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溼地,作為面積小、分布散的小型水面,廣泛存在於城鄉村鎮的各個角落,對野生動植物保育、生物多樣性維護、水質淨化、防洪排澇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研究表明,由於邊緣效應的擴增,同等面積情況下,幾個小微溼地所發揮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要高於一個大型溼地。然而,也正是因為不起眼,這樣的溼地經常被忽略,被遺忘,甚至被侵佔。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環境需求日益增大的今天,在高舉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旗幟的今天,在要求生態空間不減少的今天,小微溼地將成為城市景觀營建、野生動物保育、溼地保護率提升的重要載體。如何科學識別、有效管理併合理利用小微水體,是亟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2020年12月2日,上海市園林科學規劃研究院主持的《小微溼地資源多類型保護與利用管理模式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並得到專家一致好評。課題組針對上海小微溼地的特點,從類型劃分、利用模式和條線管理等三個方面,明確了上海小微溼地的定義,創建了一項識別小微水體的技術方法,形成了一套分類管理模式和多維利用範式。以區-鎮-村為尺度梯度,對接「新城-新市鎮-鄉村」體系,以自然保育、景觀遊憩、特色文化、生態旅遊等為建設目標,歸納形成了一套具有上海特色的小微溼地利用和管理模式,為全面性溼地保護提出了新抓手,為打造上海生態宜居支撐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
【來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