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5M
疫情當前
廣州市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
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在管理中心領導的帶領下
紀念堂人堅守一線
確保園區優美整潔,安全有序
點擊播放 GIF 1.2M
為了讓廣大市民遊客足不出戶
即可參觀廣州中山紀念堂
我們精心籌備了
《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
線上展覽
2019年11月12日
孫中山先生誕辰153周年
《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
(廣東篇、廣西篇、概論篇)
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展出
反響熱烈
今天
《吾堂中山—全國中山紀念堂巡禮》線上展覽
正式開啟!
我們將精選部分內容為您呈現,敬請期待!
本期將向大家介紹
全球最大的中山堂——廣州中山紀念堂
廣州中山紀念堂位於廣州越秀山南麓總統府舊址上,孫中山曾在這裡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部發動兵變,總統府不幸被毀。孫中山逝世後,胡漢民發表《致海外同志書》,號召人民「以偉大之建築,作永久之紀念」,提出籌建中山紀念堂的倡議。1931年10月,中山紀念堂在總統府舊址上建成,由近代著名建築師呂彥直先生設計。
▲1925年4月13日,廣州大元帥府代帥胡漢民發表《致海外同志書》,明確提出籌建中山紀念堂的計劃,號召人民「以偉大之建築,作永久之紀念」,踴躍募捐。
▲經過多方討論,國民黨中央黨部最後決定以舊總統府為紀念堂地址。圖為《廣州民國日報》1925年4月25日的報導。
▲1926年1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建築孫總理紀念堂委員會」,公開登報向海內外懸獎徵求紀念堂及紀念碑圖案。同年8月26日,孫中山先生紀念堂籌備委員會收到中外應徵設計圖26份。
▲1926年9月1日,專家評定呂彥直的設計圖獲得紀念堂及紀念碑圖案設計競賽第一名。評選委員會認為其設計圖,山上築碑、山下建堂,互為連貫,交相輝映,「純中國建築式,能保存中國的美術最為特色」。
▲1928年3月22日,紀念堂工程動工興建;1929年1月15日,舉行隆重奠基典禮,省政府主席陳銘樞出席了紀念堂奠基儀式,馮祝萬代李濟深宣布典禮事由。奠基石鑲嵌在中山紀念堂正門東側牆體上。
▲1931年10月10日,中山紀念堂主體工程完成,並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1931年10月12日,《廣州民國日報》作了關於中山紀念堂及紀念碑開幕典禮的報導。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以「正門門樓——孫中山銅像——主體建築」為中軸線,其它景觀沿這條軸線呈東西對稱分布,結合山勢地形,採用「前堂後碑」的形制,使整體建築既顯得氣勢雄偉,又錯落有致。紀念堂坐北朝南,1928年動工,1929年奠基,1931年落成。主體建築外高52米,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含四周平臺),是當時亞洲最大的會堂式建築和目前全球最大的孫中山紀念堂。紀念堂採用西方先進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建築技術,創造性地運用中國古建築手法,以中西合璧的建築形式,成為世界建築寶庫中的瑰寶。
▲正門門樓位於整個園區的最南邊,為中山紀念堂中軸線設計的起點,1933年建成。採用三開間,明間高大突出,單簷歇山頂;兩側較低,單簷廡殿頂(局部),藍色琉璃瓦,土黃色磚砌牆體。
▲孫中山銅像高5.5米,重3.9噸,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設計,1998年製成。
▲主體建築以南、北重簷歇山和東、西單簷抱廈式樣,擁簇著中央八角攢尖琉璃瓦尖頂,四層飛簷出翹,組成一個有機的組合式屋頂,層次分明,莊重大方。
▲設計者採用近代西方建築技術的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剪力牆結構作為中山紀念堂的主體結構,使華麗的紀念堂堅如磐石。圖為中山紀念堂建成後內部大跨度空間實景。
▲中山紀念堂採用了國內外優質的建築材料。大堂建築所用鋼材由上海慎昌洋行從美國進口;走廊地面、欄杆及柱礎由來自義大利的雲石鋪成;穹頂採光玻璃由上海亞細亞玻璃公司從德國進口;寶頂為法國產金箔玻璃馬賽克貼面。
▲中山紀念堂正面抱廈上下簷間,是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其蘊意深刻:「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府為人民所共管,國家利益為人民所共享。」
▲中山紀念堂三個歇山立面構成「山」字造型,一氣呵成,暗喻孫中山的個人品格和革命事業如山一般巍然屹立。
▲八角形的屋頂垂「三民五權」之象,「三民」即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五權」即五權憲法:行政權、司法權、立法權、考試權、監察權。
▲中山紀念堂舞臺後牆中間鑲嵌有孫中山的浮雕像和由兩塊巨大的漢白玉所組成的總理遺囑碑。碑文石高2.41米,寬1.9米,顯得氣勢非凡,莊嚴肅穆。
▲雲鶴華表位於中山紀念堂大草坪的東西兩側,因柱頭雕刻著雲鶴圖案而得名,寓意吉祥、祝福,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之情。
廣州中山紀念堂是廣州近代城市中軸線上的重要節點、廣州的標誌性建築。如今,紀念堂集紀念、旅遊、集會和演出為一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點和廣州的歷史名片。
▲1945年9月16日上午10時,華南侵華日軍將領田中久一走進中山紀念堂,在舞臺上簽字投降,受降儀式由國民黨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張發奎主持。圖為當時受降場景。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曾在中山紀念堂接見幹部、戰士,他從東門進去,樓上樓下、舞臺前後、走廊內外,都認真端詳,頻頻稱許說:「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偉大建築物,講中國不行,為什麼能搞這麼大的建築?」圖為1958年1月24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山紀念堂和群眾一起。
▲1999年1月1日,中山紀念堂舉行首場新年音樂會。
▲2011年5月6日,「廣州亞運會殘運會總結表彰大會」在中山紀念堂舉行。
▲2016年11月12日晚,大型交響史詩《我們的孫中山》在中山紀念堂上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國家AAAA級旅遊區(點)」牌匾
「花兒依然綻放,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
守護華堂,戰「疫」必勝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