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蔣勳說中國文學:白居易與《琵琶行》 琵 琶 行 作者: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
悽絕哀婉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說不盡的風流與多情
這首來自唐朝的《琵琶行》能穿越歷史,再次打動今天的人們。《琵琶行》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領導的新樂府詩篇中的長篇樂府詩之一。創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這首詩作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在茫茫的夜色之中,詩人在船隻停泊的岸邊,偶遇一位技術高超的琵琶女,聆聽了一首琵琶曲,並且在閒談之中得知了女子不幸經歷。
-
為什麼偏偏是白居易寫出《琵琶行》
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並稱的唐朝三大著名詩人,文學才能無需多言。白居易寫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被譽為古代文學史上三大摹寫音樂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
-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董卿說《琵琶行》竟是白居易為祭奠初戀而作
我感覺很多人會說,是白居易的,為什麼呢?白居易因為它們太長了,《賣炭翁》,《琵琶行》等等,它們的篇幅都好大啊。幸虧《長恨歌》當時沒有被選中,要不會更讓人抓狂。大概又會有很多人說,是白居易的哦,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白居易的詩作好讀懂啊,而且都有故事情節呢,像在看小說一樣呢。白居易是唐朝的三大詩人之一,又與元稹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同時期劉禹錫被合稱「劉白」。
-
白居易寫《琵琶行》
在這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字樂天,祖籍山西太原,後遷居下邽(guī)(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和父親,做過縣令這類的地方小官,他的祖母和母親都有一定的文化。在這樣的家庭中,白居易很早就識字了,五六歲時就開始學寫詩,八九歲已懂得聲韻。後來,他的父親調到徐州一帶,全家也隨著遷居符離(今安徽淮北)。這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興兵叛亂。為避戰亂,白居易被送到比較安定的浙江。
-
白居易《琵琶行》: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逢秋悲寂寥,離別最銷魂。楓葉荻花皆瑟瑟,江水茫茫淡淡月。這種畫面裡出現的琵琶女,劇情肯定不關風月、無關豔遇。那白居易為何會移船相邀、置酒相待?詩中有交代:一是「舉酒欲飲無管弦」,沒有歌舞助興,宴飲便沒有靈魂。
-
從《琵琶行》中窺探中國古典音樂的魅力
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在中國古代長篇敘事詩中,白居易的《琵琶行》堪屬典範,這首七言詩歌藝術制式規整、內容表述鮮明完善、語句內涵成熟深厚,不愧為千古流傳的名作。
-
白居易為什麼能寫出《琵琶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於新鄭,逝於洛陽。從藝術方面而言,白居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擅於歌唱和古琴。一生留下2800多首詩,有關音樂的450多首。其中《琵琶行》就是一首典型的情感豐富的美學詩篇,一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藝術珍品,展現了「情至極處盡化聲,無聲卻能勝有聲」的微妙境界。《琵琶行》的「序」,交代了白居易左遷司馬於江西九江,遇到了京城琵琶高手流落民間的故事。它不僅交待了詩人的概況,還介紹了女演奏家的藝術經歷。
-
58句白居易詩句,《長恨歌》、《琵琶行》最有名
白居易是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擅長諷喻詩,他的敘事詩成就很高,《長恨歌》和《琵琶行》是他最成功的作品。58句白居易詩,一起來領略白居易詩歌的魅力!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2.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蔣勳作品集合,小編力薦《中國文學之美(有聲書)》
蔣勳﹙1947年-﹚,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福建長樂人。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中國文學之美(有聲書)》豆瓣評分:9.3作品簡介:《中國文學之美(有聲書):從詩經到陶淵明》先秦、漢魏、兩晉時期的文學,是中國文學逐漸成熟的階段,是一幅幅陶冶性靈、崇尚自然,充滿激情的生活畫卷,它們的美滿溢著情竇初開、浪漫憂思、風骨錚錚,為後世的文學樹立了不同的典範。
-
《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共同的命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
悽絕哀婉的琵琶行,是白居易說不盡的風流與多情
這首來自唐朝的《琵琶行》能穿越歷史,再次打動今天的人們。《琵琶行》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之手。是白居易領導的新樂府詩篇中的長篇樂府詩之一。創作於元和十一年(816年)。這首詩作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講述了在茫茫的夜色之中,詩人在船隻停泊的岸邊,偶遇一位技術高超的琵琶女,聆聽了一首琵琶曲,並且在閒談之中得知了女子不幸經歷。
-
茶界「凡爾賽文學」大師:白居易
凡爾賽文學,網絡流行語,是指欲揚先抑、明貶實褒、看似抱怨實則炫耀的文字,通過委婉表達抱怨或不滿的方式,來向外界不經意地透露出自己的絕命不凡。我為什麼會說白居易是「凡爾賽文學」的大師呢?因為我想到了他一句關於茶很有的詩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是不是很凡爾賽?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4句,卻是長篇《琵琶行》的濃縮,令人叫絕!
《夜箏》是白居易在長安為一彈箏女子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很容易就讓人想到白居易的代表作《琵琶行》,同樣是有關音樂的詩,只不過《琵琶行》是樂府長篇,《夜箏》是七絕。但是在藝術、思想層面上兩者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這首詩只有4句,卻可以看成是長篇《琵琶行》的濃縮。
-
蔣勳說文學之美
編輯推薦《蔣勳說美與文學 套裝共5冊》是蔣勳先生在臺灣「中國文學之美」的主題系列講座整理而成,分為《蔣勳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
-
蔣勳:美,是一種看不見的競爭力
他以布道者的心境,藉由經典文學闡釋生活美學。蔣勳說:「文學,是一種救贖。」就像小燕姐因為一首詩走出了人生黑洞,文學賦予人力量,使人超然於簡單的生活之上,掙脫現實的糾葛,獲得靈魂的淨化。正如蔣勳先生所言:「文學與藝術或者說美的世界,對人生最大的貢獻,是把我們帶到一個不功利的狀態。」簡單說來,文學藝術方面的修養,並不單是刻意的讀一本書,而是讀完一本書後,忘掉所有的形,安然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
蔣勳說唐詩,雖有硬傷,比於丹好多了
撰文 | 景凱旋(南京大學教授) 作為一個暢銷書作家,蔣勳的《蔣勳說唐詩》在讀者中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普通讀者喜歡他的書好看好讀,充滿詩意,所以他的書也賣得特別好,但稍具專業知識的讀者卻認為他滿篇都是信口開河,很不嚴謹。 蔣勳不喜歡學者的詩歌研究,他說「詩其實是很好玩的,最不容易學到詩的感覺的地方可能是大學課堂。」
-
《中國詩詞大會》酈波董卿說《琵琶行》竟是白居易為祭奠初戀而作
我感覺很多人會說,是白居易的,為什麼呢?白居易因為它們太長了,《賣炭翁》,《琵琶行》等等,它們的篇幅都好大啊。大概又會有很多人說,是白居易的哦,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白居易的詩作好讀懂啊,而且都有故事情節呢,像在看小說一樣呢。白居易是唐朝的三大詩人之一,又與元稹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同時期劉禹錫被合稱「劉白」。
-
解讀《蔣勳說唐詩》,說一下唐詩中的獨特精神和宇宙意識
之前的《詩經》、《楚辭》、漢樂府、魏晉南北朝的詩,都是在為唐詩準備文學養分,使唐詩在內容和形式上得到完美的結合。本書作者蔣勳是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灣文化大學歷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到法國巴黎求學藝術,1976年返回臺灣,現任《聯合文學》社長。
-
為什麼偏偏是白居易寫出《琵琶行》
白居易是與李白、杜甫並稱的唐朝三大著名詩人,文學才能無需多言。白居易寫的《琵琶行》與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被譽為古代文學史上三大摹寫音樂的佳作。清人方扶南《李長吉詩集批註》卷一:「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