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偏偏是白居易寫出《琵琶行》

2020-12-14 心若自在便是晴天

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並稱的唐朝三大著名詩人,文學才能無需多言。白居易寫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被譽為古代文學史上三大摹寫音樂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那麼,為什麼白居易偏偏能夠寫出「移人」的《琵琶行》?在沒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比較一下這三篇詩中的主人公。

一、《聽穎師彈琴》中的主人公是穎師。他是當時著名的禪師,與多位當時的文壇人士有交集,除韓愈外還有李賀等。李賀《聽穎師彈琴歌》有「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稜尊」之句。總體看,唐代的佛教很是受重視,禪師的地位都比較高,與李賀、韓愈、王維等人交往,也算是門當戶對。今天你給我彈彈琴,明天我給你寫寫詩唱和,形成了唐代文化圈內一道風景線。

二、《李憑箜篌引》寫的是李憑。除李賀談及他外,中唐另外一位詩人顧況曾作《李供奉彈箜篌歌》,李供,即李憑。寫到:

馳鳳闕,拜鸞殿,天子一日一回見。

王侯將相立馬迎,巧聲一日一回變。

實可重, 不惜千金買一弄。

從中可以看出, 李憑可以說是皇帝的頭牌,是朝野內外紅極一時的一線藝人,每天出入皇帝身旁。李賀等人寫詩讚揚他的技藝也就理所當然。

三、琵琶行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琵琶女。琵琶女姓啥名誰,且不說白居易在詩中沒有交代,也沒法交代。因為在唐代藝伎很少有姓名,歌伎中出名一點的被冠以總稱「秋娘」,像薛濤那樣有姓有名的很少。

唐代樂伎屬於賤民階層,現代歷史學家黃現墦在《唐代社會概略》一書中對唐代賤民階級的類別進行了分類:「唐代賤民階級,大體上,可分為官賤民和私賤民二種。而官賤民又分為官奴婢官戶雜戶工樂及太常音聲人等。私賤民又分為私奴婢部曲客女隨身等。」琵琶女應劃分為工樂;又按《唐律疏議》規定:「雜戶配隸諸司,不與良人同類,止可當色相娶,不合與良人為婚。違律為婚,杖一百。」樂伎即是工樂戶中的一類,與雜戶相當,不與良人同類,可見樂伎在法律中地位之低。「老大嫁作商人婦」已算是不錯了。

通過對比,顯然白居易寫的主人公的地位與韓愈、李賀所寫主人公地位差距太大。為什麼他欣賞琵琶女呢?答案是白居易是唐朝最親民最具有同情心最沒有等級觀念最接地氣的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提倡者和實踐者的,他創作的《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以批評苛政、關心民間疾苦為主,深刻地同情下層勞動人民的遭遇。在他寫的《觀刈麥》中,他在大熱天觀察農民割麥,最後發出感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對自我批評對農民同情,已達到最高境界,對一個地主階級文人來說,實屬難得。

據此,我們可以這樣說:

也只有白居易,遇到了琵琶女,他才願意「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去傾聽下去。

也只有琵琶女,遇到了白居易,才有機會「說盡心中無限事」,借琵琶一直傾訴下去。

試想如果琵琶女遇到李賀或者韓愈,估計不會有《琵琶行》作品的誕生,儘管兩位文學家也有一雙音樂的耳朵,但階層地位的懸殊,使雙方沒有靠近的可能。

千百年後,我們必須讚揚這位最具有人文情懷、充滿人間煙火味的大詩人,正是他對下層人士的理解與同情,才能寫出《琵琶行》,才能敢於把自己的命運等同於琵琶女的命運,才能噴湧而出那句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於新鄭,逝於洛陽。從藝術方面而言,白居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擅於歌唱和古琴。一生留下2800多首詩,有關音樂的450多首。其中《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感豐富的美學詩篇,一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展現了「情至極處盡化聲,無聲卻能勝有聲」的微妙境界。《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於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歷。
  •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董卿說《琵琶行》竟是白居易為祭奠初戀而作
    我感覺很多人會說,是白居易的,為什麼呢?大概又會有很多人說,是白居易的哦,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白居易的詩作好讀懂啊,而且都有故事情節呢,像在看小說一樣呢。白居易是唐朝的三大詩人之一,又與元稹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同時期劉禹錫被合稱「劉白」。
  • 白居易不太出名的一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是濃縮版《琵琶行》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是白居易仙逝後,唐宣宗李忱為他寫的《吊白居易》,應該算是對白居易詩歌最恰當的評價。白居易一生作詩3000多首,是唐朝當之無愧的「詩王」。而白居易詩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長恨歌》和《琵琶行》。
  • 白居易寫《琵琶行》
    在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這類的地方小官,他的祖母和母親都有一定的文化。在這樣的家庭中,白居易很早就識字了,五六歲時就開始學寫詩,八九歲已懂得聲韻。後來,他的父親調到徐州一帶,全家也隨著遷居符離(今安徽淮北)。這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興兵叛亂。為避戰亂,白居易被送到比較安定的浙江。
  • 悽絕哀婉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說不盡的風流與多情
    這首來自唐朝的《琵琶行》能穿越歷史,再次打動今天的人們。《琵琶行》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領導的新樂府詩篇中的長篇樂府詩之一。創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這首詩作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在茫茫的夜色之中,詩人在船隻停泊的岸邊,偶遇一位技術高超的琵琶女,聆聽了一首琵琶曲,並且在閒談之中得知了女子不幸經歷。
  • 46歲白居易遊覽山寺,看到滿地的桃花,寫出一首很有哲理的唐詩
    相比杜甫和李白,我們一直認為白居易的人生是較為平坦的。至少他沒有經歷過杜甫一生顛沛流離的苦澀,也沒有經歷過李白生命後期被流放夜郎的悲哀。對比他們兩個人平均年齡不到60歲的壽命,白居易硬生生活到了74歲,在那個「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已經算是超長待機了。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不簡單,她的德行配得上這篇千古絕唱
    沒錯,這位青衫男子就是白居易,他在這一天寫下了風靡1200多年的《琵琶行》。01《琵琶行》到底牛在哪?很顯然,《琵琶行》屬於後者,因為它既有華麗的辭藻,又有深刻的精神內核。論華麗的辭藻,別的不說,只說描寫音樂的這一段,可謂是出神入化。如何把無形的音樂用文字寫出來,我們普通人大概只會用「美妙」等形容詞來形容,但白居易用的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形象生動至此,詩魔的筆力非浪得虛名。
  • 白居易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秋天感懷之作,《琵琶行》聞著垂淚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一生寫詩近四千首,其中有很多名篇和佳句膾炙人口,千年傳誦。而寫於秋天的樂府詩《琵琶行》是一首同病相憐的絕唱,不僅是白居易嘔心瀝血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首詩,聞著無不動容,暗自垂淚。
  • 58句白居易詩句,《長恨歌》、《琵琶行》最有名
    白居易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擅長諷喻詩,他的敘事詩成就很高,《長恨歌》和《琵琶行》是他最成功的作品。58句白居易詩,一起來領略白居易詩歌的魅力!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2.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是指白居易嗎,如何賞析這首歌行?
    《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是白居易嗎?白居易為何自稱江州司馬呢?這兩個問題並不算複雜,我們借這個問題大致分析下白樂天的這首名作。《琵琶行》裡的江州司馬就是白居易自稱。《長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兩首藝術成就極高的歌行,分別是他在年輕時期和被貶之後的代表作品。《長恨歌》是結合歷史、民間故事、作者想像的虛構作品,情節曲折動人,修辭浪漫熱烈。而《琵琶行》正好相反,是他被貶江州時期的作品。年輕的白居易也是衝動、針砭時弊、不留情面的。
  •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 白居易《琵琶行》: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逢秋悲寂寥,離別最銷魂。楓葉荻花皆瑟瑟,江水茫茫淡淡月。這種畫面裡出現的琵琶女,劇情肯定不關風月、無關豔遇。那白居易為何會移船相邀、置酒相待?詩中有交代:一是「舉酒欲飲無管弦」,沒有歌舞助興,宴飲便沒有靈魂。
  • 《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共同的命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 根據歷史背景,解說白居易名作《琵琶行》
    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是唐中後期,藩鎮割據,雖然暫時處於平靜狀態,但是,暗流湧動,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811年,白居易母親去世,年五十七,白居易回到老家渭北下邽丁憂,守孝三年。814年,丁憂結束,白居易回到長安,任太子官署的官員。
  • 2021高考重點篇目《琵琶行》背與練
    1.填一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並序)》中用「         」一句說明偏僻之地粗俗的鄉野音樂很難聽,以此表現琵琶女技藝的高超。2.填兩句(2)白居易《琵琶行(並序)》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別之意的句子是「       ,        」。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是長篇《琵琶行》的濃縮,令人叫絕!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與劉禹錫並稱「劉白」,又與李白、杜甫合稱「唐代三大詩人」,有著「詩魔」和「詩王」的美譽。白居易的詩歌作品主張通俗性、寫實性,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白居易的一首經典詩作《夜箏》。
  • 為什麼《源氏物語》中有很多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在日本很有名嗎?
    在一眾有名的唐代詩人中,白居易又深得紫式部的喜愛,白居易的詩歌首先是通俗易懂,傳播廣泛。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自長安抵江西三四幹裡,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題僕詩者;土庶、僧徒、媚婦、處女之口,每每有詠僕詩者。"元鎮也說白居易之詩,"二十年間,禁省、觀寺、郵候、牆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適。至於繕寫模勒街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
  • 唐詩音樂話劇《琵琶行》西安首演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8月3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8月30日晚,大型唐詩音樂話劇《琵琶行》在西安人民劇院震撼首演。據了解,該劇以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長篇樂府敘事詩《琵琶行》為藍本,在尊重歷史史實和詩歌原文的基礎上,以白居易這一極具代表性的唐代文人為主角,對其16歲初入長安以《賦得古原草送別》名動京城,至44歲被貶江州後寫下感人肺腑的《琵琶行》這一段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進行演繹改編,為觀眾呈現了詩人跌宕起伏的命運歷程和濟世蒼生的博大胸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
  • 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為何會寫出《憶江南》純寫景的詩句?
    白居易是一個現實主義題材的詩人,往往會借一些歷史故事和人物,展現當今社會的風貌,亦或者諷刺當朝的一些令人不爽的現象,但是他從杭州離職後,給寫下了《憶江南》這樣純寫景和讚美的詩句,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幾篇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如今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民群眾廣泛傳頌,贊口不絕。
  • 白居易《琵琶行》裡的琵琶女值得同情嗎?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代表作,寫自己秋夜送別友人時,偶遇琵琶女,由其所彈之曲和其身世聯想到自身境遇,產生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懷,表達了對琵琶女的極大同情,以及對自己遭貶的傷懷,讓人讀之唏噓不已。白居易聽的是別人的故事,流的卻是自己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