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魂善而魄惡,魂靈而魄愚,當魄離開人體,便會淪為惡鬼殭屍。」 ——《子不語》
惡鬼殭屍是很多人的童年噩夢,每當影視劇裡恐怖的場景出現、陰森的音樂響起時,總讓人浮想聯翩,不寒而慄。
大家明知道世界上不可能有鬼魂、殭屍,但還是會打心眼兒裡覺得害怕。不過也正是由於恐怖片帶來的這種刺激感,很多人雖然看的時候會害怕,但有事兒沒事兒的時候還是會很想看。
其實殭屍並不是近代人杜撰出來的,明清時期許多小說家就開始編寫這方面的作品,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
事實上,許多文學作品並不是作者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基於現實的拓展和延伸,殭屍小說亦是如此。
數年前新疆火焰山工人施工,曾發現6具清代「殭屍」,它們均穿青衣、戴官帽、留著金錢鼠尾長辮,煞是恐怖,當地人發現之後急忙報了警。
第一、 「殭屍」現身火焰山
著名小說《西遊記》中有雲,「此山八百裡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這是唐三藏途徑火焰山時與當地一位老者的介紹。
相傳火焰山因為常年火光沖天、燥熱至極而得名,四周寸草不生,人跡罕至,故而吳承恩特意將其寫進了小說裡,作為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
其實火焰山的確如其名所言,曾經常年冒火。這是由於火焰山的地表層下埋著大量的天然煤,由於此地乾燥至極,煤田在高溫作用下發生自燃,因此山上常年火光沖天。
為此,數十年前政府曾組織過大規模的滅火行動,耗費了近兩年時間才終於將火焰山的火滅掉,如今這裡已經成為了吐魯番市的著名景點。
言歸正傳,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在火焰山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當地人曾挖出了「殭屍」,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原來,數年前曾有一施工隊在此地修建涼房,正當工人們平整地面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地下的幾座古墓,工人們壯著膽子把墓葬挖開,開棺的一剎那讓在場的所有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
只見其中的一口棺材中分明躺著個完整的人,不僅屍身沒有腐爛,就連毛髮都清晰可見,仿佛睡著了一樣。
然而看棺中屍身的穿著打扮,並非當代人,其前額無發而後腦留著金錢鼠尾的長辮子,很顯然這是具清朝時期的屍體。
可清朝已經亡了百餘年,這屍身卻完好無損,莫不是已經化作傳說中的殭屍。一想到這兒,在場的工人們都有些慌了,要知道殭屍力大無比、甚是恐怖,如若真碰到了邪門的事兒,恐怕他們所有人都難逃一劫。
工人們不敢怠慢,立刻打電話報了警。當地警方一聽說居然還有這種奇怪的事兒,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於是又聯繫了當地文物局,雙方最終決定,先把這乾屍運回博物館妥善保存,然後再從長計議。
第二、 「殭屍」形成之謎
民間傳聞,若是人在陰時陰刻出生,則逝世後極有可能會化作殭屍厲鬼,陰魂不散。還有人認為殭屍的出現與墓穴的風水有極大關係。
有些地方陰氣很重,普通屍體若是葬於此,將會不斷吸收陰氣然後轉化為殭屍,屍身萬年不腐,總之對於殭屍的形成一直眾說紛紜。
這些所謂的風水、陰陽之說大多都是人們臆想出來的理論,新時代的人們應該學會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對於火焰山下發現的這幾具奇怪古屍,專家認為這並不是人為的作品,而是天然形成的乾屍。
因為火焰山的環境十分獨特,全年幾乎沒有降雨,土質極為乾燥,因此大部分細菌也就無法繁殖,相當於給屍體創造了個天然的無菌環境。
此外,火焰山常年處於高溫狀態,地表溫度最高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毫不誇張地說,此地的沙子能直接煮熟雞蛋。
因此葬於此地的屍身會在短時間內迅速脫水,變成乾屍,如此一來屍體內的溶解酶就無法正常對組織和細胞進行溶解,屍身便不會腐壞,所以工人們最開始發現的乾屍才會顯得栩栩如生,宛若常人。
不過從這幾具乾屍的打扮來看,雖然他們都穿著清朝的服飾,但應該只是平民百姓。因為有官職的人在下葬的時候一般會穿著官服,且這幾處古墓幾乎沒有陪葬品,棺材用料也比較簡單。
儘管能考證的資料有限,但這些乾屍的發現對於歷史的研究還是很有價值的。至少證明了清朝時期,吐魯番地區是有人駐守的,與史料記載的清朝屯田歷史恰好吻合。
結語
新疆文物局對這幾具乾屍進行了妥善的處理和保存,這些獨特的屍體將在當地的博物館進行展出。
由此可見,小說和影視劇中的殭屍並非作者憑空捏造,現實中有些屍體的確可以數百年不腐爛,不過這些乾屍也僅僅是乾屍而已。所以我們還是要相信科學,否則就可能陷入臆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