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0月24日訊核心提示:
抑鬱,也被稱為「心理感冒」。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抑鬱,就在這個時候襲來。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甚至做出各種過激行為……這些由抑鬱心理導致的種種社會問題,亟需尋找破解良方。
28歲的陳彪(化名)是杭州某銀行職員。在外人看來,他收入豐厚,衣著光鮮,令人羨慕。但最近,同事發現陳彪的行為變得詭異:平時愛開玩笑的他,一下子沉悶了許多;常常躲在樓梯拐角,低聲細語打電話;周末約他放飛心情,也多次被婉言謝絕。
「他會不會犯了什麼事?」「是不是準備跳槽了?」一時間,關於他的猜測四起。
事實上,陳彪卻是有口難言。前段時間,他被醫生診斷出得了輕度抑鬱症,眼下正在積極配合治療。「差點連飯碗都沒了!」他有些後怕地說。
自述:
病毒潛伏在身邊
近日,陳彪向記者講起了自己那段灰色的心理歷程:
我從事銀行工作4年多時間,每個月收入上萬元,時常出入高檔場所。但這樣一份光鮮的工作,帶給我更多的並不是快樂。
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銀行的工作不輕鬆。尤其是單位對點鈔、計算機速算的要求比較高,還經常組織員工考試,進行排名。記得剛進銀行時,領導讓我們練點鈔,我還覺得挺新鮮,努力想「點」出好成績。但時間一長,新鮮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厭煩。我的點鈔技術一向不怎麼樣,每每看到一疊疊練功券就感到害怕,覺得自己肯定練不好,因而壓力很大,練習時心情特別緊張。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半年時間,我的點鈔技術還是不見起色,考試成績總是在合格與不合格之間徘徊,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此後,由於連續兩次點鈔考試沒合格,我內心很自責,同時也覺得在單位沒面子。漸漸地,我覺得同事看我的眼光不一樣了,自己有點抬不起頭,巨大的心理壓力讓我有時喘不過氣來。
因為我人比較開朗,腦子也靈光,單位領導原先準備把我當作業務骨幹來培養,我也很想幹出一番事業來。但我發現,自己幹什麼都不再有興趣了,工作上的事能推則推,向來健談的我變得沉默寡言,平時老覺得疲乏無力,打不起精神,還煩躁不安,遇到點小事就發火;夜晚躺在床上,腦海中一遍又一遍地浮現工作做不好的情景,焦慮得難以入睡,後來發展到嚴重失眠,需要借酒消愁,結果是愁上加愁。起初,我去了幾家綜合性醫院,做了不少檢查,但都查不出病根。最後,在家人的建議下才找心理門診。當醫生確診我患了抑鬱症時,我有一萬個想不通:「我怎麼會得抑鬱症呢?」
經過醫生的疏導和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我的心態漸漸恢復正常,工作積極性又回來了。
「其實,像我這樣有抑鬱情緒的,在我的熟人圈裡還有不少。」陳彪對記者坦言,有的也是銀行職員,單位領導要他們拉存款;有的是保險公司職員,疲於應付業績考核。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身上背負著很大的壓力,時間一長,就抑鬱了。「只不過大家都沒在意,沒想到抑鬱情緒的危害會這麼嚴重。」
把脈:心理感冒危害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承受的有形無形壓力越來越大,抑鬱群體的數量正在擴大。日前,淘寶網根據近5個月的助眠產品眼罩、耳塞的銷售情況,繪製了一張「失眠地圖」。結果顯示,上海、北京、杭州、深圳、廣州分列「失眠城市」前5位。一線城市紛紛「中槍」,而杭州是惟一一個上榜的二線城市。
眾多杭州網友自曝的失眠原因,主要有3大類:一是心理壓力大;二是居住環境吵;三是晚睡強迫症。有關醫生提醒,失眠和「感冒」一樣,都是疾病的症狀表現。而導致失眠的各種因素中,焦慮佔六成,心理抑鬱佔兩至三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抑鬱症在全球10大疾病負擔譜中名列第5,預計到2020年將躍升至第2位。
或許不少人認為,抑鬱並不能算作疾病。但實際上,這種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很可能引發一些極端事件。今年中秋佳節,瀋陽市鐵西區南九西路某小區內,3歲男童小寶(化名)被患有抑鬱症的母親從7樓拋下,一個小生命就這樣逝去。而像這樣的人間悲劇,不是個例。前不久,永嘉縣一名剛滿10個月的女嬰因哭鬧不停,被患精神疾病的母親尤某用小蓋被捂死。
與此同時,近年來,公務員因抑鬱自殺也並不鮮見。今年8月,江蘇鹽城阜寧縣國稅局工會主席曹某被人發現在該局辦公樓內自縊身亡,當地官方人士稱,曹某罹患抑鬱症多年。
「隨著秋季的到來,醫院接診的抑鬱症患者比以往明顯增多,有些人是由於沒有堅持服藥,導致病情復發;還有些是首次來就診的,其中職場中年人佔了較大一部分。」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心理諮詢師徐助建說,有抑鬱情緒的人群數量在逐年增加,發病率也逐年高漲,主要原因是在工作、人際關係上壓力都有所增加。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群體,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在自身壓力和外界環境的綜合影響下,很可能出現抑鬱問題。
開方:心病更須猛藥治
在單位工作時臉上常常掛著甜甜的微笑,一回到家就長籲短嘆、愁眉不展,張先生對妻子近來的情緒變化感到奇怪。他的妻子去年3月產後復出,應聘成為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經理。但僅過了半年時間,他就發現妻子一回到家就無精打採,見到家人愛理不理,但當她接到同事或客戶的電話時,立馬又變得笑聲朗朗、眉飛色舞。原來,張先生的妻子得了當下都市白領常見的一種心病:「微笑性抑鬱」。患者儘管內心深處極度痛苦和壓抑,表現得卻若無其事,甚至面帶微笑,但這種微笑是出於工作的需要、面子的需要、禮節的需要等,並非發自內心。據了解,「微笑性抑鬱」常見於那些學歷較高、有相當身份地位且事業有成的人士,特別是高級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員。
有關專家認為,社會轉型期人們對精神和物質追求的嚴重失衡,是導致諸多精神問題的根源。人是精神實體的人,如果長期忽視自己的真實感受,各種心理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心病還須心藥醫。」徐助建建議,要遠離抑鬱情緒,就要多給自己一份關愛。如增加抗壓能力,多參加娛樂活動;學會面對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時時保持積極心態,樂於面對挑戰,但不強迫自己追求能力以外的事情。同時,有了心理問題要找到發洩途徑,及時把情緒宣洩出來。
當下有一種觀點認為,「抑鬱」是人類正常心態的一種,如果有強大的愛的力量支撐,完全可以走出來,這個愛包含著對自己的尊重和對外在世界的關愛。對此,徐助建認為,消除個人的抑鬱心理,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如社區可以給生活上遇到困難的人群提供支持和幫助;單位應該給予工作中遇到問題的員工更多關愛。徐助建曾遇到一位同樣來自醫院的病人,她的工作量實際並不大,但主管對她的負面評價讓她很難承受,終於有一天情緒崩潰。「社會多一份寬容,多一份關愛,就能讓很多人不受抑鬱心理的困擾。」
對此,有社會學專家指出,一個社會的和諧程度會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狀態,當各種社會制度都比較健全,人們的各種福利都能夠得到保障時,抑鬱的情況會比較少,因為這時人們會有種安全、安定的滿足感。因此,治癒心靈的感冒需要社會和個人共同的努力。
-專家觀點
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趙國秋: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發生與現代生活壓力大有關。不能簡單地把心理衛生工作看成是一項純醫學,而是應當從和諧社會的高度更全面地理解這項工作。預防抑鬱症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引起重視。人們應該像了解感冒一樣了解抑鬱症,而不是要走到自殺邊緣甚至悲劇上演,才發現原來「殺手」就在身邊。
你抑鬱了嗎?
1.做事時提不起勁或沒有興趣?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2.感到心情低落、沮喪或絕望?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3.入睡困難、睡不安或睡眠過多?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4.感覺疲倦或沒有活力?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5.食欲不振或吃太多?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6.覺得自己很糟或覺得自己很失敗,或讓自己、家人失望?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7.對事物專注有困難,例如閱讀報紙或看電視時?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8.動作或說話速度緩慢到別人已經覺察?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9.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
①完全不會②好幾天③一半以上的天數④幾乎每天
備註:①=0分;②=1分;③=2分; ④=3分
結果分析:0—4分:沒有抑鬱;5分—9分:輕度抑鬱;10分—14分:中度抑鬱:15分—19分:中重度抑鬱;20分—27分:重度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