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上海的跑步基尼斯記錄 馬拉松已是一種時尚

2020-12-26 搜狐網

不少年輕人用跑步作為交流方式

醫務人員對身體不適的選手進行救治

有外籍選手佩戴了可愛的頭飾

感謝部分接受採訪者提供珍貴圖片

  晨報記者 殷力勤 攝影

  黃欣 製圖

  晨報記者 陳敏

  「他們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會有這麼多人一起跑馬拉松。」站在2011年東麗杯上海國際馬拉松的起跑線前,七旬老人劉松鶴感慨萬分。

  他所說的「他們」,是那些曾經和他一起跑步、如今已故去的老友。他們同屬上海的南京路長跑隊。這支長跑隊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每年4月的第二個周末都會舉行自己的馬拉松賽,迄今已是三十載。

  三十年的春去秋來,他們和越來越多的路跑愛好者,和上海一起向前奔跑,用腳步感知著這城市的每一個變化。於是,記錄下了一段關於上海的跑步記憶。

  屬於上海的跑步基尼斯記錄

  2011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的2.6萬個參賽名額,早在第一階段報名時就被一搶而空;此前10月的北馬,3萬個參賽名額在報名啟動後的130個小時內被搶光。據中國田徑協會統計,國內今年舉辦了22場馬拉松比賽,直接參與人數30多萬人次。而明年,又有10餘個城市申請舉辦馬拉松,據估計全年賽事總數將超過30場。

  跑馬拉松,已是一種時尚;跑步更是日益平常的潮流。計程車司機顧師傅雖然沒有參加今年的比賽,可對他來說,每隔一天跑個4、5公裡,早已成為他和同伴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是哪天有事兒沒跑了,這一天都不舒服。」這座城市裡,越來越多的人和他有著共同語言。

  相比起30年前的路跑者們,顧師傅們真是幸福多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即便是在上海,馬拉松也還是個比較新的詞彙,旁人聽來,可都覺得有點「嚇勢勢」的。那個時候,跑步的人少,別說跑個馬拉鬆了,就連一般的路跑,「怕被人看見難為情,還得趁著天沒亮、墨墨黑時跑。」68歲的康德雄現在想來,都樂了。不過,畢竟也是因為當時「懂的人少」,不知道跑步的好處,他說。

  而當時,在南京路第一醫藥商店工作的徐孫烈,這個五十年代的業餘體育積極分子,不但牽頭成立了「南京東路一條街老年長跑隊」(後改為南京路長跑隊),幾個月後就組織了隊伍的首屆業餘馬拉松比賽!開跑那天,市總工會、區體委、區工會都派了人來,25人從人民廣場起跑,有22人跑到了終點、松江九O一廠,全程用了四五個小時,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從此,打破了一些人心中「馬拉松高不可攀」的想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那屆比賽於1980年10月19日舉行,而首屆北京國際馬拉松,則是於1981年9月舉辦的。不僅如此,從那時起至今,南京路長跑隊的這項比賽,於每年4月的第二個周末舉行,從未間斷。

  數十載的堅持,徐孫烈贏得了一項殊榮、「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個人連續舉辦業餘馬拉松比賽活動數量之最。這讓許多其他城市的跑者隊伍們敬慕不已,也是上海跑者們的驕傲。

  電線桿和小紙牌

  自1994年柏林馬拉松賽以來,配備在參賽者身上的電子晶片,已成是如今各大馬拉松賽不可或缺的自動計時裝置。而42.195公裡的距離,也能通過高科技設備輕鬆搞定。可以前沒有這麼高級的設備,且又是民間自發組織的馬拉松比賽,南京路長跑隊的比賽又是怎麼辦的呢?「很簡單,」劉松鶴大笑著說道:「人民廣場每兩根電線桿之間的距離是50米。阿拉就找好從西藏路到黃陂北路之間的11根電線桿,作為前後兩點,繞著這兩點跑上42圈,不就是一個馬拉鬆了嗎?」

  42圈可不是個小數字,邊跑還得邊記著自己已經完成幾圈,真是容易犯暈。「這個也好辦。每個人發42塊小紙牌,跑一圈就丟一塊到固定點的箱子裡,每一個牌子上都有圈數和運動員的號碼,也便於一旁的裁判記錄。」劉松鶴娓娓道來。

  他們並不總是在人民廣場跑馬拉松。隨著路線的不斷拓展變化,就有隊員提出,全線距離準不準,會不會跑多了。為此,對每次的馬拉松跑路程,徐孫烈都會事先踩點,多次測量。

  這活兒可一點都不輕鬆,二十多年間,老徐和同伴就利用休息日,騎著自行車測量距離。自行車一圈是2.28米,起初他們在車輪上綁紅線,一路上為專心數圈數,不說話。直到後來,為自行車安上了計數器了,才大大減輕了工作量。可為了精確,他們每次測距,都要重複兩三遍才放心。

  作者:陳敏 (來源:新聞晨報)

相關焦點

  • 打破日本馬拉松記錄的新谷仁美為何討厭跑步
    儘管死灰復燃,新谷仁美老老實實地說:我還是討厭跑步,但不幸的是,它似乎屬於我,我希望能取得成績。仁美新谷逐漸回歸巔峰。2019年4月,新谷仁美以31.2.99秒的成績獲得多哈亞錦賽10000米(以上)銀牌,並在秋季舉行的多哈世錦賽10000米比賽中排名第11位。
  • 時尚標籤背後:「女神」的馬拉松帳單
    彼時,已從名古屋女子馬拉松回北京的周薇,正和老公趕往首都機場,準備周末的重慶馬拉松全馬。正驚嘆他們夫婦好體力時,周薇說,下周還要去成都雙遺馬拉松,也是全馬。  女子馬拉松在中國興起,跑馬不再是男性專屬,也不是女漢子的標誌,而是成為中國女性時尚生活方式風尚標。  從女明星到企業高管、金融、媒體從業者,她們已經引領中國新一波女性馬拉松消費熱潮。
  • 跑鹹馬泡溫泉成跑步圈新時尚,2018鹹寧馬拉松主打溫泉主題
    作為國際上非常普及的長跑比賽項目,馬拉松如今在中國呈井噴式發展,從歷史最長久的北京馬拉松,人數最多的廈門馬拉松,再到服務最完善的上海馬拉松,以及種種崛起的二線城市比賽,馬拉松在中國遍地開花,成了高端、時尚、流行的代名詞。
  • 馬拉松陸續回到大眾生活,抖音如何使跑步深入人心
    2020上海馬拉鬆開跑前夕,只要在抖音上搜索「上海馬拉松」關鍵字,就會出現馬拉松「dou是跑馬人」的專題頁面。在下拉頁面裡,還有關於上海馬拉松辦賽的相關信息、參賽者的個人體驗。 2020上海馬拉鬆開賽前夕,抖音就已開設馬拉松專業頁面
  • 打破日本馬拉松記錄的新谷仁美為何討厭跑步
    儘管死灰復燃,新谷仁美老老實實地說:我還是討厭跑步,但不幸的是,它似乎屬於我,我希望能取得成績。仁美新谷逐漸回歸巔峰。2019年4月,新谷仁美以31.2.99秒的成績獲得多哈亞錦賽10000米(以上)銀牌,並在秋季舉行的多哈世錦賽10000米比賽中排名第11位。
  • 上海欲打造迪士尼馬拉松 在唐老鴨陪伴下跑步
    (圖1)上海迪士尼6月16日將正式開門迎客,有跑步愛好者詢問:「上海迪士尼是否會借鑑美國迪士尼經驗,舉辦馬拉松賽?」記者昨天獲悉,浦東國際馬拉松賽確實有意引入迪士尼元素,打造有上海特色的迪士尼馬拉松。一個個主題樂園組成了獨一無二的賽道;終點處,迪士尼卡通人物米老鼠、唐老鴨、高飛在熱情地向你招手;印有米老鼠頭像的紀念獎牌更是萌得讓人愛不釋手,把童話與跑步完美結合,這就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迪士尼馬拉松。
  • 肥城4882人廣場舞接力跳 刷新基尼斯記錄
    10月13日,肥城市舉辦「市民廣場舞接力跳」挑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活動,刷新了「最多人數廣場舞接力跳」這一項目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  本次廣場舞接力跳活動的主題是「美好肥城·我的家」,參與者有老人、孩子,有工人、農民、學生。其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僅4歲。
  • 什麼是馬拉松跑步?-速爾跑步跑鞋知識百科解讀
    於是,在眾多跑者的詞典裡出現了「馬拉松」這個詞,我要參加「馬拉松」這樣的話語。「馬拉松」是什麼?人名、地名、還是跑步······雖然很多人都參加到「馬拉松」之中,但我相信還是有人不清楚「馬拉松」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叫「馬拉松」。
  • 沃爾沃@2020上海馬拉松丨忘記競爭,去享受跑步本身的快樂
    跑步真的是俗世間一道美妙的風景線,不受年齡的限制,不受性別、人種、地域、貧富貴賤的限制,一個人像一道光一樣穿梭在城市喧囂的大街小巷,帶給旁觀者一種堅定的力量。 每個人開始跑步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是堅持下來的人總會想用一兩場馬拉松來給自己的堅持加個勳章。
  • 六小齡童的「基尼斯」世界記錄藏著多少秘密
    早在2013年的7月,六老師憑藉自己的4500件西遊藏品獲得了基尼斯世界之最。這就變得有意思了起來,因為常人都是靠數量增加打破世界記錄,而六老師卻反反其道而行之。藏品從13年的4500件降到了16年的1500件,卻再次打破了世界記錄,這真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但是我最後還是發現了其中的秘密。
  • 2019上海馬拉鬆開啟報名,今年的賽道新時尚是垃圾分類
    作為上海乃至中國馬拉松賽事的一張亮麗名片,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一直都是備受跑者青睞的賽事。7月29日晚,2019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召開首次新聞發布會——今年的賽事將於11月17日開跑,而報名則從29日當晚就正式展開。和往年一樣,今年的上馬將依然以跑者的體驗為優先,在報名、補給、賽事配套等方面給予參賽者滿意周到的服務,與此同時,垃圾分類則將成為今年賽道上的新時尚。
  • 智慧雲創始人陳雪頻的上海馬拉松隨筆
    今年是第25屆上海馬拉松,最直觀的變化是名字。以前都是上海國際馬拉松,今年把國際兩個字去掉了。我估計這個改名也是遵從了許多國際知名馬拉松的命名傳統,比如波士頓馬拉松、東京馬拉松等,也彰顯了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的自信,不用刻意強調「國際」身份。不過今年由於疫情緣故,只有長期居住在上海的外國人參賽,也沒有了黑人專業運動員參賽,參賽運動員確實不如以前國際化了。
  • 用跑步+旅行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
    2019年擔任右玉馬拉松2452019年擔任大同馬拉松245~快樂跑步健康生活~96年的王妍性格開朗樂於助人,廣交朋友,也喜歡用旅行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開始接觸跑步時,每天5點起來晨跑,從最先的5公裡開始,慢慢的逐漸加大跑量。由於自己工作特殊性,加之飲食作息不規律,跑步後既增強身體素質,同時也釋放了工作壓力。
  • 5000名額不到一小時搶空 上海馬拉松為何這麼火
    跑步為何成新寵  「過去我們長跑隊裡,50歲就算年輕的了,近幾年來大不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渴望加入進來。」大華長跑隊的領隊蔣守綱很有感觸。過去,跑步還是中老年人唱主角,時下卻成為城市中最潮的運動,每年趕赴這場時尚派對成為不少年輕人共同的選擇。  跑步為何成為滬上年輕人的健身新寵?「跑步健身簡便宜行,而且還可以欣賞景觀、融入自然。」
  • 體重影響馬拉松成績?最新跑步標準體重對照表,你屬於哪一級?
    此外,科研人員對衣索比亞的12位男子跑步精英和12位女子跑步精英的研究表明,脂肪水平和比賽成績的相互關係,男子為80%,女子為78%。這些跑步者體重都很輕,但是他們中跑得最快的正是那些體重最輕的。
  • 如何提升馬拉松跑步成績
    馬拉松從來都是一項速度的遊戲,很多人開始跑步之後,就會想方設法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2享受訓練這個過程跑馬拉松,最重要的是在於這個過程。訓練是一門科學,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增加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和認知。很多人會覺得訓練很枯燥。是的,訓練非常枯燥,但是我們可以去享受這個過程。不管是輕鬆跑,還是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或者節奏跑,都應該是一種享受的狀態。不要因為這一次訓練沒做好,就很沮喪。
  •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一旦出發,必須到達——記一位「普通」的跑步...
    唯一的不同,大概是他有著堅持5年的跑步經歷。但這5年中,他也並沒有創造什麼驕人的跑步成績,不曾演繹感人或不凡的故事。那為什麼今天我們要來講述他的故事?因為這個普通人從5年前的某一天,選擇並堅持著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從中收穫到許多運動的樂趣和感悟。
  • 什麼是馬拉松跑步?-速爾跑步跑鞋知識百科解讀
    於是,在眾多跑者的詞典裡出現了「馬拉松」這個詞,我要參加「馬拉松」這樣的話語。「馬拉松」是什麼?人名、地名、還是跑步······雖然很多人都參加到「馬拉松」之中,但我相信還是有人不清楚「馬拉松」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叫「馬拉松」。
  • 朱廣輝手抄千米長卷《華嚴經》入選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近日頒發證書,確認我市作家朱廣輝用時12個月以小楷抄寫的《華嚴經》全文,共5卷,長1112米,榮獲最長手抄書法長卷基尼斯之最。展出的手抄長卷據介紹,該手抄長卷展出後社會反響強烈,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工作人員查民華主動聯繫朱廣輝,並告知其所抄的
  • 2020上海馬拉松賽記:沒有規矩,不成上馬
    一種喜悅和自豪感,油然而生!當國歌響起,現場所有人肅立高歌。身旁的萬國建築群應該聽到了這萬人大合唱。我身旁有幾名金髮碧眼的西方參賽者。在上馬今年不邀請國際選手參加的背景下,我相信這些外國朋友目前是居住在上海或生活在中國的。假如他們是在紐約、倫敦、巴黎、米蘭或溫哥華,當前都根本不可能參與上馬這樣的大型賽事。正所謂環球同此涼暖,能參加上馬的我們同樣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