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放量在即 這些A股公司加緊布局

2020-12-26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 邱智麗

疫情之後,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拐點。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猛已經過萬,進駐餐廳上萬家,其中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各自計劃的年度機器人產量達到1.5萬~4萬臺。

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人力成本佔營業收入比例均值為21.35%,並且以3.69%的漲幅持續增長,是餐飲企業中成本增速最快的板塊;同時,招人難,留人也難,第一財經調查發現,一些門店的離職率高達200%。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飲行業用工結構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標籤的餐飲機器人開始引發行業關注。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產業鏈前端製造生產環節,既有老牌機器人公司新松機器人(300024.SZ)、穿山甲機器人(871049.OC)、繁興科技(834354.OC)等,也湧入了新創公司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普華靈動等。在終端應用方面,京東、阿里等電商零售巨頭,以及美團、餓了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都在入局。

從產業鏈結構來看,餐飲機器人上遊涉及晶片、舵機、雷射雷達等底層技術,中遊涉及圖像、語音識別等AI模塊,以及設計、加工、組裝、作業系統研發等,是目前學術研究和初創公司搶佔的熱點。下遊則包含餐廳、食堂、酒店等不同的應用場景。其中核心零部件、AI模塊、作業系統是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重要價值所在,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

瞄準萬億級餐飲市場需求

國家統計局顯示,2019年我國餐飲業收入達到46721億元,比上年增長9.4%,預計2020年我國餐飲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和用工需求,催化餐飲機器人產品線日漸豐富。

從產品形態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有五類: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回盤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外賣機器人,其中送餐機器人應用相對比較成熟,但整體滲透率也處於低位。

青桐資本投資副總裁劉天程告訴第一財經,送餐機器人主要集中在海底撈、西貝、望湘園等頭部大型連鎖餐飲公司,且多局限在一線城市。從餐飲品類覆蓋看,送餐機器人在火鍋店使用較多,因為火鍋菜品較多,機器人能放置較多的菜品,大大節省服務員往返於後廚的時間,極大提升人工效率。

目前市場上也出現炒菜機器人,但機器人炒菜品類偏單一、製作簡單,考慮到中式餐飲口味、用料複雜性,對機器人性能和算法要求比較高,因此滲透率還比較低,大多集中於食堂等場景。

國內A股切入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新松機器人,作為國內較早開始機器人本體研究與應用的企業,新松機器人於2015年就推出了智能送餐機器人,目前其產品線已經包含回收餐盤機器人、促銷導購機器人、展示機器人等多款產品。

巨星科技(002444.SZ)則通過投資初創公司國自機器人切入到該產業鏈,其產品主要應用於酒店場景,目前國自機器人已於9月23日同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在浙江證監局備案,擬科創板掛牌上市。此外新三板上,穿山甲機器人是一家老牌服務機器人製造商,其中餐飲機器人是公司的核心產品線,包括迎賓服務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而另一家公司繁興科技則主打烹飪機器人,不過從財報來看,兩家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且從新三板退市。

目前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餐飲機器人都屬於新興行業,這也給了新創公司同臺競爭的機會。第一財經梳理發現,從投資階段來看,大多數新創公司處於A、B輪早期投資階段,主要以財務融資為主。但具備一定體量的頭部企業已經開始獲得戰略投資者的青睞,例如美團投資了普渡科技、攜程投資了雲跡科技、華住投資了優地科技。「主要慮到商業化落地的需求,藉助戰略投資機器人公司可以觸達更多的客戶資源。」劉天程告訴第一財經。

「目前餐飲機器人市場馬太效應還比較明顯,頭部品牌優勢明顯,擎朗、普渡的市場佔有率比較大。」劉天程說道。從商業模式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採取了購買和租賃兩種模式,租賃模式的推出大大推動了餐飲機器人應用落地,對於餐飲行業而言,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免費試用周期降低了使用門檻。

真正的戰場在海外

在一位投資人士看來,網際網路巨頭會影響國內的競爭格局,但餐飲機器人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海外市場。

雲啟資本董事總經理陳昱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海外銷售額可能會達到70%,國內佔30%,餐飲機器人真正的戰場在海外。」陳昱告訴記者。一方面海外市場利潤更為豐厚,同樣的機器人賣到海外價格至少可以提升兩倍,無論是租賃還是售賣模式利潤可觀,其次中國的供應鏈和成本優勢明顯,同時疫情教育了海外市場,目前日本、韓國都在加速布局餐飲機器人。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松在上海設立了國際總部負責海外業務,2018年年底就有200多臺服務機器人銷售至歐洲。擎朗智能、普渡科技的餐飲機器人也已經銷售至俄羅斯、義大利、奧地利、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當下,餐飲機器人仍有諸多環節有待優化。一方面在複雜的環境下,餐飲機器人的定位導航功能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人機互動還需更智能。從應用環節來看,目前餐飲機器人主要應用於迎賓、點單、送菜、回收餐具等環節,但制菜和炒菜環節仍由人力完成。對此陳昱認為目前機器人的產品形態主要是有腿和眼睛,未來還會添加上手臂,屆時餐飲機器人就可以參與更為複雜的工作環節,實現工作流程全自動化。

「實現上菜環節自動化需要廉價好用的機械臂,但目前機械臂的控制算法還存在一定問題,其次成本太高,一個機械臂就要上萬元成本,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陳昱解釋道。他認為無人餐廳是一種噱頭,未來餐飲行業將是人機協同模式,很多情感交互環節機器人是無法替代的。

劉天程則認為從技術視角而言,目前餐飲機器人底盤技術壁壘已基本突破,更重要的挑戰在算法層面,包括路徑規劃、識別、避障等算法的融合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將極大影響機器人運行送餐的效率。不過長遠而言,用工短缺、青年勞動力不足已經成為全球各國隱憂,未來餐飲機器人會成為勞動力重要補充,屆時產業核心環節將迎來重點發展機遇期。

相關焦點

  • 「放量」在股市不同的階段,都有哪些不同的含義?
    而「放量」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放大的成交量,或者也可以理解為放大的資金交易量。那麼,對股市或者對a股而言,為何會放量?怎樣才算是放量?放量又有什麼含義呢?好了閒言少敘,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放量」的含義,和它在股市中不同的階段,所釋放的信號都有哪些!先說股市為何會放量,和怎樣才算放量。
  • ​首家機器人火鍋餐廳亮相深圳 千璽機器人集團布局智慧餐飲
    作為順德的代表性企業,碧桂園旗下的千璽機器人集團攜多款餐飲機器人產品亮相路演活動。同時,該集團進軍深圳的第一家機器人火鍋餐廳已於近期開業,為鵬城市民帶來智慧餐飲新體驗。作為世界500強碧桂園多元化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千璽機器人集團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以自主研發為核心,將機器人打造為餐飲標準化的載體,形成覆蓋生產、供應鏈、運營的全產業鏈體系,促進餐飲行業產業和服務升級,目前在智慧餐飲領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 IN視頻|炒鍋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棉花糖機器人……千璽餐飲機器...
    充滿科技感的機器人餐廳內景公司以自主研發為核心,將機器人打造為餐飲標準化的載體,形成覆蓋生產、供應鏈、運營的全產業鏈體系,促進餐飲行業產業和服務升級,目前在智慧餐飲領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以中餐為例,公司引入美食大廚作為機器人「導師」進行菜品研發,將烹飪工藝、菜餚原料、灶上動作、火候控制、烹製過程等數據輸入電腦,通過成百上千次實驗,讓機器人「徒弟」能夠精準記憶、穩定還原大廚的地道手藝,實現菜餚自動烹飪,口味品質穩定。
  • 科技智能風口之上 碧桂園的機器人「藍海」
    今年年中,由碧桂園旗下千璽機器人集團打造的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在廣東順德開業。面積近20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600人就餐,投入餐飲機器人設備達40餘臺。從迎賓、點餐、製作、送餐、買單,機器人全程搞定,如此科幻的場景,不僅讓普通消費者嘖嘖稱奇,更是在餐飲業內引發熱議,火速「出圈」。
  • 新賽道迭起,國產機器人爆發在即
    工業機器人應用及成套設備是公司核心業務板塊,近年該業務板塊收入增長迅猛。2017年該業務板塊佔公司總營收的57%,達4.35億元 ,毛利率40%。2012-2017年該業務板塊收入年均複合增速超95%。下遊覆蓋3C、家電、汽車零部件及醫療器械生產等多領域。公司累計服務近4600家中小企業。
  • Mini+LED即將迎來放量,蘋果、三星等各大廠商加快布局
    Mini LED即將迎來放量今日,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蘋果Mini LED裝置出貨量顯著優於預期,分別調升2021與2022年出貨量約350%與450%,三星也正在越南打造電視方面,三星、LG 和索尼等日韓品牌及國內TCL 等一線品牌均有產品布局,預計明年僅三星就有望達到300萬臺,驅動Mini LED背光市場繁榮,受此影響,機構測算全球LED背光市場2021/22年分別有望實現61%/37%的高成長。
  • A股:今天,放量下跌!是什麼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滬深兩市今天合計成交8349.3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7092.39億元明顯放量。這一方面說明拋壓比較大,另一方面也是承接資金比較給力的反映。我們認為,在箱體震蕩的格局之中,這至少不是一個特別悲觀的信號。
  • 餐飲機器人「造夢工廠」 碧桂園推出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
    縱觀國際,不少國際連鎖餐飲品牌開始考慮讓機器人作為主力勞動力。比如國際連鎖品牌餐廳卡利堡引入安裝漢堡機器人,美國一家名為Chowbotics的公司,生產的機器人可以在觸控螢幕上做沙拉。 但目前全球市場上推出的餐飲機器人多以迎賓、配餐、傳菜或炒菜為主,在某個細分領域或局部環節上零散應用。
  • 千璽集團發布機器人餐飲發展戰略 全球首個機器人餐廳綜合體開業
    千璽集團同時正式發布了機器人餐飲發展戰略,提出要通過科技手段,以機器人為切入點,提供先進的餐飲業服務升級解決方案,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大的集開發、生產、運營、供應鏈體系於一體的智慧餐飲集團。據介紹,餐廳使用的機器人中,粉面機器人、早餐機器人、咖啡機器人等7款餐飲機器人是首次亮相。這些機器人「大廚」,可提供近200種各式菜品,實現最快20秒即刻出餐。今年1月,千璽集團首家機器人中餐廳旗艦店在廣州開業,這次開業的機器人餐廳綜合體則涵蓋中餐、火鍋、快餐三大業態,是千璽集團最新技術、產品、系統、業態的集中呈現。
  • 36氪研究院|2020年中國餐飲配送機器人行業研究報告
    餐飲配送機器人能夠替代餐廳部分一線員工職能,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市場青睞度開始不斷攀升。什麼是餐飲配送機器人?根據36氪研究院的定義,餐飲配送機器人是從事送餐、回盤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務機器人,主要應用於餐飲行業,具備自動駕駛、語音交互等功能,同時能夠滿足大重量食品及餐具的承載需求。
  • 餐飲消費日漸回暖 普渡科技送餐機器人持續為您「歡樂送」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對廣大餐飲從業者來說,年內的首次正增長是最鼓舞人心的消息。而普渡科技正是立足解決人力這一問題,專為餐飲行業量身打造,設計生產出了送餐機器人「歡樂送」。「歡樂送」的身影出現在全國各個城市的火鍋店、中餐店、輕餐飲、咖啡店等各種餐飲門店裡,幫助服務員進行傳菜工作。一臺「歡樂送」可搭載3~4層託盤,平均可頂替1.5~2個人力,一天傳菜數量可達400多次。但單單這些優點不足以讓一臺機器人實現大規模的落地應用。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行業革新到來了嗎? 餐飲機器人看上去前途燦爛 多家餐廳正在引入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餐飲業內人士介紹,「當時盒馬、沃爾瑪等公司跨行業接收了不少餐飲業員工。但由於其他行業,尤其是部分帶有網際網路元素的企業,給予員工的酬勞是明顯高於餐飲業的,於是即便在餐廳重新開業後,大量餐飲從業人員也不太願意回到原來的餐廳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餐飲業用工和留人難。」
  • 餐飲機器人迎來發展迎來新拐點,國內銷量快速增長
    疫情下「用工荒」更是放大了餐飲行業用工結構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成本可控且兼具「無人化、非接觸」標籤的餐飲機器人開始引發行業關注。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在產業鏈前端製造生產環節,既有老牌機器人公司新松機器人(300024.SZ)、穿山甲機器人(871049.OC)、繁興科技(834354.OC)等,也湧入了新創公司包括擎朗智能、普渡科技、優地科技、普華靈動等。
  • 餐飲機器人銷量過萬 海底撈只給打40分
    第一財經記者從擎朗科技了解到,該公司餐飲機器人從2018年開始量產下線,目前產量已經能夠達到4萬臺,月營收達到千萬元以上。同時投資擎朗科技的知名機構股東還有雲啟資本。雲啟資本從A輪就開始投資擎朗智能,並持續多輪加注。
  • 寶寶不哭:被解僱的餐飲機器人也有明天
    01 腿腳受寵,手腦解僱的餐飲機器人邱吉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危機之下送餐機器人開始在餐飲行業走紅。比如,疫情之下4家店倒閉3家的上海某餐館,在疫情恢復後的最後一家店大膽租用傳菜機器人,在疫情期間大起大落的客流中,有效緩解了人手不足問題。
  • 普渡科技CEO張濤出席國際餐飲創新峰會,以送餐機器人助力餐飲服務...
    10月24-25日,為期兩天的「品牌升級·組織變革 · GIIS 2019國際餐飲創新峰會」在北京千禧大酒店成功舉辦。活動現場,億歐「2019餐飲產業服務商20強」榜單正式發布,餐飲機器人研發企業普渡科技憑藉著豐碩的餐飲機器人落地成果榮登本屆榜單。
  • 碧桂園餐飲機器人集大成之作,FOODOM天降美食王國正式開業
    這一方面代表了國家權威機構對千璽餐飲機器人的正式認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千璽集團在餐飲機器人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已成為當今中國乃至全球智慧餐飲的集大成者、行業創新升級的領軍人。目前,千璽餐飲機器人已經受到市場和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與認可。22日,千璽集團與北京北辰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北辰集團」)宣布,將圍繞北辰旗下所有會展中心智慧餐飲供應展開全面戰略合作。
  • 湘鄂情「味之都」北京市場加速布局 餐飲轉型加劇
    記者從首家民營餐飲上市公司湘鄂情獲悉,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在穩定中高端餐飲市場的同時,快速向大眾市場輻射,向綜合餐飲服務商轉型。  1月30日,北京湘鄂情集團在「味之都」北京萬通店舉行記者會,湘鄂情集團副董事長、副總裁誾肅宣布「味之都」北京市場布局提速,今年爭取在北京的每一個商圈都開一家味之都。
  • 拔草中國餐飲攬客機器人
    「中國人更願意嘗試新東西,只是因為這些東西看起來很酷」(摘自《紐約時報》評中國技術熱潮),不太認同這個觀點,包括文中談到一個案例:「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用腦子想像按按鈕的動作未能成功而被引發的嘲笑。
  • 中國餐飲機器人在莫斯科餐廳「歡樂送」
    疫情之下,對無接觸式服務的需求暴漲,俄羅斯許多服務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莫斯科一家連鎖餐廳裡最近就來了幾名不尋常的「服務員」,他們是來自中國的餐飲機器人。萌系機器人為你上菜為減少接觸,俄羅斯餐廳引進了由中國科技公司研發的餐飲機器人。 該公司俄羅斯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出口俄羅斯的機器人產品是「歡樂送」和「貝拉」系列。「歡樂送」採用方圓結合的線條更適應餐廳和商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