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劇難民危機 歐盟將推出新的移民與庇護公約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傳播,歐盟於3月關閉了對外邊界。隨之而來的種種限制,使潛在的尋求庇護者境況變得嚴峻。面對亟待解決的難民危機,歐盟考慮推出新的移民與庇護公約。

根據歐洲難民事務援助辦公室的統計,4月份總共有8730人遞交庇護申請,與2月份相比下降了86%。2月份歐洲各國當局共收到61421庇護申請。

據報導,歐洲難民事務援助辦公室負責人格雷戈裡表示,很明顯,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尤其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潛在的尋求庇護者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從那時開始,尋求庇護者的境況無疑非常嚴峻。他們本希望逃離暴力和迫害,但新冠危機使他們的處境更加惡化。

近日,捷克內政部長哈馬切克在致歐盟委員會的一份聯合聲明中強調,歐盟東部成員國已經成功的建立了反對接收難民配額的強大國家聯盟。

哈馬切克表示,他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可以用任何形式協助保護歐盟的外部邊界。在聯合聲明上簽字的還有與捷克同屬維謝格拉德集團的波蘭、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內政部長。此外,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和斯洛維尼亞也籤署了聯合聲明。

德新社報導指出,4月,歐洲法院裁定,波蘭、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國,在2015年難民危機期間違反歐盟法律,拒絕接受經希臘和義大利進入歐盟的尋求庇護者。

歐洲民政事務專員伊爾瓦·詹森表示,面對亟待解決的難民難民危機局勢,歐盟正在考量在未來幾周內,推出新的「移民與庇護公約」。(李思佳)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外媒:歐洲爆發難民危機已五年 疫情加劇了難民危機
    義大利曾經因為大量放任難民申請者和非法移民入境,而一度被歐洲其他國家視為「歐洲非法移民的漏勺」。分析指出,歐盟各成員國面對申請庇護的難民缺乏統一的標準,難以應對難民危機。 土耳其威脅放鬆管制 允許難民進入歐盟 除了歐盟內部欠缺對難民的統一管理外,地理上處於接收難民「前線」的土耳其也頻頻向歐盟施壓。
  • 疫情、難民、恐怖主義危機疊加 非傳統安全挑戰歐洲
    難民危機究竟給歐洲帶來何種問題?歐洲還能安全嗎? 難民正在撕裂歐洲 歐洲恐怖主義並非突發、孤立,而是自「9·11」積累至今。2015年,歐洲遭遇了二戰後最嚴重的難民危機。大量來自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的難民前赴後繼通過歐洲南部邊界進入歐洲,加劇了歐洲社會內部移民、宗教、文化等衝突,滋生歐洲恐怖主義。
  • 法國縱容排外主義將加劇歐洲難民危機
    英國金融時報網16日發表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特別顧問弗朗索瓦·埃斯堡為該報撰寫的題為《法國縱容排外主義將加劇歐洲難民危機》的文章。文章說,你或許認為歐元區危機很嚴重。如今,歐洲面臨的最嚴峻挑戰莫過於大批難民的湧入,他們是為了逃離敘利亞的大屠殺,北非和薩赫勒地區的動亂。
  • 歐洲頭條丨難民問題再升溫,美國惹禍,歐洲買單?
    這促使歐盟提出新的移民與難民庇護公約,希望在難民問題上達成全面的解決方案。 新冠疫情下,難民問題考驗著歐洲的「團結」。災難性的悲劇,再次引發對難民潮根源的探究。難民對希臘和歐盟所提供的生活環境並不滿意,疫情下他們面臨的情況越來越困難,更多的危機可能隨時爆發。 「歐盟團結」再受考驗 這場大火後,歐洲難民問題被再次推到聚光燈下。
  • 環球深觀察丨從歐洲到中美洲 美國政策加劇全球難民危機
    當地時間10月5日至9日,聯合國難民署第71次執委會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重點探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人道主義救援等問題。有關專家表示,美國中東政策是造成歐洲難民危機的根源,其推行的激進反移民政策也使中美洲地區移民問題日趨嚴重。
  • 歐洲難民危機:一場深陷良心與能力的掙扎
    今年1月至6月,有10.2萬人經過奧地利進入歐洲,有超過8萬人選擇留在奧地利境內申請難民庇護。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有超過2600名非法移民在前往歐洲尋求庇護的途中死亡。對此,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稱,對近些天來海上和陸地上發生的大量移民死亡事件感到「驚恐和痛心」,並號召歐盟各國政府儘快「作出反應,開闢安全合法的移民渠道,並承擔起國際責任,以人道的方式採取行動」。從2015年1月至今,超過31萬難民逃離家園入境歐洲,遠超2014年全年人數的21.9萬,這一數字預計將在年底突破40萬。
  • 半月談|三重危機,正在撕裂歐洲
    歐盟共同庇護體系(CEAS)是歐盟難民庇護政策的核心,隨著歐洲一體化進程不斷演變,形成了以「兩條例」(《都柏林條例》《指紋資料庫條例》)和「三指令」(「接待條件指令」「庇護程序指令」「資格指令」)為核心的法規系統,規定難民應該向「第一抵達國」提出庇護申請,建立難民指紋資料庫,並對接收、安置庇護申請者提出歐盟統一的最低標準。2015年開始的難民危機對原本緩慢發展的歐洲難民政策形成極大的制度挑戰。
  • 歐洲難民危機的起源及本質
    但是,來自中東、非洲、亞洲的穆斯林移民,往往很難融入主流社會,而且還受到境外影響,從而成為歐洲人眼中的「異質移民」。2015年夏秋之際,歐洲爆發難民危機(100萬「非法移民」湧入只有5億人口的歐洲),加劇了歐洲的「異質移民」問題。據歐盟邊境管理局和聯合國難民署數據,過去兩年前往歐洲的難民多來自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區。
  • 馬其頓防線被破 歐洲難民危機惡化(圖)
    歐洲難民問題持續升級,此次危機被認為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歐洲難民危機,如何處理和安置大量湧入的難民成了各國目前最為棘手的問題。北青報記者昨日採訪了數位專家和旅居歐洲的人士,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眼中及親歷的歐洲難民危機。
  • 難民危機持續困擾歐洲
    今年以來,儘管湧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得到初步控制,但難民危機卻遠未平息。歐盟各成員國圍繞難民配額分配、責任分攤等問題陷入爭吵;一些極右翼或民粹主義政黨用「反移民牌」贏得選民支持,不斷挑戰和衝擊傳統主流政黨。自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位於南部歐洲的義大利、西班牙和希臘成為大量難民抵達歐盟的第一站,持續湧入的難民讓三國頭痛不已。
  • 纏繞歐洲十年的難民危機 碰上疫情天災危上加危
    歐洲難民危機最早可追溯到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革命所引發的難民出逃潮。數目突然激增的中東、非洲難民經地中海及南歐各國,嘗試進入歐盟國家定居,並申請取得合法公民資格。難民來源國主要是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及利比亞、厄利垂亞等北非東非國家。
  • 歐盟定強制配額分16萬難民 東歐窮國不服安排
    然而,部分歐洲國家政府不「服從安排」,勢在歐盟內部掀起新一輪危機。除了該強制配額外,德國今年預計將接受80萬難民,政府決定增加60億歐元(約520億港元)預算,解決難民危機。  歐盟委員會將提出強制配額方案,重新安置抵達希臘、匈牙利和義大利16萬難民,其中德國將接受4萬人,法國3.1萬人。而不願意「出力」接收難民的國家,可以選擇「出錢」,得以暫時免除義務。
  • 上千人喪生地中海,難民問題割裂歐盟
    土耳其日前在敘利亞東北部進行的軍事行動也導致大量難民逃離家園,不少難民都以鄰近的歐洲為目的地。為應對可能捲土重來的難民危機,日前,歐盟推出「臨時團結機制」,旨在鼓勵成員國自願參加接收難民配額,不過應者寥寥。歐洲輿論分析認為,在應對難民問題上,歐盟存在諸多體制性障礙,未能形成合力,也難以出臺有效措施。
  • 希臘令1442名難民立即離境 成該國最大規模遣返?
    中新網1月16日電 據希臘《中希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月14日,希臘移民和庇護部長帕納約蒂斯·米塔拉基斯發布公告稱,已向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邊境管理局提出請求,要求依照已籤訂的歐盟-土耳其聯合聲明,立即遣返希臘境內1442名不滿足國際保護條件的難民。
  • 1442名難民被要求離境!如何合法移民希臘?
    不過,3月份新冠疫情全球爆發後,土耳其方面對難民疏於管控,並不再阻止難民進入歐洲,土耳其的這個決定導致很多難民紛紛前往土希邊境,並試圖入境歐盟國家,希臘作為和土耳其相鄰的國家,「吸引」了大批難民湧入。去年8月,希臘政府就遣返了134位伊拉克難民,這是首批獲得歐盟提供的每人2000歐元回國補貼金的非法移民,希臘政府稱,這也是希臘遣返人數最多的一批自願回國的非法移民,這批難民將乘坐飛機從首都雅典返回伊拉克。
  • 新一輪難民潮考驗歐盟
    歐盟不少官員擔心2015年難民危機會重演,紛紛呼籲加強歐盟外部邊界的安全管控。分析認為,敘利亞西北部局勢升級是此次難民潮再起的重要根源,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早日推動實現敘利亞的和平與穩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3月3日宣布,歐盟將向希臘提供7億歐元財政援助資金,用於應對當前難民危機。土耳其高官近來接連表態,由於敘利亞西北部局勢升級,土耳其不再有能力容納難民。
  • 維謝格拉德集團稱支持將難民安置在歐盟之外的國家
    新華社華沙11月21日電(記者韓梅 石中玉)維謝格拉德集團21日在波蘭華沙舉行成員國內務部長會議,支持將難民安置在歐盟之外的國家,宣布將成立移民危機管理中心。在會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維謝格拉德集團宣布將成立移民危機管理中心,旨在為在歐盟之外的難民,如在黎巴嫩和約旦的難民提供幫助。該中心由波蘭負責協調。
  • 歐洲移民危機惡化:馬其頓防線被破 德意遇難民潮
    歐洲移民危機惡化:馬其頓防線被破 德意遇難民潮 2015-08-24 09:55: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孔慶玲   中新網8月24日電 據外媒24日報導,歐洲難民危機惡化
  • 歐盟成員國在難民問題上觀點分歧加大,歐盟將如何抉擇?
    10月4日,丹麥政府宣布將不再接收歐盟2018年配額計劃的任何難民。由於此前中東歐的波蘭、匈牙利在2015年就拒絕執行歐盟的難民配額計劃,捷克於2016年也退出了這一計劃,政府剛剛改選的瑞典也很有可能在近期退出這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