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疫情期間實地聚會取消 可在線牧養又談何容易?

2020-12-15 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全國各地亦紛紛進入防疫持久戰,教會也不得不取消實地聚會。然而,信徒的心靈和牧養需要卻不能停,反而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迫切。

於是,有些教會開始在微信等軟體上嘗試在線聚會和牧養,不過還未開始,卻已經陷入到各種「叫停」風波的尷尬境地之中。

這一切,讓不少牧者信徒感到為難:疫情短期內不能結束的話,實地不能聚會,「雲端」牧養若也沒有被理解,那出路在哪裡?

雲端牧養:現實困境下無奈的選擇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全國各地數億人的現實生活,各地教會和基督徒也不例外。

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基督教兩會在1月24日發布了《關於做好春節期間各地教會堂點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作的通知》,告知各省、⾃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各地教會堂點,⾼度重視並全⼒做好疫情防控⼯作,「必要時可以暫停各類⼈員聚集較多的活動,確保⼀⽅平安」,並做好疫情期間的牧養引導⼯作。各地教會也先後在1月26日主日前後停止了實地的聚會活動,並勸返前來參加聚會的信徒,告知他們教會已關門,恢復聚會時間尚未可知。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挑戰,對於教會也是如此。從實地的聚會一步跨越到網絡,在不能開同工會議商量、不能聚在一起禱告讚美聽道、不能面對面輔導的情況之下,教會該如何履行其職能,信徒又該如何在「團契」中操練並成長?如果長時間不能聚會,教會的聖禮、以及婚禮葬禮等等又該如何舉行?

教會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呢?無疑,雲端牧養是目前暫停聚會期間重要的、幾乎也是唯一的牧養渠道,也是信徒信仰生活進行的唯一途徑。在不少信徒的期待中,教會當將這一挑戰視為機會,在網絡平臺上證道、讀經、禱告、讚美,甚至教會日常的一些職能也可以考慮藉助網絡實現,在疫情之下,教會也要面對社區和兩會的號召,在網絡上為「抗疫」募集資金、口罩等。

那麼,當前的教會在這些挑戰當前能否應付自如呢?

雲端牧養挑戰1:在線直播被當成網絡傳教遭舉報

1月19日主日,教會正常舉行主日禮拜,並在聚會的報告事項中通知信徒:教會將在25日除夕舉行辭舊迎新聚會、在26日正月初一上午舉行新春感恩禮拜、27日正月初二上午有主日崇拜。

1月23日,教會發布緊急通知,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愈演愈烈,為防止因人流密集導致疫情蔓延並維護信徒的生命安全,教會響應上級部署,決定暫停聚會,恢復聚會時間另行通知。同時教會提醒信徒注意防護,並為武漢和國家的疫情獻上代禱。

1月26日主日,教會已關門3天。春節之後的第一個主日禮拜只能在線進行。根據先前的主日事工安排,教會的牧者在微信群中通過語音與信徒分享主日信息。一段段不超過60秒的語音,中間夾雜著信徒的回應和某些熱心人的連結推薦,一場禮拜下來,講的人和聽的人都頗費力氣。

2月2日主日,經過一周的籌備,在直播平臺申請了帳號,教會終於第一次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了網絡禮拜。牧者估計,本堂的信徒參加直播的不到一半人數,在線聽直播的效果也不好說。

2月9日主日,教會進行了第二次在線直播。借鑑上次的經驗,教會同工為本周的直播做了更加詳盡的準備,提前給信徒列出了在線禮拜的全部流程,說明了在線聽直播的注意事項,並提醒信徒有問題可以聯繫教會同工尋求幫助。

2月16日主日,教會又回到微信群中做禮拜了。上周禮拜做直播被舉報,牧者被有關部門告誡不得以不能實地聚會為由,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聚會直播等網絡傳教相關活動。牧者提出為防控疫情而採取在線聚會的形式並不等同於網絡傳教,被駁回後只得取消直播,回歸微信群。

……

在實地聚會被停的一個月以來,從上述時間表或許可以一窺國內部分教會的現實處境。有些地方教會同工在調整自身觀念積極應對雲端牧養挑戰的同時,還需謹慎應對把非常時期的網絡直播當成是網絡傳教的外在壓力。

有律師回應說,非常時期的網絡直播並不是傳教。他提出兩點理由:

其一,該直播是面向信教群眾,是信教群眾正常的信仰生活,從線下換到了線上的模式。與社會上班族的在家辦公、與大中小學生的網課一樣,都是特殊時期、採用了特殊的模式,其性質並不因為形式的改變而變化。其二,這顯然是教會在積極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教會出於安全考慮,勸信徒安心在家、不外出,並提供直播替代聚集,是教會參與和配合防疫工作的組成部分。

他建議教會可以承諾減少、甚至禁止人員進出;僅以少數住堂的人員操作直播事項,或者某一個信仰成熟的信徒一家人在家中作直播事項,儘可能控制和杜絕有可能發生的意外。

雲端牧養挑戰2:看上去很美,卻很難落地

東北教會的一位牧者說,得知不能實地聚會時,同工們第一個決定就是要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來做主日禮拜,在他們看來,這是在諸多線上禮拜形式中最接近實地禮拜的了,雖然不能相聚,但牧者可以帶著信徒在同樣的時間、以同樣的流程、用心靈與誠實共同在網絡平臺上向神敬拜。

歷時一個月,並不是心想直播就成真了。該教會同工申請了三個視頻直播平臺的帳號,先後被封。教會牧者說,他們前後嘗試了好幾個平臺,需要的是直播者和用戶使用起來簡單易行、能同時滿足大量用戶穩定在線、又適合教會使用的平臺,但這類平臺本就不多。多次嘗試失敗後,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以音頻錄音發送給信徒的方式來實現在線禮拜。

湖北教會的一位同工說,他們的雲端牧養剛剛起步,一度有點手足無措,而真正的開始起源於他得勝了自己內心的爭戰。

牧者傳道人習慣了寫講章和面對會眾講道,當提起筆給信徒寫幾篇勸勉文章或要面對著空空的「觀眾席」講道時,他沒少花時間糾結:語言和文字嚴謹嗎,會不會被人找漏洞?與網絡上的名牧相比,信徒會不會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大教會和知名牧者?這樣做會有效果嗎?直播的技術問題可以解決嗎?信徒在網絡的那一端是認真地在聽還是敷衍地玩手機?他們的反饋如何?……

由於不擅長網絡的使用,這位同工在家人的幫助下,一個個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上個主日,通過直播跟信徒們一起做了禮拜,「我只能憑著信心做我該做的工,為聽道者和讀者禱告,求神引導他們明白。」

河南的一位牧者早前就曾嘗試通過網絡的方式牧養不能實地參加聚會的信徒,不過僅限於把禮拜講道轉發給對方和偶爾的語音溝通。對於當地農村教會而言,大部分信徒都是老年人,並不熟悉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這也給線上牧養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這位牧者分享說,該教會的許多老年信徒連微信都不會使用,不知道怎麼加群組、不會轉發、也不會發語音,而這些信徒以前是非常熱衷於參加教會聚會和活動的,對於他們而言,不能實地聚會讓他們覺得離教會很遠,心裡也空落落的。

現在該教會採取的方式是包片牧養,教會同工隔段時間給這些老年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的情況和禱告事項;也會給他們分享一些教會信徒的禱告題目,邀請他們參與到禱告中。

「上帝不會遺忘他的兒女,我們也不希望教會中的任何人覺得自己在這段時間被教會遺忘、被信徒遺忘,我們希望能關注到、安慰到他們,不論以什麼方式,」這位傳道人說。

山東教會的一位牧者分享說,該教會也曾想過做直播或者錄播,但當地疫情防控嚴,同工們也不能碰面商量如何做,而靠單個人還無法完成在線直播的整個流程,平衡再三,他們開始用疫情之前建立的QQ或微信群來牧養信徒。

在群組中,管理員要求全員禁言,以保證牧者發出的通知、證道音頻和文字不被埋沒,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及時地看到群內更新的資料。對於信徒有交流和團契的需求,教會中的團契或者小組可以建群,群組成員可以討論、讚美、代禱、以及分享其他信息。

這位牧者說,教會這樣做,只是把平時在教堂裡的線下活動都搬到了線上。但相比線下而言,線上的聚會在得知參與者的反饋方面還是略遜一籌,而且,對於之前一月一次的聖餐該如何線上舉行,同工們現在也不知如何是好。

雲端牧養挑戰3:網絡並非淨土 極端異端更猖狂

教會在這一時期開始雲端牧養信徒的同時,對於網絡開放的情況下如何保護信徒不受網絡上極端言論以及異端邪教的影響也十分關注。

在疫情開始之時,就有不少網絡平臺發文章視頻宣講末日言論、質疑上帝為什麼不拯救中國、藉機炒作基督徒名人、或者以審判者的角度審視非基督徒團體……以至於引起許多網民的反感,甚至開始質疑基督徒的信仰。

也有些異端邪教藉此機會以「為武漢禱告」等名義組建QQ或微信群,或開通所謂免費的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等,以吸引疫情中對疫區有代禱負擔或心靈憂慮恐懼的人們,然後傳播異端邪說。

對此,各地基督教兩會都及時發布信息,提醒信徒切勿上當。許多教會也在微信平臺或群組中提醒信徒,不要輕易相信網絡上那些與平時所聽不一致的言論,不要隨意轉發網上的文章或視頻、也不要隨意進群或者加不認識人的微信號。

「疫情肆虐的同時,也是異端邪教猖狂的時候,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可被他們誘惑,」福建教會的一位同工在文章中勸勉讀者,要多讀《聖經》多學習聖經真理,正確認識真理的人不會陷入到恐慌的情緒當中,也不會輕易被異端邪說所誘惑。

「我們教會一位很熱心的姐妹,這段時間總是給我轉發一些信息,但我聽著聽著覺得有些不對勁,她發來的文章中說,成為基督徒就不用再認罪了,不用再祈求基督的恩典和饒恕了……她還很熱情地讓我也聽聽,但我總覺得這跟我們平時講的不一樣啊……請問她是不是進入異端了?」小編前幾天還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剛剛過去的主日證道中,也有不少牧者提醒信徒,警醒謹守,在真道上站立得住。

結語:

「今年這個春節,對基督徒來說是一個禱告的時間,一個靈修的時間,一個用現代通訊方式彼此安慰、彼此堅固信心的時間。讓我們像當年亞伯拉罕一樣為全城代求;像所羅門王一樣站在神的聖殿中為萬民代求;像非尼哈一樣堵住今日教會的破口,」在春節之後第一個主日禮拜中,海澱堂吳偉慶牧師在證道中勸勉信徒。

這也代表了很多牧者的心聲:擁有內心的平安,在艱難中堅固信心,為武漢為中國祈禱,並向有需要的人奉獻愛心、給予關懷。

對於許多教會和信徒來說,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所求不變,初心不改。然而,回到現實,在這突如其來的挑戰下,在不能聚會的日子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的情況下,接下來要怎麼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時牧養信徒,牧者們目前也只能是一邊禱告,一邊探索。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後,全國各地亦紛紛進入防疫持久戰,教會也不得不取消實地聚會。然而,信徒的心靈和牧養需要卻不能停,反而在疫情期間變得更加迫切。

於是,有些教會開始在微信等軟體上嘗試在線聚會和牧養,不過還未開始,卻已經陷入到各種「叫停」風波的尷尬境地之中。

這一切,讓不少牧者信徒感到為難:疫情短期內不能結束的話,實地不能聚會,「雲端」牧養若也沒有被理解,那出路在哪裡?

雲端牧養:現實困境下無奈的選擇

2020年初,一場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在極短的時間內影響了全國各地數億人的現實生活,各地教會和基督徒也不例外。

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國基督教兩會在1月24日發布了《關於做好春節期間各地教會堂點疫情防控和安全保障⼯作的通知》,告知各省、⾃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各地教會堂點,⾼度重視並全⼒做好疫情防控⼯作,「必要時可以暫停各類⼈員聚集較多的活動,確保⼀⽅平安」,並做好疫情期間的牧養引導⼯作。各地教會也先後在1月26日主日前後停止了實地的聚會活動,並勸返前來參加聚會的信徒,告知他們教會已關門,恢復聚會時間尚未可知。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挑戰,對於教會也是如此。從實地的聚會一步跨越到網絡,在不能開同工會議商量、不能聚在一起禱告讚美聽道、不能面對面輔導的情況之下,教會該如何履行其職能,信徒又該如何在「團契」中操練並成長?如果長時間不能聚會,教會的聖禮、以及婚禮葬禮等等又該如何舉行?

教會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呢?無疑,雲端牧養是目前暫停聚會期間重要的、幾乎也是唯一的牧養渠道,也是信徒信仰生活進行的唯一途徑。在不少信徒的期待中,教會當將這一挑戰視為機會,在網絡平臺上證道、讀經、禱告、讚美,甚至教會日常的一些職能也可以考慮藉助網絡實現,在疫情之下,教會也要面對社區和兩會的號召,在網絡上為「抗疫」募集資金、口罩等。

那麼,當前的教會在這些挑戰當前能否應付自如呢?

雲端牧養挑戰1:在線直播被當成網絡傳教遭舉報

1月19日主日,教會正常舉行主日禮拜,並在聚會的報告事項中通知信徒:教會將在25日除夕舉行辭舊迎新聚會、在26日正月初一上午舉行新春感恩禮拜、27日正月初二上午有主日崇拜。

1月23日,教會發布緊急通知,鑑於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愈演愈烈,為防止因人流密集導致疫情蔓延並維護信徒的生命安全,教會響應上級部署,決定暫停聚會,恢復聚會時間另行通知。同時教會提醒信徒注意防護,並為武漢和國家的疫情獻上代禱。

1月26日主日,教會已關門3天。春節之後的第一個主日禮拜只能在線進行。根據先前的主日事工安排,教會的牧者在微信群中通過語音與信徒分享主日信息。一段段不超過60秒的語音,中間夾雜著信徒的回應和某些熱心人的連結推薦,一場禮拜下來,講的人和聽的人都頗費力氣。

2月2日主日,經過一周的籌備,在直播平臺申請了帳號,教會終於第一次通過直播的形式進行了網絡禮拜。牧者估計,本堂的信徒參加直播的不到一半人數,在線聽直播的效果也不好說。

2月9日主日,教會進行了第二次在線直播。借鑑上次的經驗,教會同工為本周的直播做了更加詳盡的準備,提前給信徒列出了在線禮拜的全部流程,說明了在線聽直播的注意事項,並提醒信徒有問題可以聯繫教會同工尋求幫助。

2月16日主日,教會又回到微信群中做禮拜了。上周禮拜做直播被舉報,牧者被有關部門告誡不得以不能實地聚會為由,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聚會直播等網絡傳教相關活動。牧者提出為防控疫情而採取在線聚會的形式並不等同於網絡傳教,被駁回後只得取消直播,回歸微信群。

……

在實地聚會被停的一個月以來,從上述時間表或許可以一窺國內部分教會的現實處境。有些地方教會同工在調整自身觀念積極應對雲端牧養挑戰的同時,還需謹慎應對把非常時期的網絡直播當成是網絡傳教的外在壓力。

有律師回應說,非常時期的網絡直播並不是傳教。他提出兩點理由:

其一,該直播是面向信教群眾,是信教群眾正常的信仰生活,從線下換到了線上的模式。與社會上班族的在家辦公、與大中小學生的網課一樣,都是特殊時期、採用了特殊的模式,其性質並不因為形式的改變而變化。其二,這顯然是教會在積極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教會出於安全考慮,勸信徒安心在家、不外出,並提供直播替代聚集,是教會參與和配合防疫工作的組成部分。

他建議教會可以承諾減少、甚至禁止人員進出;僅以少數住堂的人員操作直播事項,或者某一個信仰成熟的信徒一家人在家中作直播事項,儘可能控制和杜絕有可能發生的意外。

雲端牧養挑戰2:看上去很美,卻很難落地

東北教會的一位牧者說,得知不能實地聚會時,同工們第一個決定就是要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來做主日禮拜,在他們看來,這是在諸多線上禮拜形式中最接近實地禮拜的了,雖然不能相聚,但牧者可以帶著信徒在同樣的時間、以同樣的流程、用心靈與誠實共同在網絡平臺上向神敬拜。

歷時一個月,並不是心想直播就成真了。該教會同工申請了三個視頻直播平臺的帳號,先後被封。教會牧者說,他們前後嘗試了好幾個平臺,需要的是直播者和用戶使用起來簡單易行、能同時滿足大量用戶穩定在線、又適合教會使用的平臺,但這類平臺本就不多。多次嘗試失敗後,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以音頻錄音發送給信徒的方式來實現在線禮拜。

湖北教會的一位同工說,他們的雲端牧養剛剛起步,一度有點手足無措,而真正的開始起源於他得勝了自己內心的爭戰。

牧者傳道人習慣了寫講章和面對會眾講道,當提起筆給信徒寫幾篇勸勉文章或要面對著空空的「觀眾席」講道時,他沒少花時間糾結:語言和文字嚴謹嗎,會不會被人找漏洞?與網絡上的名牧相比,信徒會不會更傾向於選擇那些大教會和知名牧者?這樣做會有效果嗎?直播的技術問題可以解決嗎?信徒在網絡的那一端是認真地在聽還是敷衍地玩手機?他們的反饋如何?……

由於不擅長網絡的使用,這位同工在家人的幫助下,一個個解決遇到的問題,在上個主日,通過直播跟信徒們一起做了禮拜,「我只能憑著信心做我該做的工,為聽道者和讀者禱告,求神引導他們明白。」

河南的一位牧者早前就曾嘗試通過網絡的方式牧養不能實地參加聚會的信徒,不過僅限於把禮拜講道轉發給對方和偶爾的語音溝通。對於當地農村教會而言,大部分信徒都是老年人,並不熟悉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這也給線上牧養帶來了不少的壓力。

這位牧者分享說,該教會的許多老年信徒連微信都不會使用,不知道怎麼加群組、不會轉發、也不會發語音,而這些信徒以前是非常熱衷於參加教會聚會和活動的,對於他們而言,不能實地聚會讓他們覺得離教會很遠,心裡也空落落的。

現在該教會採取的方式是包片牧養,教會同工隔段時間給這些老年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的情況和禱告事項;也會給他們分享一些教會信徒的禱告題目,邀請他們參與到禱告中。

「上帝不會遺忘他的兒女,我們也不希望教會中的任何人覺得自己在這段時間被教會遺忘、被信徒遺忘,我們希望能關注到、安慰到他們,不論以什麼方式,」這位傳道人說。

山東教會的一位牧者分享說,該教會也曾想過做直播或者錄播,但當地疫情防控嚴,同工們也不能碰面商量如何做,而靠單個人還無法完成在線直播的整個流程,平衡再三,他們開始用疫情之前建立的QQ或微信群來牧養信徒。

在群組中,管理員要求全員禁言,以保證牧者發出的通知、證道音頻和文字不被埋沒,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及時地看到群內更新的資料。對於信徒有交流和團契的需求,教會中的團契或者小組可以建群,群組成員可以討論、讚美、代禱、以及分享其他信息。

這位牧者說,教會這樣做,只是把平時在教堂裡的線下活動都搬到了線上。但相比線下而言,線上的聚會在得知參與者的反饋方面還是略遜一籌,而且,對於之前一月一次的聖餐該如何線上舉行,同工們現在也不知如何是好。

雲端牧養挑戰3:網絡並非淨土 極端異端更猖狂

教會在這一時期開始雲端牧養信徒的同時,對於網絡開放的情況下如何保護信徒不受網絡上極端言論以及異端邪教的影響也十分關注。

在疫情開始之時,就有不少網絡平臺發文章視頻宣講末日言論、質疑上帝為什麼不拯救中國、藉機炒作基督徒名人、或者以審判者的角度審視非基督徒團體……以至於引起許多網民的反感,甚至開始質疑基督徒的信仰。

也有些異端邪教藉此機會以「為武漢禱告」等名義組建QQ或微信群,或開通所謂免費的心理諮詢、心理輔導等,以吸引疫情中對疫區有代禱負擔或心靈憂慮恐懼的人們,然後傳播異端邪說。

對此,各地基督教兩會都及時發布信息,提醒信徒切勿上當。許多教會也在微信平臺或群組中提醒信徒,不要輕易相信網絡上那些與平時所聽不一致的言論,不要隨意轉發網上的文章或視頻、也不要隨意進群或者加不認識人的微信號。

「疫情肆虐的同時,也是異端邪教猖狂的時候,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可被他們誘惑,」福建教會的一位同工在文章中勸勉讀者,要多讀《聖經》多學習聖經真理,正確認識真理的人不會陷入到恐慌的情緒當中,也不會輕易被異端邪說所誘惑。

「我們教會一位很熱心的姐妹,這段時間總是給我轉發一些信息,但我聽著聽著覺得有些不對勁,她發來的文章中說,成為基督徒就不用再認罪了,不用再祈求基督的恩典和饒恕了……她還很熱情地讓我也聽聽,但我總覺得這跟我們平時講的不一樣啊……請問她是不是進入異端了?」小編前幾天還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剛剛過去的主日證道中,也有不少牧者提醒信徒,警醒謹守,在真道上站立得住。

結語:

「今年這個春節,對基督徒來說是一個禱告的時間,一個靈修的時間,一個用現代通訊方式彼此安慰、彼此堅固信心的時間。讓我們像當年亞伯拉罕一樣為全城代求;像所羅門王一樣站在神的聖殿中為萬民代求;像非尼哈一樣堵住今日教會的破口,」在春節之後第一個主日禮拜中,海澱堂吳偉慶牧師在證道中勸勉信徒。

這也代表了很多牧者的心聲:擁有內心的平安,在艱難中堅固信心,為武漢為中國祈禱,並向有需要的人奉獻愛心、給予關懷。

對於許多教會和信徒來說,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所求不變,初心不改。然而,回到現實,在這突如其來的挑戰下,在不能聚會的日子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的情況下,接下來要怎麼在配合疫情防控的同時牧養信徒,牧者們目前也只能是一邊禱告,一邊探索。

相關焦點

  • 觀察丨疫情下網絡牧養的尷尬境地:正統教會處處受限 異端反而更猖獗
    最近,不少基督教牧者和事工關注到,疫情期間老百姓不得不宅在家裡面,各地教會實地聚會也都暫停了,但網絡上因為規範不合理,導致正統教會處處有限的同時,不少異端卻如無法無天一樣,更加猖獗,這種錯位的現象讓不少正統教會的牧者和同工感到憤懣。文中開頭是兩位基督教的牧者同工談到當下邪教新天地趁著疫情在網上拉人的現象。
  • 《今日教會》2020年夏季刊上線 主題:疫情下的基督教
    ——2020年特刊:疫情下的基督教下載 可按此 或閱讀可點擊按此卷首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新冠疫情開始蔓延到全國各地,隨後是世界各地。本刊推出此次特刊「疫情下的基督教」。在教會資訊部分,列出了1,2,3,4月疫情相關的中國和世界資訊,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疫情對於基督教逐一產生的影響:首先在中國,各地教會取消實地聚會,一些教會開始網絡牧養,在新的虛擬空間上新天地等異端邪教仍然猖獗,成為巨大挑戰。
  • 教堂何時能夠恢復實地聚會?
    教堂作為作為人員比較密集的活動場所,為了減持疫情的傳播機率,自然也被迫暫停了大大小小的聚會,至於何時能夠重新開放也是個未知數,誰都猜不準。掐指算來,疫情防控時間已經過去二十天有餘,有三個主日禮拜沒有在教堂中進行了,想必會有不少弟兄姐妹已經急不可耐,迫切想回到教堂中敬拜上帝。
  • 疫情期間不聚會!印尼新人直播辦婚禮 親友在線送祝福
    疫情期間不聚會!印尼新人直播辦婚禮 親友在線送祝福 2020-04-13 10:32:57  來源:央視網      近日,網絡直播實現了印度尼西亞一對新婚夫婦的婚禮夢
  • 大連、鞍山大部分教堂已恢復聚會
    在戰勝第二次新冠肺炎疫情,防疫進入常態化以後,經過牧長們和教牧同工的努力,經地方政府宗教管理部門的批准,遼寧的大連、鞍山兩市大部分教堂已經復會,而且有的已經全面復會聚會。隨著大連百年的玉光街教堂將於9月13(禮拜日)恢復主日崇拜的好消息傳來,大連地區主要的各教堂,如豐收路教會、西山福音堂、金州教會、泉水教會、北京街教堂、普蘭店教會、解放路教堂等已全面恢復實地聚會。
  • 兩種聚會模式,向我們發出了什麼樣的信號?
    摘 要恢復實體聚會模式的教會,應對信徒給以適當的網絡技術培訓。線上聚會的教會也應讓更多的信徒掌握各類媒體工具的使用,加強線上聚會的凝聚力。文 | 大漠因其疫情的趨緩,一部分中小型教會恢復了線下的實體聚會。但因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一部分大型教會依然在線上聚會。
  • 與疫情共存的體育新樣態 日本各地興起「在線馬拉松」
    今年,受制於疫情,日本各地的馬拉松賽事顯然無法繼續以往的模式,於是利用ICT(信息通信技術)手段將馬拉松搬到線上的「ONLINE 馬拉松」(在線馬拉松)應運而生。什麼是「ONLINE馬拉松」?7月6日,廣為人知的北海道札幌馬拉松組委會發布公告稱,取消今年的實地跑,改為在線舉辦。7至10月期間,參與者可在任意地方使用智慧型手機應用軟體,記錄跑步線路、距離和時間,將數據傳給組委會。主辦方將通過數據的對比選出優勝者,並向參加者贈送禮品。
  • 疫情期間在線旅遊消費投訴暴增:機票佔近六成
    二、疫情期間在線旅遊消費者投訴輿情數據分析通過對消費者網、新浪微博、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平臺有關投訴數據統計分析發現,疫情期間在線旅遊消費者投訴問題主要體現在正常的投訴通道嚴重擁擠,客服電話長時間排隊,線上投訴長期沒有反饋等方面。
  • 大連豐收路教堂喜迎復堂敬拜聚會
    當我看到通知:豐收堂這周日復會,主日聚會時間,第一場:9:30-10:30、第二場:13:30-14:30、晚場:18:30-19:30的時候,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真的感謝三一的上帝!這是在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後大連豐收堂第一次開放、復會的美好時刻!這是神所定的日子!聽到這福音,怎能不感謝主、怎能不內心火熱!
  • 美團訂單可免費取消 客服中心24小時在線
    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原定春節期間出遊的遊客不得不選擇呆在家裡,對於將取消訂單遊客,美團再次升級旅行訂單應急服務政策,境內所有訂單可免費取消。美團客服中心始終保持24小時在線,儘快、盡力幫助用戶解決訂單變更問題。由於話務量密集,如未及時響應請勿焦急,在線申請後客服將全部應答和完成處理。
  • 疫情中的湖北省陽新縣基督真理堂事工和信徒生活小記
    我們是這樣做到的——一是及時調整聚會和牧養渠道元月23日,教會主要負責同工得到武漢因疫情封城的信息後,意識到武漢已經淪陷,認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同時,認識到當時正處春節,民工和學生大批離漢,意識到了疫情已向湖北省境內乃到全國各地擴散,已嚴重威脅到周邊省內城市和國內安全。
  • 聚會了!記大連西山福音堂第一場復堂聚會
    聚會了!聖殿開放充滿喜樂。復堂了!聚會了!敬拜讚美值得慶賀。2020年7月12日,對於基督教大連西山堂的教牧同工和信徒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主日:在期盼中、在教會充分預備中,西山堂迎來了疫情常態化防控階段後第一場的復堂實地聚會。聚會的前夕,西山堂的信徒們大家興奮地互相轉告這一好消息,相約在主日。
  • ...提倡家庭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原則上取消單位團拜、聯歡...
    提倡家庭聚會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原則上取消單位團拜、聯歡等活動 2021-01-08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防止屬靈疫情蔓延——警惕邪教「新天地」
    自基督教暫停實地聚會以來,得到了廣大弟兄姐妹的理解和支持,但仍不免有個別信徒對此存有疑問,甚至將場所的活動挪移到家庭之中,這是我們當前急需進行釋疑並防範的。當讓他們明白聖經中所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是指當時部分基督徒因各種原因有脫離基督徒群體的叛教行為,是得知真道後的故意犯罪,與當前因疫情防控而暫停各種聚會的意義並不相同,以免給非法傳播邪教人員可趁之機。
  • 疫情期間,馬蜂窩逆勢而為,消費者不能取消酒店訂單不能退款
    更打亂了大家的出行計劃1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下發《關於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暫停旅遊企業經營活動的緊急通知》,要求即日起,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旅遊產品。
  • 教會牧養方式探索 小組牧養中組長的七大角色
    中國教會在經歷過近三十年的爆炸性成長後,目前最大的挑戰,乃是在牧養方面。其主要因素及發展模式,各地教會在根據各地社會、教會環境而進行探索。而小組牧養是時下許多教會並不陌生、堂會團契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的牧養方式。 小組牧養中關於小組長角色至關重要。
  • @所有人:取消聚會,平安過年
    @所有人:取消聚會,平安過年 2020-01-25 2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市區取消春節元宵節期間系列活動
    泉州晚報社-泉州通客戶端1月30日訊(泉州晚報記者王金植)為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鯉城區、豐澤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取消2020年春節、元宵節期間系列活動。
  • 一青年團契負責人談牧養中遇到的兩大難題
    該青年團契每周有一次聚會,令猶大弟兄感恩的是,有幾個在讀神學生跟他一起配搭服侍。每次聚會開始有15-30分鐘破冰遊戲,之後10分鐘左右敬拜讚美,聖經話語的分享一般控制在30分鐘左右,根據情況中間會穿插討論,有時候也整體採用討論的形式。每次聚會前,團契負責人儘量邀請大家一起吃晚餐。每個月(最少每個季度)一次戶外團契,每年舉辦一兩次大型活動。
  • 疫情下部分教堂迎來第一個實地禮拜!
    因發布時間和一些籌備工作的不同,少許教堂在6月7日的主日迎來了疫情下的第一個實地禮拜。根據國家要求,實地禮拜雖然恢復了,但在參與人員的數量上需要加以控制。因此無論是已經開放的或是在籌備開放的教堂均採用了預約式的禮拜,同時對禮拜入堂做了全方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