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日前,臺灣「教育部國語推動委員會」公布「中文譯音統一規定」草案,草案捨棄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代之以臺灣自行研發的所謂的「通用拼音」作為島內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譯統一規範。草案一出,遭到臺灣社會各界的強烈抨擊,輿論指責臺灣新當局的倒行逆施,指出中華文化的根是無論如何也斬不斷的,少數臺獨分子的愚蠢行為必將以失敗而告終。
-
「臺灣版漢語拼音」 曾志朗也說不清楚
「臺灣版漢語拼音」 曾志朗也說不清楚 2001年06月21日 11:4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人使用漢語拼音嗎?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大陸喜歡橫著寫,在臺灣都只會豎著寫,也就是上面是「ㄧ」,下面是「ㄞ」,然後在右邊偏中間注個「ˊ」,表示這是四聲。如果是漢語拼音的話,就是注成ya。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
-
臺當局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
中國臺灣網9月17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會議今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政策將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臺當局對於臺灣各縣市的補助活動,如果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將不予補助。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表示,漢語拼音有利和國際接軌,未來將在一個月內先行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
臺灣中文譯名1個月內將全部改用漢語拼音
臺灣「行政院」去年要求完成全臺的漢語拼音正名,但擁有地名管轄權的各縣市存在歧見,全臺地名亂糟糟。「行政院」3月2日下最後通牒,1個月內,統一中英對照表,完成漢語拼音正名。行政區域全要「改名」臺「行政院」2日召開會議,由「政務委員」曾志朗召集,副召集人為「研考會」主委江宜樺。
-
臺北路牌將用漢語拼音
東方網7月30日消息:臺灣消息,儘管臺灣當局決定中文音譯外文採用通用拼音,但臺北市長馬英九已經決定,將在今年年底以前,將臺北市現有的161條道路路牌,全部改為漢語拼音標示。
-
臺灣人不用漢語拼音竟用它!
    「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拋棄複雜的繁體字 網友:還應改用漢語拼音
近日,有網友表示臺灣一直採用的漢字注音符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並且表示漢語拼音更好用,從而引發熱議。 昨日是漢語拼音之父、中國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111歲大壽,50年前,老爺子用時三年,深入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研究,公布了如今膾炙人口的漢語拼音。
-
漢語拼音溯源
你可知道,我們使用多年的漢語拼音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它的產生和發展是漢語語言社團歷盡千帆後的大智慧。 自從漢字形成並廣為傳播,利用什麼方式拼讀漢字(甚至外文)就成了一個大問題。我國古人很早就對此進行了探索,唐末五代時期的僧人守溫就曾創製過用30個漢字作為字母進行拼讀的「拼音方案」,並用來輔助僧侶學習梵文。
-
漢語拼音標註有新規?
老師:可能是一種簡寫,但容易給學生造成混亂 本報3585000熱線11月9日訊(記者毛琳琳)臨淄區的於先生反映,他發現兒子的一本教輔材料上的漢語拼音標註跟教科書上的不一樣。例如「花兒」的漢語拼音標註為「huar」,這樣的拼法還有很多,兒子常常無法拼出來,於先生懷疑,漢語拼音這樣標是不是錯了?
-
馬英九質疑當局 臺北市將繼續推行使用漢語拼音
中新網香港7月11日消息:臺北訊,臺灣當局「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昨天表決表決通過中文譯音將採用所謂「通用拼音系統」的方案。但臺北市政府採用漢語拼音的立場仍十分堅定:除非當局以立法方式明確要求譯音系統必須與「中央」一致,臺北市不會改變採用漢語拼音的決定。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周有光:最反感別人叫我「漢語拼音之父」
其子周曉平曾要求記者,「文中提到的『漢語拼音之父』幾個字務必去掉」,父親「最反感別人這樣叫他。他常說,漢語拼音搞了一百年,自己只是參與方案最終制定的幾個人之一,不能叫『漢語拼音之父』」。這既是周有光的謙虛,也是一種事實——現行《漢語拼音方案》,是在很多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漢語拼音使用亟待規範化
聯合國於1979年通過決議,決定以漢語拼音取代「韋氏拼音」;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也於1982年開始,規定以漢語拼音作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漢語拼音之所以能在國際上得到認可,除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外,還在於漢語拼音比當時國際上流行的「韋氏拼音」更具有科學性、能更準確地反映普通話的發音。
-
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
原問題:古時候沒有漢語拼音,遇到不認識的字,人們怎樣去認識漢字的?這麼問就應該多花點時間去了解一下漢語拼音的發展歷史,其實很早以前,漢字就有拼音了,只不過跟現在的漢語拼音不太一樣,複雜程度也更大,只有對漢字注音,人們根據注音也就能識字和發音的。在漢字的發展中,漢語拼音是後來的一個產物,是從西方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的。
-
臺北市街道名牌及大型指示標誌全面改用漢語拼音
臺北市街道名牌及大型指示標誌全面改用漢語拼音 2003年04月09日 08:2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漢語拼音:從讀寫工具到文化津梁
和漢字漫漫數千年的歷史相比,漢語拼音在我國推廣的短短60年,不過是拈指一瞬。然而,就是這一個甲子的輪迴,漢語拼音在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曾說:「漢語拼音方案是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橋梁。它一方面方便人民大眾走向文化,另一方面方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
漢語拼音12《an en in un ün》,一年級必備拼音基礎
漢語拼音12《an en in un ün》在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韻母ie、üe、er,這節課繼續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學習5個前鼻韻母an、en、in、un、ün。漢語拼音12《an en in un ün》圖片課文晚上,爸爸和媽媽在看電視。爸爸說:「看新聞(wén)吧?」媽媽喝了一口飲(yǐn)料說:「還不到時間呢。
-
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會不會混淆?
很多家長,都問過一個同樣的問題:同時學習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會不會混淆?混淆了怎麼辦?首先我們來看:什麼是自然拼讀和漢語拼音?而在清末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國際上流行的漢語拼音則為「威妥瑪式拼音法」,至今在西方學術界較為流行。如張裕葡萄酒Changyu、功夫Kungfu、毛澤東MaoTse-tung、蔣介石ChiangKai-shek等一些知名品牌和人物都沿用威妥瑪拼音。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正式確立了以英文字母為漢字注音的規範形式。
-
漢語拼音: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如今,漢語拼音已經深入每一個人的學習與生活,特別是進入資訊時代,漢語拼音使很多人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學習、寫作、互通信息,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處理公務、商務等事務,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好工具、好夥伴。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座談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餘人,共同回顧漢語拼音研製的歷程,研討推廣和應用漢語拼音的歷史經驗與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