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馬其頓政府解除了針對大量難民湧入的限制措施,允許數以千計來自中東地區的難民從希臘湧入馬其頓境內。最近幾周,每天都有大約2000個非法移民和難民湧入馬其頓,人數是去年5月每日200人的10倍,令馬其頓疲於應付。
BBC昨日報導了歐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難民問題。報導指出,在德國東部地區,難民被聚集在安置點,安置點外一邊是右翼激進分子在進行著抗議活動,一邊是警察荷槍實彈維護安置點的安全。在義大利,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大約有4000名非法移民被救起上岸。在匈牙利,據統計,今年已有1.2萬非法移民通過旅遊方式進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三倍。
歐洲難民問題持續升級,此次危機被認為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歐洲難民危機,如何處理和安置大量湧入的難民成了各國目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北青報記者昨日採訪了數位專家和旅居歐洲的人士,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眼中及親歷的歐洲難民危機。
危機根源是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差異針對此次歐洲難民潮爆發的原因,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張利華解讀道:「歐洲的難民基本來自西亞和北非,此前的難民潮根本原因是二戰之後,歐洲地區和非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人們總是嚮往經濟發達的地區。在地理上,歐洲與中東、北非等戰亂地區比較接近,比如北非一般都坐船前往義大利,中東一般都前往希臘,難民前往歐洲有著地理上的便利。此外,西歐德國、法國、荷蘭,北歐瑞典這些國家是難民前往的主要目的地。原因顯而易見,就是因為這些地方的經濟發達、工作機會多、社會福利更完善。但是近幾年來,義大利、希臘都不堪重負,本國經濟也疲軟,邊境監管因此也更加嚴格。」
「這次難民潮主要是因為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局勢持續動蕩,但根本還是經濟、社會問題,戰爭只是誘因。應該說難民潮一直在持續,很難說二戰後有幾次大的難民潮,而是每每有大的事件發生後,前往歐洲的難民就會激增,比如波赫戰爭、中東地區幾場戰爭等。」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國福分析稱。
聯合國難民署報告顯示,在世界範圍內因戰爭、武裝衝突和迫害而流離失所者的人數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並且還在持續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球共有595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一年前的數字是5120萬,而10年前則是3750萬。敘利亞是造成世界上最多境內流離失所者(760萬)和難民(截至2014年底共388萬)的國家。阿富汗(259萬)和索馬利亞(110萬)排在其次。
清華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希臘人瓦西裡斯進一步解讀道:「阿拉伯之春以及近年來發生在中東的戰爭已經讓我們的國家花費了太多人力和物力,歐盟不應該再支持美國在中東和北非的政策,從而導致歐洲國家邊境因難民問題不堪重負。而近來的難民潮無疑和ISIS在中東地區異軍突起有關。」
「艾菲爾鐵塔下的商販很多都是難民」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張利華向記者講述道,自己在法國艾菲爾鐵塔遊覽時,曾經有過很深的感受,聽當地人說,這些小商小販都是難民,他們靠賣1至2歐元不等的紀念品、明信片等為生。
「當地人士還告訴我,因為法國的福利政策,這些難民還會選擇生育很多孩子,因為孩子越多,補助也就會越多,一般維持一家數口人的生活不成問題,但是也只是維持生計。」張利華稱。
張利華還提到,難民在德國靠打黑工生活,一般從事飯店服務員、火葬場這種低端工作,德國人對於這種難民比較歧視,排外嚴重,更不可能通婚。法國是左翼政黨同情難民,右翼則相反,薩科齊上臺後就曾收緊移民政策。
聯合國難民署今年出具的難民報告趨勢顯示,德國和瑞典是歐盟收到尋求庇護申請最多的兩個國家。
為什麼難民都愛前往德國?劉國福認為,德國成為最大難民接收國,是有諸多層面原因的。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戰敗國,希望接收難民實現人文主義關懷,其他國家也曾救助德國難民,這是政治上的原因;法律上德國遵循人權立國,因此法律很包容難民;經濟原因,德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庇護難民有經濟實力。上世紀70-90年代,德國接收難民更多,現在已經收緊了。
「現在難民問題在德國反響很大,大部分人認為應該盡到人道主義責任,但是在難民重災區很多人非常反感難民,發生過少數襲擊難民的事。」旅居德國的華人章博先生告訴記者。
「教授難民瑞典語,幫他們找工作」如何安置難民也成為擺在歐洲政府面前最為現實的事情,希臘因為地理和難民協定問題,面臨著不同於其他歐洲國家的壓力,瑞典為歐洲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之一,對於難民,也有著自己的傳統。
清華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希臘人瓦西利斯告訴北青報記者,希臘只有1000萬人口,因地理位置臨近中東、北非等戰爭多發區,因此,近十年來,希臘面臨著嚴重的難民問題,也接收了數百萬的難民。希臘首都雅典充斥著非法移民,成了他們的聚集地,因為他們的佔據,不少雅典當地人選擇了離開。
「希臘曾跟歐盟籤訂了都柏林二號規章,難民第一步踏進哪個歐盟國家,該國家就要負責接收、處理、審核該難民是否留在歐盟或必須遣送回國。該規定禁止將難民遣返出希臘或被送到其他歐洲國家。這是歐洲在庇護申請被濫用,避免一個難民同時在歐盟多國申請庇護。」瓦西利斯稱。
在瑞典從事媒體工作的彭可希女士表示,儘管有很多爭議,但瑞典民眾看待難民問題呈多元化,不會一邊倒。瑞典民意多數還是支持現在的移民政策,瑞典有移民局,有專門的機構安置難民,一般擁有難民身份,會受到瑞典政府培訓,如教授他們瑞典語,還幫他們找工作。瑞典很多基礎工作如護工、清潔工都是外來移民來做。
劉國福表示,成為歐洲國家的一名難民分為三個階段,主要包括尋求庇護期間、被認定為難民、重新安置這三個階段。根據相關難民公約,不管非法入境尋求庇護還是合法入境尋求庇護,都不能將其遣返回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地方,不遣返原則,這就是矛盾所在。
旅居德國的華人章博先生對北青報記者表示,在德國很多城市都有難民安置點,一般在學校、體育館等場所,圖靈根州是難民重災區,那個州經濟不太發達,德國有規定,安置難民的錢都來自區財政,難民也有相關補貼,這裡的市民怨聲載道。此外,冬天一般難民最難度過,很多難民營都是臨時的,怎樣安全度過冬天是政府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從遞交難民地位申請到獲得批准,叫尋求庇護期,這個期間是非法移民,也是不能從事工作的。難民身份即使申請成功後,因為語言不通的問題,這些難民一般也都是從事非常底層的工作,二代難民會好些。
文/本報記者 趙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