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嘉賓:
吳本淵 國家行政學院退休幹部、吳玉章同志之孫
陳章太 國家語委諮詢委員、國家語委原副主任
李 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南方科技大學教授
趙國成 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國家漢辦副主任
張 偉 中國殘聯理事,中國盲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
範詩銀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
翟京華 北京育民小學校長、語文特級教師
60年,一個甲子。
從1958年2月11日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批准並決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起,至今已經走過了不平凡的60個年頭。如今,漢語拼音已經深入每一個人的學習與生活,特別是進入資訊時代,漢語拼音使很多人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學習、寫作、互通信息,能夠利用網際網路處理公務、商務等事務,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好工具、好夥伴。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座談會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餘人,共同回顧漢語拼音研製的歷程,研討推廣和應用漢語拼音的歷史經驗與時代價值。
漢語拼音從誕生到締造奇功偉績
記者:《漢語拼音方案》頒布推行60年來,在各方面取得巨大成績,對國家、社會、個人、事業乃至世界都作出重大貢獻。怎樣認識《漢語拼音方案》誕生的時代背景及其功績?
吳本淵:為什麼要搞漢語拼音?我爺爺、時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說,其實當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用一個好方法來掃除文盲。
1940年,我爺爺在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成立大會上說過:「中國要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如果全國滿是文盲是建立不起來的。」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沒有文化的國家是強盛不起來的。這就是他致力於、熱心於探索、推動文字改革,推動漢語拼音方案制定的初衷。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文盲率達80%以上,黨中央為了能迅速改變落後面貌,特別重視掃盲和文化普及,開展了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和制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大任務。剛解放時,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代寫書信的小攤。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是在我們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的一項偉大工程,它凝聚了許許多多人的智慧,比如說瞿秋白、林伯渠、黎錦熙、葉籟士、倪海曙、胡愈之等。它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探索,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才最終向社會頒布推廣。
陳章太:60年來,《漢語拼音方案》的功績主要體現在兩個時期,即前30年和後30年。前30年,它為漢字注音,拼寫普通話,掃除文盲,普及學前教育,促進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發展,廣泛用於排序、檢索、人地名拼寫、電訊傳輸、計算機輸入、語言信息處理、網絡運行和社會交際、國際交流等諸多方面,為國家、社會的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創造條件、打下基礎。《漢語拼音方案》從國家標準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標準,為國際上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
後30年,《漢語拼音方案》的功績主要體現在為適應國家深化改革開放的戰略實施和大數據時代的需要,進一步加強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國際化建設,在信息網絡化、國際化等領域作用充分凸顯,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它的重大功績將越來越多顯現出來。
記者:作為小學校長,您怎樣看待漢語拼音的文化價值?
翟京華:漢語拼音雖然歷史不長,但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一是助力掃盲。中國現在是全世界會讀寫人口最多的國家,漢語拼音為掃盲、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作出卓越貢獻,也為建設文化強國發揮了無可替代的力量。
二是提高識字率。語文是各科學習的基礎,漢語拼音又是語文學習的輔助工具。小學生要在小學階段掌握3000個常用漢字,第一學段認識1600個。藉助漢語拼音,學生可以主動識字、獨立識字,大大提高了識字效率。漢語拼音特別有利於自主學習,學生藉助漢語拼音進行閱讀、寫作、查閱字典,自主拓展知識疆界。一年級學生通過閱讀漢語拼音讀物,寫漢語拼音日記,提升了語文素養。
三是普及中華文化。沒有字母,人們只能靠口耳相傳來學習。漢語拼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普及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同時也減輕了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難度,對傳播漢語文化有重要意義。
古老漢字成功駛入信息化快車道
記者:人類文明史早期產生了4種文字,只有漢字在經歷了多次形體變化,大量使用形聲字後一直流傳到現代,並基本保留了早期形態。在信息化時代,所有文字符號系統都面臨信息編碼、檢索查詢等信息技術問題。然而,古老漢字成功駛入了信息化快車道。漢語拼音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李藍:《漢語拼音方案》是以26個拉丁字母為拼寫符的。從1605年到1958年,漢語和漢字的拉丁符號拼寫方案走過了353年。這是一個歷史的選擇,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漢字具有超語言、超語音的特點,千百年來,儘管漢語方言分歧嚴重,但人們都使用同一種漢字。漢語和漢字需要一種符合語言學理論、直接反映讀音的拼寫符號,在資訊時代尤其如此。
信息化的含義主要是信息編碼和信息交互。在現代社會,漢語既要接受外來詞語,也要進入國際社會,尤其是中國的人名、地名、機構名、事物名等,都要進入國際編碼系統。1977年,漢語拼音取代了威妥瑪氏拼音,在國際上通用。
在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使用漢語拼音來學習漢語、認識漢字,這對於習慣使用拉丁字母的外國人來說尤為方便。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漢語拼音在中文電腦漢字輸入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由於漢語拼音字母是拉丁字母,在利用鍵盤輸入漢字時不需要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國際標準鍵盤。
如今,漢語拼音廣泛應用於語言教學、新聞出版、字典辭書注音、圖書排序檢索、產品型號及代號等領域。一些大型資料庫如病歷、人事檔案、戶籍管理等,漢語拼音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為壯族、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研製新文字時,漢語拼音方案是研製新文字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漢語拼音延伸成為國際的文化橋梁
記者:周有光先生曾說,漢語拼音「原來是國內的文化鑰匙,現已延伸成為國際的文化橋梁」。多年來,孔子學院總部在結合《漢語拼音方案》開展漢語國際教育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趙國成:孔子學院開到哪裡,漢語拼音就走到哪裡。目前,中國在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526所孔子學院和1113個孔子課堂,現有中外專兼職教師4.6萬人,累計開設各類漢語班次41萬個,各類面授學員達916萬人。
漢語國際教育的快速發展,直接得益於《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和推廣,它為國際漢語教學打開了一扇門。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國內外開始採用漢語拼音教授漢語,大大加快了漢語走向世界的步伐。許多漢語拼音詞彙已進入外國辭書報刊,受到普遍歡迎和應用。《漢語拼音方案》對傳播中國語言和文化,加強中外各領域交流合作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漢語拼音是國際漢語教學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和工具,在孔子學院的課堂教學實踐和教材編寫中,由於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國人無法從漢字字形上獲得讀音,初級階段一般都採取拼音先行的方法來幫助漢語初學者快速入門。可以說,漢語拼音作為國際漢語教學中規範的拼寫注音工具,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漢外語音對比、語言信息處理等領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漢語拼音方案》是漢語教師對學生進行聲、韻、調訓練的重要依據,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是合格漢語教師的基本標準。在公派教師、本土教師和志願者教師招聘考試中,漢語拼音是重要的考核內容,尤其是具有漢語發音特點的聲調、兒化、輕聲等內容。在外派教師培訓中,《漢語拼音方案》是「現代漢語」教學的核心課程;本土教師培訓更設置專門的正音課程,規範漢語發音。
在推廣漢語水平考試方面,漢語拼音對推廣漢語考試和貫徹「考教結合」理念意義重大。孔子學院總部推動漢語考試改革,先後研發並實施新版漢語水平考試(HSK)、中小學生漢語考試(YCT)和商務漢語考試(BCT)。為了降低學習漢語的門檻,鼓勵學生積極性,HSK和YCT對低級別卷面試題進行了拼音標註,減輕了初學者對漢字的畏難情緒。由於漢語拼音輸入法的普及,使得HSK機/網考得以大力推廣,考生人數逐年大幅提升。
漢語拼音的特殊意義和新韻研究
記者:《漢語拼音方案》對殘疾人及殘疾人事業有怎樣的特殊影響和意義?
張偉:漢語拼音深刻影響了我國殘疾人教育事業的發展,對聽力和視力殘疾人的教育、生活等方面有著特殊意義。目前,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其中聽力和視力殘疾人3300多萬,他們只能使用手語和盲文。
1958年7月,《漢語拼音方案》頒布不到半年,以該方案為基礎的《漢語手指字母方案》出臺,讓聾人通過學習漢語手指字母拼打出漢字音節,作為識字的「拐棍」和發音教學的輔助手段,在聾人教育、手語書籍中廣泛使用至今。《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後,現行盲文僅進行微調就和《漢語拼音方案》整體一致,也是一直使用至今。盲人朋友通過盲文可以學習複雜的科學文化知識,如果沒有盲文,很多工作就無從開展。
手語和盲文作為國家語言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聽力和視力殘疾人使用的特殊語言文字。漢語拼音的推廣使用有力推進了手語和盲文規範化進程,為進一步保障聽力和視力殘疾人的語言文字權利創造了條件。《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在2017年底由國家語委規範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成為語言文字規範,今年又經教育部、國家語委、中國殘聯同意正式發布,自今年7月1日起實施。
《漢語拼音方案》的推行使手語、盲文和漢字、普通話有了密切聯繫,為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的研製、推廣和使用創造了條件,推動提高了手語和盲文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為殘疾人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文明的發展成果提供了便利。
記者:從中華詩詞看,從古至今,韻書的研製和刊印從沒有停止過。改革開放以來,詩友們對新韻書的呼聲日漸高漲。這方面的情況是怎樣的?
範詩銀:中華詩詞有兩個基本要素,一個是律,也就是平仄;一個是韻,也就是押韻。漢語拼音的注音,是當下不少詩人用新韻創作的自然依據。
中華詩詞學會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與漢語拼音結下了不解之緣。2015年底,學會接受了教育部委託的新韻研究任務。通過對社會上新舊韻書和詩詞創作實踐經驗的分析,我們認為制定一部新韻書,一是要有法可依。當代詩詞的聲韻應該是普通話聲韻,韻書應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和《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法律依據。二是要有理可依。這個理,簡而言之,就是《漢語拼音方案》所具有的音韻學理依據,就是新韻書的音韻學理依據。三是要有實踐經驗可依。中華詩詞學會的3萬多名個人會員和260個團體會員以及廣大詩友,每年創作難以計數的詩詞,從中積累了大量的用韻經驗。
經過反覆論證,確定新韻書的韻部劃分與《漢語拼音方案》相一致,與傳統詩詞藝術相銜接,與當代詩詞創作實踐經驗相融合,並吸收首都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部分研究成果,將韻書定名為《中華通韻》(十六韻),於今年4月24日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結項鑑定。此外,我們還組織了新韻詩歌創作活動,探索開展《中華通韻》實驗教學,社會反響良好。
開展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漢語拼音教學
記者:漢語拼音一般是一年級小學生入學後的學習內容。學習者的低幼化,拼音字母的複雜化,會給學習帶來一定難度。作為語文特級教師,您認為該如何打造漢語拼音的教學特色?
翟京華:統編語文教材因人制宜,降低難度,精簡結構,形成了一個貼近小學生特點、切合教學規律的「漢語拼音小學教學版」。
拼音教學要化繁為簡,表現在合併同類、分流處理。例如,聲母按照發音部位分為7類:有雙唇音、齒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後音、舌面前音、舌面後音等,此類知識學生難以理解。不出現術語,不當作知識來講解,而作為技能來運用。只對易混淆的聲母強調一下發音部位和方法,如對於送氣音與不送氣音,讓學生把手放在嘴前體會比較。
小孩子學拼音,要學得有趣,化枯燥為生動,化陌生為親和。當知識染上情感色彩、富有情趣,就好學好記。孩子的拼音學習一般有三個重點、三個難點:三個重點,一是讀音準,字形清。二是拼讀熟。注重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孩子拼讀的興趣。三是書寫規範。佔格位置,筆畫書寫不與英文字母混淆。三個難點,一是省略規則。若省略規則不熟,容易造成看到的讀錯、拼寫的出錯。二是標調規則。音節標調要標在6個單韻母上,有些音節中同時含有幾個單韻母,可用標調歌幫助記憶標調規則,這樣標調不會錯。三是理解整體認讀音節。整體認讀音節指的是無須拼讀的音節。
拼音教學要貼近語言實際,貼近生活實際,以用驗學,貫通始終。時間適當。拼音教學放在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充分發揮了對於識字的輔助功能。統編教材將漢語拼音放在入學教育單元和第一個識字單元之後,做到了口語先行、與識字緊密結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學程短。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學生便能基本掌握,其後貫通於整個小學階段,比如生字、多音字、繁難字的注音,音序查字法的運用等。標準清晰。學會漢語拼音的標準是四個讀準、三個正確書寫、一個拼讀、一個認識、一個熟記,即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中國教育報》2018年05月14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