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堂中山》(八)江蘇現存最早的中山堂——常州中山紀念堂

2020-12-18 騰訊網

本期將向大家介紹

江蘇現存最早的中山堂

常州中山紀念堂

常州中山紀念堂位於常州市延陵西路大廟弄內,原為常州府城隍廟舊址。1932年,常州(武進)成立建築委員會,向各界募資兩萬元建造中山紀念堂。它由薛仲和等人設計,1933年6月23日動工,1934年元旦落成。

▲常州城隍廟自古以來為常州繁華之地,北伐勝利後、中山紀念堂建設前,曾一度為國民黨縣黨部辦公場所。圖為城隍廟菩薩出會情形。

▲1912年元旦,孫中山從上海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途經常州,曾下車向常州各界人士揮手致意。圖為1930年的常州火車站,始建於1907年。

▲1934年元旦,常州中山紀念堂舉行落成典禮,各界代表及民眾約千餘人參加。圖為《江蘇月報》1934年第1卷第4期的相關報導。

▲常州中山紀念堂落成典禮合影。

常州中山紀念堂坐北朝南,寬19.7米,進深19.2米,建築面積共680平方米,仿宮殿式建築,青磚筒瓦,重簷歇山頂,兩層三開間,四角設石闕構造。四周砌平臺、欄杆、臺階,外觀以灰黑色為主基調,顯得沉穩、莊重。2011年12月,紀念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紀念堂坐北朝南,為仿宮殿式建築,外觀以灰黑色為主基調,顯得沉穩、莊重。

▲正立面以門為中軸線呈對稱分布,門口設有左右對稱的石獅。

▲中山紀念堂屋頂側面山牆模仿西式建築做法設老虎窗,開有兩扇小窗,增強了採光通風的效果。

▲堂內一樓大廳正中懸掛孫中山先生畫像,上方的「天下為公」為堂內原有字跡。

▲堂內「走馬廊」的設計使得上下布局融為一體,狹小空間豁然開朗,匠心獨具。一二樓兩側內陳列孫中山的史跡資料和常州辛亥革命英傑的圖片展。

建成後的常州中山紀念堂,為國民黨武進縣黨部、武進縣政府所在地。新中國建立後為常州專員公署駐地,後又為商業局、糧食局等單位辦公地。2014年10月,在民革常州市委等各界人士呼籲下,啟動修繕工程。2016年3月12日,常州中山紀念堂重新對外開放,成為傳播中山精神、紀念常州辛亥英傑的公益性展館。

▲1987年12月26日,常州中山紀念堂被公布為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1年12月19日,常州中山紀念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世紀80年代,常州中山紀念堂被出租給餐飲企業經營使用,受損嚴重。在民革常州市委等各界人士呼籲下,紀念堂的修繕工程於2014年10月啟動,2015年5月竣工。圖為《常州中山紀念堂修繕記》碑文。

▲2016年10月23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之際,孫中山先生的曾侄孫——孫必達(左五),攜夫人專程來常州參觀中山紀念堂。

相關焦點

  • 《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線上展覽正式開啟
    點擊播放 GIF 1.2M為了讓廣大市民遊客足不出戶即可參觀廣州中山紀念堂我們精心籌備了《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線上展覽2019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廣東篇、廣西篇、概論篇)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展出反響熱烈今天
  • 《吾堂中山》(四) 體現北歐建築風格的中山堂——江門中山紀念堂
    本期將向大家介紹體現北歐建築風格的中山堂江門中山紀念堂江門中山紀念堂位於江門市蓬江區中山公園內。歷史上,孫中山曾幾度進出江門從事革命活動,江門華僑也多次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捐款。1928年,第4軍12師師長香翰屏組織建立中山公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建築中山紀念堂及中山圖書館,並由工務局繪就圖紙。1929年,新任江門市長嚴博球為建築紀念堂制定籌款辦法。當年7月動工,1930年元旦落成。▲1928年,香翰屏組織籌建的中山公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建築中山紀念堂及中山圖書館,總體預算為16000餘元,並已繪就圖紙,規模宏偉。圖為《廣州民國日報》1929年1月4日的報導。
  • 全國第一座中山紀念堂,就藏在江門
    江門,有個人盡皆知的「中山紀念堂」。它在中山公園內,在這個國內最早的中山公園裡,它是國內最古老的中山紀念堂。這座,為紀念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而建的建築,是江門人最為珍視的紀念性建築,這早已心照不宣。江門曾兩度留下孫中山奔走的身影。
  • 廣州中山紀念堂進園條件收窄,園內主體建築暫停開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甘韻儀廣州市中山紀念堂位於東風中路的南門,於2020年3月1日(星期日)起已恢復開放。開放時間為6:00—22:00。昨(4日)晚,中山紀念堂發布最新公告,進一步規範市民入園標準。
  • 解讀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物保護工作令臺胞驚嘆
    >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八角形宮殿式的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正面簷下,內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圍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託著彩繪的磨水石米鬥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紀念堂禮堂上方是高達3.79米,直徑最大處有4.075米的橢圓形金頂,最初可容納5000人。  根據呂彥直先生的設計,紀念堂既是中西合璧,同時也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為什麼說是中西合璧呢?」
  • 廣東梅州這座中山紀念堂,比廣州中山紀念堂還早兩年建成
    國內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在廣東梅州的大埔縣。大埔是一座小城,距離福建省比較近,是客家人聚居區。這座中山紀念堂位於三河鎮的中山公園內,建成於1929年,是我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比廣州中山紀念堂早兩年建成,也比廣西梧州的中山紀念堂早一年。
  • 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周日我對兒子進行身邊的歷史教育:參觀廣州中山紀念堂。
  • 文山的前塵過往裡,看見風雲際會的中山紀念堂
    近300年來,從清朝知府府署、平安府署創建,到1914年廢開化府,設文山縣,再到1932年創建中山紀念堂,這片區域成為文山城區的政治文化中心。許多影響文山全局的事件在府衙內發生,許多重大的集會在紀念堂前廣場召開。這裡風雲際會、血雨腥風、歷盡滄桑。
  • 中山紀念堂翻新孫中山銅像(圖)
    點擊進入>>>   為孫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紀念活動做準備  本報訊 記者楊桂榮,通訊員盧紹琨、陳欣報導:位於中山紀念堂前中央的孫中山銅像要進行一次全面翻新  據介紹,這次對孫中山銅像的清洗是1998年中山紀念堂大維修之後最大規模的一次,現在的銅像是在中山紀念堂大維修時,依據原水泥像重新用銅翻造的一尊,原有水泥像則移放在華南理工大學內。銅像高5米,加上1929年建造的碑座共高12.6米。由於新銅像距今已近七年,銅像上出現鳥糞跡、鏽跡等,而日常清洗又存在一定難度。
  • 呂彥直與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開創性地將紀念性建築與現代會堂功能有機融為一體,今天看來,堪稱建築設計經典傑作。     中山紀念堂的排水設計也十分獨特,雨水通過屋面天溝轉折流入隱藏於柱內的落水管中,外觀上,人們看不到任何排水設備,但雨水卻消失於無形之中。      有堂就會有碑。在越秀山上,矗立著中山紀念碑,它建於1929年,與中山紀念堂同在廣州市老城區的中軸線上。
  • 「中山紀念堂」鮮為人知的往事
    在呂彥直八歲那年,他父親過身,從此,呂彥直就開始他漂泊的人生。1902年,9歲的呂彥直跟隨著二家姐呂靜宜和二姐夫嚴伯玉去到法國巴黎讀書。他的二姐夫嚴伯玉是著名的學者嚴復的大仔,時任清政府的駐法參贊。在法國,二家姐和姐夫給呂彥直創造的條件是很不錯的。不過,呂彥直很生性,除了自覺刻苦讀書之餘,每天放學後,還到巴黎歌劇院門外的停車場給人擦汽車,掙些零用錢。
  • 中山紀念堂是如何建成的?
    呂彥直獲得首獎的孫中山先生紀念堂圖案1931年10月10日,中山紀念堂落成,舉行開幕典禮。《廣州民國日報》在報導中詳細提到開幕當天的情形:布置偉麗:事前中山紀念堂建築委員會已布置完備,極為壯麗。頭門高搭牌樓一座,懸橫題一幅,用生花砌成「中山紀念堂及紀念碑開幕典禮」等字,兩邊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對聯一副。
  • 廣州中山紀念堂
    清晨來到中山紀念堂,這裡蒼松翠柏,綠茵鋪地,進進出出的人們在這裡晨練,中山紀念堂在晨光的照射下顯得十分的莊重,百年的榕樹挺拔參天,讓這裡顯得更加古樸凝重。
  • 中山紀念堂藏了多少秘密?
    可你知道嗎,就是這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中山紀念堂,卻藏有很多秘密。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趟「發現」之旅,換個角度看看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廣州標誌性建築。選址秘密:差一點選在西瓜園現在中山紀念堂這個位置上,原是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孫中山逝世後,各界人士及當時政府為了紀念孫中山,決定建一座紀念場所。
  • 來廣州旅遊,為什麼要去廣州中山紀念堂
    文/向南的蒲公英中山紀念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風中路,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於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
  • 廣州打卡地-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紀念堂原為普明妙覺殿,位於寺院的中心。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曾停靈於該殿,4月2日移至該寺金剛寶座塔石券門內暫厝,直到1929年5月中山陵落成後,其遺體被移往南京紫金山。為紀念中山先生遺體暫厝之地,當時的國民政府在普明妙覺殿立「 總理紀念堂」,在金剛寶座塔石券門石塔立「 總理衣冠冢」。
  • 遊記:廣州市中山紀念堂
    我們要去玩的幾個地方,北京路、天字碼頭珠江夜遊、南越王宮博物館、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都距這不遠。其他景點如海心沙公園、廣州塔、中山大學地鐵均可到達。孫中山親筆題寫的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立在這個軸線上,還有孫中山銅像等。我們還在這吃了校園午餐。廣州市中山紀念堂是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
  • "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將在臺北"中山樓"長期展出
    中新社臺北十月二十一日電(記者 楊旭 耿軍) 由廣州中山紀念堂製作的「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二十二日將運抵臺北,安置在臺北陽明山「中山樓」長期展出。  記者日前在陽明山「中山樓」看到,已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會堂」、「廣東翠亨孫中山故居」、「上海孫中山故居」、「南京中山陵」、「北京湖廣會館」等多處孫中山紀念地的建築模型在此展出,均為當地紀念館精心製作而成。如今,此「模型展」已成為常態展,「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和相關文史資料將成為此展的最新內容。
  • 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將在臺北「中山樓」長期展出
    中新社臺北十月二十一日電(記者 楊旭 耿軍) 由廣州中山紀念堂製作的「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二十二日將運抵臺北,安置在臺北陽明山「中山樓」長期展出。記者日前在陽明山「中山樓」看到,已有「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會堂」、「廣東翠亨孫中山故居」、「上海孫中山故居」、「南京中山陵」、「北京湖廣會館」等多處孫中山紀念地的建築模型在此展出,均為當地紀念館精心製作而成。如今,此「模型展」已成為常態展,「廣州中山紀念堂模型」和相關文史資料將成為此展的最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