。
文章來源 : 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