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廣州增埗河畔的「小中山紀念堂」。廣州日報記者駱昌威 攝
主人是陳濟棠手下 其設計、用料都模仿中山紀念堂
廣州日報訊 (記者曾衛康)西村有座「小中山紀念堂」,也是陳濟棠修建的?昨日,記者從廣州市荔灣區有關部門獲悉,荔灣區文化部門正在西村地區摸查西村工業園區的痕跡,正著手做相關規劃。西村「小中山紀念堂」原來並非陳濟棠興建,但與他卻有淵源……
誰是別墅的主人?
藍色的瓦當,山形的拱門, 怎麼有個類似中山紀念堂建築物?
昨日下午,記者走進荔灣區西村,在增埗河畔,發現了一批別墅群。其中,靠近某大型單位的藍色別墅讓人眼前一亮。據荔灣區文化部門介紹,這座「小中山紀念堂」私家別墅群,其設計、用料都與中山紀念堂如出一轍,早有「翻版中山紀念堂」之稱。
根據荔灣相關部門等考證,這座「小中山紀念堂」裡的「鐘形窗」是廣州絕無僅有的:窗戶的外形呈座鐘狀,內飾橫豎木質框架,可前後推拉,也可上下開合,精巧而多變。
誰有這麼大能耐?能把中山紀念堂的用料、設計拿出來?街坊馮伯說,是陳濟棠幹的,「只有他這麼大能耐。」
廣州地標建築中山紀念堂原是1921年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1922年陳炯明叛變時被炮火夷為平地。1928年由李濟深組織籌建,1929年1月動工,經陳濟棠在經費上鼎力支持,終於1931年10月落成。
究竟街坊所說的小中山紀念堂主人是否真的是陳濟棠?記者從荔灣區文化部門了解到,西村「小中山紀念堂」原來並非陳濟棠興建,但與陳濟棠卻是有很大關係。
原來,「小中山紀念堂」的主人其實是上世紀30年代陳濟棠手下,軍需處長兼廣東銀行副行長黃冠章,他模仿中山紀念堂建設的別墅群,其設計、用料都模仿中山紀念堂。
或用作工業史展覽館
荔灣區文化部門介紹,復建後的「小中山紀念堂」基本維持了原狀,但以後作何用途還沒確定。此前有關方面曾透露,這裡可能會用作工業史展覽場所。
除了「小中山紀念堂」外,西村地塊還保留了一批民國獨棟別墅,與西關大屋、東山新河浦洋樓相區別,獨具一格。這些獨棟別墅的主人有的是大官,有的是大資本家。他們為何跑到西村(當時廣州近郊)建這麼漂亮的別墅呢?原來,一棟別墅一個故事,別墅主人背後又牽出了大工廠……當時西村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化進程。
世易時移,西村工業化痕跡淡出。當時,高大煙囪、圓柱筒倉、龐大機架、合成車間、寬闊水池,曾是西村的主題。配套的工業學校、達官貴人的別墅、園林等更豐富了西村的文化內涵。
進入21世紀,西村那些象徵廣州近代化的工業遺產幾乎消失殆盡。無論官辦還是民辦的有代表性景觀價值的廠房設備,如西村水泥廠、酒廠、藥廠、針織廠……的工業遺產均再無蹤影。
知多D:西村
位於廣州市區西北角的西村(非特指西村行政街,而是指包括西場增埗一帶的俗稱西村的地區),歷史上是廣州城外西北郊。地勢比西關沉積平原高,原為丘陵小山崗地帶。由於它位於可連通珠江三角洲腹地和珠江口的增埗河畔,經過歷代的開發,使它既是歷史上的政治、軍事要地,也是發展廣州的先進工業和教育的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