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韓毅 黃琪奧)雙城交往千秋事,古道盡處是吾鄉。8月8日,「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暨川渝攜手打造巴蜀歷史文化旅遊線路研討會在九龍坡區巴國城舉行。川渝兩地的文旅專家、行業精英等群賢畢集,問道千年古驛道,探討巴蜀文旅發展,繪就成渝發展新篇章。
研討會現場。記者 齊嵐森 攝
川渝自古一家,人緣相親、文化同源。為進一步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川渝地區人文交流,今年7月重慶日報攜手四川日報舉行了「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大型全媒體採訪活動。
成渝古驛道肇始於漢,成型於唐宋,興盛於明清,該路東起重慶朝天驛、西至成都錦官驛,全長逾千裡,是古時重慶到成都陸路的必由之路,民間有諺語稱:「五驛、四鎮、三街子、八十四塘攏成都。」成渝古驛道沿途經過如今重慶的渝中、沙坪垻、九龍坡、璧山、永川、大足、榮昌,通往四川隆昌、內江、資中、資陽、簡陽、龍泉驛,最後到達到成都。這是古時串聯成渝兩地的經濟文化大通道,是巴蜀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留下了諸多珍貴的歷史遺蹟、史實和動人故事,有著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等深厚的歷史積澱。古驛道沿途市鎮是古代巴蜀最發達的地區,也正是當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主要連接點、橋頭堡、先行區。
重慶日報特別報導組沿成渝古驛道線路,從重慶到成都,歷時月餘,行程千裡,通過實地調查、挖掘史料、走訪專家和當地群眾,探尋古驛道蘊含的巴蜀人文密碼,講述川渝交往的精彩故事,展現古驛道沿途城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故事,共刊發13個整版的報導,推出海報、短視頻、H5等融媒體產品共40件,在重慶日報、重慶日報新媒體集群、今日頭條、抖音、微視、快手等平臺刊播,引發社會熱烈反響。
「重走成渝古驛道感受雙城新變化」報導畫冊。記者 齊嵐森 攝
四川日報、川報觀察客戶端也派出採訪團隊從成都到重慶實地採訪,同步推出8個整版的「重走成渝古驛道」系列報導,亦獲得了極大的社會反響。
在此次「重走成渝古驛道 感受雙城新變化」 大型全媒體系列報導中,川渝兩地黨報首度攜手「重走」,探尋古驛道蘊含的巴蜀人文密碼,展現古驛道沿途城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故事,讓成渝古驛道這個昔日冷僻、小眾的學術課題成為了大眾喜聞樂見的熱門話題。
此次研討會由中共九龍坡區委、九龍坡區人民政府、重慶日報報業集團指導,重慶日報、中共九龍坡區委宣傳部、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主辦,巴國文旅城承辦。
研討會共邀請到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西南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勇,重慶市政府規劃委員會專家、重慶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會會長何智亞,西南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藍勇,中國旅遊研究院長江旅遊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以及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李勇先,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殷秩松,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副館長胡斌等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等,圍繞如何進一步活化利用好成渝古驛道資源,打造具有濃鬱巴蜀特色的國家文化地標,包裝巴蜀古遺址文化探秘線路等,展開了思想碰撞,聚智聚力聚資成渝古驛道,讓成渝古驛道這一優秀歷史文化資源活在當下,服務當代,造福人民。
籤約儀式現場。記者 齊嵐森 攝
研討會上,成都武侯祠錦裡旅遊文化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分別與重慶龍力巴國城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籤署了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成渝兩地文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